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均匀的文丘里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5659阅读:1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合均匀的文丘里混合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文丘里混合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均匀的文丘里混合器。



背景技术:

文丘里混合器是一种重要的气液或液液混合装置,在工程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常见的文丘里混合器为一个经典文丘里管和设置在喉部侧面的引入管组成,主流流体由经典文丘里管内流过并且在喉部处产生负压,引入流体在负压的作用下经引入管被吸入喉部主流流体中,利用两种流体的压强差使引入流体与主流流体进行掺混。现有的文丘里混合器由于流体通道壁面处的边界层作用导致混合流体扰动强度小,容易造成混合不均匀和混合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强管内扰动并且流动阻力小的新型文丘里混合器,可以提高管内混合流体的均匀性和混合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混合均匀的文丘里混合器,包括依次连通的主流流体流入管道1、主流流体收缩段2、主流流体喉部管道3、主流流体扩散段4和主流流体流出管道5以及设置在主流流体喉部管道3上并与其连通的引入流体引入管道6,其特征在于:只有主流流体喉部3内壁具有半圆内置构造7,所述半圆内置构造7共计六个,大小相同并且均匀地分布在主流流体喉部管道3的内壁,所述六个半圆内置构造7相互连接组成流通截面为花瓣形的喉部管道3。每相邻两个半圆内置构造7相交的部分构成了尖端突起8,所述引入管道6设置在其中一个尖端突起8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在流体通道内壁增设一定的内置结构可以增强内壁处流体的扰动,但是也减小了通道的流通面积并且增大了流体的流动阻力。本实用新型主流流体喉部管道3内壁采用的半圆内置构造7,能够在尽量增大流通面积的条件下有效增强管内扰动,从而使主流流体和引入流体混合均匀。尖端突起8由相邻两个半圆内置构造7相交所构成,尖端突起8的两侧边相对于喉部管道3外壁为凹曲线,因此保证了足够大的流通面积,尽量避免了以减小流通面积为代价而造成流动阻力过大的情况。同时,尖端突起8能够对流经喉部的流体进行扰动,解决传统主流流道靠近壁面处流体速度较慢而造成的混合不均的问题,增强了主流文丘里管管内的混合效果;由于半圆内置构造7形成的流道除尖端突起部分外均为平滑的曲线,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小流体的流动阻力,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由于流动阻力过大导致的能量损失;所述半圆内置构造7在喉部内为圆柱形的内剖结构,易于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文丘里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文丘里混合器主流文丘里管喉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合均匀的文丘里混合器,包括依次连通的主流流体流入管道1、主流流体收缩段2、主流流体喉部管道3、主流流体扩散段4和主流流体流出管道5以及设置在主流流体喉部管道3上并与其连通的引入流体引入管道6。

如图2所示,所述主流流体喉部管道3内壁面具有半圆内置构造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半圆内置构造7,共计6个。所述半圆内置构造7大小相同并且均匀地布置在主流流体喉部管道3的内壁,尖端突起8和半圆内置构造7交替布置,其中尖端突起8由相邻两个半圆内置构造7相交所构成。尖端突起8的两侧边相对于喉部管道3外壁为凹曲线,因此保证了足够大的流通面积,同时半圆内置构造7形成的流道除突起部分外均为平滑的曲线,极大地减小了流动阻力过大导致的能量损失。

尖端突起8能够增强主流文丘里管喉部管道3内壁面附近流体的扰动,促进流体的均匀混合。圆形管中越靠近中心轴线流体速度越大,扰动越强烈,所述引入管道6设置在其中一个尖端突起8上,引入流体可以在更接近主流流体喉部管道3中心轴线的位置引入,有利于流体的充分混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