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覆膜的蓝藻异位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29267发布日期:2021-11-22 20:17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覆膜的蓝藻异位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覆膜的蓝藻异位处理装置,属于水体生态修复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致使许多湖泊和水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由于水质富营养化,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其中,微囊藻水华是一种可以产生微囊藻毒素的蓝藻,而蓝藻水华的暴发会给当地的工业,娱乐业,旅游业以及饮用水供应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太湖春季至秋季期间环境因子变化显著,但以微囊藻为优势物种的蓝藻水华依然频繁暴发,在每年的5至10月,蓝藻水华的暴发期间,太湖中微囊藻毒素污染严重,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给太湖周边的居民生活和社会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3.目前为止,防控蓝藻水华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法包括打捞法(机械打捞与人工打捞)、絮凝沉降法、换水法、高压杀藻法、紫外杀藻法和超声波杀藻法等。而传统的物理法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较高,且治标不治本。化学法包括化学药剂杀藻法和氧化剂杀藻法,化学药剂能够高效率杀藻,然而却带来二次污染,产生如硫酸铜等污染物;氧化剂杀藻法使用的氧化剂,如过氧化氢,对高浓度的野外群体蓝藻效果不佳。生物法包括微生物法、植物化感法、浮游动物摄食法、底栖动物摄食法、鱼类摄食法。生物法周期较长,且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具有不可控性。因此,需要研究一种低成本的安全、可控的治理蓝藻水华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覆膜的蓝藻异位处理装置,采用覆膜将蓝藻置于特殊的光环境中,使蓝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并通过物理扰动的方式进行杀藻,从而实现蓝藻水华的安全、可控治理。
5.本实用新型的采用覆膜的蓝藻异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支撑结构、薄膜、及涌浪泵;其中,处理池用于盛放待处理的蓝藻,以对蓝藻进行集中的异位处理;薄膜用于滤光,使处理池中的蓝藻处于特殊的光环境中,使蓝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停止生长;支撑结构被置于处理池的上方,用于支撑薄膜,涌浪泵被置于处理池中,用于在处理池中产生波浪,对蓝藻进行机械扰动,以杀死蓝藻。
6.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采用绿色薄膜进行滤光,使蓝藻在处理池中被置于绿光的环境中。研究表明,在蓝藻处于只有绿光的光照条件下,能够抑制其光合作用;蓝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停止生长;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蓝藻异位处理装置采用绿色薄膜,使处理池中只有绿色光源,从而处理池中的蓝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停止生长。
7.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立柱、横跨梁、钢丝、及连接杆;支撑杆和立柱与横跨梁相连接,用于支撑横跨梁,并与横跨梁连接为一体,固定在处理池宽边的硬质地面上,横跨梁的两端固定在水池长边的硬质地面上。
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的横跨梁能够设置多个,并且多个横跨梁之间通过
钢丝连接。
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处理池中的涌浪泵能够选用多个。
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蓝藻异位处理装置的支撑结构完成后,能够在支撑结构上覆盖一层例如渔网的辅助结构,将绿色薄膜覆盖在渔网上,最后采用绳子等辅助工具压实固定,使处理池中的蓝藻处于只有绿色光源的光环境中。
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杆和立柱材质为钢筋。
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横跨梁最高点距离地面高度为1

1.5米,材质为镀锌钢管。
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池宽边为硬质水泥地面,宽度为12

15米。
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杆为镀锌钢管。
1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池长边为硬质水泥地面,水池长边每隔7.5

10米架设一个横跨梁组件。
16.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蓝藻异位处理装置采用绿色的覆膜对蓝藻进行异位处理,能够将待处理的蓝藻置于只有绿色光源的光环境中,使蓝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从而蓝藻停止生长,有效提高了蓝藻的治理效率。
18.2、本实用新型的蓝藻异位处理装置结合涌浪泵对处理池中的蓝藻进行机械扰动,涌浪泵在处理池中形成的波浪能够产生剪切力,使得处理池中的蓝藻产生机械损伤,从而杀死蓝藻,使得蓝藻的治理能够在无污染的安全环境下完成,并且能够控制杀藻的时间,即蓝藻的治理过程具有可控性。
19.3、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采用钢结构,且连接杆和横跨梁具体采用镀锌钢管;该材质结实且不易生锈,能够有效地支撑薄膜,完成蓝藻处理,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20.4、本实用新型的蓝藻异位处理装置采用覆膜的方式对蓝藻进行特殊光照处理,并结合涌浪泵对蓝藻进行机械扰动,其技术方案结构简单,易操作;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只需选用树脂绿色薄膜进行滤光,即可完全抑制蓝藻的生长,使得蓝藻处理的过程安全可控,且成本极低,是非常高效的蓝藻处理装置,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蓝藻异位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蓝藻异位处理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23.其中,1支撑杆,2处理池宽边,3立柱,4横跨梁,5处理池长边,6钢丝,7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采用覆膜的蓝藻异位处理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述的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25.实施例一
26.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采用覆膜的蓝藻异位处理装置,装置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装置
正面图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处理池、支撑结构、薄膜、及涌浪泵;其中,处理池用于盛放待处理的蓝藻,以对蓝藻进行集中的异位处理;薄膜用于滤光,使处理池中的蓝藻处于特殊的光环境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支撑结构被置于处理池的上方,用于支撑薄膜,涌浪泵用于在处理池中产生波浪,对蓝藻进行机械扰动,以杀死蓝藻。
27.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采用绿色薄膜进行滤光,使蓝藻在处理池中被置于绿光的环境中。研究表明,在蓝藻处于只有绿光的光照条件下,能够抑制其光合作用,蓝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停止生长;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蓝藻异位处理装置采用绿色薄膜作为覆膜,使处理池中只有绿色光源,从而处理池中的蓝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停止生长。
28.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1、立柱3、横跨梁4、钢丝6、及连接杆7;处理池包括处理池宽边2、处理池长边5。其中,支撑杆1和立柱3与横跨梁4相连接,用于支撑横跨梁4,并与横跨梁4连接为一体,固定在处理池宽边2的硬质地面上,横跨梁4的两端通过连接杆7连接并固定在处理池长边5的硬质地面上;横跨梁4设置有多个,并且多个横跨梁之间通过钢丝6连接。
29.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异位处理装置的支撑结构完成后,在支撑结构上覆盖一层例如渔网的辅助结构,将绿色薄膜覆盖在渔网上,最后采用绳子等辅助工具固定,使处理池中的蓝藻处于只有绿色光源的光环境中。
30.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能够选用钢结构,支撑杆和立柱材质为钢筋;连接杆及横跨梁为镀锌钢管。
31.在本实施例中,横跨梁最高点距离地面高度为1

1.5米。
32.在本实施例中,处理池宽边为硬质水泥地面,宽度为12

15米。
33.在本实施例中,处理池长边为硬质水泥地面,并且处理池长边每隔7.5

10米架设一个横跨梁组件。
34.在本实施例中,处理池中的涌浪泵选用3组,每组功率为1.5kw。
35.在本实施例中,在无锡某鱼场开展实验,对蓝藻进行处理的处理池采用实验水池和对照水池;本实用新型的异位处理装置具体的使用过程如下:
36.首先,将从太湖打捞上来的浓缩蓝藻灌入处理池中,其中实验水池水面上方按照本发明先安装支撑结构,然后在支撑结构上覆盖涤纶树脂绿色透明薄膜;对照水池不安装任何装置也不覆盖任何薄膜;所有处理池的容积为720m2(长
×

×
深=30
×
12
×
2m)。然后均匀放置3台1.5kw的涌浪泵于实验水池中。
37.实验水池中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开动涌浪泵持续扰动水体10天,然后停止扰动;对照水池整个实验期间不扰动。经检测,实验初始对照水池和实验水池蓝藻密度分别为2.232
×
108,2.233
×
108细胞/升(蓝藻密度测定方法参考章宗涉,黄祥飞《淡水浮游生物研究方法》)。实验结束时,对照水池蓝藻密度为4.308
×
108细胞/升,为实验初始的1.93倍,而实验水池实验结束时蓝藻密度为0.093
×
108细胞/升,与实验初始比下降了95.82%。
38.实验表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处理装置,结合绿色透明薄膜和涌浪泵的持续水体扰动具有高效的杀灭蓝藻的效果,并且蓝藻处理过程安全、可控,装置成本低,且结构简单易操作,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39.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