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池塘底质土壤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695073发布日期:2020-07-31 22:30阅读:8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养殖池塘底质土壤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池塘底质是池塘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底部的状态对池塘水质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要保持池塘水质良好,必须管好池塘底质。在养殖池塘生态系统中,由于投入大量的高蛋白饲料,未吃掉的残饵以及排出的粪便沉入塘底,导致池塘底质中有机质含量高,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常常形成危害。

池塘底部的处理与管理目标就是尽可能维护、提高其良好的生态学功能,以达到稳定水质并使池塘可持续利用。冬闲期池塘常规处理底质的方法是:晒塘、清淤、泼洒石灰、翻耕等。通过使土壤有机质氧化,生石灰消毒等措施,促进有机物质分解,更有效地清除氧债,同时能有效提高池塘底部土壤总碱度和总硬度水平,有利于提高池塘生产力和ph缓冲能力。

传统方法有下列不足:

1)沉在塘底的有机氮仅通过反硝化作用以氮气的形式消散到空气中,消解效率不高。2)由于底质较厚,潜伏的病原很难通过简单的晒塘、泼洒生石灰措施杀灭彻底,对来年的养殖造成威胁,部分养殖品种如南美白对虾近年来在养殖池塘底质中发现各种病原如白斑、桃拉病毒等,是疫情频繁的主要原因之一。3)池塘消毒通常使用的消毒剂多为酸性消毒剂(如强氯精),在ph值较高的情况下,病原杀灭效力受到影响。4)微生态制剂施加到池塘中需要补充碳源才能较好生长,由于红糖、白糖、葡萄糖等价格较高,大量使用会增加成本。糖蜜虽然是廉价的碳源补充剂,由于多数糖蜜中含有大量亚硫酸盐,积累在池塘中会产生有毒的硫化氢,因此不能大量施用。

在原位修复方面,中国专利cn109179936a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轻污染清洁水塘生态修复的原位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调整轻污染清洁水塘底泥营养成分含量,先对要修复的土壤营养成分进行检测,适当调整底泥表层20cm以内的营养成分组成;2)分解有机质及毒素,在底泥表层均匀泼洒底质改良剂,以构建适宜轻污染清洁水塘水体生态系统保持长期稳定的底质状况;3)轻污染清洁水塘是以生态景观需求为主的水体,其水体须无污水直排现象,水体主要水质指标应控制在国家地表水环境标准ⅴ类指标,结合轻污染清洁水塘水体的水文气候信息,种植适宜生长的水生动植物群落,以净化水质、抑制藻类暴发;4)建立定期检查、维护及保养制度,以形成强化自净提升系统。该方法采用种植适宜生长的水生动植物群落:种植沉水植物群落,以选择适合水塘生长的低矮、常绿型苦草和黄丝草为主,覆盖率≥60%,种植挺水植物群落,以选择适合水塘生长的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常绿鸢尾、黄花鸢尾、水生美人蕉、海寿花、梭鱼草为主,丛状或带状种植,点缀分布,种植浮叶植物群落,选择以花色多、花期长的睡莲为主,丛状种植,点缀分布。

虽然在池塘中种植植物吸取土壤中有机质,是一种有效底质改良方法,但由于清除残留的根系和残叶的需要花费大量人工,对推广不利。如果不清除根系,腐烂的植物缓释出的亚硝酸盐会危害养殖动物。

该方法所述底质改良剂为由芽孢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反硝化细菌及高蛋白载体在温度25℃~28℃之间进行混合而成的微生物菌群混合物,该配方主要针对含氮污染物降解,对底质中的含硫有害物降解效率不高,此外,由于没有额外补充微生物生长必须的碳源,影响了益生菌降解有机质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池塘底质土壤修复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提供一种养殖池塘底质土壤修复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植物原位修复;

在清塘后,利用冬季在塘底种植适宜冬季生长的耐寒蔬菜,吸收池塘底质中的含氮有机物,收获蔬菜;

步骤二:土壤消毒和植物根系、残叶的预处理;

1)用强碱对植物根系、残叶进行消解,并利用强碱对土壤进行初次消毒;

2)投入碱性消毒剂入水中,对塘底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48小时;

步骤三:土壤微生物修复:待消毒剂失效后,投入微生物制剂及碳源补充剂进行修复,所述的微生物制剂为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

优选地,所述步骤二中,所述1)强碱消解的条件为:用石灰和含钠或钾的碱性制剂均匀抛洒在塘底与植物根部与残叶一起混匀,使ph值≥10.5;

优选地,所述步骤二中,所述1)利用强碱对土壤进行初次消毒的步骤为:往池塘注水,开动增氧机进行混合,提取底质中的有机质,将水的ph值自然降至8-9;

优选地,所述步骤二中,所述1)强碱组方配比为:石灰100-200kg/亩、氢氧化钠50-150kg/亩;

优选地,所述步骤二中,所述2)碱性消毒剂为戊二醛;

优选地,所述戊二醛的使用浓度为100mg-200mg/立方米水体;

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所述微生物制剂的用量为:所述芽孢杆菌活菌数≥109cfu/g,所述乳酸菌活菌数≥2×1010cfu/g,所述光合细菌活菌数≥3×1010cfu/g;

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所述碳源补充剂为糖蜜,所述糖蜜用量为10-50kg/亩;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一前增加塘底部的设置,具体为:塘底部由高到低向一侧倾斜,比降1:200-1:500,在位于低侧设置集水槽用于收集雨水,集水槽内设置排水口或水泵,用于排出积水或灌溉。

本发明提出一种养殖池塘底质土壤修复方法,在植物原位修复过程中,利用冬季在塘底种植适宜冬季生长的耐寒蔬菜,吸收池塘底质中的含氮有机物,蔬菜收获后,根系和残叶不必花人工清理;用石灰和含钠或钾的碱性制剂均匀抛洒在塘底与植物根部与残叶一起混匀,通过强碱软化纤维素、溶解木质素,加快蔬菜根系和残叶溶解;通过增氧机加强水-气交换,利用高ph值条件下对空气中二氧化碳吸收率高的特性提高水中碳元素比例,并将水的ph值自然降至8-9,为碱性消毒剂发挥效力创造条件。在杀灭了土壤中有害微生物后,补充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以及糖蜜碳源,对土壤微生态系统进行改良;针对糖蜜中含有较多硫化物,利用光合细菌对硫化物的降解能力,避免添加糖蜜在养殖过程中的带来的硫化氢危害。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利用植物原位修复,吸收池塘底质中的含氮有机物,蔬菜收获后,采用强碱降解植物根系组织,使微生态制剂更好地发挥作用,节省了人工清除植物根系的成本,适用于大面积的推广,高效易行。

2.本发明利用强碱杀灭多数病原,通过与碱性消毒剂产生的协同效应,能大幅度提高消毒效果,避免了酸性消毒剂在碱性条件下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3.采用廉价的糖蜜作为碳源通过在微生物制剂配方中增加光合细菌,利用其对硫化物的降解能力化解添加糖蜜带来的不利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达本发明,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

步骤一:塘底部设置:塘底部由高到低向一侧倾斜,比降1:200,在位于低侧设置集水槽用于收集雨水,以防止塘底积水影响种植,集水槽内设置排水口,用于排出积水。

步骤二:植物原位修复

在清塘后,利用冬季在塘底种植适宜冬季生长的生菜,吸收池塘底质中的含氮有机物,蔬菜收获后,根系和残叶不必花人工清理。

步骤三:土壤消毒和植物根系、残叶的预处理

1)分步骤一:用强碱对植物根系、残叶进行消解,并利用强碱对土壤进行初次消毒。

用石灰和氢氧化钠均匀抛洒在塘底与植物根部与残叶一起混匀,配比为:石灰200kg/亩、氢氧化钠50kg/亩,使ph值10.5;通过强碱软化纤维素、溶解木质素,加快蔬菜根系和残叶溶解;往池塘注水,开动增氧机进行混合,提取底质中的有机质。通过增氧机加强水-气交换,利用高ph值条件下对空气中二氧化碳吸收率高的特性提高水中碳元素比例,并将水的ph值自然降至8,为碱性消毒剂发挥效力创造条件。

2)分步骤二:投入戊二醛碱性消毒剂入水中,使用浓度为100mg/立方米水体,对塘底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48小时,对病原进行强化杀灭。

步骤四:土壤微生物修复:待消毒剂失效后,投入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及糖蜜进行修复,具体的用量为:所述芽孢杆菌活菌数109cfu/g,所述乳酸菌活菌数2×1010cfu/g,所述光合细菌活菌数3×1010cfu/g;糖蜜用量为10kg/亩。

实施例2

步骤一:塘底部设置:塘底部由高到低向一侧倾斜,比降1:500,在位于低侧设置集水槽用于收集雨水,以防止塘底积水影响种植,集水槽内设置水泵,用于排出积水或灌溉。

步骤二:植物原位修复

在清塘后,利用冬季在塘底种植适宜冬季生长的韭菜,吸收池塘底质中的含氮有机物,蔬菜收获后,根系和残叶不必花人工清理。

步骤三:土壤消毒和植物根系、残叶的预处理

1)分步骤一:用强碱对植物根系、残叶进行消解,并利用强碱对土壤进行初次消毒。

用石灰和氢氧化钾均匀抛洒在塘底与植物根部与残叶一起混匀,配比为:石灰100kg/亩、氢氧化钾150kg/亩,使ph值达到12;通过强碱软化纤维素、溶解木质素,加快蔬菜根系和残叶溶解;往池塘注水,开动增氧机进行混合,提取底质中的有机质。通过增氧机加强水-气交换,利用高ph值条件下对空气中二氧化碳吸收率高的特性提高水中碳元素比例,并将水的ph值自然降至9,为碱性消毒剂发挥效力创造条件。

2)分步骤二:投入戊二醛碱性消毒剂入水中,戊二醛的使用浓度为200mg/立方米水体,对塘底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120h,对病原进行强化杀灭。

步骤四:土壤微生物修复:待消毒剂失效后,投入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及糖蜜进行修复,具体的用量为:所述芽孢杆菌活菌数9×109cfu/g,所述乳酸菌活菌数9×1010cfu/g,所述光合细菌活菌数9×1010cfu/g;糖蜜用量为50kg/亩。

实施例3

步骤一:塘底部设置:塘底部由高到低向一侧倾斜,比降1:350,在位于低侧设置集水槽用于收集雨水,以防止塘底积水影响种植,集水槽内设置排水口或水泵,用于排出积水。

步骤二:植物原位修复

在清塘后,利用冬季在塘底种植适宜冬季生长的萝卜,吸收池塘底质中的含氮有机物,蔬菜收获后,根系和残叶不必花人工清理。

步骤三:土壤消毒和植物根系、残叶的预处理

1)分步骤一:用强碱对植物根系、残叶进行消解,并利用强碱对土壤进行初次消毒。

用石灰和氢氧化钠均匀抛洒在塘底与植物根部与残叶一起混匀,配比为:石灰150kg/亩、氢氧化钠100kg/亩,使ph值11;通过强碱软化纤维素、溶解木质素,加快蔬菜根系和残叶溶解;往池塘注水,开动增氧机进行混合,提取底质中的有机质。通过增氧机加强水-气交换,利用高ph值条件下对空气中二氧化碳吸收率高的特性提高水中碳元素比例,并将水的ph值自然降至8.5,为碱性消毒剂发挥效力创造条件。

2)分步骤二:投入戊二醛碱性消毒剂入水中,戊二醛的使用浓度为150mg/立方米水体,对塘底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72小时,对病原进行强化杀灭。

步骤四:土壤微生物修复:待消毒剂失效后,投入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及糖蜜进行修复,具体的用量为:所述芽孢杆菌活菌数5×109cfu/g,所述乳酸菌活菌数5×1010cfu/g,所述光合细菌活菌数5×1010cfu/g;糖蜜用量为40kg/亩。

实施例4

步骤一:塘底部设置:塘底部由高到低向一侧倾斜,比降1:400,在位于低侧设置集水槽用于收集雨水,以防止塘底积水影响种植,集水槽内设置排水口,用于排出积水或灌溉。

步骤二:植物原位修复

在清塘后,利用冬季在塘底种植适宜冬季生长的西葫芦,吸收池塘底质中的含氮有机物,蔬菜收获后,根系和残叶不必花人工清理。

步骤三:土壤消毒和植物根系、残叶的预处理

1)分步骤一:用强碱对植物根系、残叶进行消解,并利用强碱对土壤进行初次消毒。

用石灰和氢氧化钾均匀抛洒在塘底与植物根部与残叶一起混匀,配比为:石灰180kg/亩、氢氧化钾120kg/亩,使ph值11.5;通过强碱软化纤维素、溶解木质素,加快蔬菜根系和残叶溶解;往池塘注水,开动增氧机进行混合,提取底质中的有机质。通过增氧机加强水-气交换,利用高ph值条件下对空气中二氧化碳吸收率高的特性提高水中碳元素比例,并将水的ph值自然降至9,为碱性消毒剂发挥效力创造条件。

2)分步骤二:投入戊二醛碱性消毒剂入水中,戊二醛的使用浓度为180mg/立方米水体,对塘底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60小时,对病原进行强化杀灭。

步骤四:土壤微生物修复:待消毒剂失效后,投入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及糖蜜进行修复,具体的用量为:所述芽孢杆菌活菌数4×109cfu/g,所述乳酸菌活菌数5×1010cfu/g,所述光合细菌活菌数4×1010cfu/g;糖蜜用量为40kg/亩。

实施例5

步骤一:塘底部设置:塘底部由高到低向一侧倾斜,比降1:250,在位于低侧设置集水槽用于收集雨水,以防止塘底积水影响种植,集水槽内设置水泵,用于灌溉。

步骤二:植物原位修复

在清塘后,利用冬季在塘底种植适宜冬季生长的韭菜,吸收池塘底质中的含氮有机物,蔬菜收获后,根系和残叶不必花人工清理。

步骤三:土壤消毒和植物根系、残叶的预处理

1)分步骤一:用强碱对植物根系、残叶进行消解,并利用强碱对土壤进行初次消毒。

用石灰和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均匀抛洒在塘底与植物根部与残叶一起混匀,配比为:石灰180kg/亩、氢氧化钠60kg/亩,使ph值11;通过强碱软化纤维素、溶解木质素,加快蔬菜根系和残叶溶解;往池塘注水,开动增氧机进行混合,提取底质中的有机质。通过增氧机加强水-气交换,利用高ph值条件下对空气中二氧化碳吸收率高的特性提高水中碳元素比例,并将水的ph值自然降至8,为碱性消毒剂发挥效力创造条件。

2)分步骤二:投入戊二醛碱性消毒剂入水中,戊二醛的使用浓度为150mg/立方米水体,对塘底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90小时,对病原进行强化杀灭。

步骤四:土壤微生物修复:待消毒剂失效后,投入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及糖蜜进行修复,具体的用量为:所述芽孢杆菌活菌数8×109cfu/g,所述乳酸菌活菌数8×1010cfu/g,所述光合细菌活菌数8×1010cfu/g;糖蜜用量为30kg/亩。

实施例6

步骤一:塘底部设置:塘底部由高到低向一侧倾斜,比降1:450,在位于低侧设置集水槽用于收集雨水,以防止塘底积水影响种植,集水槽内设置水泵,用于灌溉。

步骤二:植物原位修复

在清塘后,利用冬季在塘底种植适宜冬季生长的萝卜,吸收池塘底质中的含氮有机物,蔬菜收获后,根系和残叶不必花人工清理。

步骤三:土壤消毒和植物根系、残叶的预处理

1)分步骤一:用强碱对植物根系、残叶进行消解,并利用强碱对土壤进行初次消毒。

用石灰和氢氧化钾均匀抛洒在塘底与植物根部与残叶一起混匀,配比为:石灰180kg/亩、氢氧化钾100kg/亩,使ph值11;通过强碱软化纤维素、溶解木质素,加快蔬菜根系和残叶溶解;往池塘注水,开动增氧机进行混合,提取底质中的有机质。通过增氧机加强水-气交换,利用高ph值条件下对空气中二氧化碳吸收率高的特性提高水中碳元素比例,并将水的ph值自然降至9,为碱性消毒剂发挥效力创造条件。

2)分步骤二:投入戊二醛碱性消毒剂入水中,戊二醛的使用浓度为180mg/立方米水体,对塘底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105小时,对病原进行强化杀灭。

步骤四:土壤微生物修复:待消毒剂失效后,投入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及糖蜜进行修复,具体的用量为:所述芽孢杆菌活菌数7×109cfu/g,所述乳酸菌活菌数5×1010cfu/g,所述光合细菌活菌数5×1010cfu/g;糖蜜用量为50kg/亩。

对比例1-2用于评价耐寒蔬菜对养殖池塘底质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

对比例1:与实施例3相比,不使用耐寒蔬菜,其他条件相同,具体如下:

步骤一:塘底部设置:塘底部由高到低向一侧倾斜,比降1:350,在位于低侧设置集水槽用于收集雨水,以防止塘底积水影响种植,集水槽内设置排水口或水泵,用于排出积水。

步骤二:土壤消毒

1)分步骤一:并利用强碱对土壤进行初次消毒。

用石灰和氢氧化钠均匀抛洒在塘底,配比为:石灰150kg/亩、氢氧化钠100kg/亩,使ph值11;往池塘注水,开动增氧机进行混合,提取底质中的有机质。通过增氧机加强水-气交换,利用高ph值条件下对空气中二氧化碳吸收率高的特性提高水中碳元素比例,并将水的ph值自然降至8.5,为碱性消毒剂发挥效力创造条件。

2)分步骤二:投入戊二醛碱性消毒剂入水中,戊二醛的使用浓度为150mg/立方米水体,对塘底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72小时,对病原进行强化杀灭。

步骤三:土壤微生物修复:待消毒剂失效后,投入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及糖蜜进行修复,具体的用量为:所述芽孢杆菌活菌数5×109cfu/g,所述乳酸菌活菌数5×1010cfu/g,所述光合细菌活菌数5×1010cfu/g;糖蜜用量为40kg/亩。

对比例2:与实施例3相比,使用苦草和黄丝草代替耐寒蔬菜,其他条件相同,具体如下:

步骤一:塘底部设置:塘底部由高到低向一侧倾斜,比降1:350,在位于低侧设置集水槽用于收集雨水,以防止塘底积水影响种植,集水槽内设置排水口或水泵,用于排出积水。

步骤二:植物原位修复

在清塘后,利用冬季在塘底种植苦草和黄丝草,吸收池塘底质中的含氮有机物,苦草和黄丝草收获后,根系和残叶不必花人工清理。

步骤三:土壤消毒和植物根系、残叶的预处理

1)分步骤一:用强碱对植物根系、残叶进行消解,并利用强碱对土壤进行初次消毒。

用石灰和氢氧化钠均匀抛洒在塘底与植物根部与残叶一起混匀,配比为:石灰150kg/亩、氢氧化钠100kg/亩,使ph值11;通过强碱软化纤维素、溶解木质素,加快蔬菜根系和残叶溶解;往池塘注水,开动增氧机进行混合,提取底质中的有机质。通过增氧机加强水-气交换,利用高ph值条件下对空气中二氧化碳吸收率高的特性提高水中碳元素比例,并将水的ph值自然降至8.5,为碱性消毒剂发挥效力创造条件。

2)分步骤二:投入戊二醛碱性消毒剂入水中,戊二醛的使用浓度为150mg/立方米水体,对塘底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72小时,对病原进行强化杀灭。

步骤四:土壤微生物修复:待消毒剂失效后,投入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及糖蜜进行修复,具体的用量为:所述芽孢杆菌活菌数5×109cfu/g,所述乳酸菌活菌数5×1010cfu/g,所述光合细菌活菌数5×1010cfu/g;糖蜜用量为40kg/亩。

对比例3-5用于评价微生物制剂对养殖池塘底质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

对比例3:与实施例3相比,不使用微生物制剂,其他条件相同,具体如下:

步骤一:塘底部设置:塘底部由高到低向一侧倾斜,比降1:350,在位于低侧设置集水槽用于收集雨水,以防止塘底积水影响种植,集水槽内设置排水口或水泵,用于排出积水。

步骤二:植物原位修复

在清塘后,利用冬季在塘底种植适宜冬季生长的萝卜,吸收池塘底质中的含氮有机物,蔬菜收获后,根系和残叶不必花人工清理。

步骤三:土壤消毒和植物根系、残叶的预处理

1)分步骤一:用强碱对植物根系、残叶进行消解,并利用强碱对土壤进行初次消毒。

用石灰和氢氧化钠均匀抛洒在塘底与植物根部与残叶一起混匀,配比为:石灰150kg/亩、氢氧化钠100kg/亩,使ph值11;通过强碱软化纤维素、溶解木质素,加快蔬菜根系和残叶溶解;往池塘注水,开动增氧机进行混合,提取底质中的有机质。通过增氧机加强水-气交换,利用高ph值条件下对空气中二氧化碳吸收率高的特性提高水中碳元素比例,并将水的ph值自然降至8.5,为碱性消毒剂发挥效力创造条件。

2)分步骤二:投入戊二醛碱性消毒剂入水中,戊二醛的使用浓度为150mg/立方米水体,对塘底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72小时,对病原进行强化杀灭。

对比例4:与实施例3相比,参考中国专利cn109179936a使用芽孢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反硝化细菌及高蛋白载体代替微生物制剂,其他条件相同,具体如下:

步骤一:塘底部设置:塘底部由高到低向一侧倾斜,比降1:350,在位于低侧设置集水槽用于收集雨水,以防止塘底积水影响种植,集水槽内设置排水口或水泵,用于排出积水。

步骤二:植物原位修复

在清塘后,利用冬季在塘底种植适宜冬季生长的萝卜,吸收池塘底质中的含氮有机物,蔬菜收获后,根系和残叶不必花人工清理。

步骤三:土壤消毒和植物根系、残叶的预处理

1)分步骤一:用强碱对植物根系、残叶进行消解,并利用强碱对土壤进行初次消毒。

用石灰和氢氧化钠均匀抛洒在塘底与植物根部与残叶一起混匀,配比为:石灰150kg/亩、氢氧化钠100kg/亩,使ph值11;通过强碱软化纤维素、溶解木质素,加快蔬菜根系和残叶溶解;往池塘注水,开动增氧机进行混合,提取底质中的有机质。通过增氧机加强水-气交换,利用高ph值条件下对空气中二氧化碳吸收率高的特性提高水中碳元素比例,并将水的ph值自然降至8.5,为碱性消毒剂发挥效力创造条件。

2)分步骤二:投入戊二醛碱性消毒剂入水中,戊二醛的使用浓度为150mg/立方米水体,对塘底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72小时,对病原进行强化杀灭。

步骤四:土壤微生物修复:待消毒剂失效后,投入4ppm芽孢杆菌4份、2ppm硝化细菌2份、1.5ppm酵母菌1份、0.5ppm反硝化细菌1份及2ppm高蛋白载体2份进行修复。

对比例5:与实施例3相比,参考微生物制剂组分发生改动,其他条件相同,具体如下:

步骤一:塘底部设置:塘底部由高到低向一侧倾斜,比降1:350,在位于低侧设置集水槽用于收集雨水,以防止塘底积水影响种植,集水槽内设置排水口或水泵,用于排出积水。

步骤二:植物原位修复

在清塘后,利用冬季在塘底种植适宜冬季生长的萝卜,吸收池塘底质中的含氮有机物,蔬菜收获后,根系和残叶不必花人工清理。

步骤三:土壤消毒和植物根系、残叶的预处理

1)分步骤一:用强碱对植物根系、残叶进行消解,并利用强碱对土壤进行初次消毒。

用石灰和氢氧化钠均匀抛洒在塘底与植物根部与残叶一起混匀,配比为:石灰150kg/亩、氢氧化钠100kg/亩,使ph值11;通过强碱软化纤维素、溶解木质素,加快蔬菜根系和残叶溶解;往池塘注水,开动增氧机进行混合,提取底质中的有机质。通过增氧机加强水-气交换,利用高ph值条件下对空气中二氧化碳吸收率高的特性提高水中碳元素比例,并将水的ph值自然降至8.5,为碱性消毒剂发挥效力创造条件。

2)分步骤二:投入戊二醛碱性消毒剂入水中,戊二醛的使用浓度为150mg/立方米水体,对塘底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72小时,对病原进行强化杀灭。

步骤四:土壤微生物修复:待消毒剂失效后,投入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及糖蜜进行修复,具体的用量为:所述芽孢杆菌活菌数0.5×109cfu/g,所述乳酸菌活菌数1×1010cfu/g,所述光合细菌活菌数1×1010cfu/g;糖蜜用量为25kg/亩。

结果与分析

(一)底泥中氮的含量

将实施例1-6及对比例1-5的底泥采用烘干法测定底泥样品的含水率,其余样品风干后粉碎并过100目筛子待用,测定风干后的底泥样品中全氮的含量,具体测定方法参见《土壤农化分析》。

采用variomicrocube元素分析仪与isoprime100同位素质谱仪联用测所有样品中15n的δ值,并根据其δ值计算15n在底泥中的存留比例。具体检测结果如下:

表1底泥中氮的含量

对比例1-2在评价耐寒蔬菜对养殖池塘底质土壤修复效果中发现,当不使用耐寒蔬菜及使用苦草和黄丝草代替耐寒蔬菜时,土壤中全氮的含量均增加,底泥中15n的存留比例也升高;而本发明在底泥中蓄积的n素被耐寒蔬菜大量利用从而减弱了n的积累,因此底泥中全氮低于空白组。

对比例3-5在评价微生物制剂对养殖池塘底质土壤修复效果中发现,当不使用微生物制剂,或者使用芽孢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反硝化细菌及高蛋白载体代替微生物制剂时,土壤中全氮的含量均增加,底泥中15n的存留比例也升高;本发明通过优化微生物制剂,通过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同时结合土壤沉积物的吸附作用、水生植物的吸收同化作用,从而控制了底泥营养物质的蓄存库,减少蓄积在底泥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形态变化、改变界面特性和释放等途径,改善上覆水体的水质。

(二)戊二醛杀灭对虾病毒的试验

1.试验目的

参照2002版《消毒技术规范》、《兽医消毒剂鉴定技术规范(1992版)》以及《欧洲的兽用消毒剂杀灭病毒效力测试标准(en14675-2015)》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戊二醛对对虾病毒(如桃拉病毒,白斑病毒)的消毒效果,确定其消毒最佳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为生产过程中病毒污染物消毒的实用剂量提供帮助与支持。

2.主要试验操作

1)含病毒的养殖废水:桃拉病毒,白斑病;

2)消毒剂准备:戊二醛(lot.yyooj59001,杜邦公司生产,20%复方戊二醛澄清溶液)用who标准硬水(342ppm),分别稀释成0.0625%、0.125%、0.25%、0.5%、1%(gig)的稀释液:

3)作用:各浓度稀释液分别与病毒母液混合,作用10分钟、30分钟、120分钟;

4)用分子筛技术分离残余病毒和消毒剂,终止反应;

5)qpcrmu定病毒粒子杀灭数量。

表2戊二醛对桃拉病毒,白斑病的灭杀效果

3.试验结果

表中戊二醛对桃拉病毒,白斑病的灭杀效果的数据可见:

1)0.0625%、0.125%、0.25%、0.5%、1%稀释的戊二醛(试验组1-5)分别与桃拉病毒溶液作用10分钟、30分钟、120分钟结果均使病毒完全杀灭:

2)0.0625%、0.125%、0.25o/o、0.5%、1%稀释的戊二醛(试验组6-10)分别与白班病毒作用10分钟、30分钟、120分钟结果均使病毒基本杀灭。其中,0.125%作用120分钟(试验组7)和0.25%、0.5%、1%作用10分钟、30分钟、120分钟(试验组8-10)均使病毒完全杀灭。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