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煤发电厂烟气脱硝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硝技术中用于脱硝反应器入口烟道内的扰流装置,具体为用于SCR脱硝系统的烟气扰流装置。
背景技术:
SCR脱硝技术是现今应用最多、最为成熟有效的一种烟气NOx脱除技术,近年来,随着超低排放理念的提出和普及,电厂烟气NOx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这对脱硝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一般SCR脱硝烟气处理工艺流程为:分别经过锅炉尾部烟道出口→脱硝反应器入口烟道→脱硝反应器→出口烟道,但是在锅炉烟气SCR脱硝工程中,对SCR系统流场进行优化时发现,由于锅炉运行过程中配风和燃烧的影响,锅炉尾部受热面通道内烟气流速不均,烟温存在偏差,这会导致烟道内的NOx分布不均匀、喷氨管孔堵塞、上升烟道内壁及脱硝催化剂出现磨损等问题,从而不仅使催化剂效率下降,尾部NOx排放超标,同时还缩短了其他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SCR脱硝系统的烟气扰流装置,其可有效解决烟气分布不均导致的烟道和催化剂磨损、喷氨管孔堵塞、喷氨格栅调节难度加大及锅炉尾部烟气NOx排放不达标等问题,能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其包括依次连接的锅炉、省煤器、入口烟道、SCR反应器、出口烟道,在所述入口烟道内安装有喷氨格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氨格栅上游的所述入口烟道内还安装有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与所述入口烟道内烟气来流方向平面相垂直,所述扰流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入口烟道内的加固板,在所述加固板两端面均固定有扰流板,且两端的扰流板呈交叉布置,两端的扰流板的迎风面分别与所述入口烟道内的来流烟气相倾斜。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板与所述入口烟道壁面相平行设置,所述加固板在沿着所述入口烟道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上均间隔均匀排列布置,所述加固板上的所述扰流板迎风面对应与所述入口烟道内来流烟气间的倾斜夹角为30°~45°;
在所述入口烟道宽度方向上的所述扰流板至少有3列,且相邻两列所述扰流板之间呈交错对称布置,靠近所述入口烟道壁侧的所述扰流板与所述入口烟道内壁固定连接;
沿着所述入口烟道长度方向上的所述扰流板之间的中心间距为450 mm ~550mm;所述扰流板的长度为300mm~500mm,宽度为400 mm ~600mm;
所述扰流板、加固板的材质均为钢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中,由于在SCR反应器的入口烟道中增加了扰流装置,扰流板与入口烟道内的来流烟气相倾斜,从而将从锅炉尾部烟道引入的烟气进行了充分混合,调整了烟气流速及NOx的分布,同时对颗粒度大的灰尘又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有效解决了烟气分布不均导致的烟道和催化剂磨损、喷氨管孔堵塞、喷氨格栅调节难度加大及锅炉尾部烟气NOx排放不达标等问题,既而保证了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入口烟道内的扰流装置、喷氨格栅的安装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扰流装置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4为实用新型扰流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图中箭头为烟气流向,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连接的锅炉1、省煤器2、入口烟道3、SCR反应器4、出口烟道5,在入口烟道3内安装有喷氨格栅6,在喷氨格栅6上游的入口烟道3内还安装有扰流装置7,扰流装置7与入口烟道3内烟气来流方向平面相垂直,扰流装置7包括固定于入口烟道3内的加固板8,在加固板8两端面均固定有扰流板9,且两端的扰流板9呈交叉布置,两端的扰流板9的迎风面分别与入口烟道3内的来流烟气相倾斜。
加固板8与入口烟道3壁面相平行设置,加固板8在沿着入口烟道3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上均间隔均匀排列布置,加固板8上的扰流板9迎风面对应与入口烟道3内来流烟气间的倾斜夹角为43°; 加固板8呈行×列:6×3均匀排列布置,即在入口烟道3宽度方向上的扰流板9有4列,且相邻两列扰流板9之间呈交错对称布置,靠近入口烟道3壁侧的扰流板9与入口烟道3内壁固定连接,沿着入口烟道3长度方向上的扰流板9之间的中心间距为500mm;扰流板9的长度为400mm,宽度为450mm,扰流板9的长度大于加固板8的长度,扰流板9的宽度大于加固板8的宽度;扰流板9、加固板8的材质均为钢板。
本实用新型中,当来流烟气流经SCR反应器4入口烟道3内的扰流装置7时,烟气被扰流板9充分混合后流过喷氨格栅6,烟气流速及NOx的分布得到调整,同时颗粒度大的灰尘也得到一定的阻碍,有效解决了烟气分布不均导致的烟道和催化剂磨损、喷氨管孔堵塞、喷氨格栅调节难度加大及锅炉尾部烟气NOx排放不达标等问题,从而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