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移液设备及其移液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67060发布日期:2019-03-30 10:10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自动化移液设备及其移液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化移液设备,且特别涉及一种可热涨冷缩的移液模块及应用该移液模块的自动化移液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相关实验室或医院甚至法医检验等等,皆频繁地使用试剂与检体混合反应来进行实验或检查。因此,全自动化的移液机台或设备可以提供实验室人员方便且迅速的操作方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且干净的试验反应,促进检验的效率。目前公知的移液器头,利用移液器头上的凸起结构或沟槽搭配o型环(o-ring)与现有市售的吸管尖(pipettetips)进行卡住结合。然而,由于各家厂商的设计与生产质量不稳定,造成现有市售的吸管尖的尺寸精度不一致,进而每批或每只吸管尖都存在些许公差。因此,移液器头的设计很难能达到适用于市面上所有的吸管尖,且因为公差而无法完全密合,导致移液器只能对应各厂商的机种采用专用的客制化吸管尖。此外,移液器头的沟槽搭配o型环结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因磨擦而变质,导致必须更换o型环并验证吸管尖与移液器头的密合度,进而造成修机的时间大幅拉长,导致成本的增加以及降低检验的效率。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自动化移液设备及其移液模块来解决上述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一种移液模块,其移液器头及吸管尖之间存在良好的密合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移液设备,其移液器头及吸管尖之间存在良好的密合效果,且可以避免移液器头的耗损以及减少维修时间,具有降低成本以及增进检验效率的优势。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移液方法,其移液器头及吸管尖之间存在良好的密合效果,且可以避免移液器头的耗损以及减少维修时间,具有降低成本以及增进检验效率的优势。本发明的移液模块,该移液模块包括一移液器头以及一吸管尖;该移液器头具有一第一热膨胀系数;该吸管尖包括一连接部,其中该连接部适于套设至该移液器头,该连接部具有一第二热膨胀系数,其中该连接部的该第二热膨胀系数大于该移液器头的该第一热膨胀系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吸管尖的材料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或聚乙烯,且该移液器头的材料包括陶瓷或玻璃。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移液模块还包括一传感器,配置于移液器头。传感器为一温度传感器或一压力传感器。本发明的自动化移液设备,该自动化移液设备包括:一吸管尖预冷站台、一吸管尖回收站台、一可移动式移液机构以及一吸管尖;该吸管尖预冷站台包括一冷却装置;该可移动式移液机构包括:一移液器头以及一移动机构;该移液器头具有一第一热膨胀系数;该移液器头设置于该移动机构上,该移动机构适于在该吸管尖预冷站台或该吸管尖回收站台之间移动;该吸管尖包括一连接部,其中该连接部适于套设至该移液器头,该连接部具有一第二热膨胀系数,其中该连接部的该第二热膨胀系数大于该移液器头的该第一热膨胀系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吸管尖预冷站台包括一托盘,托盘适于承载吸管尖。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吸管尖适于在吸管尖预冷站台与移液器头结合,连同移液器头一起移动至吸管尖回收站台并脱离移液器头。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吸管尖回收站台包括一上方预热站台以及一下方废料站台,且上方预热站台包括一加热模块。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上方预热站台还包括一红外线传感器。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吸管尖结构的材料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或聚乙烯,且移液器头的材料包括陶瓷或玻璃。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移动式移液机构还包括一传感器,配置于移液器头。传感器为一温度传感器或一压力传感器。本发明的自动化移液方法,包括(a)将一移液器头套入一吸管尖的一连接部,其中移液器头,具有一第一热膨胀系数,连接部具有一第二热膨胀系数,且连接部的第二热膨胀系数大于移液器头的第一热膨胀系数;(b)对吸管尖的连接部进行降温,使得连接部的体积收缩,与移液器头密合;(c)移动移液器头以及以连接部密合于移液器头的吸管尖;以及(d)对吸管尖的连接部进行升温,使得连接部的体积膨胀,而脱离移液器头。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对吸管尖的连接部进行降温的步骤(b)中,降温幅度在25℃至57℃之间。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对吸管尖的连接部进行升温的步骤(d)中,升温幅度在25℃至57℃之间。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吸管尖的材料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或聚乙烯,且移液器头的材料包括陶瓷或玻璃。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对吸管尖的连接部进行降温的步骤(b)之后,检测吸管尖的连接部在降温后的温度,或是检测移液器头受到降温后的连接部给予的压力。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对吸管尖的该接部进行升温的步骤(d)之后,检测吸管尖是否脱离移液器头。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移液模块与自动化移液设备中,由于吸管尖的连接部的第二热膨胀系数大于移液器头的第一热膨胀系数,使得套设至移液器头的连接部在相同的温差范围之内产生的形变,会相较于移液器头的形变来得大。如此一来,移液模块仅需通过调整温度的变化即可使吸管尖的连接部藉由降温的方式而收缩密合于移液器头,或使吸管尖的连接部藉由升温方式而膨胀脱落于移液器头,进而避免吸管尖因尺寸公差而无法达成密合。另外,因为是利用温度变化来使吸管尖膨胀或收缩,吸管尖在安装或移除于移液器头的过程中,不会对移液器头造成磨擦及变质,可以避免移液器头的耗损及维修后的验证时间,进而大幅缩短修机的时间,因此可以达成低成本以及高检验效率的需求。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绘示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自动化移液设备的俯视图。图2绘示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移液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图3绘示为图1的自动化移液设备的吸管尖预冷站台的俯视放大图。图4绘示为图1的自动化移液设备的吸管尖回收站台的剖面示意图。图5绘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移液模块的吸管尖的剖面示意图。图6a绘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移液模块的移液器头的剖面示意图。图6b绘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移液模块的移液器头的剖面示意图。图6c绘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移液模块的移液器头的剖面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自动化移液设备10移液模块20可移动式移液机构30吸管尖预冷站台40试剂吸取站台50振荡反应站台60吸管尖回收站台100、100a、100b、100c吸管尖120、120a、120b、120c连接部200、200a、200b、200c移液器头210基部220、220a、220b、220c凸部230、230a微结构240传感器300托盘310承载平面312孔洞320冷却装置400凹槽500反应试管620上方预热站台622加热模块623连接侧壁624红外线传感器640下方废料站台ct1第一热膨胀系数ct2第二热膨胀系数ma移动机构xy轨道具体实施方式图1绘示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自动化移液设备的俯视图。图2绘示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移液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图3绘示为图1的自动化移液设备的吸管尖预冷站台的俯视放大图。图4绘示为图1的自动化移液设备的吸管尖回收站台的剖面示意图。请先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自动化移液设备1包括一吸管尖预冷站台30、一试剂吸取站台40、一振荡反应站台50、一吸管尖回收站台60、一可移动式移液机构20以及一吸管尖100。需注意的是,图1所绘示的自动化移液设备,仅示意地简单绘示各元件的相对位置,而仅供参考,其实际的数量以及尺寸比例不会与图1所示相近。同样地图2所绘示的移液模块的侧视图以及剖面示意图,仅示意地简单绘示并放大各元件,其实际的尺寸比例不会与图2所示相近。详细来说,本实施例的自动化移液设备1的可移动式移液机构20包括一移液器头200(未绘示)以及移动机构ma。移液器头200设置于移动机构ma上,且移动机构ma适于通过一轨道xy在吸管尖预冷站台30、试剂吸取站台40、振荡反应站台50或吸管尖回收站台60之间移动。换句话说,移动机构ma可以为全自动化机台中的一种自动化机械手臂,能够将移液器头200依照使用者的操作或预先输入程序在不同站台之间来回移动。此外,本发明并不特别限定移动机构ma在不同站台之间移动移液器头200的顺序以及次数,可视需求而进行调整。接着,请一并参考图1以及图2。请先参考图2,本实施例的自动化移液设备1(未绘示)的吸管尖100包括一连接部120,其中连接部120适于套设至移液器头200。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移液器头200包括一基部210以及一凸部220,凸部220可与吸管尖100的连接部120密合,而结合成一种移液模块10。具体而言,移液器头200具有一第一热膨胀系数ct1,且吸管尖100的连接部120具有一第二热膨胀系数ct2,其中连接部120的第二热膨胀系数ct2大于移液器头200的第一热膨胀系数ct1。需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特别限定吸管尖100仅在连接部120处的热膨胀系数大于移液器头200的第一热膨胀系数ct1,在其他实施例中,吸管尖100非位于连接部120的部分的热膨胀系数也可以大于移液器头200的第一热膨胀系数ct1,只要吸管尖的热膨胀系数大于移液器头的热膨胀系数且具有一差值即可。详细地说,相同的物质在不同温度下会产生不同的尺寸大小,上述现象称为热涨冷缩现象。决定物质热膨胀或缩小的关键在于热膨胀系数(coefficientofthermalexpansion;cte),其中就热膨胀系数大的材质相较于热膨胀系数小的材质而言,热膨胀系数大的材质的热胀冷缩现象较热膨胀系数小的材质来的明显。因此,相较于热膨系数小的物质在相同的温差之下,热膨胀系数大的物质具有较大的尺寸形变量。具体而言,在相同的温差范围之下,热膨胀系数相对较大的吸管尖100的形变会大于热膨胀系数相对较小的移液器头200的形变。因此,吸管尖100可以通过温差造成的形变调整其尺寸以减少制造时所产生公差的影响,其进而可套设至移液器头200进行密合,或自移液器头200上松脱。一般来说,吸管尖在制造时所产生的尺寸公差约为0mm至0.01mm,而公知设置于移液器头上的o型环的尺寸公差约为0mm至0.05mm。详细而言,吸管尖与移液器头在受热时,其尺寸差异改变的幅度若没有大于两者之间的尺寸公差,则吸管尖与移液器头仍无法有效地密合或结合。更具体而言,第一实施例中,移液器头200的第一热膨胀系数ct1与连接部的第二热膨胀系数ct2的差值为1.12x10-4k-1(ct1例如是玻璃其热膨胀系数为8.5x10-6k-1、ct2是聚丙烯其热膨胀系数是1.21x10-4k-1)。本发明实施例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值,使吸管尖100与移液器头200的尺寸差异可以通过简单的升温或降温手段,达到0.05mm的范围。因此本发明的第一热膨胀系数ct1与第二热膨胀系数ct2的热膨胀系数差值范围,可以使移液模块10不论是否通过公知的沟槽或o型环结构,均能有效地通过热涨冷缩使移液器头200与吸管尖100达到优良的密合效果。表1材料热膨胀系数(k-1)温差(℃)a尺寸差异(mm)pmma88x10-656.810.05pp121x10-641.320.05pe200x10-6250.05a室温为25℃。在本实施例中,移液模块10的吸管尖100的材料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且移液器头200的材料包括陶瓷或玻璃,而上述材料仅为说明举例,实际应用上材料不以上述材料为限制。由表1可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热膨胀系数为88x10-6k-1、聚丙烯的热膨胀系数为121x10-6k-1而聚乙烯的热膨胀系数为200x10-6k-1。其中,当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温差达到56.81℃时,其尺寸差异可达到0.05mm,当聚丙烯的温差达到41.32℃时,其尺寸差异可达到0.05mm,而当聚乙烯的温差达到25℃时,其尺寸差异可达到0.05mm。基于此,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陶瓷(其热膨胀系数为8x10-6k-1)进行说明举例,当热膨胀系数相对较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质的吸管尖100的连接部120,套设至热膨胀系数相对较小的陶瓷材质的移液器头200的凸部220上时,藉由一降温手段而使得连接部120可以通过温差而产生体积的收缩形变,减少连接部的外形尺寸,进而与移液器头200密合。另一方面,连接部120还可以通过一加温手段的温差而产生体积的膨胀形变,增加外形尺寸,进而自移液器头200松脱。因此可以减少移液器头200的磨损以及变质,延长使用寿命并减少维修次数以及修机时间。更进一步而言,本实施例的吸管尖100形变的尺寸差异可以超过尺寸公差的0.01mm至0.05mm的范围,因此可以不受制造时产生的公差影响,进而有效地密合或结合。请继续参阅图2,本实施例的吸管尖100的连接部120套设于移液器头200的凸部220上与凸部220重叠,因此连接部120的形状对应凸部220的形状设置。详细地说,请参阅图2,凸部220以正交的方式设置于基部210上。套设于凸部220的连接部120的形状实质上对应凸部220的形状,也与基部210正交。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连接部120任一部分的直径是一致的,且凸部220任一部分的直径也是一致的。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再者,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连接部120占吸管尖100的长度比例在0.05至0.15之间。连接部120的长度比例可定义吸管尖100套设于移液器头200的凸部220的范围。当连接部120占吸管尖100的长度比例小于0.05时,吸管尖100与移液器头200的密合度会不佳。当连接部120占吸管尖100的长度比例大于0.15时,试剂可能容易接触移液器头200,且还可能使吸管尖100在热膨胀时不易自移液器头200松脱。此外,本实施例的吸管尖100的外形可与公知的吸管尖的外形类似。详细而言,吸管尖100在往远离连接部120的一端的方向上,可有一结构具有逐渐递减至一预定尺寸的直径。换句话说,吸管尖100在远离连接部120的一端上可具有一逐渐缩小至一预定尺寸后不再缩小的结构,形成一尖头。请再继续参阅图2,本实施例的移液器头200的外形可与公知的移液器头类似。详细而言,凸部220的直径小于基部210的直径,换句话说,凸部220在俯视上的面积小于基部210在俯视上的面积。此外,本实施例的移液模块10还包括一传感器240,且传感器240配置于移液器头200上。图2仅示意地绘示传感器240位于基部210上,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传感器240也可位于凸部220中,只要传感器240位于移液器头200上可以检测吸管尖100与移液器头200的密合度即可。详细而言,传感器240为一温度传感器或一压力传感器,其可检测吸管尖100是否与移液器头200接合。当传感器240为温度传感器时,由于吸管尖100的第二热膨胀系数ct2大于移液器头200的第一热膨胀系数ct1,因此当吸管尖100的温度达到一预定的温度时,传感器240可用以判断吸管尖100已与移液器头200完成密合或自移液器头200松脱。同样地,当传感器240为压力传感器时,传感器240可通过压力来判断吸管尖100是否与移液器头200密合或自移液器头200松脱。接着,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3,本实施例的吸管尖预冷站台30包括一托盘300以及一冷却装置320。托盘300可为公知用以承载吸管尖的托盘,托盘300包括一承载平面310以及一个或多个孔洞312。各孔洞312设置于承载平面310上,且多个孔洞312以多个行列的方式排列于承载平面310上。各孔洞312适于承载各吸管尖100与移液器头200结合。需说明的是,图3仅示意地绘示二个托盘300,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吸管尖预冷站台30在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可包括一个托盘300或多于二个托盘300。请继续参阅图3,本实施例的冷却装置320设置于吸管尖预冷站台30中。冷却装置320可例如为水冷装置,可迅速地降低吸管尖预冷站台30中的托盘310以及吸管尖100的温度,使吸管尖预冷站台30与自动化移液设备1的试剂吸取站台40、振荡反应站台50以及吸管尖回收站台60之间产生一温差范围。上述的温差范围可以使吸管尖100因冷却收缩而密合于移液器头200(未绘示)上。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的吸管尖预冷站台30与试剂吸取站台40或振荡反应站台50的温差范围约在25℃至57℃之间。更具体而言,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3,吸管尖100适于在吸管尖预冷站台30中与移液器头200结合。吸管尖100在结合后,可以连同移液器头200形成移液模块10(未绘示),其通过可移动式移液机构20的移动机构ma,一起移动至试剂吸取站台40、振荡反应站台50,且在吸管尖回收站台60脱离移液器头200。需说明的是,图3仅示意地简单绘示并放大吸管尖预冷站台30内的托盘300、吸管尖100以及冷冻模块320,而仅供参考,其实际的数量以及尺寸比例及位置关系不会与图3所示相近。请再次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试剂吸取站台40包括一凹槽400(未绘示)。具体而言,凹槽400可为一个或多个,且多个凹槽400以多个行列的方式排列于试剂吸取站台40中。各凹槽400适于承载试剂(未绘示),试剂可为反应用的化合物或水等溶液。本实施例的可移动式移液机构20连同吸管尖100一起移动至试剂吸取站台40后吸取试剂,藉此进行移动试剂的功能。请继续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振荡反应站台50包括一反应试管500(未绘示)。具体而言,反应试管500可为一个或多个,且反应试管500以多个行列的方式排列于振荡反应站台50中。具体而言,反应试管500、凹槽400以及孔洞312可以彼此对应地设置,形成多行排列的阵列,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各反应试管500适于承载待检测的检体或待反应的化合物(未绘示)。可移动式移液机构20连同吸管尖100移动至振荡反应站台50后,将在试剂吸取站台40中吸取的试剂(未绘示)排出至反应试管500中进行反应。进一步地说,振荡反应站台50可还包括一振荡装置(未绘示),振荡装置可为一马达摇动器(shaker)或音波震动器(sonicator),适于在试剂与检体反应时提供一物理的震动,提升混合的均匀性以及反应的效率。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振荡反应站台50也可以不包括振荡装置,只要试剂与检体可以均匀混合反应即可。接着,请一并参阅图1以及图4,本实施例的吸管尖回收站台60包括一上方预热站台以及一下方废料站台640。上方预热站台620包括一加热模块622。具体而言,上方预热区站台620位于下方废料站台640的上方,且上方预热站台620的俯视面积小于下方废料站台640,亦即,上方预热站台620位于下方废料站台640的范围内。此外,本实施例的下方废料站台640的周围与吸管尖回收站台60的周围切齐(见于图1以及图4中),实质上具有相同的面积。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下方废料站台640的面积也可以小于吸管尖回收站台60的面积,且上方预热站台620的面积也可以等于下方废料站台640的面积(未见于图1以及图4中),只要吸管尖100可通过上方预热站台620的加热手段而自动脱落进入下方废料站台640即可。详细而言,加热模块622配置于上方预热站台620之中。加热模块622可例如为电热管、电热片或加热管等发热元件,可迅速地提升吸管尖回收站台60中的上方预热站台620以及吸管尖100的温度,使吸管尖回收站台60与自动化移液设备1的试剂吸取站台40以及振荡反应站台50之间产生温差范围。上述的温差范围可以使吸管尖100因热膨胀而自移液器头200上松脱。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的吸管尖回收站台60与试剂吸取站台40或振荡反应站台50的温差范围约在25℃至57℃之间。接着,吸管尖100在松脱后会落入位于上方预热站台620下方的下方废料站台640,而完成回收。此外,本实施例的上方预热站台620还包括一红外线传感器624。红外线传感器624通过一连接侧壁623与上方预热站台620连接,且位于上方预热站台620与下方废料站台640之间。红外线传感器624可检测吸管尖100是否与移液器头200脱离。红外线传感器624的原理类似公知的动态传感器,当吸管尖100脱离移液器头200时,其自上方预热站台620掉落进入下方废料站台640时,会通过红外线传感器624的检测范围,而触动红外线传感器624的动态检测。藉此,红外线传感器624可用以判断吸管尖100已与移液器头200完成脱离,而完成一次的检测。接着,自动化移液设备1可继续将可移动式移液机构20移动至吸管尖预冷站台30进行下一次的吸管尖100与移液器头200的结合。需说明的是,图4仅示意地简单绘示并放大吸管尖回收站台60内的上方预热站台620以及下方废料站台640、吸管尖100、加热模块622以及红外线传感器624,而仅供参考,其实际的数量以及尺寸比例及位置关系不会与图4所示相近。由于本实施例的吸管尖预冷站台30与试剂吸取站台40或振荡反应站台50之间具有温差范围,在本案列举之实施例中,吸管尖预冷站台30与试剂吸取站台40或振荡反应站台50的温差范围在25℃至57℃之间,但不以此为限,因此吸管尖100可以在吸管尖预冷站台30中与移液器头200结合,且通过热涨冷缩现象达到密合。同样地,吸管尖回收站台60与试剂吸取站台40或振荡反应站台50具有温差范围,在本案列举的实施例中的温差范围在25℃至57℃之间,因此吸管尖100可以在吸管尖回收站台60中自移液器头200松脱,且通过热涨冷缩现象自行脱落并完成回收。如此一来,移液模块10的移液器头200不论是否使用沟槽或o型环等结构,均可与吸管尖100进行卡合,亦不会使接合的结构耗损或变质,即可达成吸管尖100与移液器头200密合或松脱的效果。换言之,本实施例的自动化移液设备可达成缩短修机时间、降低成本以及高检验效率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吸管尖100为一次性的耗材,其在下方废料站台640回收后可依实验性质及目的而进行弃置处理或回收使用。换句话说,吸管尖100亦可为多次使用的器材,在使用后回收,经清洗后重复使用。在此必须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图5绘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移液模块的吸管尖的剖面示意图。图6a绘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移液模块的移液器头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2、图5与图6a,本实施例的吸管尖100a以及移液器头200a与图2中的吸管尖100以及移液器头200相似,惟二者主要差异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吸管尖100a的连接部120a的形状对应移液器头200a的凸部220a的形状设置,其与基部210具有一倾斜角度。换句话说,凸部220a与基部210并非正交,其在自邻近基部210往远离基部210的方向上具有逐渐递减的直径,而具有一倾斜的表面。倾斜的表面相较于非倾斜的表面有更多的表面积,当连接部120a与凸部220a结合时(未绘示),两者的表面可有更多的接触面积而得到更多的摩擦力,且当连接部120a藉由一降温手段进行形变时,可具有更多的收缩面积,因此更利于吸管尖100a与移液器头200a进行密合。另一方面,连接部120a也可以藉由一加温手段进行形变,可具有更多的膨胀面积,利于吸管尖100a自移液器头200a松脱。图6b绘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移液模块的移液器头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2与图6b,本实施例的移液器头200b与图2中的移液器头200相似,惟二者主要差异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移液器头200b的凸部220b的表面具有多个微结构230,其中多个微结构230设置于凸部220b的表面上形成凹凸不平的表面。且于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吸管尖100b的连接部120b的内表面还可对应移液器头200b的凸部220b的外表面及多个微结构230设置。藉由微结构230,凸部220b的表面积可以提升,亦可增加其表面的粗糙度,使凸部220b与吸管尖100b结合时(未绘示),可提升摩擦力。且对应凸部220b外表面及微结构230设置的连接部120b,更利于吸管尖100b与移液器头200b进行密合,避免松脱。图6c绘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移液模块的移液器头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5、图6a与图6c,本实施例的移液器头200c与图6a中的移液器头200a相似,惟二者主要差异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移液器头200c的凸部220c的表面具有多个微结构230a,其中多个微结构230a设置于凸部220c的表面上形成凹凸不平的表面。且在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吸管尖100c的连接部120c的形状及内表面还可对应移液器头200c的凸部220c的形状与外表面及多个微结构230a设置。藉由微结构230a,凸部220c相较于图6a中的凸部220a,可更进一步地提升其斜面的表面积,并增加其表面的粗糙度,使凸部220c与图5的吸管尖100c结合时(未绘示),可提升摩擦力。且对应凸部220c形状与外表面及微结构230设置的连接部120c,更利于吸管尖100c与移液器头200c进行密合,避免松脱。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微结构230或230a的结构形态,只要微结构230或230a与凸部220b或220c的表面可定义出一凹凸不平的表面,皆属于本发明所欲保护的范围。基于上述的设计原理,微结构230或230a的剖面示意形状除了圆弧形之外,在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亦可为多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自动化移液装置具有吸管尖套设至移液器头而组合成的移液模块,其中移液器头具有第一热膨胀系数,而吸管尖的连接部具有第二热膨胀系数,且第二热膨胀系数大于第一热膨胀系数,使连接部藉由降温手段或加热手段而产生的形变尺寸可以大于移液器头的形变尺寸,而得到尺寸变化量介于0.01mm至0.05mm之间的范围。如此一来,移液模块可以通过热涨冷缩的现象,不论是否使用沟槽或o型环的结构,均可使吸管尖通过冷收缩产生的尺寸变化量而与移液器头密合,或使吸管尖通过热膨胀产生的尺寸变化量而自移液器头松脱。另一方面,由于本发明的自动化移液装置的移液器头可不使用沟槽或o型环与吸管尖达成密合,因此可以减少移液器头的耗损以及变质,可达成降低成本、减少维修时间以及高检验效率的需求。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
技术领域
中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应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