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于筛料的固体加料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01729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利于筛料的固体加料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反应设备的辅助加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于筛料的固体加料器。



背景技术:

对于利用固体物料作为原料的生产领域,规定粒径范围内的固体物料是生产过程中所必须的要求的,过大的固体物料颗粒不利于原料的混合和反应的进行,固体物料的颗粒过小,在生产过程中会四处扩散,不仅浪费物料,而且造成二次污染;企业在固体物料加料前,需要经过多次筛料操作,筛选出规定粒径的固体物料,满足生产需求,但是筛料过程中比如造成不必要的物料损耗,而且操作繁琐,费事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在投料过程中对固体物料进行筛选,筛料精准,损耗小,工作效率高的固体加料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利于筛料的固体加料器,所述的固体加料器为圆锥形的壳体,壳体的顶部设有投料口,壳体的底部设有引料口,所述壳体的中部设有一道物料滤网,物料滤网下方的壳体内设有一道圆环形的吹气管路,吹气管路的上方设有多个向内倾斜的鼓风管,吹气管路与物料滤网之间的壳体外侧设有一道圆环形的微粒收集管,所述的微粒收集管通过环形管路连接在壳体内,环形管路的收料开口垂直向下,所述的收料开口上安装有圆环形的二级滤网,所述的鼓风管连接在鼓风泵上,所述的微粒收集管连接在微粒收集槽和抽气泵上。

本发明的壳体顶部的投料口上设有投料延长管,投料延长管的顶部设有密封盖,所述的密封盖通过转轴活动安装在投料延长管上;通过投料延长管方便一次性投入大批量的物料,通过密封盖使得装置保持密封,防止在吹气状态下物料微粒的飞散。

本发明的密封盖上设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下方设有搅拌轴和搅拌桨,所述的搅拌桨设置在物料滤网的正上方;当大颗粒的固体物料堵塞在物料滤网上时,通过搅拌桨拨开,方便下料,同时搅拌桨对物料有一定的粉碎作用。

本发明的鼓风管活动安装在吹气管路上,鼓风管的倾斜角度为可调的;通过吹气角度可调的鼓风管,配合鼓风管的气流大小,方便将不同粒径的固体颗粒从壳体内吹入收料开口。

本发明的物料滤网活动安装在壳体内侧;根据实际的加料需求,选择不同孔径的物料滤网,装置的适用范围广。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在传统的加料其内添加物料滤网和鼓风收集管路,通过滤网滤除固体颗粒中的大颗粒,通过逆流气体滤除固体颗粒中的微小颗粒,将规定粒径的固体颗粒全部通入到后续反应容器中,一套装置完成物料的筛料和投料工作,工作效率高;装置本身结构小巧,方便安装在任意反应容器的加料口上,投料完成后,不同粒径的物料分别收集,收料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简图;

图2为本发明微粒收集管的安装结构仰视图。

其中,1 壳体,2 投料口,3 引料口,4 物料滤网,5 吹气管路,6 鼓风管,7 微粒收集管,8 换向管路,9 二级滤网,10 投料延长管,11 密封盖,12 转轴,13 搅拌电机,14 搅拌桨,15 微粒收集槽,16 抽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如图1和2所示的一种利于筛料的固体加料器,所述的固体加料器为圆锥形的壳体1,壳体1的顶部设有投料口2,壳体1的底部设有引料口2,所述壳体1的中部设有一道物料滤网4,物料滤网4下方的壳体1内设有一道圆环形的吹气管路5,吹气管路5的上方设有多个向内倾斜的鼓风管6,吹气管路5与物料滤网4之间的壳体1外侧设有一道圆环形的微粒收集管7,所述的微粒收管7通过环形管路8连接在壳体1内,环形管路8的收料开口垂直向下,所述的收料开口上安装有圆环形的二级滤网9,所述的鼓风管5连接在鼓风泵上,所述的微粒收集管7连接在微粒收集槽15和抽气泵16上。

实施例2:如图1和2所示,壳体1顶部的投料口2上设有投料延长管10,投料延长管10的顶部设有密封盖11,所述的密封盖11通过转轴12活动安装在投料延长管10上;通过投料延长管10方便一次性投入大批量的物料,通过密封盖11使得装置保持密封,防止在吹气状态下物料微粒的飞散。

实施例3:如图1和2所示,密封盖11上设有搅拌电机13,搅拌电机13的下方设有搅拌轴和搅拌桨14,所述的搅拌桨14设置在物料滤网4的正上方;当大颗粒的固体物料堵塞在物料滤网4上时,通过搅拌桨14拨开,方便下料,同时搅拌桨14对物料有一定的粉碎作用。

实施例4:如图1和2所示,鼓风管6活动安装在吹气管路5上,鼓风管6的倾斜角度为可调的;通过吹气角度可调的鼓风管6,配合通入鼓风管6的气流大小,方便将不同粒径的固体颗粒从壳体1内吹入收料开口。

实施例5:如图1和2所示,物料滤网4安装在壳体1的内侧;根据实际的加料需求,选择不同孔径的物料滤网4,装置的适用范围广。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做出的任意组合或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