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胶片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涂布机的涂布机构。
背景技术:
涂布机的涂布机构适用于向成卷的基材上涂布一定功效的胶、油墨或其他材料,以利于印刷或提高纸张品质。涂布机的涂布机构多采用背辊逆向旋转方式工作,能有效提高涂布效率,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现有技术的涂布机的涂布机构,在涂布剂因为使用而减少后,涂布剂液面容易低于上料辊,导致涂布不均匀,增加工人劳动强度,且现有的上料机构多为长方柱体结构,涂布剂占用大,暴露时间久了容易造成涂布剂污染或者变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涂布机的涂布机构,解决现有技术中涂布不均匀以及涂布剂容易变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涂布机的涂布机构,包括上料辊、液面报警装置以及可改变容积的料斗机构,料斗机构内设有涂布剂,上料辊部分浸润在料斗机构内。
优选的,料斗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以及料斗本体,料斗本体两侧边沿设有折边,料斗本体通过折边挂在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之间,料斗本体两端端部为柔性材料所制。
优选的,折边截面为开口向下的半圆弧形。
优选的,料斗本体为柔性面板所制。
优选的,液面报警装置包括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报警器以及与红外线接收器、报警器通信连接的微处理器。
优选的,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分别设于料斗本体两侧下方,料斗本体具有两种状态,即阻断状态和导通状态,阻断状态下,料斗本体底部与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位于同一直线上,导通状态下,料斗本体底部位于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所在的直线上方,红外线接收器接收到红外线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信号,红外线接收器向微处理器发送信号,微处理器向报警器发送报警信号,以驱使报警器响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涂布机的涂布机构包括可改变容积大小的料斗机构,料斗机构内设有涂布剂,上料辊部分浸润在料斗机构内,涂布剂因为使用而减少后,料斗机构容积变小,使得涂布剂液面与上料辊之间的位置关系变化不大,以保持上料辊部分浸润在料斗机构内,继而保证涂布均匀,这样也使得料斗本体内的涂布剂暴露的时间短,避免变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涂布机在料斗本体处于阻断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涂布机在料斗本体处于导通状态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涂布机的涂布机构,包括上料辊1、液面报警装置以及可改变容积的料斗机构2,料斗机构2内设有涂布剂,上料辊1部分浸润在料斗机构2内。
料斗机构2包括第一支撑杆21、第二支撑杆22以及料斗本体23,料斗本体23两侧边沿设有折边24,料斗本体23通过折边24挂在第一支撑杆21、第二支撑杆22之间,料斗本体23两端端部为柔性材料所制。
折边24截面为开口向下的半圆弧形。料斗本体23为柔性面板所制。
液面报警装置包括红外线发射器3、红外线接收器4、报警器以及与红外线接收器4、报警器通信连接的微处理器。
如图1和图2所示,红外线发射器3、红外线接收器4分别设于料斗本体23两侧下方,料斗本体23具有两种状态,即阻断状态和导通状态,阻断状态下,料斗本体23底部与红外线发射器3和红外线接收器4位于同一直线上,导通状态下,料斗本体23底部位于红外线发射器3与红外线接收器4所在的直线上方,红外线接收器4接收到红外线发射器3发射的红外线信号,红外线接收器4向微处理器发送信号,微处理器向报警器发送报警信号,以驱使报警器响起。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涂布机的涂布机构使用过程为:在涂布过程中,随着不断的使用涂布剂,料斗本体23内涂布剂液面本来会很快降低,而整个料斗本体23因为涂布剂量减少,柔性面板所制的料斗本体23通过变形来改变容积,使得涂布剂液面与上料辊1之间的位置关系变化不大,以保持上料辊1部分浸润在料斗机构2内,在料斗本体23内涂布剂量减少到一定量时,料斗本体23底部不会隔断红外线发射器3与红外线接收器4之间的发送接收红外线,红外线接收器4接收到红外线发射器3发射的红外线信号,红外线接收器4向微处理器发送信号,微处理器向报警器发送报警信号,以驱使报警器响起,提醒相关人员添加涂布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