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反渗透膜的单面凸点进水网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25685发布日期:2022-09-14 14:11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反渗透膜的单面凸点进水网格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反渗透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反渗透膜的单面凸点进水网格。


背景技术:

2.进水网格广泛应用于反渗透膜过滤和污水处理领域,在反渗透过滤中进水网格起到支撑反渗透膜和导流液体的作用,进水网格为反渗透膜元件提供一个从元件进水端到浓水端之间的一个通道,从而防止相邻的反渗透膜之间相互紧贴,由于进水网格的纬线和经线相互交织使得进水网格具有一定的抗拉力,对反渗透膜起到了支撑作用,同时在反渗透膜之间形成一个空隙,从而使液体在膜表面流动,实现反渗透过滤。
3.目前的反渗透膜进水网格普遍采用粗细一致的塑料线通过纬线和经线相互交织形成,进水网格的纵向和横向宽度一样,在过滤过程中会产生死角导致污染物堵塞膜组件,尤其是当污水浓度过大且含有大量杂质的情况下,反渗透膜过滤装置无法耐受高浓度的污染物,需要先经过复杂的预处理,使进水端的水质达到要求,因此清洗周期频繁,清洗维护费用高,而且当高浓度的污染物堵塞膜组件时会导致出水水质差且出水不稳定,处理污水时需要的压降高,相对应的增加了能耗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反渗透膜的单面凸点进水网格,从而在过滤过程中防止污染物堵塞膜组件,提升出水的水质和出水的稳定性,能够过滤高浓度的污染物,无需经过复杂的预处理,反渗透膜的清洗间隔周期长,相对应的降低水处理成本。
5.一种用于反渗透膜的单面凸点进水网格,包括纬线和经线,纬线为骨架线,纬线之间形成水流通道,经线为导流线,经线垂直固定于纬线之间,经线和纬线位于同一水平面,经线和纬线相互垂直编织形成网格,经线和纬线等距离间隔排列,纬线和经线均为长方条,纬线的横截面大于经线的横截面,纬线和经线的交汇处上表面设置有凸点,凸点为半圆球形状。
6.经线和纬线位于同一水平面,经线和纬线相互垂直编织形成网格,经线和纬线等距离间隔排列,纬线和经线均为长方条,纬线的横截面大于经线的横截面,在过滤过程中防止污染物堵塞膜组件,提升出水的水质和出水的稳定性,能够过滤高浓度的污染物,无需经过复杂的预处理,纬线和经线的交汇处上表面设置有凸点,凸点为半圆球形状,反渗透膜的清洗间隔周期长,处理污水时需要的压降低,相对应的降低水处理成本。
7.进一步,纬线比经线粗,经线在纬线的中间,这样上下都有空间,水流可以产生湍流现象,避免浓差极化。
8.进一步,经线和纬线均为长方型的柱状体结构,纬线的长方型柱状体结构的宽度大于经线的长方型柱状体结构的宽度,纬线之间通过经线连接,不同纬线相互平行设置,相邻纬线之间形成水流通道。
9.纬线的长方型柱状体结构的宽度大于经线的长方型柱状体结构的宽度,纬线之间通过经线连接,不同纬线相互平行设置,相邻纬线之间形成水流通道,效降低浓差极化和膜污染的同时,提升出水的水质和出水的稳定性。
10.进一步,纬线与水流方向平行,经线与水流方向垂直,纬线和经线的尺寸为任意数值,纬线和经线能够弯曲和折叠。
11.进一步,经线和纬线之间相互交错叠合连接,交错叠合处的单面设置有半圆球形状凸点。
12.进一步,经线和纬线的交汇处设置有凸点,凸点与经线和纬线的交汇处相互紧贴。
13.经线和纬线之间相互交错叠合连接,交错叠合处的单面设置有半圆球形状凸点,经线和纬线的交汇处设置有凸点减小与膜面的接触,增大了分离膜的有效使用面积,凸点处形成湍流,防止污染物的沉积,提高膜分离的效率。
14.进一步,经线之间相互平行,经线垂直于进料流体方向。
15.进一步,经线的两端固定在纬线上,纬线平行于进料流体方向。
1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经线和纬线位于同一水平面,经线和纬线相互垂直编织形成网格,经线和纬线等距离间隔排列,纬线和经线均为长方条,纬线和经线的横截面相同,在过滤过程中防止污染物堵塞膜组件,提升出水的水质和出水的稳定性,能够过滤高浓度的污染物,无需经过复杂的预处理,纬线和经线的交汇处上表面设置有凸点,凸点为半圆球形状,反渗透膜的清洗间隔周期长,处理污水时需要的压降低,相对应的降低水处理成本,纬线比经线细,纬线在经线的中间,这样上下都有空间,水流可以产生湍流现象,避免浓差极化现象。
附图说明
17.图1是一种反渗透膜单面凸点进水网格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一种反渗透膜单面凸点进水网格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一种反渗透膜单面凸点进水网格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识:纬线1,经线2,凸点3,水流通道4,网格5。
具体实施方式
2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反渗透膜的单面凸点进水网格,从而在过滤过程中防止污染物堵塞膜组件,提升出水的水质和出水的稳定性,能够过滤高浓度的污染物,无需经过复杂的预处理,反渗透膜的清洗间隔周期长,相对应的降低水处理成本。
2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2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反渗透膜的单面凸点3进水网格5,包括纬线1和经线2,纬线1为骨架线,纬线1之间形成水流通道4,经线2为导流线,经线2垂直固定于纬线1之间,经线2和纬线1位于同一水平面,经线2和纬线1相互垂直编织形成网格5,经线2和纬线1等距离间隔排列,纬线1和经线2均为长方条,纬线1和经线2的横截面相同,纬线1和经线2的交汇处上表面设置有凸点3,凸点3为半圆球形状。
24.优选的,经线2和纬线1之间相互交错叠合连接,交错叠合处的单面设置有半圆球
形状凸点3,经线2和纬线1的交汇处设置有凸点3,凸点3与经线2和纬线1的交汇处相互紧贴。
25.优选的,经线2和纬线1之间相互交错叠合连接,交错叠合处的单面设置有半圆球形状凸点3,经线2和纬线1的交汇处设置有凸点3减小与膜面的接触,增大了分离膜的有效使用面积,凸点3处形成湍流,防止污染物的沉积,提高膜分离的效率。
26.优选的,纬线1比经线2细,纬线1在经线2的中间,这样上下都有空间,水流可以产生湍流现象,避免浓差极化。
2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经线2和纬线1均为正方型的柱状体结构,经线2的正方型柱状体结构的宽度与纬线1的长方型柱状体结构的宽度相同,纬线1之间通过经线2连接,不同纬线1相互平行设置,相邻纬线1之间形成水流通道4。
28.优选的,经线2的正方型柱状体结构的宽度与纬线1的长方型柱状体结构的宽度相同,纬线1之间通过经线2连接,不同纬线1相互平行设置,相邻纬线1之间形成水流通道4,效降低浓差极化和膜污染的同时,提升出水的水质和出水的稳定性。
29.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经线2和纬线1相互垂直编织形成网格5,经线2和纬线1等距离间隔排列,纬线1和经线2均为长方条,纬线1和经线2的横截面相同,在过滤过程中防止污染物堵塞膜组件,提升出水的水质和出水的稳定性,能够过滤高浓度的污染物,无需经过复杂的预处理,纬线1和经线2的交汇处上表面设置有凸点3,凸点3为半圆球形状,反渗透膜的清洗间隔周期长,处理污水时需要的压降低,相对应的降低水处理成本。
30.优选的,纬线1与水流方向平行,经线2与水流方向垂直,纬线1和经线2的尺寸为任意数值,纬线1和经线2能够弯曲和折叠,经线2之间相互平行,经线2垂直于进料流体方向,经线2的两端固定在纬线1上,纬线1平行于进料流体方向。
3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经线和纬线位于同一水平面,经线和纬线相互垂直编织形成网格,经线和纬线等距离间隔排列,纬线和经线均为长方条,纬线和经线的横截面相同,在过滤过程中防止污染物堵塞膜组件,提升出水的水质和出水的稳定性,能够过滤高浓度的污染物,无需经过复杂的预处理,纬线和经线的交汇处上表面设置有凸点,凸点为半圆球形状,反渗透膜的清洗间隔周期长,处理污水时需要的压降低,相对应的降低水处理成本。
32.经线的正方型柱状体结构的宽度与纬线的长方型柱状体结构的宽度相同,纬线之间通过经线连接,不同纬线相互平行设置,相邻纬线之间形成水流通道,效降低浓差极化和膜污染的同时,提升出水的水质和出水的稳定性;经线和纬线之间相互交错叠合连接,交错叠合处的单面设置有半圆球形状凸点,经线和纬线的交汇处设置有凸点减小与膜面的接触,增大了分离膜的有效使用面积,凸点处形成湍流,防止污染物的沉积,提高膜分离的效率。
33.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专利和出版物都表示这些是本领域的公开技术,本实用新型可以使用。这里所引用的所有专利和出版物都被同样列在参考文献中,跟每一个出版物具体的单独被参考引用一样。这里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缺乏任何一种元素或多种元素,一种限制或多种限制的情况下实现,这里这种限制没有特别说明。例如这里每一个实例中术语“包含”,“实质由......组成”和“由......组成”可以用两者之一的其余2个术语代替。这里采用的术语和表达方式所为描述方式,而不受其限制,这里也没有任何意图
来指明此书描述的这些术语和解释排除了任何等同的特征,但是可以知道,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任何合适的改变或修改。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子都是一些优选的实施例子和特点,任何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都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描述的精髓下做一些更改和变化,这些更改和变化也被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独立权利要求以及附属权利要求所限制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