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型人工湿地脱硝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259736阅读:来源:国知局
物(macrophytes)通常是喜湿植物,例如芦_ (Phragmitesaustralis)、香蒲(Scirpus spp.)、灯芯草(Juncus spp.)、蒲菜(Typha spp.)、利甘草(Phalaris arundinacea)、甜茅(Glyceria maxima)、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美人蕉(Canna spp.)、笞草(Carex app.)、金鱼藻(Ceratophyllumspp.)、据齿草(Cladium jamaicense)、野生芋头(Colocasia esculenta)、笞草(Cyperusspp.)、灯心草(Eleocharis spp.)、水蕴草(Elodea spp.)、甜茅(Glyceria spp.)、水草(Hydrocloa caroliniensis)、鸾尾花或蓝旗鸾尾花(Iris spp.)、浮萍(Lemna spp.)、水龙(Ludwigia spp.)、泰(Panicum hemitomon)、绿天竺草(Panicum repens)、芋类(Peltandraspp.)、荨麻(Polygonum spp.)、梭鱼草(Pontederia spp.)、刺子竞(Rhynchospora spp.)、燕尾草(Sagittaria spp.)、蜥'尾草(Saururus cernuus)、黑三棱(Sparaganium spp.)、竹芋(Thalia geniculata)、蒲菜/香蒲/芦_(1}^卩11& spp.)、野生稻(Zizania aquatica)和南方野生稻(Zizan1psis milacea),其中,香蒲、美人蕉和芦苇因其广泛可得性而作为优选。
[0032]图2中图解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脱硝系统的俯视面,多个固体碳源投加管4沿垂直方向布置、均匀排列于第一处理区51内,另外,请参阅图3所示,固体碳源投加管4的管壁上设有多个通孔11。固体碳源投加至固体碳源投加管4内进行水解发酵以形成有机碳释放至第一处理区51内。固体碳源投加管4可优选例如PVC管。为了达到仅仅让小分子的有机碳通过通孔阻止固体碳源通过通孔对人工湿地造成堵塞的目的,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固体碳源投加管4的通孔内布置有过滤网;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固体碳源投加管4内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固体碳源的尼龙袋。为了使得投加管的排列更均匀,多个固体碳源投加管4可以呈梅花状排列。
[0033]固体碳源投加管4为高于湿地基质5cm的穿孔PVC管,下端至湿地底部,管壁通孔直径为5?10 mm,孔间距100?150 mm,管直径为200?500 mm,管间距0.4?1.0 m,梅花点阵状交错布置,不会造成湿地基质结构失稳,不影响湿地植物种植。
[0034]实施例1:
[003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强化型人工湿地脱硝系统,按照如图1至图2所示构建一个长X宽X高=4.2mX2mX0.6m的人工湿地处理池,水平流湿地处理池的床体内填充的粒状基质高度为50cm。进水区3和出水区7的粒状基质为粒径20?30mm的烁石,所述第一处理区51和第二处理区52的粒状基质为粒径8?15_的砾石。粒状基质沿着水流方向分段布置,依次为进水区2、第一处理区51、第二处理区52、出水区7和集水区9,所述第一处理区51和所述第二处理区52栽种有喜湿植物6。第一处理区51的长度是第二处理区52的两倍。按照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设置有固体碳源投加管4的数量为10个,梅花点阵状交错布置,固体碳源投加管4为PVC穿孔管,顶端高于湿地表面5cm,管壁通孔11的直径为8 _,孔间距150 _,管直径为300臟,管间距0.5 m,每个投加管中加入固体碳源450 g。
[0036]实验结果表明在20d的时间内,N03—-N平均去除率在90%以上,NH4+-N、N02—-N出水浓度在0.4 mg/L以下,TOC出水浓度在10 mg/L以下,出水色度在10度以下(铂-钴标准色度);系统运行20d后,N03—-N去除率有所降低,取出碳源投加管内碳源进行替换后,N03—-N去除率上升至95%以上;系统运行三个月后,测定基质孔隙率,结果表明未发生湿地堵塞现象。
[00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强化型人工湿地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水平流湿地处理池,所述水平流湿地处理池的床体内填充有至少一种粒状基质,所述粒状基质沿着水流方向分段布置,依次为进水区、第一处理区、第二处理区、出水区和集水区,所述第一处理区和所述第二处理区栽种有至少一种喜湿植物; 多个均匀排列并沿垂直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处理区的固体碳源投加管,所述固体碳源投加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通孔; 导管装置,其包括从污水源延伸至所述进水区的第一导管、从所述出水区延伸至集水区的第二导管、和从所述集水区延伸出的第三导管;以及 进水栗,其用于将污水通过所述第一导管输送至所述水平流湿地处理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湿地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碳源投加管的通孔内布置有过滤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湿地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碳源投加管内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固体碳源的尼龙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湿地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固体碳源投加管呈梅花状排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湿地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区和出水区的粒状基质为粒径20?30mm的砾石,所述第一处理区和第二处理区的粒状基质为粒径8?15mm的石乐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湿地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喜湿植物选自香蒲、美人蕉和芦苇中的一种或多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湿地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固体碳源投加管为PVC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化型人工湿地脱硝系统。本实用新型的脱硝系统人工湿地包括具有固体碳源投加管的第一处理区,且投加管在整个第一处理区域内垂直向均匀排列,有机碳释放均匀,利用率高;本实用新型的脱硝系统人工湿地还包括无有机碳释放的第二处理区,用于分解未被完全利用的有机碳和进一步去除各种形态的氮元素,在提高处理效果的基础上避免没有完全利用的有机碳排出后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IPC分类】C02F3/32
【公开号】CN205170505
【申请号】CN201520928321
【发明人】常军军, 陈金全, 张胜花, 邓盛炯, 陈鹏
【申请人】云南大学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