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破碎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废纸余量检测装置的碎纸机。
背景技术:
碎纸机是由一组旋转的刀刃、纸梳和驱动马达组成的。纸张从相互咬合的刀刃中间送入,被分割成很多的细小纸片,以达到保密的目的。碎纸方式是指当纸张经过碎纸机处理后被碎纸刀切碎后的形状。根据碎纸刀的组成方式,现有的碎纸方式有:碎状、粒状、段状、沫状、条状、丝状等。现有的碎纸机大多没有余量检测功能,因而十分容易满纸后继续工作,造成机器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废纸余量检测装置的碎纸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废纸余量检测装置的碎纸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废纸余量检测装置的碎纸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部设置有电机和预碎刀组,所述预碎刀组的下方设置有碎纸刀组,所述电机驱动预碎刀组和碎纸刀组,所述预碎刀组的上方设置有进纸口,所述进纸口的底部固定连接机壳的顶部,且进纸口的内部设置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碎纸刀组的下方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机壳的内腔壁,所述导流板的下方设置有接纸装置,所述接纸装置包括负压筒,所述负压筒为封底筒管,所述负压筒下方设置有气泵和滑轨,所述气泵和滑轨均固定在机壳内腔底部,所述负压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滑轨配合的滑块,所述气泵的吸气端通过软管连通负压筒, 所述负压筒的内腔底部设置有重量传感器,所述负压筒内腔设置有收集桶,且收集桶的桶壁和底部均开有若干通孔,所述收集桶的底部连接重量传感器,所述进纸口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和蜂鸣器,所述控制器分别电性连接电机、气泵、蜂鸣器和重量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预碎刀组为一对相互配合的辊子,所述辊子上均匀套设有环状刀片。
优选的,所述碎纸刀组包括一对相互配合的滚刀。
优选的,所述机壳侧壁上设置有便于接纸装置进入和抽出的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余量检测功能,而且使用方便;负压筒的内腔底部设置有重量传感器,从而可以检测收集桶内的余纸量,重量传感器感应收集桶的重量,当收集桶重量超过预设值时(即收集桶满),蜂鸣器发出警报;设置负压筒和气泵,利用负压收集碎纸,收集效果好;设置有预碎刀组和碎纸刀组,两组刀具,提高了碎纸效率;在进纸口的内部设置有红外传感器,使用时将废纸放入进纸口,本装置即开始工作,简化了操作,从而方便了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预碎刀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壳、2预碎刀组、3碎纸刀组、4电机、5进纸口、6红外传感器、7导流板、8负压筒、9气泵、10滑轨、11滑块、12重量传感器、13收集桶、14控制器、15蜂鸣器、16辊子、17环状刀片、18接纸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 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废纸余量检测装置的碎纸机,包括机壳1,机壳1内部设置有电机4和预碎刀组2,预碎刀组2包括一对相互配合的辊子16,辊子16上均匀套设有环状刀片17,预碎刀组2的下方设置有碎纸刀组3,碎纸刀组3为一对相互配合的滚刀,电机4驱动预碎刀组2和碎纸刀组3,预碎刀组2的上方设置有进纸口5,进纸口5的底部固定连接机壳1的顶部,且进纸口5的内部设置有红外传感器6,碎纸刀组3的下方设置有导流板7,导流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机壳1的内腔壁,导流板7的下方设置有接纸装置18。
接纸装置18包括负压筒8,负压筒8为封底筒管,负压筒8下方设置有气泵9和滑轨10,气泵9和滑轨10均固定在机壳1内腔底部,负压筒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滑轨10配合的滑块11,气泵9的吸气端通过软管连通负压筒8,负压筒8的内腔底部设置有重量传感器12,负压筒8内腔设置有收集桶13,且收集桶13的桶壁和底部均开有若干通孔,收集桶13的底部连接重量传感器12,进纸口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14和蜂鸣器15,控制器14分别电性连接电机4、气泵9、蜂鸣器15和重量传感器12,机壳1侧壁上设置有便于接纸装置18进入和抽出的入口。
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余量检测功能,而且使用方便;负压筒8的内腔底部设置有重量传感器12,从而可以检测收集桶13内的余纸量,重量传感器12感应收集桶13的重量,当收集桶13重量超过预设值时(即收集桶13满),蜂鸣 器15发出警报;设置负压筒8和气泵9,利用负压收集碎纸,收集效果好;设置有预碎刀组2和碎纸刀组3,两组刀具,提高了碎纸效率;在进纸口5的内部设置有红外传感器6,使用时将废纸放入进纸口,本装置即开始工作,简化了操作,从而方便了使用。1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