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配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6267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料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配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对不同物料进行比例分配,由于机器配料的精度不是很高,使得各原料之间的配比与要求值相差甚远,既浪费了原材料,又容易使制得的产品达不到指定标准。通常采用的解决办法是另外安排操作人员进行定量控制,劳动强度比较大,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配料效率和精度的自动配料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配料装置,包括固体上料机构、液体上料机构和混料桶,固体上料机构包括料仓,料仓顶部一侧的进料口连接有斗提机,料仓内设有搅拌桨,搅拌桨的上部套设有导热套,导热套通过隔热架固定在料仓的内壁上,导热套通过温控器控制,搅拌桨的顶部设有联接轴,联接轴通过电机驱动,电机和温控器固定在料仓的顶部,料仓的侧顶部设有排气管,料仓的底部设有螺旋输送机,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连接有定量机构,定量机构和液体上料机构分别通过控料阀I和控料阀II与混料桶的进料口连接。

所述定量机构包括定量桶I,定量桶I的下部设有阀板,阀板上设有重力传感器,定量桶I底部的出料口与控料阀I连接。

所述液体上料机构包括储液桶和输送泵,储液桶的侧顶部通过进料阀和传输管与输送泵连接,储液桶的底部通过出料阀连接有定量桶II,定量桶II的侧面设有刻度线,定量桶II底部的出料口与控料阀II连接。

所述联接轴由隔热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配料装置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方便,通过固体上料机构、液体上料机构分别进行固态、液态物料的定量配料,配料效率和精度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外界因素对物料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混料桶的工作效率以及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料仓,2、搅拌桨,21、电机,22、联接轴,23、排气管,3、导热套,31、温控器,4、斗提机,5、螺旋输送机,6、定量桶I,61、阀板,62、重力传感器,63、控料阀I,7、储液桶,71、出料阀,72、进料阀,8、定量桶II,81、控料阀II,9、输送泵,91、传输管,10、混料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配料装置,包括固体上料机构、液体上料机构和混料桶10,固体上料机构包括料仓1,料仓1顶部一侧的进料口连接有斗提机4,料仓1内设有搅拌桨2,搅拌桨2的上部套设有导热套3,导热套3通过隔热架固定在料仓1的内壁上,导热套3通过温控器31控制,搅拌桨2的顶部设有由隔热材质制成的联接轴22,联接轴22通过电机21驱动,电机21和温控器31固定在料仓1的顶部,料仓1的侧顶部设有排气管23,料仓1的底部设有螺旋输送机5,螺旋输送机5的出料口连接有定量机构,定量机构和液体上料机构分别通过控料阀I63和控料阀II81与混料桶10的进料口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定量机构包括定量桶I6,定量桶I6的下部设有阀板61,阀板61上设有重力传感器62,定量桶I6底部的出料口与控料阀I63连接。固态物料经斗提机4送入料仓1内,在搅拌桨2和导热套3的作用下边搅拌边加热,使得物料的水分含量降至要求值,然后由螺旋输送机5输送至定量桶I6内进行定量,重力感应器62测得物料达到一定量时启动阀板61和控料阀I63将其送入混料桶10内。

液体上料机构包括储液桶7和输送泵9,储液桶7的侧顶部通过进料阀72和传输管91与输送泵9连接,储液桶7的底部通过出料阀71连接有定量桶II8,定量桶II8的侧面设有刻度线,定量桶II8底部的出料口与控料阀II81连接。液态物料在输送泵9的作用下输送至储液桶7内,输送泵9和斗提机4均安装在地面上,以便于及时补料;然后物料在定量桶II8内进行定量,通过观察定量桶II8的刻度线确定出料阀71的开启时间,从而精确控制液态物料达到一定量,然后启动控料阀II81将其送入混料桶10,与固态物料充分混合反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