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糜加工用废水回收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77904发布日期:2021-07-30 13:27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糜加工用废水回收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回收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鱼糜加工用废水回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鱼糜制品是将鱼肉经采肉、漂洗、擂溃、拌馅、成型、熟制等工序而制成的产品。鱼糜制品没有腥味、富弹性、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且价格便宜,深受大众喜爱。然而鱼糜加工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水溶性蛋白,cod高。目前,鱼糜加工废水的处理方法仍只采用传统的a/o工艺,出水水质很难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而且处理成本很高,因此在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下我们从经济和处理效果上考虑,最终采用凝聚回收—气浮—abr—a/o工艺,而在abr处理中,由于鱼糜加工废水有机物含量高,采用好氧生物处理能耗大,而采用常规的厌氧生物处理,达到甲烷化阶段时,需要很长的水力停留时间,且设施建造结构复杂。为此采用abr,类似于多级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串联(接近于推流式反应器)。

而现有的abr厌氧池在污水处理中被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其一:现有的abr厌氧池污水在从进水口进入时,由于只有一个或两个进水口,污水从进水口流入厌氧池内时污水中的固体废物容易在进水口附近堆积造成固定废物分布不均匀,影响处理效率,且从一个或两个进水口将污水流入厌氧池内,污水强大的冲击力会导致进水口附近的淤泥层被冲刷,导致淤泥层不能很好的起到净化效果;其二:现有的abr厌氧池在进行生物降解和污水净化中没有对产生的甲烷等臭型气体进行净化的措施,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糜加工用废水回收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abr厌氧池污水在从进水口进入时,由于只有一个或两个进水口,污水从进水口流入厌氧池内时污水中的固体废物容易在进水口附近堆积造成固定废物分布不均匀,影响处理效率,且从一个或两个进水口将污水流入厌氧池内,污水强大的冲击力会导致进水口附近的淤泥层被冲刷,导致淤泥层不能很好的起到净化效果;现有的abr厌氧池在进行生物降解和污水净化中没有对产生的甲烷等臭型气体进行净化的措施,污染环境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鱼糜加工用废水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圆柱形厌氧池,所述圆柱形厌氧池内壁的顶部由外侧至中心轴线方向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隔板和第三环形隔板,所述圆柱形厌氧池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环形隔板,且所述第二环形隔板设置于第一环形隔板和第三环形隔板之间,所述第一环形隔板、第二环形隔板和第三环形隔板将圆柱形厌氧池的内腔分为第一分解区、第二分解区、第三分解区和第四分解区,所述圆柱形厌氧池的底部填充有淤泥,所述圆柱形厌氧池顶端外侧固定连接有环形进水管道,所述环形进水管道内壁的底部通过若干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分解区的内腔固定连通,所述环形进水管道的外侧相对开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环形进水管道内侧相对开设有进气口,且两个所述进气口分别与进气管道的两端固定连通,且所述进气管道内壁的底部通过第一出气口分别与第二分解区的内腔和第三分解区的内腔固定连通,所述进气管道的一侧通过第二出气口与uv光氧催化净化器的输出端固定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柱形厌氧池的底端由外侧至中心轴线方向依次开设有出泥口,且所述出泥口从外到内依次与圆柱形厌氧池的内壁和第二环形隔板围成的区域、第二环形隔板围成的区域固定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柱形厌氧池顶端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出水口,且所述出水口与第四分解区的内腔固定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环形进水管道的内壁与圆柱形厌氧池连接处的一侧开设有两个进泥口,且所述进泥口与第一分解区的内腔和第二分解区的内腔固定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uv光氧催化净化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关按钮,且所述uv光氧催化净化器通过第一开关按钮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圆柱形厌氧池顶端外侧固定连接环形进水管道,环形进水管道的底部开设有若干第一进水口,且环形进水管道通过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分解区的内腔固定连通,污水从第一进水口进入环形进水管道后对污水进行分流,从而降低污水的冲击力,防止污水的冲击力破坏淤泥层,造成淤泥层分布部均匀,且污水经过分流从若干第二进水口进水圆柱形厌氧池后,污水中的固定废物随着污水的分流也被均匀分布,从而提高生物降解的效率;

2、通过在圆柱形厌氧池的顶部固定连接进气管道,进气管道与圆柱形厌氧池的内腔连通,污水在圆柱形厌氧池内净化生物降解的过程中产生的甲烷等废气,经过进气管道进入uv光氧催化净化器内进行分解,从而对废气进行一定的处理,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刨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圆柱形厌氧池;2、第一环形隔板;3、第二环形隔板;4、第三环形隔板;5、淤泥;6、出泥口;7、环形进水管道;8、第二进水口;9、进泥口;10、出水口;11、进气管道;12、uv光氧催化净化器;13、第一分解区;14、第二分解区;15、第三分解区;16、第四分解区;17、第一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鱼糜加工用废水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圆柱形厌氧池1,圆柱形厌氧池1内壁的顶部由外侧至中心轴线方向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隔板2和第三环形隔板4,圆柱形厌氧池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环形隔板3,且第二环形隔板3设置于第一环形隔板2和第三环形隔板4之间,第一环形隔板2、第二环形隔板3和第三环形隔板4将圆柱形厌氧池1的内腔分为第一分解区13、第二分解区14、第三分解区15和第四分解区16,圆柱形厌氧池1的底部填充有淤泥5,圆柱形厌氧池1顶端外侧固定连接有环形进水管道7,环形进水管道7内壁的底部通过若干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分解区13的内腔固定连通,环形进水管道7的外侧相对开设有第二进水口8,环形进水管道7内侧相对开设有进气口,且两个进气口分别与进气管道11的两端固定连通,且进气管道11内壁的底部通过第一出气口17分别与第二分解区14的内腔和第三分解区15的内腔固定连通,进气管道11的一侧通过第二出气口与uv光氧催化净化器12的输出端固定连通。

优选的,圆柱形厌氧池1的底端由外侧至中心轴线方向依次开设有出泥口6,且出泥口6从外到内依次与圆柱形厌氧池1的内壁和第二环形隔板3围成的区域、第二环形隔板3围成的区域固定连通,出泥口6对圆柱形厌氧池1内的淤泥5进行清理;

圆柱形厌氧池1顶端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出水口10,且出水口10与第四分解区16的内腔固定连通,将圆柱形厌氧池1内净化分解后的污水进行流出,从而进行下一步骤的处理;

环形进水管道7的内壁与圆柱形厌氧池1连接处的一侧开设有两个进泥口9,且进泥口9与第一分解区13的内腔和第二分解区14的内腔固定连通,对圆柱形厌氧池1内的淤泥5进行更换;

uv光氧催化净化器1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关按钮,且uv光氧催化净化器12通过第一开关按钮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一种鱼糜加工用废水回收处理装置,在圆柱形厌氧池1顶端外侧固定连接环形进水管道7,环形进水管道7的底部开设有若干第一进水口,且环形进水管道7通过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分解区13的内腔固定连通,污水从第一进水口进入环形进水管道7后对污水进行分流,从而降低污水的冲击力,防止污水的冲击力破坏淤泥层5,造成淤泥层5分布不均匀,且污水经过分流从若干第二进水口8进水圆柱形厌氧池后,污水中的固定废物随着污水的分流也被均匀分布,污水进入第一分解区13,在进入淤泥层5后,逐级经过第二分解区14、第三分解区15和第四分解区16底部的淤泥层5,进行净化生物降解,最后经出水口10排出,圆柱形厌氧池1的顶部固定连接进气管道11,进气管道11与圆柱形厌氧池1的内腔连通,污水在圆柱形厌氧池1内净化生物降解的过程中产生的甲烷等废气,经过进气管道11进入uv光氧催化净化器12内进行分解,从而对废气进行一定的处理,保护环境,同时第二进水口8的内部、出泥口6的内部、进泥口9的内部、出水口10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阀门,对第二进水口8、出泥口6、进泥口9和出水口10进行开关控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