污泥脱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4975发布日期:2020-02-07 22:28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污泥脱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脱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脱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水污染治理的加强,污泥的处置问题也日益显现并重视起来。从污泥堆肥处理,到辅助燃烧处理和填埋处理等。由于污泥含水率高、干化耗能大、成本高的限制等原因造成处理效果不佳,易造成二次污染。

现阶段,污泥脱水设备都存在弊端,例如板框脱水机:耗能大,人员劳动强度大,人员工作环境差。再如单一带式脱水机:出泥含水率高,需要冲洗水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出泥含水率低、高效且节能的污泥脱水处理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泥脱水处理系统,包括:

一段污泥脱水装置,所述一段污泥脱水装置用于对待脱水污泥进行絮凝处理,并将絮凝处理后得到的一段污泥和一段污水分别输出;

二段污泥脱水装置,所述二段污泥脱水装置接收来自所述一段污泥脱水装置输出的所述一段污泥并对所述一段污泥进一步脱水处理,并将脱水处理后得到二段污泥和二段污水分别输出;

中水处理回用装置,所述中水处理回用装置用于接收并过滤处理所述一段污水和所述二段污水,并将过滤处理得到的三段污泥返回至所述一段污泥脱水装置进行絮凝处理,将过滤处理得到的中水返回至所述二段污泥脱水装置,以冲洗所述二段污泥脱水装置;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污泥脱水处理系统的整体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泥脱水处理系统,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污泥脱水处理系统的整体运行,包括控制一段污泥脱水装置、二段污泥脱水装置和中水处理回用装置的高效运行,污泥脱水效果好,出泥含水率低,整体能耗低,设备结构简单占地小,不必建筑高大厂房,利用中水可以自给自足,节省人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一段污泥脱水装置包括pam制备设备、进泥调配设备和一段污泥脱水设备,所述进泥调配设备连接在所述pam制备设备和所述污泥脱水装置之间,其中,所述pam制备设备用于制备絮凝剂,并将絮凝剂输送至所述进泥调配设备中,所述进泥调配设备用于调配待脱水污泥与絮凝剂,并将调配后的待脱水污泥输送至所述一段污泥脱水设备,所述一段污泥脱水设备用于对调配后的待脱水污泥进行絮凝处理,并将絮凝处理后得到的所述一段污泥和所述一段污水分别输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二段污泥脱水装置包括污泥摊铺设备、二段污泥多级脱水设备和冲洗设备,所述污泥摊铺设备用于摊铺所述一段污泥,所述二段污泥多级脱水设备用于对摊铺的所述一段污泥进一步脱水并将得到的所述二段污泥和所述二段污水分别输出,所述冲洗设备用于对所述二段污泥多级脱水设备进行冲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中水处理回用装置包括纤维转盘过滤设备,所述纤维转盘过滤设备用于过滤所述一段污水和所述二段污水,以得到所述三段污泥和所述中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中水处理回用装置还包括反冲洗设备,所述反冲洗设备用于对所述纤维转盘过滤设备进行冲洗,以循环使用所述纤维转盘过滤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进料匹配控制组件,所述进料匹配控制组件与所述进泥调配设备连接,用于根据待脱水污泥的含水率和泥性,合理调配待脱水污泥进料和絮凝剂的比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中水回用控制组件,所述中水回用控制组件与所述中水处理回用装置连接,用于调整冲洗所述二段污泥脱水装置所需的中水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出料暂存控制组件,所述出料暂存控制组件与所述二段污泥脱水装置相连,用于根据处理量和所述二段污泥输出外运情况合理调配所述二段污泥脱水处理装置中的所述二段污泥的暂存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一段污泥输送装置、二段污泥输送装置和三段污泥输送装置,其中,所述一段污泥输送装置连接在所述一段污泥脱水装置与所述二段污泥脱水装置之间,以将所述一段污泥从所述一段污泥脱水装置输送至所述二段污泥脱水装置中;所述二段污泥输送装置与所述二段污泥脱水装置相连,以将所述二段污泥从所述二段污泥脱水装置输出;所述三段污泥输送装置连接在所述中水处理回用装置与所述一段污泥脱水装置之间,以将所述三段污泥从所述中水处理回用装置输送至所述一段污泥脱水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一段污水输送装置、二段污水输送装置和中水输送装置,其中,所述一段污水输送装置连接在所述一段污泥脱水装置与所述中水处理回用装置之间,以将所述一段污水从所述一段污泥脱水装置输送至所述中水处理回用装置;所述二段污水输送装置连接在所述二段污泥脱水装置与所述一段污水输送装置之间,以将所述二段污水从所述一段污泥脱水装置输送至所述中水处理回用装置,所述中水输送装置连接在所述中水处理回用装置与所述二段污泥脱水装置之间,以将中水从所述中水处理回用装置输送至所述二段污泥脱水装置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泥脱水处理系统的各装置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泥脱水处理系统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污泥脱水处理系统100

一段污泥脱水装置1

pam制备设备101进泥调配设备102一段污泥脱水设备103

二段污泥脱水装置2

污泥摊铺设备201二段污泥多级脱水设备202冲洗设备203

中水处理回用装置3

纤维转盘过滤设备301反冲洗设备302

控制装置4

进料匹配控制组件401中水回用控制组件402出料暂存控制组件403

一段污泥输送装置11一段污水输送装置12

二段污泥输送装置21二段污水输送装置22

三段污泥输送装置31中水输送装置32溢流管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至图2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泥脱水处理系统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泥脱水处理系统100,包括一段污泥脱水装置1、二段污泥脱水装置2、中水处理回用装置3和控制装置4。其中,一段污泥脱水装置1用于对待脱水污泥进行絮凝处理,并将絮凝处理后得到的一段污泥和一段污水分别输出;二段污泥脱水装置2接收来自一段污泥脱水装置1输出的一段污泥并对一段污泥进一步脱水处理,并将脱水处理后得到二段污泥和二段污水分别输出;中水处理回用装置3用于接收并过滤处理一段污水和二段污水,并将过滤处理得到的三段污泥返回至一段污泥脱水装置1进行絮凝处理,将过滤处理得到的中水返回至二段污泥脱水装置2,以冲洗二段污泥脱水装置2;控制装置4控制污泥脱水处理系统100的整体运行。

具体而言,一段污泥脱水装置1主要是将需要脱水的污泥进行絮凝脱水的设备装置,可以利用现有的pam制备设备、进泥调配设备、一般污泥脱水设备等来组建实现。一段污泥脱水装置1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絮凝剂对待脱水污泥进行絮凝处理,利用絮凝剂将待脱水污泥中的游离水脱离出来,以降低待脱水污泥的含水率,实验证明,含水率可以降低到75%~85%,从而得到一段污泥和一段污水并分别自动地被输送到下游工序处理。由此,一段污泥脱水装置1主要是为二段污泥脱水装置2进行预处理。

二段污泥脱水装置2主要是将一段污泥脱水装置1输出的一段污泥作进一步脱水处理的设备装置,可以利用现有的污泥摊铺设备、污泥多级脱水设备、冲洗设备等来组装实现。二段污泥脱水装置2的主要功能是对污泥分子团进行破壁处理,分离出污泥分子团内的水分,然后进入污泥多级脱水设备脱水,脱水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冲洗污泥多级脱水设备,以保证脱水效果,最终脱水后的污泥即二段污泥的汗水率可以进一步降低,实验证明,含水率可以降低到60%~70%,二段污泥的质量接近一段污泥质量的50%,脱水能力显著。

中水处理回用装置3是污泥脱水处理系统100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节能减排的重要功能装置,是用于处理污泥脱水处理系统100废水并回用的装置,可以利用现有的过滤设备如纤维转盘过滤设备来实现。中水处理回用装置3的主要功能是合并处理一段污水和二段污水(这里说明下,二段污水来自于二段污泥脱出的水和冲洗设备的废水),过滤污水(即一段污水和二段污水合并)中的大颗粒污泥,从而得到三段污泥和中水。得到的三段污泥自动地被输送回一段污泥脱水装置1,而得到的中水被自动地输送如高压泵送至二段污泥脱水装置2,用于冲洗设备。由于二段污泥脱水装置2处理量大,出水率高,产生的污水多,以及大量的设备冲洗用水,利用中水处理回用装置3可以实现节能减排。

控制装置4控制污泥脱水处理系统100的运行。换言之,控制装置4融合污泥脱水处理系统100的各个部分,并通过系统分析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泥脱水处理系统100,通过控制装置4控制污泥脱水处理系统100的整体运行,包括控制一段污泥脱水装置1、二段污泥脱水装置2和中水处理回用装置3的高效运行,污泥脱水效果好,出泥含水率低,整体能耗低,设备结构简单占地小,不必建筑高大厂房,利用中水可以自给自足,节省人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一段污泥脱水装置1包括pam制备设备101、进泥调配设备102和一段污泥脱水设备103,进泥调配设备102连接在pam制备设备101和污泥脱水装置之间,其中,pam制备设备101用于制备絮凝剂,并将絮凝剂输送至进泥调配设备102中,进泥调配设备102用于调配待脱水污泥与絮凝剂,并将调配后的待脱水污泥输送至一段污泥脱水设备103,一段污泥脱水设备103用于对调配后的待脱水污泥进行絮凝处理,并将絮凝处理后得到的一段污泥和一段污水分别输出。由此,一段污泥脱水装置1主要是将需要脱水的污泥进行絮凝脱水的设备装置,利用絮凝剂对待脱水污泥进行絮凝处理,即利用絮凝剂将待脱水污泥中的游离水脱离出来,以降低待脱水污泥的含水率,实验证明,含水率可以降低到75%~8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二段污泥脱水装置2包括污泥摊铺设备201、二段污泥多级脱水设备202和冲洗设备203,污泥摊铺设备201用于摊铺一段污泥,二段污泥多级脱水设备202用于对摊铺的一段污泥进一步脱水并将得到的二段污泥和二段污水分别输出,冲洗设备203用于对二段污泥多级脱水设备202进行冲洗。由此,二段污泥脱水装置2主要是将一段污泥脱水装置1输出的一段污泥作进一步脱水处理的设备装置,先利用污泥摊铺设备201将一段污泥摊铺好后,然后进入污泥多级脱水装置脱水,脱水过程中,利用中水通过冲洗设备203冲洗二级污泥多级脱水装置,以保证脱水效果,最终脱水后的污泥即二段污泥的汗水率可以进一步降低,实验证明,含水率可以降低到60%~70%,二段污泥的质量接近一段污泥质量的50%,脱水能力显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水处理回用装置3包括纤维转盘过滤设备301,纤维转盘过滤设备301用于过滤一段污水和二段污水,以得到三段污泥和中水。由此,通过纤维转盘过滤设备301来过滤处理污水(即一段污水和二段污水合并后的污水),以使污水处理后回用于设备冲洗,实现节能减排。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对于多余的中水,中水处理回用装置3还设有用于中水溢流的溢流管3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水处理回用装置3还包括反冲洗设备302,反冲洗设备302用于对纤维转盘过滤设备301进行冲洗,以循环使用纤维转盘过滤设备30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控制装置4包括进料匹配控制组件401,进料匹配控制组件401与进泥调配设备102连接,用于根据待脱水污泥的含水率和泥性,合理调配待脱水污泥进料和絮凝剂的比例,以使絮凝处理达到最高效。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控制装置4还包括中水回用控制组件402,中水回用控制组件402与中水处理回用装置3连接,用于调整冲洗二段污泥脱水装置2所需的中水用量。由此,可以最优地利用中水高效地冲洗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控制装置4还包括出料暂存控制组件403,出料暂存控制组件403与二段污泥脱水装置2相连,用于根据处理量和二段污泥输出外运情况合理调配二段污泥脱水处理装置中的二段污泥的暂存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一段污泥输送装置11、二段污泥输送装置21和三段污泥输送装置31,其中,一段污泥输送装置11连接在一段污泥脱水装置1与二段污泥脱水装置2之间,以将一段污泥从一段污泥脱水装置1输送至二段污泥脱水装置2中;二段污泥输送装置21与二段污泥脱水装置2相连,以将二段污泥从二段污泥脱水装置2输出;三段污泥输送装置31连接在中水处理回用装置3与一段污泥脱水装置1之间,以将三段污泥从中水处理回用装置3输送至一段污泥脱水装置1。由此,可以方便一段污泥、二段污泥和三段污泥的输送,输送效率高且节省了人工。这里说明一下,一段污泥输送装置11、二段污泥输送装和三段污泥输送装置31均可以优选为螺旋输送设备来是实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一段污水输送装置12、二段污水输送装置22和中水输送装置32,其中,一段污水输送装置12连接在一段污泥脱水装置1与中水处理回用装置3之间,以将一段污水从一段污泥脱水装置1输送至中水处理回用装置3;二段污水输送装置22连接在二段污泥脱水装置2与一段污水输送装置12之间,以将二段污水从一段污泥脱水装置1输送至中水处理回用装置3,中水输送装置32连接在中水处理回用装置3与二段污泥脱水装置2之间,以将中水从中水处理回用装置3输送至二段污泥脱水装置2之间。由此,就可以方便一段污水、二段污水和中水的输送。这里说明一下,一段污水输送装置12、二段污水输送装置22可以通过水管和阀门来实现,中水输送装置32可以通过水管,高压泵来实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