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7609发布日期:2020-09-18 20:37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部分垃圾焚烧发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不设排污口,而随着循环冷却水的不断蒸发,盐分不断累积,对各换热设备造成结垢、腐蚀等不良影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般设置重力式无阀过滤器,结合循环冷却水加药系统对循环冷却水系统进行旁滤处理,但是旁滤处理对于盐分的处理效率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水处理系统以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循环冷却水的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处理系统,所述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管路连通的多介质过滤器、叠片过滤器、超滤装置、超滤水箱、反渗透增压泵、保安过滤器、反渗透高压泵和反渗透装置,所述多介质过滤器的入水口和所述水处理系统的入水口管路连通,所述反渗透装置的出水口和所述水处理系统的出水口管路连通。

上述的水处理系统可以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循环冷却水处理,上述的水处理系统结合多介质过滤器、叠片过滤器、超滤装置、超滤水箱、反渗透增压泵、保安过滤器、反渗透高压泵和反渗透装置,使得循环冷却水依次经过多介质过滤器、叠片过滤器、超滤装置、超滤水箱、反渗透增压泵、保安过滤器、反渗透高压泵和反渗透装置进行水处理后再返回循环冷却水,有效地去除了循环水中的颗粒物和盐分,减少了换热设备的腐蚀。

优选地,所述多介质过滤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内部设置有过滤室,所述过滤室的上部设置有多介质过滤器的入水口,所述多介质过滤器的入水口下方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网、砂砾层、第二过滤网、粗砂层、第三过滤网、细砂层、第四过滤网和承托层,所述承托层的下方设置有多介质过滤器的出水口,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上方设置有与第一过滤网接触的平面刮板,所述平面刮板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夹角为30-60度,所述平面刮板连接有伸缩电机,所述平面刮板连接在所述伸缩电机的驱动轴上,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孔径小于0.5mm,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孔径小于1mm,所述第三过滤网的孔径小于1mm,所述第四过滤网的孔径小于0.5mm,所述承托层为均匀设置有小孔的水平挡板。

上述的水处理系统通过对多介质过滤器的改进,结合第一过滤网、砂砾层、第二过滤网、粗砂层、第三过滤网、细砂层、第四过滤网和承托层,提高了循环冷却水中的颗粒物的过滤效率,而且过滤层的粒径依次降低,减少了过滤压力,通过在砂砾层上方设置第一过滤网和平面刮板,使得沉积在第一过滤网上方的颗粒物能够通过沿过滤网水平伸缩运动的刮板及时的去除,避免了固体颗粒物的累积造成堵塞和过滤的压力过大,第一过滤网、砂砾层、第二过滤网、粗砂层、第三过滤网、细砂层、第四过滤网和承托层的设置增加了砂砾层、粗砂层和细砂层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砂砾层、粗砂层和细砂层的厚度比例为(5-7):(3-4):(1-2)。

上述的水处理系统的多介质过滤器的砂砾层、粗砂层和细砂层的厚度比例能够更好的过滤且减少阻力和滤层的沟流。

优选地,所述平面刮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挡边,所述平面刮板的挡边与所述平面刮板垂直。

平面刮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挡边,在水平刮板刮除第一过滤网上方沉积的固体颗粒物时,能够更好的避免固体颗粒物在水平刮板上滑走。

优选地,所述平面刮板的挡边的宽度为1-2cm。

优选地,所述过滤室设置有物料出口,所述物料出口设置在第一过滤网上方的过滤室侧壁上,所述物料出口正对所述平面刮板,所述物料出口设置有与所述物料出口配合的插盖,所述罐体的外部设置有物料收集箱,所述物料收集箱设置在与所述物料出口相对应的位置,所述插盖打开时物料收集箱和所述过滤网上方的过滤室贯通。

上述的水处理系统通过在多介质过滤器的过滤室设置有物料出口和物料收集箱,使得在插盖打开物料出口时,能够通过平面刮板将沉积在第一过滤网上方的固体颗粒物转移至物料收集箱中,避免了第一过滤网上方的固体颗粒物的沉积过多而导致堵塞和过滤的压力过大。

优选地,所述插盖通过导轨插合在所述物料出口处,所述导轨为u型导轨或者c型导轨。

优选地,所述导轨的内侧设置有沿所述导轨布置的垫片,所述垫片的材料为硅胶、橡胶或者乳胶,所述插盖的边缘设置有垫圈,所述垫圈的材料为硅胶、橡胶或者乳胶。

上述的水处理系统通过在多介质过滤器的过滤室设置有物料出口,物料出口通过具有导轨的插盖开合,且导轨和插盖之间设置有硅胶、橡胶或者乳胶密封垫,提高了物料出口的密闭性,使得物料出口的设置不影响多介质过滤器的过滤。

优选地,所述罐体的顶部设置有维修口,所述维修口的大小与所述罐体的水平横截面一致。

上述的水处理系统通过在多介质过滤器的罐体顶部设置有维修口,且维修口与罐体的水平横截面大小一致,方便了维修和更换过滤介质。

优选地,所述砂砾层的砂砾的粒径为4-8mm,所述粗砂层的粗砂的粒径为2-4mm,所述细砂层的细砂的粒径为1-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处理系统,可以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循环冷却水处理,本实用新型的水处理系统结合多介质过滤器、叠片过滤器、超滤装置、超滤水箱、反渗透增压泵、保安过滤器、反渗透高压泵和反渗透装置,使得循环冷却水依次经过多介质过滤器、叠片过滤器、超滤装置、超滤水箱、反渗透增压泵、保安过滤器、反渗透高压泵和反渗透装置进行水处理后再返回循环冷却水,有效地去除了循环水中的颗粒物和盐分,减少了换热设备的腐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的多介质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多介质过滤器,2、叠片过滤器,3、超滤装置,4、超滤水箱,5、反渗透增压泵,6、保安过滤器,7、反渗透高压泵,8、反渗透装置,9、水处理系统的入水口,10、水处理系统的出水口,11、罐体,12、过滤室,13、第一过滤网,14、砂砾层,15、第二过滤网,16、粗砂层,17、第三过滤网,18、细砂层,19、第四过滤网,20、承托层,21、平面刮板,22、伸缩电机,23、物料出口和插盖,24、物料收集箱,25、多介质过滤器的入水口,26、多介质过滤器的出水口,27、维修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水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管路连通的多介质过滤器1、叠片过滤器2、超滤装置3、超滤水箱4、反渗透增压泵5、保安过滤器6、反渗透高压泵7和反渗透装置8,多介质过滤器的入水口和水处理系统的入水口9管路连通,反渗透装置的出水口和水处理系统的出水口10管路连通;

如图2所示,多介质过滤器1包括罐体11,罐体内部设置有过滤室12,过滤室的上部设置有多介质过滤器的入水口25,过滤器的入水口25的下方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网13、砂砾层14、第二过滤网15、粗砂层16、第三过滤网17、细砂层18、第四过滤网19和承托层20,砂砾层14、粗砂层16和细砂层18的厚度比例为5:3:1,砂砾层的砂砾的粒径为4-8mm,粗砂层的粗砂的粒径为2-4mm,细砂层的细砂的粒径为1-2mm,承托层20的下方设置有多介质过滤器的出水口26,第一过滤网13的上方设置有与第一过滤网接触的平面刮板21,平面刮板21与第一过滤网13的夹角为45度,平面刮板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挡边,挡边与平面刮板垂直,挡边的宽度为1.5cm,平面刮板连接有伸缩电机,平面刮板连接在伸缩电机的驱动轴上,第一过滤网的孔径小于0.5mm,第四过滤网的孔径小于0.5mm,第二过滤网的孔径小于1mm,第三过滤网的孔径小于1mm,承托层20为均匀设置有小孔的水平挡板,罐体的顶部设置有维修口27,维修口的大小与罐体的水平横截面一致;

过滤室12设置有物料出口23,物料出口23设置在第一过滤网13上方的过滤室12侧壁上,物料出口23正对平面刮板21,物料出口23设置有与物料出口配合的插盖23,罐体的外部设置有物料收集箱24,物料收集箱24设置在与物料出口23相对应的位置,插盖23打开时物料收集箱24和过滤网上方的过滤室12贯通,插盖23通过导轨插合在物料出口处,导轨为u型导轨或者c型导轨,导轨的内侧设置有沿导轨布置的垫片,垫片的材料为硅胶,插盖边缘设置有垫圈,垫圈的材料为硅胶。

本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为:垃圾焚烧发电厂循环冷却水依次通过多介质过滤器、叠片过滤器、超滤装置、超滤水箱、反渗透增压泵、保安过滤器、反渗透高压泵和反渗透装置的处理,在多介质过滤器中除去固体颗粒物,然后在超滤装置和保安过滤器中除去循环冷却水中的盐分,然后返回循环冷却水入口;在多介质过滤器中,固体颗粒物会沉积在第一滤网上侧,当固体颗粒物沉积到一定程度时,周期性的打开插盖使得过滤室与物料收集箱连通,然后伸缩电机带动平面刮板将固体颗粒物沉积物刮送至物料收集箱,然后重新使用。

本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循环冷却水处理时,使得循环冷却水依次经过多介质过滤器、叠片过滤器、超滤装置、超滤水箱、反渗透增压泵、保安过滤器、反渗透高压泵和反渗透装置进行水处理后再返回循环冷却水,有效地去除了循环水中的颗粒物和盐分,减少了换热设备的腐蚀;多介质过滤器的刮板的设置减少了多介质过滤器过滤过程中产生的沉积物对过滤压力的影响,而且在砂砾层、粗砂层、细砂层两侧均设置过滤网,避免了砂砾层、粗砂层、细砂层的层与层之间在过滤过程中的混合,维持了砂砾层、粗砂层、细砂层的稳定,避免了形成沟流,提高了过滤效率。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