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能生物转化生态调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08257发布日期:2021-07-23 21:27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光能生物转化生态调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能生物转化生态调控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受污染的水体,如养殖水体、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河流、湖泊等,其上层水体死亡藻类等有机质下沉至水体底部,有机质降解需要消耗溶解氧,下层水体溶解氧逐渐下降,导致下层水体处于缺氧状态,进而沉积物磷等内源污染物释放增强,动植物遗体难以分解,水质进一步恶化,水体自我修复功能完全遭到破坏。治理受污染的水体关键是增加水体溶解氧,但,现有水体增氧设备存在增氧效率低、成本高、安装繁杂等问题,水体中铺设电路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存问题,提供一种光能生物转化生态调控装置,利用生态槽内藻类、沉水植物协同分散装置光合产氧,对被污染的养殖水体、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河流、湖泊等进行高效增氧,将含有高溶氧、微生物、藻细胞的水均匀扩散至水体中,提高水体自净能力,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同时将光能资源化利用,节约能源。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光能生物转化生态调控装置,包括生态区、礁石区,所述生态区与礁石区通过出水管道、水管接头相连,生态区悬浮固定于水面,礁石区固定于生态区下方的水体底部,所述生态区包括太阳能供电系统、缓冲区、固定链、固定锚、生态槽,所述太阳能供电系统包括太阳能板、太阳能支撑杆、控制开关、蓄电池组,所述生态槽分为沉水植物生态槽、藻类生态槽,所述生态槽内包括进水管道、营养液投加管、泵b、保护网、分散装置、防水灯、生物填料、液位感应器、进水口、营养液投放口,所述生物填料包括生物填料a、生物填料b、生物填料c,所述礁石区包括生态礁石、微生物固载体、扩散装置、承重架,其特征是所述生态区以水平面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水平面以上为固定在缓冲区的太阳能生态系统,水平面以下设有生态槽,生态槽顺水流的两侧均设有缓冲区,所述缓冲区通过固定链连接固定锚,固定锚固定在水体底部,所述缓冲区安装有泵a,所述泵a与进水管道、营养液投加管相连接,所述生态槽上方的外表面四周利用固定绳固定有浮筒,所述生态槽内沿着支架设有防水灯a、防水灯b,所述生态槽上方的横向支架上固定有生物填料a、生物填料b,生态槽内水面放置生物填料c,所述进水管道、营养液投加管位于生态槽内近液面上方,所述沉水植物生态槽、藻类生态槽内的进水管道、营养液投加管均设有进水口、营养液投放口,所述沉水植物生态槽、藻类生态槽的一边均设有泵b,所述泵b通过出水管道与礁石区相连接,所述礁石区由1个以上的生态礁石组成,生态礁石上方预置有微生物固载体,生态礁石下方设有承重架,生态礁石上方中间接入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出口垂直正对下方的扩散装置,所述扩散装置平稳固定在承重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沉水植物生态槽内种植沉水植物,生态槽四周封闭,底部为凹槽结构,所述藻类生态槽内预置有藻类。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营养液投放口上设有液位感应器。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区为三角立体形状,一端棱角朝外。

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支撑杆为空心结构,杆内布设电线,材质为不锈钢、玻璃钢、碳钢、pvc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固载体由沙粒、沸石、硅藻土、活性炭、稻壳生物炭、多孔陶瓷两种以上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泵b外圈设有保护网,泵b可安置在沉水植物生态槽、藻类生态槽任意一边的任意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生态礁石为透水框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沉水植物生态槽、藻类生态槽底部预设有分散装置,分散装置通入的气体为o2、co2、空气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生态系统数量为2个以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光能生物转化生态调控装置,分散装置通入的气体不仅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还增加生态槽内部水体流动,使光合产生的氧均匀分散,高溶氧水质加速生态槽底部死亡藻类、浮游动物尸体及粪便等的氧化分解。

2、本光能生物转化生态调控装置,出水管道与扩散装置出射方向呈90°,使带压力的含有高溶氧、微生物、藻细胞的水撞击到扩散装置后做功累积,溶解氧、微生物、藻细胞随水流逐级互推,从面向扩散到纵向立体扩散,穿过透水的生态礁石,将含有高溶氧、微生物、藻细胞的水向四周水体扩散,增加水体底部溶解氧,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3、本光能生物转化生态调控装置,资源化利用光能转换成电能,节约能源,减少不必要的电路铺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光能生物转化生态调控装置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光能生物转化生态调控装置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光能生物转化生态调控装置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光能生物转化生态调控装置实施例2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太阳能板,2、太阳能支撑杆,3、控制开关,4、蓄电池组,5、太阳能供电系统,6、浮筒,7、固定绳,8、进水管道,9、营养液投加管,10、缓冲区,11、固定链,12、固定锚,13、泵b,14、保护网,15、生物填料a,16、生物填料b,17、生物填料c,18、出水管道,19、沉水植物,20、分散装置,21、生态礁石,22、微生物固载体,23、扩散装置,24、承重架,25、支架,26、防水灯a,27、防水灯b,28、泵a,29、水管接头,30、生态区,31、礁石区,32、生态槽,33、生物填料,34、藻类,35、液位感应器,36进水口,37、营养液投放口,38、沉水植物生态槽,39、藻类生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光能生物转化生态调控装置,包括生态区30、礁石区31,所述生态区30与礁石区31通过出水管道18、水管接头29相连,生态区30悬浮固定于水面,礁石区31固定于生态区30下方的水体底部,所述生态区30包括太阳能供电系统5、缓冲区10、固定链11、固定锚12、生态槽32,所述太阳能供电系统5包括太阳能板1、太阳能支撑杆2、控制开关3、蓄电池组4,所述生态槽32分为沉水植物生态槽38、藻类生态槽39,所述生态槽32内包括进水管道8、营养液投加管9、泵b13、保护网14、分散装置20、防水灯26、生物填料33、液位感应器35、进水口36、营养液投放口37,所述生物填料33包括生物填料a15、生物填料b16、生物填料c17,所述礁石区31包括生态礁石21、微生物固载体22、扩散装置23、承重架24,其特征是所述生态区30以水平面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水平面以上为固定在缓冲区10的太阳能生态系统5,水平面以下设有生态槽32,生态槽32顺水流的两侧均设有缓冲区10,所述缓冲区10通过固定链11连接固定锚12,固定锚12固定在水体底部,所述缓冲区10安装有泵a28,所述泵a28与进水管道8、营养液投加管9相连接,所述生态槽32上方的外表面四周利用固定绳7固定有浮筒6,所述生态槽32内沿着支架25设有防水灯a26、防水灯b27,所述生态槽32上方的横向支架25上固定有生物填料a15、生物填料b16,生态槽32内水面放置生物填料c17,所述进水管道8、营养液投加管9位于生态槽32内近液面上方,所述沉水植物生态槽38、藻类生态槽39内的进水管道8、营养液投加管9均设有进水口36、营养液投放口37,所述沉水植物生态槽38、藻类生态槽39的一边均设有泵b13,所述泵b13通过出水管道18与礁石区31相连接,所述礁石区31由1个以上的生态礁石21组成,生态礁石21上方预置有微生物固载体22,生态礁石21下方设有承重架24,生态礁石21上方中间接入出水管道18,所述出水管道18出口垂直正对下方的扩散装置23,所述扩散装置23平稳固定在承重架24上;所述沉水植物生态槽38内种植沉水植物,生态槽32四周封闭,底部为凹槽结构,所述藻类生态槽39内预置有藻类34;所述进水口36、营养液投放口37上设有液位感应器35;所述缓冲区10为三角立体形状,一端棱角朝外,减小水流对整体结构的冲击;所述太阳能支撑杆2为空心结构,杆内布设电线,材质为不锈钢、玻璃钢、碳钢、pvc的任意一种;所述微生物固载体22由沙粒、沸石、硅藻土、活性炭、稻壳生物炭、多孔陶瓷两种以上组成;所述泵b13外圈设有保护网14,泵b13可安置在沉水植物生态槽38、藻类生态槽39任意一边的任意位置;所述生态礁石21为透水框架结构;所述沉水植物生态槽38、藻类生态槽39底部预设有分散装置20,分散装置20通入的气体为o2、co2、空气的任意一种;所述太阳能生态系统5数量为2个以上。

实施例1

具体如图1、2所示,光能生物转化生态调控装置包括生态区30、礁石区31,生态区30与礁石区31通过出水管道18、水管接头29相连,生态区30悬浮固定于水面,礁石区31固定于生态区30下方的水体底部。

生态区30以水平面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水平面以上为铺设在缓冲区10的太阳能供电系统5,一边各4个,太阳能供电系统5将光能转换成电能,能源清洁,避免因电路铺设带来的安全隐患,水平面以下设有生态槽32,生态槽32顺水流的两侧均设有缓冲区10,缓冲区10为三角立体形状,一端棱角朝外,减小水流对整体结构的冲击,缓冲区10通过固定链11连接固定锚12,固定锚12固定在水体底部,生态槽32包括沉水植物生态槽38、藻类生态槽39,四周封闭,底部为凹槽结构,生态槽32外表面四周利用固定绳7固定有浮筒6,固定链11与浮筒的共同作用将生态槽32固定在水面,生态槽32内部上方安装有进水管道8、营养液投加管9,利用泵a28通过进水口36、营养液投放口37将水和营养液泵入生态槽32内,进水口36和营养液投放口37上的液位感应器35,当液位接近最高点时,发出警报并断开泵a28的电闸,避免水满溢出,生态槽32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支架25上分别固定有防水灯a、防水灯b,为沉水植物生态槽38的沉水植物19及藻类生态槽39的藻类34提供光照,产生的氧促进消耗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增加水体溶氧,水平方向的支架25上固定有生物填料a15,所述生物填料a15为弹性填料,生态槽32内水面上投放生物填料c17,所述生物填料c为悬浮填料,生物填料33挂膜蓄积原位微生物,有助于净化水质,泵b13将净化后的含有高溶氧、微生物、藻细胞的水通过出水管道18、水管接头19导入礁石区31,礁石区31由1个的生态礁石21组成,出水管道18与扩散装置23出射方向呈90°,使带压力的含有高溶氧、微生物、藻细胞的水撞击到扩散装置23后做功累积,溶解氧、微生物、藻细胞随水流逐级互推,从面向扩散到纵向立体扩散,穿过透水的生态礁石21,向四周扩散,增加水体底部溶解氧,促进水体底部微生物分解,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生态礁石21内置有微生物固载体22。

优选的,太阳能支撑杆2为空心结构,杆内布设电线,材质为玻璃钢。

优选的,微生物固载体22由沙粒、沸石、稻壳生物炭、多孔陶瓷组成,固定的微生物有助于净化水质。

优选的,出水泵13外圈设有保护网14,防止生物填料33、沉水植物19残体等进入出水泵13中,造成机械故障,出水泵13安置在生态槽32一边的上方位置。

优选的,分散装置20通入的气体为o2、co2、空气的任意一种,数量为3个,分散装置20增加生态槽32内部水体流动。

实施例2

具体如图3、4所示,光能生物转化生态调控装置包括生态区30、礁石区31,生态区30与礁石区31通过出水管道18、水管接头29相连,生态区30悬浮固定于水面,礁石区31固定于生态区30下方的水体底部。

生态区30以水平面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水平面以上为铺设在缓冲区10的太阳能供电系统5,一边各5个,太阳能供电系统5将光能转换成电能,能源清洁,避免因电路铺设带来的安全隐患,水平面以下设有生态槽32,生态槽32顺水流的两侧均设有缓冲区10,缓冲区10为三角立体形状,一端棱角朝外,减小水流对整体结构的冲击,缓冲区10通过固定链11连接固定锚12,固定锚12固定在水体底部,生态槽32包括沉水植物生态槽38、藻类生态槽39,四周封闭,底部为凹槽结构,生态槽32外表面四周利用固定绳7固定有浮筒6,固定链11与浮筒的共同作用将生态槽32固定在水面,生态槽32内部上方安装有进水管道8、营养液投加管9,利用泵a28通过进水口36、营养液投放口37将水和营养液泵入生态槽32内,进水口36和营养液投放口37上的液位感应器35,当液位接近最高点时,发出警报并断开泵a28的电闸,避免水满溢出,生态槽32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支架25上分别固定有防水灯a、防水灯b,为沉水植物生态槽38的沉水植物19及藻类生态槽39的藻类34提供光照,产生的氧促进消耗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增加水体溶氧,水平方向的支架25上固定有生物填料a15,所述生物填料a15为弹性填料,生态槽32内水面上投放生物填料c17,所述生物填料c为悬浮填料,生物填料33挂膜蓄积原位微生物,有助于净化水质,泵b13将净化后的含有高溶氧、微生物、藻细胞的水通过出水管道18、水管接头19导入礁石区31,礁石区31由1个的生态礁石21组成,出水管道18与扩散装置23出射方向呈90°,使带压力的含有高溶氧、微生物、藻细胞的水撞击到扩散装置23后做功累积,溶解氧、微生物、藻细胞随水流逐级互推,从面向扩散到纵向立体扩散,穿过透水的生态礁石21,向四周扩散,增加水体底部溶解氧,促进水体底部微生物分解,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生态礁石21内置有微生物固载体22。

优选的,太阳能支撑杆2为空心结构,杆内布设电线,材质为不锈钢。

优选的,微生物固载体22由沙粒、沸石、活性炭、稻壳生物炭、多孔陶瓷组成,固定的微生物有助于净化水质。

优选的,出水泵13外圈设有保护网14,防止生物填料33、沉水植物19残体等进入出水泵13中,造成机械故障,出水泵13安置在生态槽32一边的上方位置。

优选的,分散装置20通入的气体为o2、co2、空气的任意一种,数量为3个,分散装置20增加生态槽32内部水体流动。

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根据本发明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