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06054发布日期:2020-08-11 21:05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增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河流水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增长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用量及废水的产生量日益增加;同时,以水量调控、防洪等为目的的水利设施建设及河道渠化工程,破坏了河流原有的水质自净条件,使得河流自净能力明显下降,水资源质量严重超标。

目前,我国流经城市的多数河流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情况,由于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城市有限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导致河水中有机质、氮、磷等污染物严重超标,受溶解氧的限制,微生物好氧矿化作用中断,藻类逐步死忙,有机质不断积累,致使水生态系统平衡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水体的生态功能和使用功能日益衰退,出现了水体滞留、淤积严重、透明度低、甚至发生黑臭等现象。这已经成为城市污水亟待解决的环境顽疾,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

而现有的河道水质改善装置有限,主要依靠人工增氧曝气,营造一个适宜生态系统维持的环境,但在此曝气增氧过程中需要较多的人工干预,导致增氧过程中人力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氧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曝气增氧过程中需要较多的人工干预,导致增氧过程中人力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增氧装置,设置于水体中用于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增氧装置包括水车、围设于水车之外的第一固定部、浮于水体表面上的螺旋浆,以及分别传动连接水车及螺旋浆的传动机构,第一固定部高度不小于水体最大水位高度,且第一固定部开设有与水体连通的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水车包括第一转轴及设置于第一转轴上的多个曲面叶板,第一转轴相对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部相对两侧的内壁上,并传动连接传动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增氧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固定部顶部相对两侧的第二固定部,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单元,第一传动单元包括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第一履带及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相对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部上,第一转轮同轴固定于第一转轴上,第二转轮同轴固定于第二转轴上,第一履带传动连接第一转轮及第二转轮;

增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固定部外壁相对两侧的第三固定部,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传动单元,第二传动单元包括第三转轮、第四转轮、第二履带及第三转轴,第三转轴相对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三固定部上,第三转轮同轴固定于第二转轴上,第四转轮同轴固定于第三转轴上,第二履带传动连接第三转轮及第四转轮;

增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固定部外壁上的第四固定部,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三传动单元,第三传动单元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第四转轴,第四转轴转动连接于第四固定部上并传动连接螺旋浆,第一齿轮同轴固定于第三转轴上,第二齿轮同轴固定于第四转轴上,且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传动单元包括两个第一转轮、两个第二转轮及两个第一履带,两个第一转轮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部相对两侧的内壁上,第一转轴的相对两端分别穿设固定各第一转轮,两个第二转轮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部相对两侧的内壁上,第二转轴的相对两端分别穿设固定各第二转轮,两个第一履带各分别传动连接一个第一转轮及一个第二转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传动单元包括两个第三转轮、两个第四转轮及两个第二履带,两个第三转轮间隔设置于第二转轴上,两个第四转轮间隔设置于第三转轴上,两个第二履带各分别连接传动连接一个第三转轮及一个第四转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传动单元还包括用于支撑第二齿轮的齿轮垫片,齿轮垫片设置于第三固定部上,第四转轴沿竖直方向穿设齿轮垫片及第三固定部,并于第三固定部的下方穿设连接螺旋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螺旋浆具有供第四转轴穿设的通孔,通孔及第四转轴的截面均为多边形,且通孔的内壁与第四转轴的外壁间隙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孔及第四转轴的截面均为六边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传动单元还包括限位螺母,限位螺母设置于第四转轴的下端端部上。

本发明提供的增氧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增氧装置设置于水体中,其中第一固定部通过缺口与水体连通,当水体因降雨、排洪或水量调控等因素导致水位变化时,使得第一固定部内外出现水位差,水流通过缺口流入第一固定部或流出第一固定部的同时会对第一固定部内的水车进行冲刷,从而迫使水车转动,水车进一步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漂浮于水体表面的螺旋浆转动,利于空气中的氧气进入水体中,从而增加了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上述增氧装置在增氧过程中无需人工干预,减少了增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增氧装置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增氧装置的俯视结构部分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增氧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增氧装置;100、水车;110、第一转轴;120、曲面叶板;200、第一固定部;205、缺口;300、传动机构;310、第一传动单元;311、第一转轮;312、第二转轮;313、第一履带;314、第二转轴;320、第二传动单元;321、第三转轮;322、第四转轮;323、第二履带;324、第三转轴;330、第三传动单元;331、第一齿轮;332、第二齿轮;333、第四转轴;334、齿轮垫片;335、限位螺母;400、螺旋桨;500、第二固定部;600、第三固定部;700、第四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现对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增氧装置10进行说明。上述增氧装置10设置于河道中,用于增加河道中水体的氧气含量,增氧装置10包括水车100、围设于水车100之外的第一固定部200、浮于水体表面的螺旋浆400,以及分别传动连接水车100和螺旋浆400的传动机构300,以当水车100受水流冲刷而转动时,通过传动机构300带动螺旋浆400同步转动,其中,第一固定部200开设有与河道中水体连通的缺口205,且第一固定部200的高度不小于河道水体的最大水位高度。需要解释的是,上述增氧装置10亦可以设置于池塘或湖泊等其余水体环境中。

本发明提供的增氧装置10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固定部200设置于水体中并环绕围设水车100,且第一固定部200上端伸出于水体表面,由于第一固定部200开设有与水体连通的缺口205,当水体系统趋于稳定时,第一固定部200内外水位高度一致(图1中虚线a即为水体系统稳定时的水位示意线);而当河道受到降雨、排洪或进行水流调控的影响时,第一固定部200内外出现水位差,使得水流通过缺口205流入第一固定部200或者流出第一固定部200,而水流在此流动的过程中会对第一固定部200的水车100进行冲刷,从而迫使水车100转动,水车100随即通过传动机构300带动浮于水体表面上的螺旋浆400同步转动,如此,利于空气中的氧气进入河道水体中,从而增加了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上述增氧装置10在增氧过程中无需人工干预,减少了增氧成本。

请参阅图1及图2,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固定部200设置于河道底部上,缺口205开设于第一固定部200朝向于河道底部的下端,水车100包括第一转轴110及设置于第一转轴110上的多个曲面叶板120,其中,第一转轴110的相对两端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部200相对两侧的内壁上,并传动连接传动机构300。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固定部200为管状结构,第一固定部200的下端与河道底部固定,上端伸出于河道水体的最高水位线,且第一转轴110沿水平方向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部200下端的内壁上,以与缺口205相邻。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增氧装置1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固定部200顶部相对两侧的第二固定部500,传动机构300包括第一传动单元310,其中,第一传动单元310包括第一转轮311、第二转轮312、第一履带313及第二转轴314,第二转轴314平行于第一转轴110,且第二转轴314的相对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部500下端的内侧壁上,第一转轮311同轴固定于第一转轴110上,第二转轮312同轴固定于第二转轴314上,第一履带313传动连接第一转轮311及第二转轮312,如此,当曲面叶板120带动第一转轴110转动时,设置于第一转轴110上的第一转轮311通过第一履带313带动第二转轮312及第二转轴314同步转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传动单元310包括两个第一转轮311、两个第二转轮312及两个第一履带313,其中,两个第一转轮311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部200下端的内壁上,且第一转轴110的相对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各第一转轮311,第二转轮312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部600相对两侧的内壁上,且第二转轴312相对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各第二转轮312,两个第一履带313各分别与一个第一转轮311及对应的第二转轮312传动连接,从而提升第一转轴110与第二转轴314之间的传动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增氧装置1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固定部200上端外壁相对两侧的第三固定部600,传动机构300还包括第二传动单元320,其中,第二传动单元320包括第三转轮321、第四转轮322、第二履带323及第三转轴324,第三转轴324平行于第二转轴314,且第三转轴334的相对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三固定部600上,第三转轮321同轴固定于第二转轴314上,第四转轮322同轴固定于第三转轴324上,第二履带323分别传动连接第三转轮321及第四转轮324,如此,当第二转轮312带动第二转轴314转动时,设置于第二转轴314上的第三转轮321通过第二履带323带动第四转轮322及第三转轴324同步转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三固定部600与第二固定部500连接固定,第二传动单元320包括两个第三转轮321、两个第四转轮322及两个第二履带323,两个第三转轮321间隔设置于第二转轴314上,两个第四转轮322间隔设置于第三转轴324上,两个第二履带323各分别与一个第三转轮321及一个第四转轮322传动连接,从而提升第二转轴314与第四转轴324之间的传动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增氧装置1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固定部200外壁上的第四固定部700,传动机构300还包括第三传动单元330,其中,第三传动单元330包括第一齿轮331、第二齿轮332及第四转轴333,第四转轴333转动连接于第四固定部700上,并传动连接漂浮于水体表面上的螺旋浆400,第一齿轮331同轴固定于第三转轴333上,第二齿轮332同轴固定于第四转轴333上,且第一齿轮331与第二齿轮332啮合连接,如此,当第四转轮322带动第三转轴324转动时,设置于第三转轴324上的第一齿轮331同步使得第二齿轮332及第四转轴333转动,最终第四转轴333带动螺旋浆400转动在水体表面转动,从而利于空气中的氧气进入水体中。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固定部200、第二固定部500、第三固定部600及第四固定部700均为混凝土材质,从而使得整个增氧装置10结构稳固,亦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水体环境。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四固定部700呈水平设置,第三传动单元330还包括设置于第四固定部700上用于支撑第二齿轮332的齿轮垫片334,第四转轴333沿竖直方向穿设齿轮垫片334及第四固定部700,并于第四固定部700的下方穿设连接螺旋浆400。需要解释的是,齿轮垫片334为表面相对光滑的材料制成,便于第二齿轮332在齿轮垫片334上灵活转动。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螺旋浆400为塑料材质具有供第四转轴333穿设的通孔(图未标示),其中通孔及第四转轴333的截面形状均为多边形,且通孔的内壁与第四转轴333的外壁间隙配合,如此,螺旋浆400根据水位变化在第四转轴333上沿竖直方向自由移动,从而始终浮于水体表面上,且第四转轴333转动时仍然带动螺旋浆400同步转动。具体地,上述通孔及第四转轴333的截面均为六边形。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三传动单元330还包括限位螺母335,限位螺母335设置于第四转轴333的下端端部上,用于防止螺旋浆400滑出第四转轴33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