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9227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滤容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滤容器。



背景技术: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属于表面处治路面的一种预防性养护施工方法。旧的沥青路面经常出现裂缝和坑洼,当表面受到磨损后,在路面上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摊铺成薄层,并使其尽快固化,从而使沥青混凝土路面得到养护。它是以恢复路面功能为目的,防止进一步损坏的维修养护。

稀浆封层采用机械设备将适当级配的乳化沥青、粗细集料、水、填料(水泥、石灰、粉煤灰、石粉等)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比拌和成稀浆混合料摊铺到原路面上形成的薄层。

ES-1、ES-2、MS-2型稀浆混合料是细集料、乳化沥青和水等按一定比例拌和所形成的浆状混合物,也称稀浆混合料。稀浆混合料试验中,使用的容器一般为烧杯和接收容器,由于稀浆混合料试验需要测定洗净后稀浆混合料试样和稀浆混合料试样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物的相关数据,试验过程中需要洗净及过滤稀浆混合料试样,现有接收容器需配合其他工具使用,试验过程较繁琐和低效,试验使用的工具较多,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稀浆混合料试验过程中需要洗净及过滤稀浆混合料试样,现有接收容器需配合其他工具使用,试验过程较繁琐和低效,试验使用的工具较多,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过滤容器,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过滤容器,包括:

底板;

由所述底板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底板与侧壁围合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具有开口;

第一过滤筛,所述第一过滤筛固定在所述侧壁的内侧;

第二过滤筛,所述第二过滤筛固定在所述侧壁的内侧,所述第二过滤筛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筛上方,且所述第二过滤筛的筛孔直径大于第一过滤筛的筛孔直径。

其中,所述过滤容器还包括:

漏斗,所述漏斗位于所述开口上方,且所述漏斗与侧壁可拆卸地连接。

其中,所述漏斗包括支架和漏斗本体,所述支架和漏斗本体固定,所述支架与侧壁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可拆卸地连接方式为安装连接锁扣、手拧式连接扣、螺栓和螺杆或手拧式螺帽锁扣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过滤筛的筛孔直径为0.075mm,所述第二过滤筛的筛孔直径为1.18mm。

其中,所述第一过滤筛与侧壁连接处距离所述侧壁顶部第一预定距离。

其中,所述第二过滤筛与第一过滤筛距离第二预定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预定距离和第二预定距离均小于所述第二过滤筛与侧壁连接处到所述底板的距离。

其中,所述过滤容器的形状为筒状。

其中,所述过滤容器的内径范围为280mm~330mm。

其中,所述侧壁内侧设有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容器包括底板和侧壁,所述底板与侧壁围合成收容空间,第一过滤筛和第二过滤筛均固定在侧壁的内侧,第二过滤筛位于第一过滤筛上方,且所述第二过滤筛的筛孔直径大于第一过滤筛的筛孔直径。将稀浆混合料试样倒入过滤容器,用一定量的水将第一过滤筛和第二过滤筛上的浊液冲洗干净,冲洗液并入过滤容器底部,即可实现洗净和过滤稀浆混合料试样,使用所述过滤容器的试验过程较简便及高效,试验使用的工具较少,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滤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滤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过滤容器;10-底板;20-侧壁;31-开口;40-第一过滤筛;50-第二过滤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容器用来包装或装载物品的贮存器(如箱、罐、坛、桶或杯)。过滤容器是指具备过滤功能的容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过滤容器100,包括底板10、由所述底板向上延伸的侧壁20、第一过滤筛40和第二过滤筛50,所述底板与侧壁围合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具有开口31;所述第一过滤筛40固定在所述侧壁20的内侧;,所述第二过滤筛50固定在所述侧壁的内侧,所述第二过滤筛50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筛40上方,且所述第二过滤筛50的筛孔直径大于第一过滤筛40的筛孔直径。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的过滤容器100包括底板10和侧壁20,所述底板10与侧壁20围合成收容空间,第一过滤筛40和第二过滤筛50均固定在侧壁20的内侧,第二过滤筛50位于第一过滤筛40上方,且所述第二过滤筛50的筛孔直径大于第一过滤筛40的筛孔直径。将稀浆混合料试样倒入过滤容器100,用一定量的水将第一过滤筛40和第二过滤筛50上的浊液冲洗干净,冲洗液并入过滤容器100底部,即可实现洗净和过滤稀浆混合料试样,使用所述过滤容器100的试验过程较简便及高效,试验使用的工具较少,成本较低。

特别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容器100的形状为筒状,如带开口的圆筒状。进一步地,过滤容器100的整体材质为金属,如不锈钢,牢靠不易生锈。再进一步地,过滤容器100的内径范围为280mm~330mm,例如300mm,采用此内径范围的过滤容器100使用较方便,符合试验规范。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方便察看过滤容器100内盛放的混合液的体积,在侧壁20内侧设有刻度线。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过滤容器100还包括漏斗60,所述漏斗60位于所述开口31上方,且所述漏斗60与侧壁20可拆卸地连接。在稀浆混合料试验中,将烧杯中的混合液倒入过滤容器100时,为避免将混合液倒出过滤容器100外,使用漏斗60,先将混合液倒入漏斗60,混合液再从漏斗60中流入过滤容器100中,操作更简便,混合液不易倒出过滤容器100。进一步地,漏斗60包括支架61和漏斗本体62,所述支架61和漏斗本体62固定,所述支架61与侧壁20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可拆卸地连接方式为安装连接锁扣、手拧式连接扣、螺栓和螺杆或手拧式螺帽锁扣装置。漏斗本体62通过支架61架设在侧壁顶部,需要将混合液倒入过滤容器100时将漏斗60安装到开口31上方,倒完再加水将漏斗60冲洗干净,冲洗漏斗60的冲洗液流入混合液中,再将支架61从侧壁20上拆卸。

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筛40的筛孔直径为0.075mm,第二过滤筛50的筛孔直径为1.18mm,具体地,混合液先经过第二过滤筛50,过滤掉粒径大于1.18mm的颗粒,再经过第一过滤筛40,过滤掉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这样过滤容器100的底部接收的混合液的粒径均小于0.075mm。方便后续测算稀浆混合料的集料小于0.075mm的通过率P0.075

在再一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筛40与侧壁20连接处距离侧壁20顶部第一预定距离。第一预定距离可根据实际中筛出粒径大于1.18mm的颗粒物占用体积或使用方便设计,如结合人体工学设计。进一步地,第二过滤筛与第一过滤筛距离第二预定距离。第二预定距离可根据实际中筛出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物占用体积或结合过滤容器100的高度设计。再进一步地,第一预定距离和第二预定距离均小于所述第二过滤筛与侧壁连接处到所述底板的距离,即过滤容器100的底部接收的混合液中包含的粒径均小于0.075mm的颗粒及液体的收容体积较大,可容纳较多的混合液。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筛40可包括第一筛板(图未示)和第一侧板(图未示),第一侧板由第一筛板向上延伸而成,第一侧板的顶部可设置第一凸起部(图未示),第一凸起部的外沿的直径大于过滤容器100的内径,将第一过滤筛40放入过滤容器100时,第一凸起部卡在侧壁20的顶部以固定第一过滤筛40。第一过滤筛40并不是直接固定在侧壁20的内侧,而是可拆卸地与侧壁20的顶部固定。

同理,第二过滤筛50可包括第二筛板(图未示)和第二侧板(图未示),第二侧板由第二筛板向上延伸而成,第二侧板的顶部可设置第二凸起部(图未示),第二凸起部的外沿的直径分别大于过滤容器100的内径和第一过滤筛40的内径,将第二过滤筛50放入过滤容器100或放入第一过滤筛40时,第二凸起部卡在侧壁20的顶部或卡在第一侧板上以固定第二过滤筛50。第二过滤筛50并不是直接固定在侧壁20的内侧或第一侧板上,而是可拆卸地与侧壁20的顶部固定或可拆卸地与第一侧板固定。当第二过滤筛50放入过第一过滤筛40时,第二凸起部叠加在第一凸起部上,或第一侧板内侧设内凸部以支撑第二过滤筛50。此时,第一预定距离为第一侧板的高度,第二预定距离为第一侧板的高度减去第二侧板的高度的值。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稀浆混合料试验,根据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和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执行,如果规范或规程有修改,变动,更新,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容器100可根据新规范的要求做适应性修改,如第一过滤筛40的筛孔直径为0.075mm,第二过滤筛50的筛孔直径为1.18mm可根据规范或规程要求修改为其他值,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