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镇用一体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81308发布日期:2021-11-15 20:08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镇用一体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生活污水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城镇用一体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就是利用各种设施设备和工艺技术,将生活污水所含的污染物质从水中分离去除,使有害的物质转化为无害甚至有用的物质,让水得到净化,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城镇内普遍使用地埋一体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将整个设备安装调试好埋入地下,减少对城镇地面的大面积占用。
3.常见的生活污水处理步骤为:生活污水

调节池

缺氧池

膜生物反应池

清水池

排放,生活污水导入调节池内进行均和调节处理,控制水量和水质方面趋于稳定,之后利用缺氧池内的微生物反硝化去除污水中的硝态氨,再通过膜生物反应池内的膜分离作用截留水中的活性污泥与大分子有机物,对污水进行深度净化,净化后的水收集于清水池并进行排放。
4.参照图1,一体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中通过密封的挡板9将箱体1隔开为四个区域,调节池11、缺氧池12、膜生物反应池13和清水池14依次连通,调节池11与缺氧池12之间与膜生物反应池13与清水池14之间均通过水管和水泵的方式连通,缺氧池12和膜生物反应池13之间通过靠近顶部位置开槽连通,开槽位置高度略低于缺氧池12和膜生物反应池13的水位高度,缺氧池12和膜生物反应池13之间还设置回流管道3,提升对污水反硝化的效果。
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由于上述一体式污水处理设备作为一个整体采用地埋方式进行安装,设备重量沉且占地面积大,当设备中某个反应池出现故障及损伤时,需要对整个设备进行整体更换,导致设备维修更换的劳动工作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降低设备维修更换的劳动工作量,本技术提供一种城镇用一体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城镇用一体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城镇用一体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箱体,箱体内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调节池、缺氧池、膜生物反应池和清水池,调节池、缺氧池、膜生物反应池和清水池依次连通,调节池还连接有将生活污水送入调节池的进水管,缺氧池和膜生物反应池之间设置回流管道,清水池连接有将净化处理后的清水排放出箱体的排放管,所述调节池、缺氧池、膜生物反应池和清水池与箱体内壁之间均可拆卸连接,且调节池、缺氧池、膜生物反应池和清水池中相邻两个反应池之间均设置有连通管,连通管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反应池可拆卸固定连接且连通,连通管均位于各反应池顶部外侧;所述箱体顶部可拆卸固定连接设置有顶盖,顶盖覆盖调节池、缺氧池、膜生物反应池和清水池顶部;
所述缺氧池和膜生物反应池之间设置有可拆离的连通装置,连通装置包括与缺氧池固定连接且连通的流出管和与膜生物反应池固定连接且连通的流入管、以及位于流出管和流入管之间的移动套管,移动套管套设在流出管外侧且与流出管滑动连接,当移动套管移动至也套设在流入管外侧时,移动套管将流出管和流入管接通,缺氧池内的污水无动力流入膜生物反应池内。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各反应池和箱体内部均可拆卸连接,在某个反应池出现故障和损伤时,将出现故障的反应池从箱体顶部移出;同时箱体顶部可拆卸设置有顶盖,将顶盖拆卸下来解除对反应池的封死和覆盖,此时为反应池的移出提供移动通道;又由于相邻两个反应池之间通过连通管来实现连接,且连通管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反应池可拆卸固定连接,在需要移出某反应池前,先将与反应池连接的两个连通管拆卸,解除对反应池位置的限制,同时连通管设置在反应池顶部,方便了地埋式反应池移出的操作;缺氧池和膜生物反应池的正向连接位置不是在顶部,而是在两个反应池的侧壁处,缺氧池内的水无动力流入膜生物反应池内,在拆卸移出缺氧池或膜生物反应池时,需要先打断缺氧池和膜生物反应池之间的连通,由于移动套管套设在流出管外侧且与流出管滑动连接,实现了移动套管位置的可移动性,在移动套管同时套设在流出管和流入管外侧时实现了两者的连通,在移动套管移动着远离流入管时打断了两者的连通,解除了对缺氧池和膜生物反应池移出的限制;通过连通管和顶盖的设置,在需要将损坏的反应池吊移出箱体时,先解除周边对反应池的限制,然后从箱体顶部将损坏的反映池移出更换,节省了对设备整体的更换操作,达到降低了设备维修更换劳动工作量的效果。
9.可选的,所述移动套管侧壁穿设有螺杆,螺杆与移动套管螺纹连接,螺杆与流出管外侧壁转动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固定板与流出管固定连接,且螺杆穿设在固定板内且与固定板转动连接,固定板将螺杆在流出管外侧的位置固定,使螺杆仅可绕轴线转动;由于螺杆穿设于移动套管侧壁处且与移动套管螺纹连接,转动螺杆,螺杆在转动的同时带动移动套管沿流出管的长度方向滑动,提高了驱动移动套管移动的便捷性。
11.可选的,所述螺杆远离移动套管一端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转盘,调节转盘位于缺氧池顶部,调节杆的另一端与螺杆之间设置有用于使调节杆和螺杆同步传动的传动部,调节杆与缺氧池外侧壁转动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调节杆一端与螺杆之间设置有传动部,调节杆又与缺氧池外侧壁转动连接,转动调节杆,调节杆通过传动部带动调节杆同步发生转动,进而通过转动调节杆来控制移动套管发生移动;又由于调节杆远离螺杆一端与调节转盘固定连接,调节转盘的位置位于缺氧池顶部,调节转盘为调节杆的转动调节提供了便捷的施力点,同时也方便了工人在反应池顶部的施工,进一步提高了驱动移动套管移动的便捷性。
13.可选的,所述传动部为锥齿轮组,锥齿轮组包括上锥轮和下锥轮,上锥轮与调节杆端部固定连接,下锥轮与螺杆端部固定连接,下锥轮和上锥轮啮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下锥轮和上锥轮之间的啮合,实现了调节杆和螺杆之间的传动,同时更改了力的传递方向,使调节杆的轴线与螺杆轴线可以垂直设置。
15.可选的,所述调节杆外侧设置有两个绳索,两个绳索的一端均与缺氧池外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调节杆侧壁固定连接,两个绳索在调节杆外侧的缠绕状态相反,当一个
绳索处于绷紧状态缠绕在调节杆外侧时,另一个绳索处于无张力的松开状态。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两个绳索的一端均与缺氧池外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调节杆侧壁固定连接,且两个绳索均缠绕在调节杆外侧;在转动调节杆时,调节杆带动两个绳索在调节杆外侧分别做缠绕和解缠绕的动作,两个绳索的绷紧状态相反,实现了对调节杆转动范围的限制,也实现了对移动套管两极移动位置的精准定位。
17.可选的,所述流入管和流出管均设置有启闭阀,两个启闭阀外侧均固定设置有利用转动来驱动启闭阀启闭的齿轮,两个齿轮分别与流入管和流出管转动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闭阀的设置,在需要拆离流入管和流出管前,先将启闭阀关闭,以防缺氧池和膜生物反应池内水流的溢出,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由于齿轮与启闭阀固定连接,通过转动齿轮可以实现对启闭阀的启闭控制,提高了外力控制流入管和流出管处启闭阀关闭的便捷性。
19.可选的,两个所述齿轮与移动套管之间均设置有齿条,两个齿条一端均与移动套管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两个齿轮啮合,两个齿轮转动方向相反时对启闭阀的启闭动作相同。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两个齿条一端均与移动套管固定连接,在移动套管移动时,移动套管带动两个齿条同时且同向发生移动,由于两个齿条分别与两个齿轮啮合,两个齿条移动时带动两个齿轮沿反方向同步转动,但由于两个齿轮转动方向对启闭阀启闭的控制相反,因此在移动套管发生移动时实现了对两个启闭阀的同时启闭,进一步实现了力的传递。
21.可选的,所述缺氧池顶部与两个连通管的连通处均设置有密封阀,密封阀与缺氧池顶部固定连接,在拆离连通管前将密封阀关闭。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阀将缺氧池的连通口封闭,降低了拆离缺氧池相邻两个反应池时空气中氧气进入缺氧池的概率,进而减小了对缺氧池反硝化效果的影响。
23.可选的,所述缺氧池顶部连通的两个连通管均沿远离密封阀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连通管倾斜向下的设置,连通管内在密封阀关闭时未进入缺氧池的水流在重力作用下回流到原反应池,减少了连通管内的存水,为连通管的拆卸提供便捷。
25.可选的,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设置在各反应池两侧且与各反应池侧壁抵接,定位柱与箱体内壁固定连接。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定位柱对各反应池在箱体内的安装位置进行精准定位,在某个反应池因故障而被更换后,可以根据两侧定位柱的位置进行安装,大大缩减了校正反应池安装位置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了污水处理设备更换的便捷性。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连通管和顶盖的设置,在需要将损坏的反应池吊移出箱体时,先解除周边对反应池的限制,然后从箱体顶部将损坏的反映池移出更换,节省了对设备整体的更换操作,达到降低了设备维修更换劳动工作量的效果;2.通过调节转盘和调节杆的设置,实现了利用转动调节杆来控制移动套管发生移动,同时调节转盘为调节杆的转动调节提供了便捷的施力点,同时也方便了工人在反应池
顶部的施工;3.通过两个绳索的设置,实现了对调节杆转动范围的限制,也实现了对移动套管两极移动位置的精准定位。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背景技术中利用挡板隔开的一体式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改进后一体式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顶盖与箱体连接处的爆炸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连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附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11、调节池;111、进水管;12、缺氧池;121、密封阀;13、膜生物反应池;14、清水池;141、排放管;2、顶盖;21、启闭板;3、回流管道;4、定位柱;5、连通管;6、连通装置;61、流出管;611、启闭阀;62、流入管;63、移动套管;7、调节机构;71、调节转盘;72、调节杆;721、绳索;73、锥齿轮组;731、上锥轮;732、下锥轮;74、螺杆;8、启闭组件;81、齿轮;82、齿条;9、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2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城镇用一体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参照图2,一种城镇用一体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水平埋入地表内的箱体1,箱体1内沿水流方向从左到右依次为调节池11、缺氧池12、膜生物反应池13和清水池14,调节池11、缺氧池12、膜生物反应池13和清水池14均与箱体1内壁可拆卸连接,箱体1顶部可拆卸固定有顶盖2。将生活污水送入箱体1内,生活污水依次流通调节池11、缺氧池12、膜生物反应池13和清水池14来进行净化处理。
32.参照图2和图3,箱体1为顶部开口的长方形状,顶盖2为底端开口结构,顶盖2水平设置在箱体1顶部,且顶盖2覆盖了箱体1顶端的开口,顶盖2底端固定设置竖直的插接柱,插接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插接柱分别设置在顶盖2底端的四个角处,插接柱底端插入箱体1顶端相应设置的孔内,顶盖2外侧壁与箱体1外侧壁之间通过连接板和螺栓的方式对两者进行固定。在检修箱体1内各反应池无故障后,将顶盖2吊装在箱体1顶部,顶盖2带动四个插接柱均插入箱体1顶部的孔内,直到顶盖2底端与箱体1顶端抵接,然后对顶盖2与箱体1之间进行固定。
33.参照图2和图3,顶盖2顶部设置有启闭板21,启闭板21处于关闭状态下水平设置,且覆盖顶盖2顶端的开口槽,水平状态的启闭板21顶部与地表面齐平,启闭板21侧壁与顶盖2铰接设置,开口槽的边缘侧壁处还设置边沿来支撑关闭状态的启闭板21。在对箱体1内各反应池进行检修或移出时,打开启闭板21进入箱体1内。
34.参照图2,调节池11、缺氧池12、膜生物反应池13和清水池14均为内部设有空腔且竖直设置的密封箱状,调节池11、缺氧池12、膜生物反应池13和清水池14依次连通,调节池11、缺氧池12、膜生物反应池13和清水池14底端均与箱体1底壁抵接,调节池11、缺氧池12、膜生物反应池13和清水池14顶端均与箱体1顶端齐平,启闭板21覆盖了调节池11、缺氧池
12、膜生物反应池13和清水池14顶端。
35.在某个反应池出现故障时,转动启闭板21向箱体1外打开,进而解除了对受损反应池顶部的封盖,之后穿过启闭板21产生的缝隙将受损反应池从箱体1单独移出进行更换。
36.参照图2,调节池11、缺氧池12、膜生物反应池13和清水池14沿箱体1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一组定位柱4,一组定位柱4包含两个,同组的两个定位柱4分别与箱体1对称的两个内侧壁固定连接,定位柱4竖直设置且与箱体1内部同高,定位柱4靠近反应池的侧壁均与反应池外侧壁抵接,反应池两侧的两组定位柱4之间区域即为反应池的安装区域,调节池11和缺氧池12之间以及膜生物反应池13和清水池14之间均设置一组定位柱4,而缺氧池12和膜生物反应池13之间设置有两组定位柱4,且两组定位柱4之间具有一定间距。
37.在受损反应池被移出箱体1进行更换后,将新反应池重新穿过启闭板21处缝隙插入至箱体1内,并利用两侧的定位柱4对新反应池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使新反应池底端插入两侧定位柱4之间的区域,并使两侧的定位柱4侧壁均与新反应池两侧壁抵接,继续向下移动新反应池直到新反应池底端与箱体1底壁抵接,此时新反应池处于所需安装的工作位置,更换效率高,劳动量小。
38.参照图2,调节池11远离缺氧池12一侧连接有进水管111,进水管111一端连接生活污水的水源处,另一端与调节池11外侧壁固定连接且连通,调节池11内设置潜水泵,调节池11顶部的连接管一端延伸至调节池11内且连接于潜水泵的出水口,缺氧池12顶部的连接管向下延伸至缺氧池12内,缺氧池12顶部的连接管和调节池11顶部的连接管之间设置有连通管5,连通管5两端分别与缺氧池12顶部连接管和调节池11顶部连接管通过法兰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管朝远离缺氧池12连接管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生活污水从进水管111流入调节池11内,之后在调节池11的潜水泵作用下穿过连通管5进入缺氧池12内。
39.参照图2,缺氧池12侧壁和膜生物反应池13侧壁之间设置有连通装置6,同时缺氧池12和膜生物反应池13之间还设置有回流管道3,回流管道3包括设置在膜生物反应池13的潜水泵、连接于潜水泵的出水口且延伸出膜生物反应池13顶部的回流出水管、固定且连通设置在缺氧池12顶部的回流进水管111以及位于回流出水管和回流进水管111之间的连通管5,缺氧池12和膜生物反应池13之间的连通管5两端分别与回流出水管和回流进水管111通过法兰的方式进行固定,此连通管5朝远离缺氧池12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缺氧池12内的水在无外动力作用下穿过连通装置6进入膜生物反应池13内,之后膜生物反应池13的部分水流在潜水泵的作用下穿过连通管5回流至缺氧池12内。
40.参照图2,缺氧池12顶部的连接管和回流进水管111均固定设置有密封阀121,两个密封阀121均位于缺氧池12外侧。在拆卸调节池11与缺氧池12之间的连通管5和缺氧池12与膜生物反应池13之间的连通管5前,先转动密封阀121将缺氧池12顶部的连接管和回流进水管111关闭,以防外界氧气的进入。
41.参照图2和图4,连通装置6包括设置在缺氧池12远离调节池11侧壁处的流出管61、设置在膜生物反应池13远离清水池14侧壁处的流入管62、以及位于流入管62和流出管61之间的移动套管63,流出管61和流入管62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缺氧池12和膜生物反应池13侧壁固定连接且连通,流出管61和流入管62均水平设置且位于同一高度,且流出管61和流入管62均设置有启闭阀611,本实施例中的启闭阀611可采用球阀;移动套管63在处于连通流出管61和流入管62的状态时,移动套管63套设在流出管61和流入管62的外侧,且移动套
管63内壁与流出管61和流入管62外侧壁抵接时密封,移动套管63与流出管61外侧壁滑动连接,参照图5,移动套管63还连接有调节机构7和启闭组件8。
42.参照图4和图5,调节机构7包括套设在移动套管63内的螺杆74、竖直且转动设置在缺氧池12靠近膜生物反应池13侧壁的调节杆72以及螺杆74和调节杆72之间的锥齿轮组73,螺杆74沿流出管61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在移动套管63侧边处,螺杆74通过固定板的方式转动设置在流出管61外侧壁处,螺杆74远离缺氧池12的一端与移动套管63螺纹连接,锥齿轮组73位于螺杆74远离膜生物反应池13的一端与调节杆72底端之间;为了方便转动调节杆72,调节杆72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转盘71,调节转盘71所在高度高于缺氧池12顶部所在高度。
43.参照图5,锥齿轮组73包括水平设置在调节杆72底端的上锥轮731和竖直设置在螺杆74远离移动套管63一端的下锥轮732,上锥轮731和下锥轮732分别与调节杆72和螺杆74固定连接,且上锥轮731和下锥轮732的齿纹啮合。上锥轮731和下锥轮732完成了调节杆72和螺杆74之间的传动,实用性强。
44.在需要断开连通装置6的连通状态时,工人转动缺氧池12顶部的调节转盘71,调节转盘71带动调节杆72绕竖直方向的轴线发生转动,调节杆72通过上锥轮731和下锥轮732的传动带动螺杆74绕水平轴线发生转动,螺杆74转动的同时带动移动套管63沿流出管61的长度方向向远离流出管61滑动,直到移动套管63断开与流出管61的连接,调节的施力部位位于缺氧池12顶部,便捷省力。
45.为了限制移动套管63的移动范围,参照图5,调节杆72外侧壁处缠绕有两个强度高、柔性强的绳索721,两个绳索721一端均与缺氧池12靠近调节杆7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调节杆72外侧壁固定连接,两个绳索721沿调节杆72的竖直方向一上一下地设置,两个绳索721在调节杆72外侧的缠绕状态相反。
46.当移动套管63位于连通流入管62的所需位置处时,靠近调节转盘71的绳索721处于绷紧缠绕在调节杆72的状态,移动转盘无法再同向发生转动,此时远离调节转盘71的绳索721处于松开的、无张力状态;在移动套管63移动至远离流入管62的所需位置处时,靠近调节转盘71的绳索721逐渐松开,直至无张力状态,而远离调节转盘71的绳索721改为完全迸溅缠绕在调节杆72外侧的状态;两个绳索721帮助工人精准对调节转盘71的转动幅度进行定量。
47.参照图4,启闭组件8包括两个齿轮81和两个齿条82,两个齿条82分别沿流出管61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在移动套管63的两侧,两个齿条82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移动套管63两侧壁固定连接,两个齿轮81分别固定设置在流出管61和流入管62的两个启闭阀611处,两个齿轮81控制两个启闭阀611开启时的转动方向相反,两个齿轮81分别与两个齿条82啮合。
48.在利用调节机构7驱动移动套管63移动着远离流入管62的同时,移动套管63带动两个齿条82同步且同向发生移动,两个齿条82带动两个齿轮81同步发生转动,但此时两个齿轮81发生转动的方向相反,两个齿轮81带动两个启闭阀611同时关闭,因此在移动套管63位于远离流入管62的位置处时,流出管61和流入管62正好处于封闭状态,操作方便,一举多得。
49.参照图2,膜生物反应池13内的膜组件连接位于膜生物反应池13顶部的鼓风机,鼓风机对应的启闭板21位置开设通风孔,同时膜组件还连接膜生物反应池13顶部的水泵,水
泵与清水池14顶端的连接管之间设置连通管5,连通管5两端分别与水泵的出水口和清水池14的连接管通过法兰的方式进行固定;清水池14远离膜生物反应池13的侧壁连接有排放管141,排放管141一端与清水池14外侧壁固定连接且连通,另一端连接排放处。膜生物反应池13内的水流在鼓风机和水泵的作用下穿过膜组件和连通管5后进入清水池14内,之后穿过排放管141排出。
50.在安装一体式污水处理设备时,先在所需安装位置的地面处挖设符合大小的基坑,然后将整个一体式污水处理设备吊装至基坑内进行安装填埋,在调试无误后正式启动设备开始运行;当检测到设备中的某个反应池出现故障需要更换时,先转动启闭板21打开露出反应池顶部,然后对受损反应池移出,不同反应池的移出步骤不同。
51.在需要移出调节池11时,先解除进水管111与污水水源的连接状态,然后关闭缺氧池12与调节池11连通处的密封阀121,然后与密封阀121连接的连通管5拆卸下来,之后将调节池11吊装移出。
52.在需要移出缺氧池12时,先关闭与缺氧池12连接的两个密封阀121,并将两个密封阀121连接的两个连通管5拆卸下来,之后转动调节转盘71,调节转盘71通过调节杆72和螺杆74的传动来带动移动套管63远离流入管62,使流出管61和流入管62之间断开,同时移动套管63通过齿条82和齿轮81的配合,带动流出管61和流入管62的两个启闭阀611均关闭,从而解除了缺氧池12的所有连接状态,然后将缺氧池12吊装移出。
53.在需要移出膜生物反应池13时,先关闭回流管道3中的密封阀121,然后将回流管道3的连通管5拆卸下来,再通过调节转盘71将流出管61和流入管62之间断开并各自封闭,紧接着将膜生物反应池13与清水池14之间的连通管5拆卸下来,从而解除了膜生物反应池13的所有连接状态,然后将膜生物反应池13吊装移出。
54.在需要移出清水池14时,先断开排放管141的连接,然后将膜生物反应池13与清水池14之间的连通管5拆卸下来,最后将清水池14吊装移出。
5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城镇用一体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实施原理为:在一体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运行过程中,某反应池出现故障受损时,先打开启闭板21,然后解除受损反应池的所有连接状态,然后将受损反应池单独移出更换,更换后调试达到正常运行状态。
5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