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环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23942发布日期:2020-09-25 17:51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环保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河流水体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环保装置。



背景技术:

据水利部对全国700余条长约10万km河流开展的水资源质量评价:46.5%的河床受到污染;10.6%的河床严重污染,水体己丧失使用价值;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随着大规模爆发的蓝藻以及河流中存在的垃圾,污染水体在局部区域会出现湖水中溶解氧被蓝藻消耗殆尽,从而水中鱼类缺氧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会伴生微囊藻,它产生的毒素不仅能够杀死鱼类,还能对人类诱发肝癌,究其原因,蓝藻爆发事件的根源在于水体污染,这是水中污染因子大量进入水体后,引发蓝藻快速爆发性繁殖,它们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引起水体缺氧,直接造成鱼类和水生生物死亡,在没有溶解氧的环境里,鱼类死亡后被厌氧微生物发酵,产生硫化氢、氨氮,导致水体污染进一步加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环保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水体污染严重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环保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环保装置,包括浮板,所述浮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连接有步进电机;

所述支架内还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置于支架外的一端和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均设有风扇;

所述浮板的顶部外壁设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设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拨动杆;

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一转轴的外壁均设有通过链条相连的第一链轮,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外壁均设有通过链条相连的第二链轮;

所述箱体的内壁还设有储料腔,所述箱体内还设有与储料腔相配合的下料机构,所述箱体内还设有集气机构;

所述浮板的顶部外壁还设有第二气筒,所述第二气筒内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底部设有曝气管。

优选的,所述下料机构主要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一档杆、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档杆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杆的侧壁,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部还连接有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均固定连接在固定杆的外壁,所述浮板上还设有圆孔,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均滑动连接在圆孔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外壁连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箱体的内壁之间还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均滑动连接在储料腔内。

优选的,所述集气机构主要包括第二支撑杆和第二挡杆,所述第二挡杆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杆的外壁,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部外壁还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部外壁设有两个连杆,所述连杆的顶部设有第一活塞,所述箱体的顶部外壁设有第一气筒,所述第一活塞滑动连接在第一气筒内,所述第一气筒的顶部还设有第一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部还连接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浮板的顶部外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筒的顶部外壁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远离第一气筒的一端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通过支撑板连接在箱体与第二气筒之间,所述气囊的外壁还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第二气筒相连通,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与气囊的连接处均设有控制阀,所述第二气筒上设有第二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第二气筒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所述滑杆连接在第二活塞的底部,所述第二活塞与浮板的顶部外壁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套接在滑杆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储料腔的底部设置有斜块,所述储料腔的内壁还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壁连接有圆辊,所述圆辊的外壁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内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壁设有毛刷,所述滑块与凹槽的内壁之间设有弹性件。

优选的,所述浮板的底部还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

优选的,所述浮板的侧壁还设有加长板,所述支架的外壁还设有三角块,所述浮板的底部设有v型滤网,所述v型滤网与三角块固定相连,所述箱体的顶部还设有进料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环保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环保装置,使用时,首先将浮板放置在河流水面上,然后启动步进电机,使其带动输出端的风扇转动,同时通过链轮则会带动第一转轴上的风扇转动,第一转轴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箱体内的第二转轴转动,从而使其带动转盘转动,转盘会使拨动杆转动从而带动下料机构和集气机构工作,下料机构则会将储料腔内的絮凝剂通过圆孔往复排出,从而对河流进行絮凝,风扇转动的同时,会带动浮板移动,然后在水流的作用下会带动浮板底部的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转动,一方面可对落进河流内的絮凝剂进行搅拌,使其更好的产生絮凝效果,另一方面则会使浮板移动更平稳,辅助其移动,集气机构则会使气体注入第二气筒内,从而使滑杆带动曝气管向下移动,增强河流底部的氧气流动,避免鱼类以及水生生物由于缺氧而死亡,防止污染产生进一步的加剧。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发明可对河流内的水流进行净化,同时可增强河流内的氧气,避免鱼类以及水生生物由于缺氧而死亡,同时避免产生硫化氢、氨氮,防止水体污染产生进一步的加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环保装置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环保装置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环保装置箱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环保装置毛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环保装置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环保装置集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环保装置仰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浮板;101、加长板;102、圆孔;103、v型滤网;2、箱体;201、储料腔;202、斜块;203、转动轴;204、圆辊;205、固定套;206、滑块;207、毛刷;208、弹性件;3、支架;301、步进电机;302、风扇;303、第一转轴;4、第二转轴;401、转盘;402、拨动杆;5、第一支撑杆;501、第一档杆;502、第一挡板;503、第一弹簧;504、固定杆;505、第一固定块;506、第二固定块;6、第二支撑杆;601、第二挡杆;602、第二挡板;603、第二弹簧;604、横板;605、连杆;606、第一活塞;607、第一气筒;608、出气管;7、第二气筒;701、第二活塞;702、滑杆;703、曝气管;704、气囊;705、进气管;706、第三弹簧;8、限位板;801、第一搅拌叶;802、第二搅拌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参照图1-7,一种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环保装置,包括浮板1,浮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3,支架3上固定连接有步进电机301;

支架3内还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303,第一转轴303置于支架3外的一端和步进电机301的输出端均设有风扇302;

浮板1的顶部外壁设有箱体2,箱体2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4,第二转轴4的外壁设有转盘401,转盘40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拨动杆402;

步进电机301的输出端和第一转轴303的外壁均设有通过链条相连的第一链轮,第一转轴303和第二转轴4的外壁均设有通过链条相连的第二链轮;

箱体2的内壁还设有储料腔201,箱体2内还设有与储料腔201相配合的下料机构,箱体2内还设有集气机构;

浮板1的顶部外壁还设有第二气筒7,第二气筒7内滑动连接有滑杆702,滑杆702的底部设有曝气管703。

下料机构主要包括第一支撑杆5、第一档杆501、第一固定块505和第二固定块506,第一档杆501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杆5的侧壁,第一支撑杆5的底部还连接有固定杆504,第一固定块505和第二固定块506均固定连接在固定杆504的外壁,浮板1上还设有圆孔102,第一固定块505和第二固定块506均滑动连接在圆孔102内。

浮板1的底部还固定连接有限位板8,限位板8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搅拌叶801和第二搅拌叶802

本发明中,使用时,首先将浮板1放置在河流水面上,然后启动步进电机301,使其带动输出端的风扇302转动,同时通过链轮则会带动第一转轴303上的风扇302转动,第一转轴303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箱体2内的第二转轴4转动,从而使其带动转盘401转动,转盘401会使拨动杆402转动从而带动下料机构和集气机构工作,下料机构则会将储料腔201内的絮凝剂通过圆孔102往复排出,从而对河流进行絮凝,对水流进行一定的净化,风扇302转动的同时,会带动浮板1移动,然后在水流的作用下会带动浮板1底部限位板8上的第一搅拌叶801和第二搅拌叶802转动,一方面可对落进河流内的絮凝剂进行搅拌,使其更好的产生絮凝效果,另一方面则会使浮板1移动更平稳,辅助其移动,集气机构则会使气体注入第二气筒7内,从而使滑杆702带动曝气管703向下移动,增强河流底部的氧气流动,避免鱼类以及水生生物由于缺氧而死亡,防止污染产生进一步的加剧。

实施例2:

参照图1-7,一种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环保装置,包括浮板1,浮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3,支架3上固定连接有步进电机301;

支架3内还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303,第一转轴303置于支架3外的一端和步进电机301的输出端均设有风扇302;

浮板1的顶部外壁设有箱体2,箱体2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4,第二转轴4的外壁设有转盘401,转盘40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拨动杆402;

步进电机301的输出端和第一转轴303的外壁均设有通过链条相连的第一链轮,第一转轴303和第二转轴4的外壁均设有通过链条相连的第二链轮;通过启动步进电机301,步进电机301则会带动输出端的第一链轮转动,从而通过链条带动第一转轴303转动,第一转轴外壁分别设有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同时会带动第一转轴303上的风扇302转动,第二链轮则会带动第二转轴4转动,从而使拨动杆402带动下料机构和集气机构工作。

箱体2的内壁还设有储料腔201,箱体2内还设有与储料腔201相配合的下料机构,箱体2内还设有集气机构;

浮板1的顶部外壁还设有第二气筒7,第二气筒7内滑动连接有滑杆702,滑杆702的底部设有曝气管703。

使用时,首先将浮板1放置在河流水面上,然后启动步进电机301,使其带动输出端的风扇302转动,同时通过链轮则会带动第一转轴303上的风扇302转动,第一转轴303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箱体2内的第二转轴4转动,从而使其带动转盘401转动,转盘401会使拨动杆402转动从而带动下料机构和集气机构工作。

下料机构主要包括第一支撑杆5、第一档杆501、第一固定块505和第二固定块506,第一档杆501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杆5的侧壁,第一支撑杆5的底部还连接有固定杆504,第一固定块505和第二固定块506均固定连接在固定杆504的外壁,浮板1上还设有圆孔102,第一固定块505和第二固定块506均滑动连接在圆孔102内。

第一支撑杆5的顶部外壁连接有第一挡板502,第一挡板502与箱体2的内壁之间还连接有第一弹簧503,第一固定块505和第二固定块506均滑动连接在储料腔201内;第二转轴4会带动拨动杆402向下压动第一档杆501,从而使第一支撑杆5向下移动,第一支撑杆5滑动连接在箱体2内,方便移动,然后会通过固定杆504带动第一固定块505和第二固定块506移动,此时储料腔201内的絮凝剂会落进圆孔102内的第二固定块506上,然后固定杆504向下运动会使第二固定块506滑出圆孔102,从而使第一固定块505与第二固定块506之间的絮凝剂能够从圆孔102内落下,从而对水流进行絮凝,当拨动杆402与第一档杆501的配合分离后,第一挡板502上的第一弹簧503则会使支撑杆5自动复位,从而使第一固定块505和第二固定块506置于圆孔102内,从而避免絮凝剂落下,且第一固定块505和第二固定块506上设有圆台,可方便的进入圆孔102内。

集气机构主要包括第二支撑杆6和第二挡杆601,第二挡杆601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杆6的外壁,第二支撑杆6的顶部外壁还连接有横板604,横板604的顶部外壁设有两个连杆605,连杆605的顶部设有第一活塞606,箱体2的顶部外壁设有第一气筒607,第一活塞606滑动连接在第一气筒607内,第一气筒607的顶部还设有第一单向阀。

第二支撑杆6的底部还连接有第二挡板602,第二挡板602与浮板1的顶部外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603。

第一气筒607的顶部外壁设有出气管608,出气管608远离第一气筒607的一端连接有气囊704,气囊704通过支撑板连接在箱体2与第二气筒7之间,气囊704的外壁还连接有进气管705,进气管705与第二气筒7相连通,进气管705和出气管608与气囊704的连接处均设有控制阀,第二气筒7上设有第二单向阀。

第二气筒7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701,滑杆702连接在第二活塞701的底部,第二活塞701与浮板1的顶部外壁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706,第三弹簧706套接在滑杆702的外壁。

拨动杆402与第一档杆501配合分离之后,则会与第二挡杆601相抵,从而带动第二支撑杆6在箱体2内向上滑动,从而通过横板604带动连杆605移动,从而使第一活塞606在第一气筒607内滑动,打开出气管608与气囊704连接处的控制阀,然后气筒607内的气体则会通过出气管608进入气囊704内,从而对气囊进行充气,当到达蓝藻或者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之后,打开进气管705与气囊704连接处的控制阀,从而可使气囊704内的气体进入第二气筒7内,从而使第二活塞701带动滑杆702向下移动,从而使曝气管703向下移动,从而对河流的底部进行增氧,避免产生硫化氢、氨氮,对水流进行净化,使用后,打开第二气筒7上的第二单向阀,在第三弹簧706的作用下,将气体从第而气筒7内排出,从而使各部分回复原位,第一气筒607上的第一单向阀则会使第一活塞606往复移动的同时方便向外界吸气,从而注入气囊704内储存使用,且步进电机301以及控制阀可通过与之信号连接的遥控器控制。

实施例3:

参照图1、图2、图4和图7,一种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环保装置,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储料腔201的底部设置有斜块202,储料腔201的内壁还转动连接有转动轴203,转动轴203的外壁连接有圆辊204,圆辊204的外壁设有固定套205,固定套205内设有凹槽,凹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206,滑块206的外壁设有毛刷207,滑块206与凹槽的内壁之间设有弹性件208,通过斜块202则会使絮凝剂方便进入圆孔102内,且第二转轴4通过皮带和带轮带动转动轴203转动,从而可使固定套205转动,从而使毛刷207方便刷动斜板202上的絮凝剂,从而使其方便进入圆孔102内,且弹性件208则会使滑块206能够滑动,从而使其方便使用。

浮板1的侧壁还设有加长板101,支架3的外壁还设有三角块,浮板1的底部设有v型滤网103,v型滤网103与三角块固定相连,箱体2的顶部还设有进料口,加长板101会使浮板1移动更平稳,v型滤网103则会对鱼类进行阻挡,从而避免对鱼类或者水下生物造成损伤同时与三角块均会减小阻力,方便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