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9765发布日期:2020-04-10 16:33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是一种模块化的高效污水生物处理设备,是一种以厌氧与好氧为主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充分发挥了厌氧生物滤池、好氧处理等生物膜反应器具有的生物密度大、耐污能力强、动力消耗低、操作运行稳定,使得该系统具有很广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通常是箱体整体埋入地下,且长时间埋入地下时地下水会对污水处理设备进行侵蚀,污水处理设备不方便进行检修,管道与污水处理设备之间不方便进行连接。

目前市场上的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存在许多缺陷,箱体容易受到地下水的侵蚀,不方便对设备进行检修,不方便管道的连接,因此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结构的技术,来完善此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存在许多缺陷,箱体容易受到地下水的侵蚀,不方便对设备进行检修,不方便管道的连接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墙体、第一转轴和防水层,所述墙体顶部连接有旋转杆,其中,

所述旋转杆一端固定有旋转把手,所述旋转杆另一端套接有第一啮齿轮,所述第一啮齿轮一侧连接有第二啮齿轮,所述第二啮齿轮内部贯穿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一侧套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一侧固定有检修板,所述第一转轴套接在螺纹杆一端,所述第一转轴一侧连接有皮带,所述皮带一端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防水层固定在墙体一侧体壁上,所述防水层一侧连接有顶板,所述防水层一侧固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一端连接有拉环,所述拉环一侧固定有卡合杆,所述卡合杆一端固定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一侧安装有弹簧,所述卡合杆一端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一侧固定有密封垫,所述连接块另一端固定有厌氧池,所述厌氧池底部连接有底座,所述厌氧池一侧固定有连接管,远离厌氧池的所述连接管一端固定有第一好氧池,远离厌氧池的所述第一好氧池一侧连接有第二好氧池,远离第一好氧池的所述第二好氧池一侧连接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一侧固定有出水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啮齿轮与第二啮齿轮尺寸相同,且第一啮齿轮与第二啮齿轮之间构成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块设置有四组,且螺纹杆与滑动块之间构成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尺寸相同,且第一转轴、皮带与第二转轴之间构成联动机制。

优选的,所述防水层为矩形,且防水层为防水涂料材质。

优选的,所述按压板与弹簧之间构成伸缩结构,且按压板最大伸缩尺寸不超过弹簧自身形变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

1.污水处理设备埋入地下时防护墙体是用混凝土进行加固,以便污水处理设备不会被土层掩埋,还可以通过墙体内侧的防水层对内部进行防水,方便防水层对墙体进行防水,避免污水处理设备长时间埋入地下地下水会渗透进行墙体内,对污水处理设备造成腐蚀;

2.设置有旋转杆能够通过旋转旋转把手进行转动,以便旋转杆转动时会带动第一啮齿轮进行转动,第一啮齿轮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二啮齿轮进行转动,从而第二啮齿轮转动时会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螺纹杆转动时会带动滑动块进行螺纹滑动,滑动块螺纹滑动的同时会带动检修板进行移动,进而螺纹杆转动时会带动第一转轴进行转动,第一转轴转动时会带动皮带进行转动,皮带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二转轴进行转动,方便检修板快速打开对内部的设备进行检修;

3.设置有卡合杆能够通过拉动拉环进行提拉,以便卡合杆提拉时会对按压板进行挤压,按压板受到挤压的同时会对弹簧进行挤压,从而当卡合杆提拉手后拉动进水管与连接块进行对接,进水管与连接块对接后松开拉环弹簧会通过自身弹力推动卡合杆,进而卡合杆会对连接块进行卡合,还可以通过密封垫对进水管与连接块进行密封,方便进水管与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对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检修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体,2、旋转杆,3、旋转把手,4、第一啮齿轮,5、第二啮齿轮,6、螺纹杆,7、滑动块,8、检修板,9、第一转轴,10、皮带,11、第二转轴,12、防水层,13、顶板,14、进水管,15、拉环,16、卡合杆,17、按压板,18、弹簧,19、连接块,20、密封垫,21、厌氧池,22、底座,23、连接管,24、第一好氧池,25、第二好氧池,26、沉淀池,27、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墙体1、旋转杆2、旋转把手3、第一啮齿轮4、第二啮齿轮5、螺纹杆6、滑动块7、检修板8、第一转轴9、皮带10、第二转轴11、防水层12、顶板13、进水管14、拉环15、卡合杆16、按压板17、弹簧18、连接块19、密封垫20、厌氧池21、底座22、连接管23、第一好氧池24、第二好氧池25、沉淀池26和出水管27,所述墙体1顶部连接有旋转杆2,其中,

所述旋转杆2一端固定有旋转把手3,所述旋转杆2另一端套接有第一啮齿轮4,所述第一啮齿轮4与第二啮齿轮5尺寸相同,且第一啮齿轮4与第二啮齿轮5之间构成啮合连接,旋转杆2转动时会带动第一啮齿轮4进行转动,第一啮齿轮4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二啮齿轮5进行转动,第二啮齿轮5转动时会带动螺纹杆6进行转动,所述第一啮齿轮4一侧连接有第二啮齿轮5,所述第二啮齿轮5内部贯穿有螺纹杆6,所述螺纹杆6一侧套接有滑动块7,所述滑动块7设置有四组,且螺纹杆6与滑动块7之间构成滑动连接,螺纹杆6转动时会带动滑动块7进行螺纹滑动,滑动块7螺纹滑动的同时会带动检修板8进行移动,所述滑动块7一侧固定有检修板8,所述第一转轴9套接在螺纹杆6一端,所述第一转轴9与第二转轴11尺寸相同,且第一转轴9、皮带10与第二转轴11之间构成联动机制,螺纹杆6转动时会带动第一转轴9进行转动,第一转轴9转动时会带动皮带10进行转动,皮带10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二转轴11进行转动,所述第一转轴9一侧连接有皮带10,所述皮带10一端连接有第二转轴11,所述防水层12固定在墙体1一侧体壁上,所述防水层12为矩形,且防水层12为防水涂料材质,通过墙体1内侧的防水层12对内部进行防水,防水层12对墙体1进行防水,污水处理设备长时间埋入地下地下水不会渗透进行墙体1内,所述防水层12一侧连接有顶板13,所述防水层12一侧固定有进水管14,所述进水管14一端连接有拉环15,所述拉环15一侧固定有卡合杆16,所述卡合杆16一端固定有按压板17,所述按压板17与弹簧18之间构成伸缩结构,且按压板17最大伸缩尺寸不超过弹簧18自身形变量,卡合杆16提拉时会对按压板17进行挤压,按压板17受到挤压的同时会对弹簧18进行挤压,所述按压板17一侧安装有弹簧18,所述卡合杆16一端连接有连接块19,所述连接块19一侧固定有密封垫20,所述连接块19另一端固定有厌氧池21,所述厌氧池21底部连接有底座22,所述厌氧池21一侧固定有连接管23,远离厌氧池21的所述连接管23一端固定有第一好氧池24,远离厌氧池21的所述第一好氧池24一侧连接有第二好氧池25,远离第一好氧池24的所述第二好氧池25一侧连接有沉淀池26,所述沉淀池26一侧固定有出水管27。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时,首先需要对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进行简单的了解,使用之前将管道与设备进行连接,卡合杆16通过拉动拉环15进行提拉,卡合杆16提拉时会对按压板17进行挤压,按压板17受到挤压的同时会对弹簧18进行挤压,当卡合杆16提拉手后拉动进水管14与连接块19进行对接,进水管14与连接块19对接后松开拉环15弹簧18会通过自身弹力推动卡合杆16,卡合杆16会对连接块19进行卡合,还可以通过密封垫20对进水管14与连接块19进行密封,使管道与污水处理设备进行连接,管道连接后污水处理设备可以进行工作,污水会从连接管23进入厌氧池21,厌氧池21会对污水进行厌氧处理,污水厌氧处理后会通过连接管23进入第一好氧池24内,第一好氧池24会对水流进行好氧处理,水流好氧处理后会通过连接管23进入第二好氧池25内进行二次好氧处理,水流二次好氧处理后会通过连接管23进入沉淀池26内,水流沉淀完成后会通过出水管27排出,污水处理设备埋入地下时防护墙体1是用混凝土进行加固,污水处理设备不会被土层掩埋,还可以通过墙体1内侧的防水层12对内部进行防水,防水层12对墙体1进行防水,污水处理设备长时间使用需要进行养护维修,旋转杆2通过旋转旋转把手3进行转动,旋转杆2转动时会带动第一啮齿轮4进行转动,第一啮齿轮4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二啮齿轮5进行转动,第二啮齿轮5转动时会带动螺纹杆6进行转动,螺纹杆6转动时会带动滑动块7进行螺纹滑动,滑动块7螺纹滑动的同时会带动检修板8进行移动,螺纹杆6转动时会带动第一转轴9进行转动,第一转轴9转动时会带动皮带10进行转动,皮带10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二转轴11进行转动,检修板8可以快速打开对内部的设备进行检修,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