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段式中水回用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07080发布日期:2020-12-08 13:38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段式中水回用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水回用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段式中水回用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中水处理回用是节水和治污的有效双赢办法。应用在生活小区、建筑小区、宾馆、疗养院、综合楼等生活污水及部分工业污水,现有的处理设备,主要是将污水集中在一个设备中进行处理,不仅容易降低污水的处理效果,并且处理效率不高,再是,污水被一次处理后直接进行消毒使用,难以实现循环处理,进一步降低了污水的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多段式处理,将污水分开处理,提高处理效果,并实现循环处理的多段式中水回用处理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段式中水回用处理设备,包括沉沙箱和处理箱,所述沉沙箱上方左侧垂直插接有与其内部相通的进水管,且所述沉沙箱内部右上方设有l型板,所述l型板上端与沉沙箱内壁上方固定,且所述l型板左面中上方嵌入有与其左右相通的滤网;

所述处理箱位于沉沙箱右侧,且所述处理箱左上方水平插接有与其内部相通的连接管,所述处理箱内部中间设有蛇形弯管,且所述蛇形弯管开有两个管口分别位于其左侧上方和右侧下方,所述蛇形弯管左侧上方的管口插入连接管右端并与其相通,且所述蛇形弯管右侧下方管口连接有与其相通的斜管,所述蛇形弯管呈水平部分的内部嵌入有筛网;所述处理箱左侧下方安装有循环泵,且所述循环泵上方垂直插接有与其相通的输送管,所述循环泵底部插接有与其相通的引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l型板下表面与沉沙箱内表面底部的间距为沉沙箱高度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沉沙箱右上方插接有与其相通的出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左端插入出水管内并与其相通,所述沉沙箱通过出水管和连接管与处理箱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斜管末端与处理箱内表面底部间距为5cm,且所述处理箱右下方插接有平行于斜管下方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处理箱内部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管顶部与连接管下表面连接并相通,且所述引水管与斜管末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箱内部设有五个固定环二,且其中三个所述固定环二垂直等距固定于处理箱内壁右侧,另外两个所述固定环二固定于处理箱内壁左侧中部上下方,五个所述固定环二分别套入于所述蛇形弯管外壁左右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箱内壁左上方水平固定有平行于连接管上方的连接块,且所述连接块下方固定有呈垂直状的固定环一,所述固定环一套入于所述蛇形弯管与连接管相接处,且所述蛇形弯管通过固定环一和固定环二安装于处理箱内。

进一步的,所述沉沙箱前面左侧开有玻璃窗,且所述处理箱前面开有观察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进水管将污水送至沉沙箱内,在重力作用下,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向水底方向下沉,而通过l型板中的滤网,由于滤网嵌入在l型板的左面中上方,所以被沉淀分离出来的水将会透过滤网流入l型板内壁与沉沙箱内壁之间的空间内,这样便可以通过l型板可以将固体杂质与沉淀后的污水隔开,避免沉淀后的污水再次被浑浊,并且通过滤网能够进行过滤处理,有利于提高进行沉淀后污水的干净度;

经过沉沙箱过滤沉淀后的污水通过出水管送入连接管内,并流动到蛇形弯管中,由于蛇形弯管中呈水平部分的内部嵌入有筛网,所以进入蛇形弯管内的污水将会被层层筛网进行层层过滤,并通过斜管送出至处理箱内侧底部,通过沉沙箱和处理箱实现多段式分离处理,有利于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

通过引水管将斜管流出的水引出并通过循环水泵送入输送管内,所以可以将水再次送入连接管并进入蛇形弯管内进行层层过滤,这样能够实现循环过滤处理,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污水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沉沙箱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箱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沉沙箱1、进水管101、玻璃窗102、出水管103、l型板104、滤网105、处理箱2、排水管201、连接管202、引水管203、循环泵204、输送管205、连接块206、固定环一207、观察窗208、蛇形弯管3、筛网301、斜管302、固定环二30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至图3,本申请是一种多段式中水回用处理设备,包括沉沙箱1和处理箱2,沉沙箱1上方左侧垂直插接有与其内部相通的进水管101,且沉沙箱1内部右上方设有l型板104,l型板104上端与沉沙箱1内壁上方固定,且l型板104左面中上方嵌入有与其左右相通的滤网105,l型板104下表面与沉沙箱1内表面底部的间距为沉沙箱1高度的二分之一,沉沙箱1右上方插接有与其相通的出水管103;

具体的,通过进水管101,将需要进行处理的水送至沉沙箱1内,并进行沉淀,在重力作用下,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向水底方向下沉,而通过l型板104中的滤网105,由于滤网105嵌入在l型板104的左面中上方,所以被沉淀分离出来的水将会透过滤网105流入l型板104内壁与沉沙箱1内壁之间的空间内,这样便可以通过l型板104可以将固体杂质与沉淀后的污水隔开,避免沉淀后的污水再次被浑浊,并且通过滤网105能够进行过滤处理,有利于提高进行沉淀后污水的干净度;

处理箱2位于沉沙箱1右侧,且处理箱2左上方水平插接有与其内部相通的连接管202,处理箱2内部中间设有蛇形弯管3,且蛇形弯管3开有两个管口分别位于其左侧上方和右侧下方,蛇形弯管3左侧上方的管口插入连接管202右端并与其相通,且蛇形弯管3右侧下方管口连接有与其相通的斜管302,蛇形弯管3呈水平部分的内部嵌入有筛网301,连接管202左端插入出水管103内并与其相通,沉沙箱1通过出水管103和连接管202与处理箱2相通,斜管302末端与处理箱2内表面底部间距为5cm,且处理箱2右下方插接有平行于斜管302下方的排水管201,排水管201与处理箱2内部相通;

处理箱2左侧下方安装有循环泵204,且循环泵204上方垂直插接有与其相通的输送管205,循环泵204底部插接有与其相通的引水管203,输送管205顶部与连接管202下表面连接并相通,且引水管203与斜管302末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进一步的,将连接管202与出水管103连接并连通,经过沉沙箱1过滤沉淀后的污水通过出水管103送入连接管202内,再通过连接管202流动到蛇形弯管3中,由于蛇形弯管3中呈水平部分的内部嵌入有筛网301,所以进入蛇形弯管3内的污水将会被层层筛网301进行层层过滤,并最后通过斜管302送出至处理箱2内侧底部;

启动循环水泵,通过引水管203将斜管302流出的水引出并通过循环水泵送入输送管205内,由于输送管205与连接管202接通,所以可以将水再次送入连接管202并进入蛇形弯管3内进行层层过滤,这样能够实现循环过滤处理,有利于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通过其中的排水管201可以将循环过滤后的污水排出,并进行下一步处理。

处理箱2内部设有五个固定环二303,且其中三个固定环二303垂直等距固定于处理箱2内壁右侧,另外两个固定环二303固定于处理箱2内壁左侧中部上下方,五个固定环二303分别套入于蛇形弯管3外壁左右两侧,处理箱2内壁左上方水平固定有平行于连接管202上方的连接块206,且连接块206下方固定有呈垂直状的固定环一207,固定环一207套入于蛇形弯管3与连接管202相接处,且蛇形弯管3通过固定环一207和固定环二303安装于处理箱2内,通过五个固定环二303将蛇形弯管3的左右两侧固定在处理箱2的内部,并通过固定环一207将蛇形弯管3与连接管202的相接处进行托起,起到支撑作用,避免蛇形弯管3从连接管202内脱离。

沉沙箱1前面左侧开有玻璃窗102,且处理箱2前面开有观察窗208,通过玻璃窗102可以观察沉沙箱1内部的污水沉淀状况,而通过处理箱2可以观察处理箱2内部的污水处理和过滤状况。

本说明书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除非另作定义,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以及“右”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词语并非现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各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