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农业大棚薄膜透光性的智能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59468发布日期:2022-01-05 12:34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升农业大棚薄膜透光性的智能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农业大棚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提升农业大棚薄膜透光性的智能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2.育苗指培育幼苗的过程,原意是指在苗圃、温床或温室里培育幼苗,经育苗后,将种子培育至能够独立生存的个体,以备移植至土地里去栽种。在育苗的过程中,将种子埋入土层中,种子在发芽时除了温度、水分、氧气适合外,和光照条件也有直接的关系。光照不仅能提供育苗温室中部分热量的来源,同时也是幼苗进行光合作用的能源,光影响着幼苗生长发育的质量,是培育壮苗不可缺少的因素。幼苗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依蔬菜种类不同而不同,但基本要求在该种蔬菜的光饱和点以下,光补偿点以上,在这个范围内,植物体的光合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光照时间的长短还影响着养分的积累和幼苗的花芽分化,若幼苗长时间处于弱光的条件下,易形成徒长苗,造成植株高、茎细、叶片数降低、叶绿素及叶面积减少、植株干重降低、花芽分化推迟,整个幼苗素质下降。
3.由于农业大棚的室内温度能够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故在北方地区育苗过程中,多在农业大棚中进行育苗。在进行育苗的过程中,首先将若干种子埋入一定深度的地下,并喷淋水体,使土质的含水量达到要求。对于育苗过程中的光照要求,现有的大棚包括架设在地面上的框体及覆盖在框体上的薄膜,此时阳光透过薄膜照射在地面上,使各组种子能够不断生根发芽。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如下的缺陷:在育苗的过程中,阳光照射在大棚外侧的薄膜上,光线透过薄膜再照射至地面上;随着时间的延长,空气中的灰尘不断沉积在薄膜上,此时薄膜的透光率降低,使进入大棚内部的光强降低,此时难以满足育苗过程中种子发育的光强需求,故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保障大棚外侧薄膜的透光率,保证育苗过程中种子发育过程的光强要求,本技术提供一种提升农业大棚薄膜透光性的智能清洁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提升农业大棚薄膜透光性的智能清洁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提升农业大棚薄膜透光性的智能清洁装置,包括水槽及板车,地面上的大棚包括框体及覆盖在所述框体上的薄膜,所述水槽固定在所述框体龙骨位置上并不断水平延伸,地面上安装有用于向所述水槽进行供水的抽吸泵;所述板车包括支撑板及位于所述支撑板上端部的支架,所述支撑板由两组倾斜设置的翼板拼接成型,所述支撑板两侧翼板的倾斜端面上均固定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转动连接有辊子,所述辊子的外周面与所述薄膜抵接;所述支撑板的两侧翼板上均转动连接有与所述水槽的两侧抵接转动的轮子及驱动所述轮子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支架的上端面安装有清洗泵及电池,所述
电池对各组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及所述清洗泵进行供电;所述清洗泵的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下端部插接入所述水槽内部,所述清洗泵出水口连接有朝向两侧所述薄膜的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位于所述辊子滚动方向的前方。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覆盖的薄膜上积落有灰尘而造成薄膜的透光性降低时,此时大棚内部培育的幼苗因光照不足会影响生根发芽;此时需要对薄膜进行清洁作业,本技术中将水槽架设在框体的龙骨位置上,并借助抽吸泵将水井内部的水体向水槽内部输送水体,此时水槽内部填充满水体;当进行薄膜的清洁作业时,此时电池对各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清洗泵进行供电,保证了各组动力部件的运转,此时各组第一电机安装在支撑板两侧的倾斜端面上,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辊子同轴转动,辊子外周面的下方与薄膜抵接转动,各组第二电机驱动轮子的转动,各组轮子与水槽的两侧抵接转动,进而实现了该板车沿着水槽的移动;在板车移动的过程中,清洗泵在安装支架的上端面,清洗泵进水口连接的进水管插接入水槽内部,当清洗泵上电转动时,此时水体经进水管的抽吸,水体进一步从两侧的第一水管流出,第一水管位于辊子转动方向的前方,此时从两侧第一水管流出的水体不断向两侧的薄膜进行浇水,此时水体起到将薄膜的冲洗作用,不断转动的辊子进一步将灰尘进行擦洗,使积落在薄膜上的灰尘不断被清除,故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将薄膜的清洁作业,进而使薄膜的透光性提升,使透过薄膜照射到幼苗上的光强得到保证,利于种子在育苗过程中的生根发芽。
9.优选的,所述水槽两侧竖直侧壁的上端面均凹设有滑槽,各组所述轮子与所述滑槽滚动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位于水槽两侧的竖直侧壁上,当板车沿着水槽运动时,此时各组轮子与滑槽滚动连接,滑槽的设置起到对各组轮子的导向作用,使该板车在水槽上的运动过程更加平稳。
11.优选的,所述支架的上端面固定有两组朝向所述薄膜的第二水管,两组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清洗泵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水管位于所述辊子滚动方向的后方。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水管位于支架的上端面,各组第二水管朝向两侧的薄膜,第二水管进一步与清洗泵的出水口连接,当板车沿着水槽运动时,此时从第二水管流出的水体位于辊子运动方向的后方,此时辊子将薄膜上的灰尘不断洗刷,从第二水管流出的水体进一步对薄膜上的灰尘进行冲洗,使灰尘随着水体沿薄膜流到地面上,提升了薄膜的清洁度。
13.优选的,大棚两侧倾斜端面下方位置的所述框体上均固定有若干组支脚,各组所述支脚的上端部一体连接有护板,所述护板的所在平面垂直于大棚倾斜端面的所在平面;各组所述辊子远离所述第一电机的一端同轴转动有滚轮,所述护板朝向所述水槽的一侧端面上凹设有壁槽,所述滚轮与所述壁槽插接转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组支脚固定在两侧框体上,护板与各组支脚的上端部一体连接,当辊子沿着薄膜移动时,此时辊子端部的滚轮与护板上的壁槽插接转动,上述设置起到将辊子端部的支撑作用,故辊子的下端部能够始终保持与薄膜的抵接,使辊子对薄膜的清洁程度提升。
15.优选的,各组所述轮子为橡胶材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组轮子与水槽上的滑槽滚动连接,将各组轮子的选材
选为橡胶材质,橡胶材质的轮子在转动过程中,轮子与滑槽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此时各组轮子不易发生打滑。
17.优选的,所述框体上固定有若干组位于所述薄膜下方的光照传感器,各组所述光照传感器实时获取光照强度数据,所述支架上安装有与各组所述光照传感器信号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实时控制所述抽吸泵、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及所述清洗泵的启停。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组光照传感器固定在框体上,光照传感器能够实时获取大棚内部的光照强度,当薄膜上积落的灰尘较多时,此时各组光照传感器获取的光强数据降低,此时安装在支架上的控制器实时获取各组光照传感器的数据,当控制器接收到的数据小于预设的光强阈值后,此时该种清洁装置开始运转,进行对薄膜的清洁作业;上述设置实现了对该种清洁装置的智能化控制,便于及时对薄膜进行清洁作业。
19.优选的,所述支架的上端面固定有四组角钢结构的限位板,四组所述限位板围合呈方形区域,所述电池的四组直角边沿与各组所述限位板卡接固定。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组限位板固定在支架的上端面,当进行电池的固定时,此时各组限位板形成对电池的卡接固定,故电池在支架上的稳定性较高,电池不易在支架上发生晃动。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本技术中将水槽架设在框体的龙骨位置上,并借助抽吸泵将水井内部的水体向水槽内部输送水体,此时水槽内部填充满水体;当进行薄膜的清洁作业时,此时电池对各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清洗泵进行供电,保证了各组动力部件的运转,此时各组第一电机安装在支撑板两侧的倾斜端面上,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辊子同轴转动,辊子外周面的下方与薄膜抵接转动,各组第二电机驱动轮子的转动,各组轮子与水槽的两侧抵接转动,进而实现了该板车沿着水槽的移动;在板车移动的过程中,清洗泵在安装支架的上端面,清洗泵进水口连接的进水管插接入水槽内部,当清洗泵上电转动时,此时水体经进水管的抽吸,水体进一步从两侧的第一水管流出,第一水管位于辊子转动方向的前方,此时从两侧第一水管流出的水体不断向两侧的薄膜进行浇水,此时水体起到将薄膜的冲洗作用,不断转动的辊子进一步将灰尘进行擦洗,使积落在薄膜上的灰尘不断被清除,故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将薄膜的清洁作业,进而使薄膜的透光性提升,使透过薄膜照射到幼苗上的光强得到保证,利于种子在育苗过程中的生根发芽;
23.2.滑槽位于水槽两侧的竖直侧壁上,当板车沿着水槽运动时,此时各组轮子与滑槽滚动连接,滑槽的设置起到对各组轮子的导向作用,使该板车在水槽上的运动过程更加平稳;各组轮子与水槽上的滑槽滚动连接,将各组轮子的选材选为橡胶材质,橡胶材质的轮子在转动过程中,轮子与滑槽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此时各组轮子不易发生打滑;
24.3.各组光照传感器固定在框体上,光照传感器能够实时获取大棚内部的光照强度,当薄膜上积落的灰尘较多时,此时各组光照传感器获取的光强数据降低,此时安装在支架上的控制器实时获取各组光照传感器的数据,当控制器接收到的数据小于预设的光强阈值后,此时该种清洁装置开始运转,进行对薄膜的清洁作业;上述设置实现了对该种清洁装置的智能化控制,便于及时对薄膜进行清洁作业。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29.图4是图3中c处的放大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地面;11、抽吸泵;111、上水管;12、种植架;13、幼苗;2、大棚;21、框体;22、薄膜;23、支脚;231、护板;232、壁槽;3、水槽;31、滑槽;4、板车;41、支撑板;411、轮子;42、支架;421、限位板;422、控制器;5、第一电机;51、辊子;52、滚轮;6、第二电机;7、清洗泵;71、进水管;72、第一水管;73、第二水管;8、电池;9、光照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提升农业大棚2薄膜22透光性的智能清洁装置。参照图1,地面1水平设置,地面1上进行大棚2的施工。大棚2内部的地面1上放置有种植架12,种植架12的上下均放置有盆栽的幼苗13。地面1上的大棚2包括框体21及覆盖在框体21上的薄膜22,薄膜22对大棚2的上端及两侧端面均进行覆盖,薄膜22两侧的下端边沿埋设在地下。该种提升农业大棚2薄膜22透光性的智能清洁装置包括水槽3及板车4,水槽3的长度与大棚2的长度相同,水槽3固定在框体21龙骨位置上并不断水平延伸。
33.参照图1及图2,板车4包括支撑板41及位于支撑板41上端部的支架42,支撑板41由两组倾斜设置的翼板拼接成型,两组支撑板41的中间位置水平设置。支撑板41的两侧翼板的倾斜端面上均固定有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朝向两侧的薄膜22,各组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同轴转动连接有辊子51,辊子51的外周面固定有若干组不规则分布的绒毛,辊子51的外周面与薄膜22抵接。支撑板41的两侧翼板上均转动连接有与水槽3的两侧抵接转动的轮子411及驱动轮子411转动的第二电机6,各组轮子411为橡胶材质,第二电机6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驱动轮子411的转动。水槽3两侧竖直侧壁的上端面凹设有滑槽31,滑槽31的内底面倾斜设置,各组轮子411与滑槽31滚动连接。
34.支架42的上端面安装有清洗泵7及电池8,电池8与各组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6及清洗泵7电性连接;支架42的上端面固定有四组角钢结构的限位板421,四组限位板421围合呈方形区域,电池8的四组直角边沿与各组限位板421卡接固定。清洗泵7的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71,进水管71的下端部贯穿支架42及支撑板41,进水管71的下端部插接入水槽3内部,清洗泵7出水口连接有朝向两侧薄膜22的第一水管72,第一水管72位于辊子51滚动方向的前方。
35.支架42的上端面固定有两组朝向薄膜22的第二水管73,两组第二水管73与清洗泵7出水口连接,此时两组第二水管73与两组第一水管72分别位于支架42上端面的前后边沿位置;第二水管73位于辊子51滚动方向的后方。
36.参照图1及图2,框体21上固定有若干组位于薄膜22下方的光照传感器9,各组光照传感器9实时获取光照强度数据,支架42上安装有与各组光照传感器9信号连接的控制器422,各组光照传感器9与控制器422蓝牙连接。控制器422位于电池8的一侧,控制器422实时
控制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6及清洗泵7的启停。
37.参照图3及图4,地面1上安装有用于向水槽3进行供水的抽吸泵11,抽吸泵11独立进行供电;抽吸泵11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水井或池塘连接,抽吸泵11的出水口连接有上水管111,输水管沿着大棚2一侧的端面不断向水槽3延伸,上水管111的上端部与水槽3连通;控制器422实时控制抽吸泵11的启停。各组辊子51远离第一电机5的一端均同轴转动有滚轮52。
38.参照图3及图5,大棚2两侧倾斜端面下方位置的框体21上均固定有若干组支脚23,各组支脚23共线设置,各组支脚23的上端部一体连接有护板231,护板231的长度与大棚2的长度相同,护板231的所在平面垂直于大棚2倾斜端面的所在平面。护板231朝向水槽3的一侧端面上凹设有壁槽232,滚轮52与壁槽232插接转动。
39.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提升农业大棚2薄膜22透光性的智能清洁装置的实施原理为:
40.各组盆栽的幼苗13放置在种植架12上,需要保证大棚2内部的光照强度,满足幼苗13生长过程中对光照的需求。幼苗13培育的周期内,大棚2外围的薄膜22不断堆积灰尘。
41.当覆盖的薄膜22上积落有灰尘而造成薄膜22的透光性降低时,此时大棚2内部培育的幼苗13因光照不足会影响生根发芽;此时需要对薄膜22进行清洁作业,本技术中将水槽3架设在框体21的龙骨位置上,并借助抽吸泵11将水井内部的水体向水槽3内部输送水体,此时水槽3内部填充满水体;当进行薄膜22的清洁作业时,安装在支架42上的控制器422实时获取各组光照传感器9的数据,当控制器422接收到的数据小于预设的光强阈值后,此时该种清洁装置开始运转,进行对薄膜22的清洁作业;此时电池8对各组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6、清洗泵7进行供电,保证了各组动力部件的运转,此时各组第一电机5安装在支撑板41两侧的倾斜端面上,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与辊子51同轴转动,辊子51外周面的下方与薄膜22抵接转动,各组第二电机6驱动轮子411的转动,各组轮子411与水槽3的两侧抵接转动,进而实现了该板车4沿着水槽3的移动。上述过程中,抽吸泵11及清洗泵7的流量相同,保证水槽3内部的水位恒定。
42.在板车4移动的过程中,清洗泵7在安装支架42的上端面,清洗泵7进水口连接的进水管71插接入水槽3内部,当清洗泵7上电转动时,此时水体经进水管71的抽吸,水体进一步从两侧的第一水管72流出,第一水管72位于辊子51转动方向的前方,此时从两侧第一水管72流出的水体不断向两侧的薄膜22进行浇水,此时水体起到将薄膜22的冲洗作用,不断转动的辊子51进一步将灰尘进行擦洗,使积落在薄膜22上的灰尘不断被清除;第二水管73位于支架42的上端面,各组第二水管73朝向两侧的薄膜22,第二水管73进一步与清洗泵7的出水口连接,当板车4沿着水槽3运动时,此时从第二水管73流出的水体位于辊子51运动方向的后方,此时辊子51将薄膜22上的灰尘不断洗刷,从第二水管73流出的水体进一步对薄膜22上的灰尘进行冲洗,使灰尘随着水体沿薄膜22流到地面1上,提升了薄膜22的清洁度。
43.故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将薄膜22的清洁作业,进而使薄膜22的透光性提升,使透过薄膜22照射到幼苗13上的光强得到保证,利于种子在育苗过程中的生根发芽。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