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河道水体循环自净系统。
背景技术:2.水环境生态治理建设是建设现代生态城市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加强生态水体的治理,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既是满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当前需要,也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优化水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为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工业的发展城市的扩张后的排污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造成河道污染,进而导致水质下降、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地表植被也遭到了严重破坏,植被的水源涵养能力下降,导致生态环境的不平衡。另外,农业生产中,由于生产结构和水利配套设施的不完善,造成水体污染以及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这些都是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维护形成了严重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探讨水环境的生态治理以及生态保护问题,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加强人们的生态保护、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为确保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整体进步奠定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在利用环保能源的前提下能有效地实现水域水体的循环自净的系统。
5.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河道水体循环自净系统,它包括太阳能发电器、蓄电器、气泵、潜水泵、管廊本体段、管廊进水段、管廊出水段、沉淀池、过滤板组件、增氧管、连接管与输水管;
6.在河道驳岸上安装有太阳能发电器、蓄电器与气泵,太阳能发电器与蓄电器相连,蓄电器与气泵相连,在河道河底固定有增氧管,气泵通过连接管与增氧管相连;
7.在河道的同一侧驳岸内设有具有坡度的管廊本体段,管廊本体段的一端设有开口竖直朝上的管廊进水段,管廊本体段的另一端设有开口竖直朝下的管廊出水段,在河道内设有潜水泵,所述蓄电器与潜水泵相连,潜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有输水管,输水管的出水口接入管廊进水段;在驳岸内设有沉淀池,沉淀池与管廊本体段相接,在沉淀池的出水口处设有过滤板组件。
8.作为优选,还包括格栅箱、t字形固定纤与气泡石颗粒,所述格栅箱压在增氧管上并通过t字形固定纤固定在河底,t字形固定纤避开所述的增氧管,在格栅箱内设有气泡石颗粒。
9.作为优选,所述气泡石颗粒在格栅箱内的堆积高度为格栅箱高度的20%~40%。
10.作为优选,所述过滤板组件包括左右两块过滤板以及位于左右两块过滤板之间的多孔棉。
11.作为优选,还包括磁电感应电流生成器、第一叶片齿轮与第二叶片齿轮,磁电感应电流生成器安装在河道驳岸上,磁电感应电流生成器与所述蓄电器相连,第一叶片齿轮转动安装在管廊进水段内,第二叶片齿轮转动安装在管廊出水段内,第一叶片齿轮、第二叶片齿轮均与磁电感应电流生成器相连。
12.作为优选,在河道驳岸设有雨水收集管,雨水收集管与管廊本体段相连,在雨水收集管的出水口安装有单向阀。
13.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绿色环保能源的循环使用,有效地实现河道水域水体的循环自净。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过滤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叶片齿轮的安装结构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叶片齿轮的安装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9.本实用新型的河道水体循环自净系统,它包括太阳能发电器1、蓄电器2、气泵3、潜水泵4、管廊本体段5.1、管廊进水段5.2、管廊出水段5.3、沉淀池6、过滤板组件7、增氧管8、连接管9与输水管10;
20.在河道驳岸上安装有太阳能发电器1、蓄电器2与气泵3,太阳能发电器1与蓄电器2相连,蓄电器2与气泵3相连,在河道河底固定有增氧管8,气泵3通过连接管9与增氧管8相连;
21.在河道的同一侧驳岸内设有具有坡度的管廊本体段5.1,管廊本体段5.1的一端设有开口竖直朝上的管廊进水段5.2,管廊本体段5.1的另一端设有开口竖直朝下的管廊出水段5.3,在河道内设有潜水泵4,所述蓄电器2与潜水泵4相连,潜水泵4的出水口连接有输水管10,输水管10的出水口接入管廊进水段5.2;在驳岸内设有沉淀池6,沉淀池6与管廊本体段5.1相接,在沉淀池6的出水口处设有过滤板组件7。
22.还包括格栅箱11、t字形固定纤12与气泡石颗粒13,所述格栅箱11压在增氧管8上并通过t字形固定纤12固定在河底,t字形固定纤12避开所述的增氧管8,在格栅箱11内设有气泡石颗粒13。
23.所述气泡石颗粒13在格栅箱11内的堆积高度为格栅箱11高度的20%~40%。
24.所述过滤板组件7包括左右两块过滤板7.1以及位于左右两块过滤板7.1之间的多孔棉7.2。
25.还包括磁电感应电流生成器14、第一叶片齿轮15.1与第二叶片齿轮15.2,磁电感应电流生成器14安装在河道驳岸上,磁电感应电流生成器14与所述蓄电器2相连,第一叶片齿轮15.1转动安装在管廊进水段5.2内,第二叶片齿轮15.2转动安装在管廊出水段5.3内,第一叶片齿轮15.1、第二叶片齿轮15.2均与磁电感应电流生成器14相连。
26.在河道驳岸设有雨水收集管16,雨水收集管16与管廊本体段5.1相连,在雨水收集
管16的出水口安装有单向阀。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如下:
28.在需要处理的水域的同一侧的驳岸的两端,沿着驳岸排设一条收水的管廊,管廊包括管廊本体段5.1、管廊本体段5.1的一端设置的设有开口竖直朝上的管廊进水段5.2以及管廊本体段5.1的另一端设置的开口竖直朝下的管廊出水段5.3,管廊的长、宽、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管廊进水段5.2的进水口位置较高,管廊进水段5.2附近的水域内设置潜水泵4抽水通过输水管10注入管廊进水段5.2,冲击第一叶片齿轮15.1,管廊出水段5.3的出水口位置较低,管廊本体段5.1可接入雨水收集管16,雨水收集管16的出水点设置单向阀,保证管廊本体段5.1内的水不会反流到雨水收集管16内,离管廊出水段5.3大约1米处设置一沉淀池6,沉淀池6的尺寸比管廊本体段5.1宽度大20厘米、高度大20厘米,沉淀池6长约1米,在沉淀池6的出水口处插一块同沉淀池宽高尺寸、厚约30厘米的过滤板组件7,过滤板组件7包括左右两块过滤板7.1以及位于左右两块过滤板7.1之间的多孔棉7.2,过滤板7.1为塑料格栅外壳,内夹20厘米厚多孔棉7.2。过滤板组件7能阻挡大颗粒的杂质,过滤小颗粒的杂质。沉淀池6能沉淀收集管廊内水体的杂质,有条件时能人工进行清理。
29.在管廊进水段5.2内转动安装有第一叶片齿轮15.1,在管廊出水段5.3内转动安装有第二叶片齿轮15.2。水流通过管廊进水段5.2与管廊出水段5.3时,冲击安装于管廊进水段5.2内的第一叶片齿轮15.1与安装于管廊出水段5.3内的第二叶片齿轮15.2转动,带动磁电感应电流生成器14,切割磁场产生电流,给蓄电器2充电。
30.河道水底清淤后不硬化,按照约20厘米的间距,铺设直径约3厘米的尼龙中空增氧管8,增氧管8上有出气孔,增氧管8用u型固定纤固定在河底,增氧管8通过连接管9连接位于河道驳岸上的气泵3。
31.增氧管8铺设完毕后,在增氧管8上放置多个长约50厘米、宽约30厘米、高约20厘米的方形中空格栅箱11,格栅箱11的格栅孔为直径约6毫米的圆孔,方格栅箱11内放置粒径6毫米以上的气泡石颗粒13,气泡石颗粒13在格栅箱11内的堆积高度为格栅箱11高度的30%。用直径5毫米、长60公分的t字形固定纤12,从格栅孔格栅箱11顶部的格栅孔内插入并避开增氧管8至河底,将格栅箱11固定。在t字形固定纤12和格栅箱11上缠绕种植水草。格栅箱11既作为配重压在增氧管8上,有效防止增氧管8上浮,又限制了气泡石颗粒13的滚动区域,使得气泡石颗粒13在有限的区域内充分滚动,减少甚至避免了河底杂质的淤积。
32.太阳能发电器1和磁电感应电流生成器14接蓄电器2,第一叶片齿轮15.1与第二叶片齿轮15.2接磁电感应电流生成器14,蓄电器2接潜水泵4和气泵3。
33.太阳能发电器1吸收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传输给蓄电器2,蓄电器2提供电能给气泵3和潜水泵4,气泵3工作给增氧管8注入空气,空气从增氧管8上的出气孔压缩排出,既实现了水底增氧,同时又冲击了格栅箱11中的气泡石颗粒13。气泡石颗粒13在空气的作用下翻滚,带动沉积的淤泥杂质翻腾到水中,一部分被缠绕的水草所吸收,另一部分随着水体,被下游的潜水泵4抽取,注入到管廊进水段5.2的进水口,潜水泵4抽取的水流和雨水收集管16收集的水流通过水体收集系统3的管廊流经沉淀池6、过滤板组件7后,通过管廊出水段5.3的出水口流入河道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