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54637发布日期:2021-12-03 21:28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利用气液夹带方法处置水面浮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油品或石化原料的密度比水的密度低,简称轻质非水溶相液体,因此会浮在地下水体液面之上,而形成浮油相。针对各水域、港口、海面、阀门井等区域的油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以及消除水面油污染等,多采用吸油毡、原始刮舀、消油剂等处置方式处理,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开发高效、实用的浮油应急回收处理设备是处置该类事故的理想装备。
3.当前,“浮油回收装置”(授权公告号:cn2041302u)多采用吸油器、泵和油水分离器等部件组成,吸油器具有吸口向上的吸油盘和有浮力的浮箱,使用时在泵的抽吸作用下把油水混合物经吸油盘上的吸口抽吸至设备内再经油水分离器进行分离;cn201810172825.x公开了一种浮筒沉水浮油吸收装置,提出了一种自动收集油水的同时进行油水分离的方法及设备。上述技术方法及装备均采用把油水混合物抽吸至装备内再进行分离的方式对浮油进行处置,处置效率低,且不易实现对稀薄油膜的应急处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当前浮油回收过程中的液体夹带等难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可保障在收集浮油的同时,减少其他液体的夹带,特别适用于危化品泄漏在水面上形成的稀薄油膜的应急处置,为油品等液体危化品泄漏事故应急提供装备保障。
5.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包括浮油收集头、废液分离收集罐和负压抽吸系统,所述浮油收集头收集的油膜/浮油通过负压抽吸系统抽至废液分离收集罐。
7.进一步地,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所述浮油收集头包括浮子和收集头外壳,所述收集头外壳罩设在浮子的外部上方。
8.进一步地,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所述收集头外壳的内表面上设有数道筋板,筋板将收集头外壳紧密固定在浮子上。
9.进一步地,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所述浮子和收集头外壳之间通过筋板形成数条空隙腔道。
10.进一步地,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所述浮油收集头通过管路与废液分离收集罐相连。
11.进一步地,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所述空隙腔道的上端与收集头外壳顶部形成汇集段,汇集段出口经管路与废液分离收集罐入口连接;空隙腔道的下端与外界大气相连,与油面之间形成微小空间,构成吸入段。
12.进一步地,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所述废液分离收集罐的出口经
管路与负压抽吸系统入口连接。
13.上述技术方案中,吸入段形成抽吸口,负压抽吸系统使得吸入段呈负压状态,由于气体流动的压缩效应,使得抽吸口附近浮油表面由远及近产生压力梯度,负压抽吸系统根据油膜的厚度调节抽吸口产生的负压进而影响压力梯度,油膜/浮油在压力梯度的作用下向抽吸口汇集,并由气体夹带经浮子、筋板、收集头外壳之间形成数条空隙腔道加速收集至浮油分离收集罐,进一步进行油、水、气分离处置,气相经负压抽吸系统排空。
14.在浮子、筋板、收集头外壳之间形成数条空隙腔道内,浮油与气体在腔道内混合,有利于消除气液夹带过程中的气液湍动现象,有利于避免液体与气体的混合抽吸过程中的油水乳化,增强油水分离效果。
15.进一步地,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所述浮子由中空的内壳构成。
16.进一步地,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所述浮子为球体、半球体、长方体或立方体。
17.进一步地,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所述浮子为不锈钢材质的球体状浮体,收集头外壳为倒半球体结构。
18.进一步地,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所述浮子的外表面为光滑的非亲油壁面。
19.进一步地,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所述浮子的漂浮高度为确保空隙腔道下端与油膜/浮油面之间形成微小空间且不浸没在油面以下。
20.进一步地,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所述空隙腔道的下端与油膜/浮油面之间的间距为0.1-20mm。
21.进一步地,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所述油膜/浮油的厚度为0-20mm;抽吸速度为1-10m/s。
22.进一步地,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所述负压抽吸系统为风机。
23.进一步地,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所述筋板为4或8道,均匀布设在收集头外壳与浮子之间。
24.进一步地,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所述浮子为球体状的浮球,浮子和收集头外壳之间的间隙与浮球的直径比为0.1-0.25:1。
25.进一步地,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所述浮油收集头为一个或多个。
26.进一步地,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所述筋板通过焊接与收集头外壳及浮子相连。
27.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28.结构简单,适用于危化品泄漏液面浮油的吸收,针对液面浮油能够实现快速收集的功能;该设备尺寸较小,易于维修,在吸油的同时,基本不会将油面下方液体吸收进来。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它的附图。
30.图1为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浮子为球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浮子为长方体或立方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33.其中,1为管路,2为收集头外壳,3为空隙腔道,4为吸入段,5为浮子,6为浮油收集头,7为废液分离收集罐,8为负压抽吸系统。
34.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6.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7.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说明:
38.参阅图1,一种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包括浮油收集头、废液分离收集罐和负压抽吸系统,所述浮油收集头收集的油膜/浮油通过负压抽吸系统抽至废液分离收集罐。
39.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以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为基础,进一步地,所述浮油收集头包括浮子和收集头外壳,所述收集头外壳罩设在浮子的外部上方。
40.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以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为基础,进一步地,所述收集头外壳的内表面上设有数道筋板,筋板将收集头外壳紧密固定在浮子上。
41.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以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为基础,进一步地,所述浮子和收集头外壳之间通过筋板形成数条空隙腔道。
42.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以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为基础,进一步地,所述浮油收集头通过管路与废液分离收集罐相连。
43.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以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为基础,进一步地,所述空隙腔道的上端与收集头外壳顶部形成汇集段,汇集段出口经管路与废液分离收集罐入口连接;空隙腔道的下端与外界大气相连,与油面之间形成微小空间,构成吸入段。
44.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以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为基础,进一步地,所述废液分离收集罐的出口经管路与负压抽吸系统入口连接。
45.吸入段形成抽吸口,负压抽吸系统使得吸入段呈负压状态,由于气体流动的压缩效应,使得抽吸口附近浮油表面由远及近产生压力梯度,负压抽吸系统根据油膜的厚度调
节抽吸口产生的负压进而影响压力梯度,油膜/浮油在压力梯度的作用下向抽吸口汇集,并由气体夹带经浮子、筋板、收集头外壳之间形成数条空隙腔道加速收集至浮油分离收集罐,进一步进行油、水、气分离处置,气相经负压抽吸系统排空。
46.在浮子、筋板、收集头外壳之间形成数条空隙腔道内,浮油与气体在腔道内混合,有利于消除气液夹带过程中的气液湍动现象,有利于避免液体与气体的混合抽吸过程中的油水乳化,增强油水分离效果。
47.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以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为基础,进一步地,所述浮子由中空的内壳构成。
48.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以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为基础,进一步地,所述浮子为球体、半球体、长方体或立方体。
49.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以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为基础,进一步地,所述浮子为不锈钢材质的球体状浮体,收集头外壳为倒半球体结构。
50.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以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为基础,进一步地,所述浮子的外表面为光滑的非亲油壁面。
51.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以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为基础,进一步地,所述浮子的漂浮高度为确保空隙腔道下端与油膜/浮油面之间形成微小空间且不浸没在油面以下。
52.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以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为基础,进一步地,所述空隙腔道的下端与油膜/浮油面之间的间距为0.1-20mm。
53.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以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为基础,进一步地,所述油膜/浮油的厚度为0-20mm;抽吸速度为1-10m/s。
54.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以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为基础,进一步地,所述负压抽吸系统为风机。
55.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以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为基础,进一步地,所述筋板为4或8道,均匀布设在收集头外壳与浮子之间。
56.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以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为基础,进一步地,所述浮子为球体状的浮球,浮子和收集头外壳之间的间隙与浮球的直径比为0.1-0.25:1。
57.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以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为基础,进一步地,所述浮油收集头为一个或多个。
58.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以上述的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为基础,进一步地,所述筋板通过焊接与收集头外壳及浮子相连。
59.实施案例1
60.一种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包括浮油收集头、废液分离收集罐和负压抽吸系统,浮油收集头收集的油膜/浮油通过负压抽吸系统抽至废液分离收集罐;浮油收集头包括浮子和收集头外壳,收集头外壳罩设在浮子的外部上方;收集头外壳的内表面上设有数道筋板,筋板将收集头外壳紧密固定在浮子上;浮子和收集头外壳之间通过筋板形成数条空隙腔道;浮油收集头通过管路与废液分离收集罐相连;空隙腔道的上端与收集头外壳顶部形成汇集段,汇集段出口经管路与废液分离收集罐入口连接;空隙腔道的下端与外界
大气相连,与油面之间形成微小空间,构成吸入段;废液分离收集罐的出口经管路与负压抽吸系统入口连接。
61.参阅图2,浮子为3个直径为100mm的球形不锈钢浮体,浮体呈三角形紧密排列,每个浮球外壳(收集头外壳)为倒半球体结构,筋板数4道,处置厚度为1mm的轻质原油油膜,空隙腔道的下端与油面之间的间距为10mm;选用风机作为负压系统动力设备,抽吸速度5m/s。
62.运行时,负压抽吸系统根据油膜的厚度调节吸入口产生-5kpa的抽吸负压,使得抽吸口附近约1m范围内浮油表面由远及近产生压力梯度,油膜/浮油在压力梯度的作用下向抽吸口汇集,并由气体夹带经浮子、筋板、外壳之间形成数条空隙腔道加速收集至废液分离收集罐,进一步进行油、水、气分离处置,气相经负压抽吸系统排空。
63.收集后的浮油含水量小于1%。
64.实施案例2
65.一种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包括浮油收集头、废液分离收集罐和负压抽吸系统,浮油收集头收集的油膜/浮油通过负压抽吸系统抽至废液分离收集罐;浮油收集头包括浮子和收集头外壳,收集头外壳罩设在浮子的外部上方;收集头外壳的内表面上设有数道筋板,筋板将收集头外壳紧密固定在浮子上;浮子和收集头外壳之间通过筋板形成数条空隙腔道;浮油收集头通过管路与废液分离收集罐相连;空隙腔道的上端与收集头外壳顶部形成汇集段,汇集段出口经管路与废液分离收集罐入口连接;空隙腔道的下端与外界大气相连,与油面之间形成微小空间,构成吸入段;废液分离收集罐的出口经管路与负压抽吸系统入口连接。
66.参阅图2,浮子为球体状的浮球,浮油收集头为一个,空隙腔道的下端与油膜/浮油面之间的间距为0.1mm;油膜/浮油的厚度为0-20mm;抽吸速度为1m/s。筋板为8道,均匀布设在收集头外壳与浮子之间;浮子和收集头外壳之间的间隙与浮球的直径比为0.1:1。
67.实施案例3
68.一种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包括浮油收集头、废液分离收集罐和负压抽吸系统,浮油收集头收集的油膜/浮油通过负压抽吸系统抽至废液分离收集罐;浮油收集头包括浮子和收集头外壳,收集头外壳罩设在浮子的外部上方;收集头外壳的内表面上设有数道筋板,筋板将收集头外壳紧密固定在浮子上;浮子和收集头外壳之间通过筋板形成数条空隙腔道;浮油收集头通过管路与废液分离收集罐相连;空隙腔道的上端与收集头外壳顶部形成汇集段,汇集段出口经管路与废液分离收集罐入口连接;空隙腔道的下端与外界大气相连,与油面之间形成微小空间,构成吸入段;废液分离收集罐的出口经管路与负压抽吸系统入口连接。
69.参阅图2,浮子为球体状的浮球,浮油收集头为一个;空隙腔道的下端与油膜/浮油面之间的间距为20mm;油膜/浮油的厚度为0-20mm;抽吸速度为10m/s。筋板为4道,均匀布设在收集头外壳与浮子之间;浮子和收集头外壳之间的间隙与浮球的直径比为0.25:1。
70.实施案例4
71.一种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包括浮油收集头、废液分离收集罐和负压抽吸系统,浮油收集头收集的油膜/浮油通过负压抽吸系统抽至废液分离收集罐;浮油收集头包括浮子和收集头外壳,收集头外壳罩设在浮子的外部上方;收集头外壳的内表面上设有数道筋板,筋板将收集头外壳紧密固定在浮子上;浮子和收集头外壳之间通过筋板形成数
条空隙腔道;浮油收集头通过管路与废液分离收集罐相连;空隙腔道的上端与收集头外壳顶部形成汇集段,汇集段出口经管路与废液分离收集罐入口连接;空隙腔道的下端与外界大气相连,与油面之间形成微小空间,构成吸入段;废液分离收集罐的出口经管路与负压抽吸系统入口连接。
72.参阅图3,浮子为立方体;吸入段形成抽吸口,在抽吸口处有一个明显的弧度,以使浮油更易被吸入空隙腔道。空隙腔道的下端与油膜/浮油面之间的间距为15mm;油膜/浮油的厚度为0-20mm;抽吸速度为8m/s。筋板为8道。
73.处置厚度为1mm的轻质原油油膜,选用风机作为负压系统动力设备,抽吸速度5m/s。
74.运行时,负压抽吸系统根据油膜的厚度调节吸入口产生-5kpa的抽吸负压,使得抽吸口附近约1m范围内浮油表面由远及近产生压力梯度,油膜/浮油在压力梯度的作用下向抽吸口汇集,并由气体夹带经浮子、筋板、外壳之间形成数条空隙腔道加速收集至浮油分离收集罐,进一步进行油、水、气分离处置,气相经负压抽吸系统排空。
75.收集后的浮油含水量小于1%。
76.实施案例5
77.一种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包括浮油收集头、废液分离收集罐和负压抽吸系统,浮油收集头收集的油膜/浮油通过负压抽吸系统抽至废液分离收集罐;浮油收集头包括浮子和收集头外壳,收集头外壳罩设在浮子的外部上方;收集头外壳的内表面上设有数道筋板,筋板将收集头外壳紧密固定在浮子上;浮子和收集头外壳之间通过筋板形成数条空隙腔道;浮油收集头通过管路与废液分离收集罐相连;该管路为吸液管;与废液分离收集罐相连动力源为风机。
78.空隙腔道的上端与收集头外壳顶部形成汇集段,汇集段出口经管路与废液分离收集罐入口连接;空隙腔道的下端与外界大气相连,与油面之间形成微小空间,构成吸入段,吸入段在与油面相近处形成抽吸口;废液分离收集罐的出口经管路与负压抽吸系统入口连接。
79.浮油收集头在浮力作用下使该浮油应急回收装备能漂浮在液面上,浮子为长方体;吸入段形成抽吸口,收集头外壳与浮子的外壁之间有较小距离,具体连接方式为通过肋板焊接相连,在抽吸口处有一个明显的弧度,以使浮油更易被吸入空隙腔道。抽吸口与油面始终保持在一定的距离,空隙腔道的下端与油膜/浮油面之间的间距为15mm;油膜/浮油的厚度为0-20mm;抽吸速度为8m/s。筋板为8道。
80.开始运行时,风机吸气使吸液管、空隙腔道、抽吸口和装置附近液面(油面)的气体呈高速流动状态,当附近液面气速到达一定值后气体带动液面浮油向油膜抽吸口移动,此时由于气速越来越大在空隙腔道内形成负压,油膜/浮油在抽吸口处汇集,在负压作用下液面浮油和少量液体吸入空隙腔道内,通过吸液管进入废液分离收集罐,实现对水面浮油回收的功能。
81.实施案例6
82.一种危化品泄漏浮油应急回收装置,包括浮油收集头、废液分离收集罐和负压抽吸系统,浮油收集头收集的油膜/浮油通过负压抽吸系统抽至废液分离收集罐;浮油收集头包括浮子和收集头外壳,收集头外壳罩设在浮子的外部上方;收集头外壳的内表面上设有
数道筋板,筋板将收集头外壳紧密固定在浮子上;浮子和收集头外壳之间通过筋板形成数条空隙腔道;浮油收集头通过管路与废液分离收集罐相连;该管路为吸液管;与废液分离收集罐相连动力源为风机。
83.空隙腔道的上端与收集头外壳顶部形成汇集段,汇集段出口经管路与废液分离收集罐入口连接;空隙腔道的下端与外界大气相连,与油面之间形成微小空间,构成吸入段,吸入段在与油面相近处形成抽吸口;废液分离收集罐的出口经管路与负压抽吸系统入口连接。
84.浮油收集头为5个,浮子为不锈钢材质的球体状浮体,筋板通过焊接与收集头外壳及浮子相连,浮油收集头呈紧密排列,每个收集头外壳为倒半球体结构。浮子的外表面为光滑的非亲油壁面。浮子的漂浮高度为确保空隙腔道下端与油膜/浮油面之间形成微小空间且不浸没在油面以下。
85.空隙腔道的下端与油膜/浮油面之间的间距为5mm;油膜/浮油的厚度为0-20mm;抽吸速度为3m/s。筋板为8道。运行时该浮油应急回收装备在浮漂的作用下浮在液面上,使吸入段在与油面相近处形成抽吸口,该抽吸口和液面保持一个微小间隙,开始工作时,风机吸气使吸液管和空隙腔道内的气体向上高速运动,此时在油膜抽吸口和空隙腔道内形成一定负压,在负压作用下,油膜抽吸口周围液面的气体向抽吸口流动,在气流推动作用下漂浮在装置四周的浮油沿径向向抽吸口聚集,当浮油聚集到一定量时浮油和少量水的混合液沿吸液管吸入废液分离收集罐,实现对水面浮油回收的功能。
86.本发明结构简单,适用于危化品泄漏液面浮油的吸收,针对液面浮油能够实现快速收集的功能;该设备尺寸较小,易于维修,在吸油的同时,基本不会将油面下方液体吸收进来。
87.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