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印后模型快速清洗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50558发布日期:2021-01-15 13:33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印后模型快速清洗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打印后模型快速清洗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3d打印装置又称三维打印机,是一种采用累积制造技术的机器,它的原理是把数据和原料放进3d打印机中,机器按照程序把产品一层层造出来。

目前,3d打印装置较为常见的是采用sla立体印刷,用特定波长与强度的激光聚焦到光固化材料表面(材料主要为液态光敏树脂),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顺序凝固,完成一个层面的绘图作业,然后升降台在垂直方向移动一个层片的高度,再固化另一个层面,从而层层叠加构成一个三维实体。将原型从树脂中取出后,然后置于uv烘箱中进行最终固化,再经打光、电镀、喷漆或着色处理即得到要求的产品。

将模型从打印平台取下后,需要洗涤边角多余的树脂,以保证模型的精度。传统清洗方式为人工手动清洗,将打印模型放置在盛有清洗液的容器中,进行浸泡式清洗。这种清洗方式,工作人员要与模型、树脂、清洗液直接接触,既存在破坏模型的可能,还存在化学物质危害工作人员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打印后模型快速清洗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打印后模型快速清洗处理装置,包括机壳、溶液室模块、清洗槽模块、控制面板,溶液室模块、清洗槽模块安装于机壳上部,溶液室模块和清洗槽模块之间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抽液泵,抽液泵通过排水管在溶液室模块和清洗槽模块之间输送溶液;抽液泵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清洗槽模块包括无刷电机、电机安装板、螺旋桨、密封圈、清洗槽固定板、清洗槽、液位检测传感器一、门磁感应传感器、清洗篮、清洗篮固定架、观察门一、感应磁铁,清洗槽通过清洗槽固定板安装于机壳内,电机安装板安装于清洗槽底部,电机安装板和清洗槽的连接处设置密封圈,无刷电机安装于电机安装板下部,无刷电机的输出端穿过电机安装板设置且前端固定有螺旋桨,清洗篮固定架下部设有清洗篮,清洗篮固定架安装于清洗槽上部,清洗篮固定架上设有轴孔,观察门一上设有安装轴,观察门一通过安装轴卡入轴孔内与清洗篮固定架转动相连,清洗槽下部设有液位检测传感器一。

作为优选,清洗篮两侧设有把手,清洗篮固定架内侧设有与把手相应对的挂钩。

作为优选,清洗槽上部两侧设有门磁感应传感器,观察门一两侧设有感应磁铁,观察门一转动至封闭清洗篮固定架时,感应磁铁与磁感应传感器的位置上下对应。

作为优选,溶液室模块包括溶液室固定板、快速排水接头、溶液室、液位检测传感器二、浓度检测机构、观察门二,溶液室通过溶液室固定板安装于机壳内,观察门二转动连接在溶液室上部,溶液室前端设有排水孔,排水孔内安装有快速排水接头,液位检测传感器二设置在溶液室下部,浓度检测机构包括在溶液室内竖直设置的浮力杆,浮力杆下端与溶液室底部固定相连,浮力杆上端连接有浮力球限位块,浮力杆上套设有浮力球。

作为优选,溶液室内设置隔板,隔板将溶液室内分隔成若干区域,各个区域内对应设置浓度检测机构、液位检测传感器二、排水孔,各个区域与清洗槽模块之间分别连接排水管。

作为优选,清洗槽下部设置的液位检测传感器一、溶液室各区域设置的液位检测传感器二的数量均为两个。

作为优选,机壳包括依次相连的前板、底板、后板,控制面板设置在前板上。

作为优选,控制面板包括电路控制系统和触摸屏,触摸屏位于前板外侧。电路控制系统与抽液泵、无刷电机、磁感应传感器、液位检测传感器一、液位检测传感器二电性连接。电路控制系统为plc。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对模型完成多次清洗和烘干的动作,减少了人员与模型的接触,减小了人员与液体树脂材料和清洗液的直接接触,增加了对人员的安全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清洗槽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溶液室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溶液室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1、前板;2、电路控制系统和显示屏;3、底板;4、抽液泵;5、排水管;6、后板;7、溶液室模块;8、清洗槽模块;71溶液室固定板;72快速排水接头;73、溶液室;731、液位检测传感器二;74、浮力杆;741、浮力球;742浮力球限位块;75、观察门二;76、隔板;81、无刷电机;82、电机安装板;83、螺旋桨;84、密封圈;85、清洗槽固定板;86、清洗槽;861、液位检测传感器一;862、门磁感应传感器;87、清洗篮;88、清洗篮固定架;89、观察门一;891、感应磁铁;a、a区域;b、b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一种打印后模型快速清洗处理装置,包括机壳、溶液室模块7、清洗槽模块8、控制面板2,溶液室模块7、清洗槽模块8安装于机壳上部,溶液室模块7和清洗槽模块8之间连接有排水管5,排水管5上设有抽液泵4,抽液泵4通过排水管5在溶液室模块7和清洗槽模块8之间输送溶液;抽液泵4与控制面板2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清洗槽模块8包括无刷电机81、电机安装板82、螺旋桨83、密封圈84、清洗槽固定板85、清洗槽86、液位检测传感器一861、门磁感应传感器862、清洗篮87、清洗篮固定架88、观察门一89、感应磁铁891,清洗槽86通过清洗槽固定板85安装于机壳内,电机安装板82安装于清洗槽86底部,电机安装板82和清洗槽86的连接处设置密封圈84,无刷电机81安装于电机安装板82下部,无刷电机81的输出端穿过电机安装板82设置且穿出部分上固定有螺旋桨82,清洗篮固定架88安装于清洗槽86上,清洗篮固定架88下部设有清洗篮87,清洗篮固定架88上设有轴孔,观察门一89上设有安装轴,观察门一89通过安装轴卡入轴孔内与清洗篮固定架88转动相连,清洗槽86下部设有液位检测传感器一861。

作为优选,清洗篮87两侧设有把手,清洗篮固定架88内侧设有与把手位置相应对的挂钩。

作为优选,清洗槽86上部两侧设有门磁感应传感器862,观察门一89两侧设有感应磁铁891,观察门一89转动至封闭清洗篮固定架88时,感应磁铁891与磁感应传感器862的位置上下对应,观察门一89转动时带动感应磁铁891远离或靠近磁感应传感器862,磁感应传感器862将该信号发送给电路控制系统,电路控制系统以此判断观察门一89的开合情况。

作为优选,溶液室模块7包括溶液室固定板71、快速排水接头72、溶液室73、液位检测传感器二731、浓度检测机构、观察门二75,溶液室73通过溶液室固定板71安装于机壳内,观察门二75转动连接在溶液室73上部,溶液室73前端设有排水孔,排水孔内安装有快速排水接头72,快速排水接头72用于与外部管道相连,以此更换溶液室73内的清洗液,液位检测传感器二731设置在溶液室73下部,浓度检测机构包括在溶液室73内竖直设置的浮力杆74,浮力杆74下端与溶液室73底部固定相连,浮力杆74上端连接有浮力球限位块742,浮力杆74上套设有浮力球741,浮力球741能够沿着浮力杆74上下移动并被浮力球限位块742限位。

作为优选,溶液室73内设置隔板76,隔板76将溶液室73内分隔成两个区域,分别为a区域和b区域,a区域和b区域盛放不同浓度的清洗液,a、b区域内都设置浓度检测机构、液位检测传感器二731和排水孔,其中a、b区域中浮力球741的密度不同,根据盛放的清洗液浓度选用,a、b区域与清洗槽模块8之间分别连接排水管5。

作为优选,清洗槽86下部设置的液位检测传感器一861、溶液室73各区域设置的液位检测传感器二731的数量均为两个,与清洗液形成回路检测,从而检测清洗槽86、溶液室73内清洗液的量。

作为优选,机壳包括依次相连的前板1、底板3、后板6,控制面板2设置在前板1上。

作为优选,控制面板2包括电路控制系统和触摸屏,触摸屏位于前板1外侧。电路控制系统与抽液泵4、无刷电机81、磁感应传感器862、液位检测传感器一861、液位检测传感器二731电性连接,对其进行控制。

具体实施时,将打印好的模型放置在清洗篮87内,清洗篮87挂在清洗篮固定架88上,盖好观察门一89,观察门一89上的感应磁铁891靠近清洗槽86上的门磁感应传感器862,门磁感应传感器862发生信号给电路控制系统,电路控制系统控制抽液泵4将a区域中的清洗液通过排水管5输送到清洗槽86的腔体内。抽液完成后,无刷电机81开始工作带动螺旋桨83的旋转,清洗液开始初步清洗模型,电路控制系统控制无刷电机81的运转时间,从而控制清洗的时间。初步清洗完成后,抽液泵4将清洗槽86的清洗液全部抽回到溶液室73的a区域内。另一个抽液泵4将溶液室73的b区域中的清洗液抽入到清洗槽86内,抽液完成后,无刷电机81工作继续带动螺旋桨83旋转工作继续清洗模型,清洗完成后,无刷电机81停止运转,清洗液回抽到溶液室73的b区域内。通过不同浓度的清洗液对模型进行粗洗和精洗,使得模型的清洗效果更好。

待清洗槽86内的清洗液完全抽离后,无刷电机81高速旋转,带动清洗槽86内部的气流高速流动,加速模型表面的清洗液的蒸发,达到快速风干效果。

溶液室73内的清洗液浓度变化,会导致密度改变,使得浮力球741沿着浮力杆74上下移动,以此判断清洗液浓度的状态,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清洗液。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