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自适应柱式膜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97679发布日期:2022-05-11 14:2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化自适应柱式膜组件,包括膜壳(101)、固定在膜壳上端的上罗筒(104a)、固定在膜壳下端的下罗筒(104b)、上罗筒端部通过紧固卡箍(106)密封固定有产水盖(108)和浓水连接管(109)、下罗筒端部通过紧固卡箍密封固定有进水盖(111);所述的上罗筒内侧设有产水端浇注固定层(105a);所述的下罗筒内侧设有进水端浇注固定层(105b);在膜壳内腔两端浇注固定层之间密封固定有多根中空纤维膜丝(102),每根中空纤维膜丝与产水盖内腔保持畅通;所述的进水端浇注固定层内部均匀排布有多个气液导流通道(105c),每个气液导流通道两端分别联通膜壳内腔和进水盖内腔;所述的浓水连接管贯穿产水盖和产水浇筑层,浓水连接管近柱端与膜壳内腔保持畅通,浓水连接管远柱端设置有浓水口(109a);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膜壳外壁上设置有数据处理及传输模块(103);所述的产水盖一侧壁上设有产水口(108a),产水口上设有产水调控模块(110),与产水口相对的产水盖侧壁上设有产水端压力传感模块(107a);所述的进水盖一侧壁上设有进水口(111a),与进水口相对的进水盖侧壁上设有进水端压力传感模块(107b),进水盖底端设有进气口(111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自适应柱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处理及传输模块(103)通过线缆分别与所述的产水端压力传感模块(107a)、进水端压力传感模块(107b)、产水调控模块(110)相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及传输模块(103)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数据采集及分析单元、远程监控及传输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化自适应柱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水端压力传感模块(107a)贯穿于产水盖(108)侧壁且密封固定,其感应单元位于产水盖内腔,其传输单元位于产水盖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化自适应柱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水调控模块(110)贯穿于所述的产水口(108a)侧壁且密封固定,其调节单元位于与产水盖内腔连通的产水口内腔,其控制传动单元位于产水口外壁。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化自适应柱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端压力传感模块(107b)贯穿于进水盖(111)侧壁且密封固定,其感应单元位于进水盖内腔,其传输单元位于进水盖外壁。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化自适应柱式膜组件,包括膜壳、固定在膜壳两端的罗筒、通过紧固卡箍密封固定在上下两个罗筒端部的产水盖和进水盖以及浓水连接管。所述的膜壳内腔分别通过产水端浇注固定层和进水端浇注固定层密封固定有多根中空纤维膜丝。所述的浓水连接管一端设置有浓水口,另一端贯穿于产水盖和产水端浇注固定层且与膜壳内腔保持畅通。所述的膜壳外壁上设置有数据处理及传输模块;所述的产水盖两侧端分别设有产水端压力传感模块、产水口和产水调控模块;所述的进水盖两侧及低端分别设有进水端压力传感模块、进水口和进气口。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可智能化自适应调节、运行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


技术研发人员:徐大明 张臣臣 张超 何柳东 胡砚平 王丽雪 张岩岗 叶静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赛诺膜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7
技术公布日:2022/5/1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