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减碳型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63012发布日期:2021-12-31 17:0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减碳型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减碳型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日益显现,近年来,国家对环境污染的治理高度重视,在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新形势下,加强污水治理,对于解决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在使用时,处理工艺复杂,且处理时剩余污泥不便于排出,处理效率低,占地面积大,而且现有工艺中好氧池硝化液向缺氧池回流,不能使得脱氮高效彻底,从而影响污水处理效果,厌氧产生的臭味,引人不适;同时会使用大量曝气设备以及提升泵,能耗高,已不符合当今“碳中和”主题,节能减碳的低能耗污水处理工艺亟需发展。
3.对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生物滤池和微生物燃料电池,其中厌氧生物滤池具备负荷高,无需污泥回流等优点,运维管理方便,但其出水水质仍需后续处理,微生物燃料电池工艺具备较好的污水处理效果,以微生物为催化剂降解污染物,可将生物能转化为电能。贵金属掺杂过渡金属作为催化剂负载在阴极,可以在阴极实现硝酸盐高选择性还原为氮气,但其产电效率低,负荷不稳定等缺点也限制的其发展,因此,二者工艺也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普遍存在的污水处理工艺维护复杂,能耗高,异味严重等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节能减碳型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以实现污水的深度处理以及废气的有效净化,同时降低污水处理时的能耗,达到节能减碳的效果。
5.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节能减碳型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模块、废气处理模块和通风处理模块;
7.所述污水处理模块包括依次串联设置的截流沉淀调节池、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和沉淀池;所述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内部可拆卸的安装有滤料模组,所述滤膜组件内部固定设有产电装置,所述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内部固定设有燃料电池模块以及与燃料电池模块电性连接的储电模块,所述燃料电池模块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燃料电池阳极组件、轻质浮料层和燃料电池阴极组件,所述燃料电池阳极组件与产电装置电性连接;
8.本发明通过在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内设置的产电装置与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内燃料电池模块的燃料电池阳极组件电性连接从而形成复合阳极,在使用时能够有效的提高燃料电池模块的产电量。
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截流沉淀调节池上远离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的一侧壁上设有第一进水管,所述截流沉淀调节池的内部且对应于第一进水管下方的位置处设有截污组件,所述截污组件包括从上往下依次可拆卸的卡接于截流沉淀调节池内部的粗格栅和细格栅,所述截流沉淀调节池的顶端端部设有清渣口,所述截流沉淀调节池的底端内侧壁为锥形结构,所述截流沉淀调节池的底端还设有第一排泥口。
11.采用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截污组件能够对进入截流沉淀调节池内的污水进行二次过滤,减少截流沉淀调节池内部污水大块杂质的数量,同时截流沉淀调节池的底端内侧壁采用锥形结构设置能够便于截流沉淀调节池内部沉淀的污泥快速从第一排泥口排出。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与截流沉淀调节池之间通过调节区出水口连通,所述调节区出水口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低于第一进水管,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所述调节区出水口上对应于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远离调节区出水口的一端贯穿延伸至滤料模组的下方,所述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内部且对应于调节区出水口上方的位置处可拆卸的连接有分气粗滤层,所述分气粗滤层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上网板、砾石填充层和下网板,所述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内部且对应于滤料模组下方的位置处固定设有与储电模块电性连接的第一轻质叶轮,所述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底端内侧壁为圆弧形结构,所述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底端还设有第二排泥口。
13.采用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储电模块内部电能驱动第一轻质叶轮转动,能够实现能源循环利用,使得装置在应用时无需外加动力设备,达到节能减碳的效果;同时在使用时第一轻质叶轮转动并配合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底端的圆弧形结构使得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内部污水呈旋流状态进入滤料模组内部,从而有助于厌氧滤膜的更新,防止滤料模组堵塞,同时,保证脱落的厌氧滤膜在第一轻质叶轮的带动下,被离心力甩至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的池底。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与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之间通过滤池出水口连通,所述滤池出水口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低于调节区出水口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所述滤池出水口上对应于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的一端连接有第三进水管,所述第三进水管上远离滤池出水口的一端贯穿延伸至燃料电池模块下方,所述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内部且对应于燃料电池模块下方的位置处固定设有与储电模块电性连接的第二轻质叶轮,所述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底端内侧壁为圆弧形结构,所述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底端还设有第三排泥口。
15.采用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储电模块内部电能驱动第二轻质叶轮转动,能够实现能源循环利用,使得装置在应用时无需外加动力设备,达到节能减碳的效果;同时在使用时第二轻质叶轮转动并配合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底端的圆弧形结构使得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内部污水呈旋流状态进入燃料电池模块内部,以增加燃料电池模块内部离子的扰动,提供燃料电池模块的产电量。
1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沉淀池与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之间通过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燃料电池出水口和通气口连通,所述燃料电池出水口在水
平方向上的高度与滤池出水口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一致,所述沉淀池远离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的一侧壁上设有沉淀池出水口,所述沉淀池出水口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低于滤池出水口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所述沉淀池底端内侧壁为圆弧形结构,所述沉淀池底端还设有第四排泥口。
17.采用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沉淀池底端内侧壁设置为圆弧形结构有利于第四排泥口将沉淀池内部沉淀的污泥排出。
1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产电装置包括若干根依次设置的碳毡复合电极,相邻两根所述碳毡复合电极之间通过不锈钢网板连接;所述燃料电池模块还包括设置于燃料电池阳极组件和燃料电池阴极组件之间的轻质浮料层,所述燃料电池阳极组件包括碳毡复合电极、两块分别设置于碳毡复合电极上方和下方的第一滤板以及填充于碳毡复合电极和第一滤板之间的第一活性炭,所述碳毡复合电极上靠近产电装置的一端连接有用于与产电装置电性连接的第一铜丝导线,所述轻质浮料层内部填充有高分子有机小球,所述燃料电池阴极组件包括cu

pb掺杂复合电极、两块分别设置于cu

pb掺杂复合电极上方和下方的第二滤板以及填充于cu

pb掺杂复合电极和第二滤板之间的第二活性炭,所述储电模块包括储电箱以及与储电箱并联的电阻,所述碳毡复合电极、电阻以及cu

pb掺杂复合电极之间通过绝缘导线依次连接。
19.采用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轻质浮料层内部填充的高分子有机小球具备较大的比表面积,便于微生物挂膜,浮料小球在水力冲击下波动有利于阳极与阴极之间的传质,进而提高燃料电池模块的产电量。
2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废气处理模块包括固定设置于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内部顶端的回字廊道形废气处理装置,所述回字廊道形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功能滤料、固定于第一功能滤料底端的全网孔承托板以及若干块沿着第一功能滤料的高度方向均匀分布的局部网孔承托板,所述第一功能滤料的顶端设有若干个贯穿延伸出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顶端外部的第一排气座,所述局部网孔承托板的一端设有透气孔,相邻两块所述局部网孔承托板上的透气孔分别设置于相对的两端。
21.采用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的回字廊道形废气处理装置内部填充可再生功能滤料,在使用时废气通过呈回字廊道形的处理通道进行吸附处理,有效增大了废气的处理时间,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对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内部废气的处理效果。
2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风处理模块包括固定于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电池内部顶端的第一通风处理装置以及固定于沉淀池内部顶端的第二通风处理装置;所述第一通风处理装置包括第二功能滤料以及固定于第二功能滤料底端的第二全网孔承托板,所述第二功能滤料的顶端设有贯穿且延伸出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顶端外部的第二通气座;所述第二通风处理装置包括第三功能滤料以及固定设置于第三功能滤料底端端部的第三全网孔承托板,所述第三功能滤料的侧壁上设有贯穿且延伸出沉淀池外部的通风口。
23.采用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第一通风处理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使得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和沉淀池在无需装配曝气设备的同时能够兼具通风和除异味的效果,同时为燃料电池阴极提供氧气,能耗低且实用性高。
2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的侧壁上对应于回字
廊道形废气处理装置的位置处、所述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的侧壁上对应于储电模块和第一通风处理装置的位置处以及所述沉淀池的侧壁上对应于第二通风处理装置的均设有维护检修口。
25.采用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维护检修口使得上述部件的维护检修更加的方便快捷。
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7.1、通过设置的污水处理模块和废气处理模块使得处理装置在应用时能够兼具出水处理功能和废气处理功能,同时各个功能结构采用模块化的设置,使得其在应用时组装更加的方便快捷;
28.2、本发明设置的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和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使得处理装置整体兼具厌氧滤池的污染负荷能力以及燃料电池的高效处理能力和产蓄电能力;
29.3、本发明中设置的第一进水管、调节区出水口、滤池出水口和沉淀池出水口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为呈梯形依次递减的结构,采用这样的方式使得污水在处理过程中能够依靠自身的重力进行导流,从而无需借助外部动力装置,减少污水处理装置整体能耗,节能减排;
30.4、设置的第一通风处理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使得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和沉淀池在无需装配曝气设备的同时能够兼具通风和除异味的效果,同时为燃料电池阴极提供氧气,能耗低,且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发明一种节能减碳型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发明滤料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发明燃料电池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本发明回字廊道形废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本发明局部网孔承托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6.图中符号说明:
37.1、截流沉淀调节池,2、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3、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4、沉淀池,5、滤料模组,6、第一进水管,7、粗格栅,8、细格栅,9、清渣口,10、第一排泥口,11、第二进水管,12、分气粗滤层,13、第一轻质叶轮,14、第二排泥口,15、第三进水管,16、第二轻质叶轮,17、第三排泥口,18、燃料电池出水口,19、通气口,20、沉淀池出水口,21、第四排泥口,22、碳毡复合电极,23、不锈钢网板,24、轻质浮料层,25、碳毡复合电极,26、第一滤板,27、第一活性炭,28、cu

pb掺杂复合电极,29、第二滤板,30、第二活性炭,31、储电箱,32、电阻,33、第一功能滤料,34、全网孔承托板,35、局部网孔承托板,36、第一排气座,37、透气孔,38、第二功能滤料,39、第二全网孔承托板,40、第二通气座,41、第三功能滤料,42、第三全网孔承托板,43、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3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39.目前,现有技术中出现了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生物滤池和微生物燃料电池,其中
厌氧生物滤池具备负荷高,无需污泥回流等优点,运维管理方便,但其出水水质仍需后续处理,微生物燃料电池工艺具备较好的污水处理效果,以微生物为催化剂降解污染物,可将生物能转化为电能。贵金属掺杂过渡金属作为催化剂负载在阴极,可以在阴极实现硝酸盐高选择性还原为氮气,但其产电效率低,负荷不稳定等缺点也限制的其发展,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节能减碳型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40.本发明提供了一下优选的实施例
41.如图1所示,一种节能减碳型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模块、废气处理模块和通风处理模块;
42.所述污水处理模块包括依次串联设置的截流沉淀调节池1、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2、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3和沉淀池4;在使用时,污水依次通过截流沉淀调节池1、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2、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3和沉淀池4进行调节处理后最终排出;其中所述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2内部可拆卸的安装有用于对污水进行过滤的滤料模组5,所述滤膜组件5内部固定设有产电装置,所述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3内部固定设有燃料电池模块以及与燃料电池模块电性连接的储电模块,所述燃料电池模块还与产电装置电性连接,具体为,所述产电装置与燃料模块内部阳极电性连接从而形成复合阳极,增强产电效率;
43.所述废气处理模块包括固定设置于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2内部顶端的回字廊道形废气处理装置;所述通风处理模块包括固定于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电池3内部顶端的第一通风处理装置以及固定于沉淀池内部顶端的第二通风处理装置。
44.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污水处理模块和废气处理模块使得处理装置在应用时能够兼具出水处理功能和废气处理功能,同时各个功能结构采用模块化的设置,使得其在应用时组装更加的方便快捷;同时设置的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和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使得处理装置整体兼具厌氧滤池的污染负荷能力以及燃料电池的高效处理能力和产蓄电能力;
4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截流沉淀调节池1上远离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2的一侧面的顶端设有第一进水管6,所述截流沉淀调节池1的内部且对应于第一进水管6下方的位置处设有截污组件,所述截污组件包括从上往下依次可拆卸的卡接于截流沉淀调节池1内部的粗格栅7和细格栅8,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粗格栅7为倾斜设置,所述截流沉淀调节池1的顶端端部设有便于工作人员将截污组件上的杂质进行清理的清渣口9,所述截流沉淀调节池1的底端内侧壁为锥形结构,所述截流沉淀调节池1的底端还设有第一排泥口10。在使用时通过第一进水管6进入截流沉淀调节池1内部时优先通过粗格栅7进行初次截污以过滤掉较大的杂质,再由细格栅8进行二次截污以过滤掉较细的杂质,最终进入截流沉淀调节池底端进行污泥沉淀,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能够对进入截流沉淀调节池内的污水进行二次过滤,减少截流沉淀调节池内部污水大块杂质的数量,同时截流沉淀调节池1的底端内侧壁采用锥形结构设置能够便于截流沉淀调节池1内部沉淀的污泥快速从第一排泥口10排出。
4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2与截流沉淀调节池1之间通过调节区出水口(图中未标出)连通,所述调节区出水口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低于第一进水管6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采用这样的设置使得污水在处理过程中能够在自身重力导流作用下自动从截流沉淀调节池1流入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2内部;所述调节区出水口上对应于升流式厌氧
生物滤池2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进水管11,所述第二进水管11上远离调节区出水口的一端贯穿延伸至滤料模组5的下方,所述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2内部且对应于调节区出水口上方的位置处可拆卸的连接有分气粗滤层1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气粗滤层12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上网板(图中未标出)、砾石填充层(图中未标出)和下网板(图中未标出),所述上网板和下网板均采用2cm厚的不锈钢网板制成,所述砾石填充层采用3

6cm大孔径砾石填充而成,用于分散厌氧生物滤池厌氧消化过程产生的废气,同时初步截留废气气泡携带的污泥,防止对后续废气处理装置造成影响;
47.所述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2内部且对应于滤料模组5下方的位置处固定设有与储电模块电性连接的第一轻质叶轮13,在使用时所述储电模块为第一轻质叶轮13提供电源用于驱动第一轻质叶轮13转动,使得装置在应用时无需外加动力设备,从而能够实现能源循环利用,使得装置在应用时无需外加动力设备,达到节能减碳的效果;
48.所述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2底端内侧壁为圆弧形结构,所述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2底端还设有第二排泥口14;在使用时所述第一轻质叶轮13转动并配合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2底端的圆弧形结构使得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2内部污水呈旋流状态进入滤料模组5内部,从而有助于滤料模组5内部厌氧滤膜的更新,防止滤料模组5堵塞,同时,保证脱落的厌氧滤膜在第一轻质叶轮13的带动下,被离心力甩至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2的池底。
4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3与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2之间通过滤池出水口(图中未标出)连通,具体的,所述过滤出水口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低于调节区出水口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采用这样的设置使得污水在处理过程中能够在自身重力导流作用下自动从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2流入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3内部;更具体的,所述滤池出水口上对应于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3的一端连接有第三进水管15,所述第三进水管15上远离滤池出水口的一端贯穿延伸至燃料电池模块下方,所述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3内部且对应于燃料电池模块下方的位置处固定设有与储电模块电性连接的第二轻质叶轮16,在使用时所述储电模块为第二轻质叶轮16提供电源用于驱动第二轻质叶轮16转动,使得装置在应用时无需外加动力设备,从而能够实现能源循环利用,使得装置在应用时无需外加动力设备,达到节能减碳的效果;
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3底端内侧壁为圆弧形结构,所述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3底端还设有第三排泥口17;在使用时第二轻质叶轮16转动并配合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3底端的圆弧形结构使得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3内部污水呈旋流状态进入燃料电池模块内部,以增加燃料电池模块内部离子的扰动,提供燃料电池模块的产电量。
5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4与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3之间通过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燃料电池出水口18和通气口19连通,所述燃料电池出水口18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与过滤出水口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一致;使用时,所述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3内部的污水通过燃料电池出水口18进入沉淀池4内部进行沉淀,所述通气口19用于沉淀池4与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3之间的空气流通;所述沉淀池4远离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3的一侧壁上设有沉淀池出水口20,所述沉淀池出水口20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低于滤池出水口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使用时,沉淀池4内部沉淀后的水通过沉淀池出水口20排出;更具体的,所述沉淀池4底端内侧壁为圆弧形结构,所述沉淀池4底
端还设有第四排泥口21。其中,将沉淀池4底端内侧壁设置为圆弧形结构有利于第四排泥口21将沉淀池内部沉淀的污泥排出。
52.具体的,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产电装置包括若干根依次设置的碳毡复合电极22,相邻两根所述碳毡复合电极22之间通过不锈钢网板23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燃料电池模块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燃料电池阳极组件、轻质浮料层24和燃料电池阴极组件,具体为,所述燃料电池阳极组件包括碳毡复合电极25、两块分别设置于碳毡复合电极上方和下方的第一滤板26以及填充于碳毡复合电极25和第一滤板26之间的第一活性炭27,所述碳毡复合电极25上靠近产电装置的一端连接有用于与产电装置电性连接的第一铜丝导线,从而使得所述产电装置与燃料电池阳极组件形成一个复合阳极,增强燃料电池模块的产电量,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3与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2之间且对应于第一铜丝导线的位置处设有便于第一铜丝导线穿过的通线座;所述轻质浮料层24内部填充有高分子有机小球,所述高分子有机小球具备较大的比表面积,便于微生物挂膜,浮料小球在水力冲击下波动有利于阳极与阴极之间的传质,进而提高燃料电池模块的产电量;所述燃料电池阴极组件包括cu

pb掺杂复合电极28、两块分别设置于cu

pb掺杂复合电极28上方和下方的第二滤板29以及填充于cu

pb掺杂复合电极28和第二滤板29之间的第二活性炭30,所述储电模块包括储电箱31以及与储电箱31并联的电阻32,所述碳毡复合电极25、电阻32以及cu

pb掺杂复合电极28之间通过绝缘导线依次连接。
53.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回字廊道形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功能滤料33、固定于第一功能滤料33底端的全网孔承托板34以及若干块沿着第一功能滤料33的高度方向均匀分布的局部网孔承托板35,所述第一功能滤料33由改性活性炭制成,所述第一功能滤料33的顶端设有若干个贯穿延伸出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2顶端外部的第一排气座36,所述全网孔承托板34采用不锈钢网板制成,所述局部网孔承托板35采用不锈钢板制成,且所述局部网孔承托板35的一端设有透气孔37,相邻两块所述局部网孔承托板35上的透气孔分别设置于相对的两端,从而使得整个局部网孔承托板35形成一个回字廊道形的废气处理通道,在使用时废气通过呈回字廊道形的处理通道进行吸附处理,有效增大了废气的处理时间,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对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内部废气的处理效果。
5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风处理装置包括第二功能滤料38以及固定于第二功能滤料38底端的第二全网孔承托板39,所述第二功能滤料38的顶端设有贯穿且延伸出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3顶端外部的第二通气座40;所述第二通风处理装置包括第三功能滤料41以及固定设置于第三功能滤料41底端端部的第三全网孔承托板42,所述第三功能滤料41的侧壁上设有贯穿且延伸出沉淀池4外部的通风口4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第一通风处理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使得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3和沉淀池4在无需装配曝气设备的同时能够兼具通风和除异味的效果,同时为燃料电池阴极提供足够的氧气,能耗低且实用性高。
5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2的侧壁上对应于回字廊道形废气处理装置的位置处、所述升流式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池3的侧壁上对应于储电模块和第一通风处理装置的位置处以及所述沉淀池4的侧壁上对应于第二通风处理装置的均设有维护检修口(图中未示出);通过设置的维护检修口使得上述部件的维护检修更加的方便快捷。
56.最后应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
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