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喷雾干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01837发布日期:2020-01-15 00:23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喷雾干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干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喷雾干化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污泥干化,是利用外界热源进行间接干化,然后外运处置或者厂内焚烧处理。这种间接干化的手段,热量有不同程度的损失,污泥自身的热量利用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喷雾干化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污泥喷雾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污泥接收仓,所述污泥接收仓的出口通过管路分别与若干个第一级螺旋输送机的输入端连接,每一第一级螺旋输送机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管路与一第一级污泥泵的输入端连接,每一第一级污泥泵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管路与一污泥切割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污泥切割机的输出端通过管路与污泥贮存仓的入口连接,所述污泥贮存仓的出口通过管路分别与若干个第二级螺旋输送机的输入端连接,每一第二级螺旋输送机的输出端通过管路分别与至少一第三级螺旋输送机的输入端连接,每一第三级螺旋输送机的输出端通过管路与一第二级污泥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级污泥泵的输出端与污泥干化塔上部的入口连接,所述污泥干化塔下部的出口处设有第四级螺旋输送机,所述第二级污泥泵的出口与第四级螺旋输送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级螺旋输送机的输出端与干污泥输送机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级螺旋输送机、第一级污泥泵和污泥切割机的数量均为2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级螺旋输送机的数量为2个,每一第二级螺旋输送机的输出端与两个第三级螺旋输送机的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干污泥自身燃烧产生的热烟气,来进行湿污泥的干化,实现了热量的自平衡和自循环利用;湿污泥与干污泥焚烧产生的热烟气直接接触换热,提高热利用效率;污泥在压缩空气作用下雾化,增加污泥颗粒的比表面积,强化了换热传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污泥接收仓2第一级螺旋输送机3第一级污泥泵4污泥切割机5污泥贮存仓

6第二级螺旋输送机7第三级螺旋输送机8第二级污泥泵9污泥干化塔

10第四级螺旋输送机11干污泥输送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喷雾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如图1所示,它包括污泥接收仓1,所述污泥接收仓1的出口通过管路分别与若干个第一级螺旋输送机2的输入端连接,每一第一级螺旋输送机2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管路与一第一级污泥泵3的输入端连接,每一第一级污泥泵3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管路与一污泥切割机4的输入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级螺旋输送机2、第一级污泥泵3和污泥切割机4的数量均为2个。

所述污泥切割机4的输出端通过管路与污泥贮存仓5的入口连接,所述污泥贮存仓5的出口通过管路分别与若干个第二级螺旋输送机6的输入端连接,每一第二级螺旋输送机6的输出端通过管路分别与至少一第三级螺旋输送机7的输入端连接,每一第三级螺旋输送机7的输出端通过管路与一第二级污泥泵8的输入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级螺旋输送机6的数量为2个,每一第二级螺旋输送机6的输出端与两个第三级螺旋输送机7的输入端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级污泥泵8的输出端与污泥干化塔9上部的入口连接,所述污泥干化塔9下部的出口处设有第四级螺旋输送机10,所述第二级污泥泵8的出口与第四级螺旋输送机1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级螺旋输送机10的输出端与干污泥输送机11的输入端连接。

污泥喷雾干化工艺的基本理念是利用干污泥自身燃烧产生的热量,来实现湿污泥的干化处理,湿污泥(含水率80%左右)通过螺杆泵输送至污泥干化塔9的污泥喷枪,在0.4mpa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实现雾化,雾化后的污泥颗粒直径保持在1mm以下。雾化的污泥颗粒在干化塔内与干污泥(含水率30%)焚烧产生的600摄氏度高温烟气瞬间同向接触,实现污泥的初步干化。

污泥雾化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烟气在引风机形成的负压作用下,两者从污泥干化塔9的塔顶移动至塔底,污泥在上述过程中,与烟气充分接触干化,含水率由80%降低至30%,热值由500-600kcal/kg提高至1800-2000kcal/kg。

干化后的污泥经过第四级螺旋输送机10和干污泥输送机11,进入回转窑+二燃室的焚烧系统,在不添加辅助燃料的前提下,自行燃烧产生高温烟气,并输送至污泥干化塔9内作为湿污泥干化的热源使用。在污泥干化塔9换热后的烟气,温度降低至200摄氏度以下,然后进入专用的烟气处理系统进行净化处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