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岸带减污方法

文档序号:9902664阅读:8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岸带减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面源污染控制领域,具体涉及利用河岸带植物以及渗滤强化带提高地表径流截污能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河岸带植被对于河岸带截污地表径流的能力至关重要,草本类植物由于其生长密集高,并且植株个体相对来讲较小可以覆盖在地表等特点,所以其能在滞缓径流,去除地表径流污染物并且降解、吸附污染物等方面起到很好的效果。河岸带植被的根系和土壤可以相互结合,进而可以形成很强大的生物凝聚力,这有利于强化土壤的空间结构,而多年生草本植物比I年生草本根系更为发达,可以提高植物带的截污能力。
[0003]土壤渗滤系统由于其经济和技术可行性的优势而受到关注。土壤渗滤系统是一种人工强化的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它充分利用在地表下面的土壤中栖息的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土壤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水净化,属于小型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渗滤系统的渗滤层大多使用经筛分后的天然河道砂、砾石或者木肩、铁粒等土壤混合物以及一些其它人工滤料。土壤渗滤系统的填料层中混入煤渣等大颗粒物能够明显提高土壤的入渗率。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渗滤强化带的设置以及河岸带植物的配置,提高河岸缓冲带对地表径流的截污性能,以减少进入地表水体的污染物;同时通过渗滤强化带的设置,提高地表径流的下渗水量,促进对地下水量的补充。
[000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发明提供的河岸带减污方法,是一种多年生植被带与渗滤强化带结合的河岸带减污方法,具体是:在河岸带配置渗滤强化带以及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截污缓冲带,所述截污缓冲带是由从近河岸到离河岸距离较远处依次设置的湿生型草本植物带、中生型草本植物带和旱生型草本植物带构成,同时通过收割的方式减少I年生草本植物的生长;在湿生型草本植物带与中生型植物带之间设置渗滤强化带。
[0007]所述的湿生型草本植物带,其植被宽度为8?15m,种植白茅、芦苇。
[0008]所述的中生和旱生型草本植物带,种植方式采用混种,其植被宽度分别为5?10m、10?20m,其中:在中生型草本植物带种植多年生草本植物,包括披硷草、异穗苔草;在旱生型草本植物带,种植白羊草、中华隐子草、黑麦草。
[0009]本发明是在7-8月份进行植物的割除,以减少I年生草本植物的种子量。
[0010]所述的渗滤强化带,从上到下依次由原土壤层、土壤和粗砂混合层、填料层、土壤与干植物碎料混合层、底部承托层构成。
[0011 ]所述的渗滤强化带,其宽度为0.8?1.5m。
[0012]所述的原土壤层,其厚度为15?20cm; 土壤和粗河砂混合层厚度为5?1cm0
[0013]所述的填料层厚度为15?20cm,采用粒径为3?5mm的沸石。
[0014]所述的土壤与干植物碎料混合层为5?1cm厚,其中干植物碎料采用河岸带收割的草,晾干后粉碎至I?20mm,土壤与干植物碎料的干重比为(5?7):1。混入干植物碎料不仅可以提高土壤的入渗率、吸附径流中的污染物质,而且干植物碎料在腐烂后还可以作为微生物生长需要的碳源,提供的电子有利于促进微生物反硝化作用的进行。
[0015]所述的底部承托层厚度为5?10cm,采用粒径为30?50mm的烁石。
[001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的优点:
[0017]1.渗滤强化带可以在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体之前,进行有效截污,不仅减少了输入到地表水体中的污染物量,同时还可以提高地表径流水量的下渗比例,从而有助于补充地下水量。
[0018]2.渗滤强化带填料采用沸石,具有较好的氮磷截污效果,来源广泛,可有效降低填料运输及使用成本。
[0019]3.河岸缓冲带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体植物,因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其合理配置有助于提高河岸带的截污能力和水土固持能力。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河岸带平面布置示意图。
[0021]图2为渗滤强化带的剖面示意图,图2中数据单位为cm。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是一种利用植被带与渗滤强化带的联合作用对地表径流进行减污的方法,该方法的实施步骤如下:
[0023]1.为减少I年生草本的竞争生长,在种植河岸带多年生草本植物带之前的2年,每年7-8月进行I年生草本植物的割除,可以减少I年生草本植物的种子量,逐年减少I年生草本植物的竞争优势。在种植多年生草本植物河岸带之后,仍然需要维护管理,每年7-8月份进行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清除。多年生草本植物的优势度会逐年增加,直至稳定优势生长。
[0024]2.多年生草本植物配置,近河岸为湿生型草本植物,可以为白茅、芦苇等,植被宽度为8?15m;在离河岸距离较远处,可以配置多年生中生型和旱生型草本植物,中生型植物如披硷草、异穗苔草,植物带宽度为5?10m,草本旱生型植物如白羊草、中华隐子草和黑麦草,植物带宽度为10?20m。由于有些河岸带受人工砌筑道路以及其它建筑的影响,河岸带总宽度已经大大减少,不能达到该专利所设计的宽度,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植物带的配置,湿生型、中生型和旱生型植物带配置的宽度比例大致为:1.5:1:2。
[0025]3.渗滤强化带设置在湿生型和中生型植物带之间,若沿河岸带全部设置渗滤强化带,受到成本的限制,因此,一般在重径流污染区进行渗滤强化带的设置,可以强化河岸带的截污性能。渗滤强化带的设置,首先进行工程开挖,开挖深度为60± 15cm,根据土质情况决定施工过程中是否需要支撑。然后用30?50mm烁石填装底部承托层,厚度为5?10cm。将收割晾干后的河岸带草本植物,用加工粗饲料的干草粉碎机加工成I?20mm长度,将其与土壤以(5?7):1的干重比例,填充5?1cm于承托层之上,该层主要是为了提供径流中氮进行反硝化所需的碳源。之后进行15?20cm沸石填料层的填充,沸石粒径为3?5_,这一层是对径流中的氮和磷进行去除的主要作用层。接着,进行5?1cm 土壤与粗河砂混合层的填充,这一层的作用主要是过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