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污染场地垂直阻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65428发布日期:2021-04-14 00:38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受污染场地垂直阻隔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壤修复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受污染场地垂直阻隔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深化,许多城市主城区从事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以及从事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活动等行业企业迁移出城,遗留大量存在环境风险的场地,受污染场地中的重金属或有机污染物对土壤、地下水形成长期污染,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威胁,有效管控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已成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关键。
3.风险阻隔能切断受污染场地污染物的暴露路径和污染羽迁移,不能彻底去除污染物质或降低受污染场地内污染物的浓度,因此,风险阻隔技术可以单独用于污染地块的风险管控,也可与其他土壤修复技术结合使用达到修复目标。
4.部分土壤和地下水均受污染的场地,单独进行原位修复技术或进行地下水抽出处理难度和处理量均较大,需要配合垂直阻隔技术建造止水帷幕,保证修复活动的顺利开展。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受污染场地垂直阻隔系统,可用于有机污染场地、重金属污染场地及复合污染场地的治理修复或风险管控等目的场地污染源阻隔,以保障受污染场地修复治理的顺利进行,实现受污染场地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及人体健康等风险管控及场地的安全利用。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受污染场地垂直阻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连续墙,所述地下连续墙环绕受污染场地垂直设置。
8.进一步地,所述受污染场地垂直阻隔系统还包括高压旋喷咬合桩,所述高压旋喷咬合桩设置多个,各高压旋喷咬合桩分布于相邻地下连续墙接缝内侧及拐点阴角处。
9.进一步地,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厚度为0.6m

1.5m。
10.优选的,所述地下连续墙由多个单元槽段的连续墙组成,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单元槽段长度为4m

6m。
11.进一步地,所述地下连续墙为塑性混凝土连续墙或抗渗混凝土连续墙。
12.进一步地,所述高压旋喷咬合桩由2

4根旋喷桩相互咬合而成。
13.进一步地,所述旋喷桩的桩径为0.5m

1.2m。
14.进一步地,所述受污染场地垂直阻隔系统的建设深度为到达受污染区域下方隔水层顶板以下0.5m

3m
15.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受污染场地垂直阻隔系统,该受污染场地垂直阻隔系统主要由地下连续墙、高压旋喷咬合桩共同组成满足防渗要求的阻隔系统,具有适用地质条件
广、技术可靠、易于工程化实施的特点。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1中垂直阻隔系统结合受污染场地的示意图;
18.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1中垂直阻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中:100

导墙、200

受污染场地垂直阻隔系统、210

地下连续墙、220
‑ꢀ
高压旋喷咬合桩、300

隔水层顶板、400

隔水层、500

受污染场地。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创造。
21.具体实施例1
22.本实施例目标场地由于周边石油化工厂生产事故,致场地下层土壤及地下水石油烃等有机污染物超标。
23.基于上述情况提供一种受污染场地垂直阻隔系统200,如图1

2所示,其包括地下连续墙210,所述地下连续墙210环绕受污染场地500垂直设置。
24.进一步地,所述受污染场地垂直阻隔系统200还包括高压旋喷咬合桩220,所述高压旋喷咬合桩220设置多个,各高压旋喷咬合桩220分布于相邻地下连续墙210接缝内侧及拐点阴角处。
25.优选的,所述地下连续墙210的厚度为0.6m

1.5m。
26.优选的,所述地下连续墙由多个单元槽段的连续墙组成,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单元槽段长度为4m

6m。
27.进一步地,所述地下连续墙210由渗透系数小于10

6cm/s的材料现浇而成。
28.优选的,所述地下连续墙210由塑性混凝土或抗渗混凝土现浇而成。
29.本实施例中,所述地下连续墙210由抗渗混凝土现浇而成。
30.较佳的是,所述受污染场地垂直阻隔系统200的渗透系数小于等于10
‑7cm/s。
31.进一步地,所述高压旋喷咬合桩220由2

4根旋喷桩相互咬合而成,所述旋喷桩的桩径为0.5

1.2m。
32.具体的,所述受污染场地垂直阻隔系统200进入中风化岩层大于等于0.5m。
33.进一步地,所述受污染场地的垂直阻隔系统200的建设深度为到达受污染区域下方隔水层顶板以下0.5m

3m。
34.一种受污染场地垂直阻隔系统200的具体建设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35.s1、确定场地受污染范围:根据场地调查评估结果确定场地受污染范围。
36.s2、设置导墙100:根据场地利用现状及地质情况,在受污染场地500范围外侧适当位置建设导墙100。
37.s3、成槽施工:根据场地地质条件,确定隔水层顶板300位置,并计算受污染场地垂
直阻隔系统200成的成槽深度。
38.s4、建设地下连续墙210:在成槽后的孔段依次浇筑抗渗材料。
39.s5、高压旋喷咬合桩220施工:在相邻地下连续墙210接缝内侧及拐点阴角处设置高压旋喷咬合桩220。
40.进一步地,所述导墙100的设置位置为在受污染场地500范围外侧1m

10m处。
41.进一步地,所述受污染场地垂直阻隔系统200的成槽深度为至污染区域下方隔水层顶板300以下0.5m

3m处。
42.优选的,所述导墙100为倒l型导墙100。
43.具体的,高压旋喷咬合桩220采用三重管法施工,水灰比的体积比为1:1,桩径为0.5m,桩间咬合0.15m。三重管管法施工高压旋喷咬合桩220可以有效对相邻地下连续墙210之间的缝隙及拐角处进行充填封堵,连接高压旋喷咬合桩220 和地下连续墙210墙体形成可控性状的凝固体,可以有效地加固相邻地下连续墙 210连接处及拐角处并起到增强防渗的效果。
44.具体的,根据场地利用现状及地形情况,采用测量仪器确定地下连续墙210 建设的中线,设置地下连续墙210和高压旋喷咬合桩220组成止水帷幕形式的垂直阻隔系统。
45.本发明通过设置受污染场地垂直阻隔系统200,一方面保障场地内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治理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治理修复效果达标,另一方面避免场地外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扩散至场地内,保障场地内设施的安全、环保运行。
46.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