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膜封胶夹具以及超滤膜封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8635阅读:1163来源:国知局
超滤膜封胶夹具以及超滤膜封胶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滤膜封胶夹具以及超滤膜封胶装置。



背景技术:

超滤膜组件具有膜面积大、单位体积处理水量大、回收效率高,处理后的水质高等优势,在净水处理、中水回用以及污水处理领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超滤膜组件的生产工艺中,封胶工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超滤膜组件的寿命长短和是否易断丝。在封胶工艺中,由于膜丝与膜丝之间的毛细现象,胶水会随着膜丝上升产生较为严重的爬胶现象;此外,对于超滤膜组件,尤其是大型超滤膜组件,一次封胶量较大,胶水的反应速率快,且发热量大,经常会造成超滤膜组件因胶水反应暴聚而报废,导致超滤膜组件的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超滤膜封胶夹具以及超滤膜封胶装置,该超滤膜封胶夹具以及超滤膜封胶装置能够改善膜丝爬胶现象,提高超滤膜组件的使用寿命。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超滤膜封胶夹具,包括夹具本体,所述夹具本体的上侧面上开设有注胶凹槽,所述夹具本体上在所述注胶凹槽的外周设有温控流道,所述夹具本体上还设有注胶流道,所述注胶流道通向所述注胶凹槽的槽底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具本体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上开设有注胶通孔,所述第二板体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下侧并与所述第一板体连接,所述第二板体盖设所述注胶通孔,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注胶通孔相对应的封堵板面形成注胶凹槽的槽底面,所述封堵板面以及所述注胶通孔形成所述注胶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胶通孔为阶梯通孔,所述阶梯通孔远离所述第二板体一侧的孔径大于所述阶梯通孔靠近所述第二板体一侧的孔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胶流道包括纵向流道和横向流道,所述第一板体的上侧面上开设有贯穿至其下侧面的所述纵向流道,所述第一板体的下侧面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纵向流道与注胶通孔的所述横向流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胶流道还包括与所述横向流道匹配对接的对接流道,所述对接流道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相对的上侧面上,所述封堵板面上设有扩散流道,所述扩散流道与所述对接流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控流道包括进水流道、出水流道以及循环流道,所述夹具本体的上侧面上开设有所述进水流道和所述出水流道,所述夹具本体的内部设有环绕在所述注胶通孔外周的循环流道,所述循环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流道、出水流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具本体上设有温度传感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的上侧面上设有第一安装通孔,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匹配的第二安装通孔,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通过固定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的下侧面上设有密封圈安装槽,所述密封圈安装槽环绕所述注胶流道与所述注胶通孔设置。

一种超滤膜封胶装置,包括温控组件以及所述的超滤膜封胶夹具,所述温控组件包括温控水源箱、与所述温控水源箱连通的输水管路以及设于所述输水管路上的水泵,所述输水管路与至少一个所述超滤膜封胶夹具的温控流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所述超滤膜封胶夹具,通过在夹具本体的上侧面上开设注胶凹槽,在夹具本体上设置温控流道,并在夹具本体上设置通向注胶凹槽的槽底面的注胶流道,对超滤膜组件进行封胶处理时,将超滤膜组件待封胶的一端插入注胶凹槽中,然后通过注胶流道注入配置好的胶水,胶水通过注胶流道逐渐流至注胶凹槽的槽底面,然后由注胶凹槽的底部逐渐流入超滤膜中,并且,在封胶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向温控流道中通入温控液体,加温或降温来改善封胶环境。所述超滤膜封胶夹具,封胶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调整封胶温度,且能够从注胶凹槽的底部实现静态注胶,胶水的粘度相对稳定,膜丝与膜丝之间的毛细现象能够得到较好的改善,能够提高超滤膜组件的使用寿命。

所述超滤膜封胶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超滤膜封胶夹具,具备所述超滤膜封胶夹具的技术效果,能够改善膜丝爬胶现象,提高超滤膜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超滤膜封胶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超滤膜封胶夹具的封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超滤膜封胶夹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板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超滤膜封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夹具本体,110、注胶凹槽,111、注胶凹槽的槽底面,120、温控流道,130、注胶流道,140、第一板体,141、注胶通孔,142、纵向流道,143、横向流道,144、进水流道,145、出水流道,146、第一安装通孔,147、定位孔,148、密封圈安装槽,150、第二板体,151、对接流道,152、扩散流道,153、第二安装通孔,200、温度传感器,300、定位柱,400、输水管路,500、水泵,10、外壳,20、胶水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超滤膜封胶夹具,包括夹具本体100。所述夹具本体100的上侧面上开设有注胶凹槽110。所述夹具本体100上在所述注胶凹槽110的外周设有温控流道120。所述夹具本体100上还设有注胶流道130。所述注胶流道130通向所述注胶凹槽的槽底面111。本实施例中,所述夹具本体100为导热材质,导热性能好。所述注胶流道130可以设计为多种结构,可以沿着所述夹具本体100的外侧向内部开设各种形状的流道使其最后通向注胶凹槽的槽底面111即可。

如图1、图2所示,所述超滤膜封胶夹具,通过在夹具本体100的上侧面上开设注胶凹槽110,在夹具本体100上设置温控流道120,并在夹具本体100上设置通向注胶凹槽的槽底面111的注胶流道130,对超滤膜组件进行封胶处理时,将超滤膜组件待封胶的一端插入注胶凹槽110中,然后将胶水罐20中的胶水注入注胶流道130中,胶水通过注胶流道130逐渐流至注胶凹槽110的槽底面111,然后由注胶凹槽110的底部逐渐流入超滤膜中。并且,在封胶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向温控流道120中通入温控液体,加温或降温来改善封胶环境。所述超滤膜封胶夹具,封胶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调整夹具本体的封胶温度,且能够从注胶凹槽110的底部实现静态注胶,胶水的粘度相对稳定,膜丝与膜丝之间的毛细现象能够得到较好的改善,能够提高超滤膜组件的使用寿命,可用于对超滤膜组件的封胶工艺,尤其适用于对大型超滤膜组件的封胶,能够提高整个超滤膜组件的寿命两至三倍,断丝率在寿命周期内可降低到万分之一。

本实施例中,所述夹具本体100上设有温度传感器200,用于检测夹具本体100的温度。在封胶过程中,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200检测的温度情况根据需要相应调整温控液体的温度,调整夹具本体100的温度,保证胶水反应时温度稳定,保证胶水粘度的相对稳定,有效改善膜丝与膜丝之间的毛细现象。

如图3所示,所述温控流道120包括进水流道144、出水流道145以及循环流道(图中未示出)。所述夹具本体100的上侧面上开设有所述进水流道144和所述出水流道145。所述夹具本体100的内部设有环绕在所述注胶通孔141外周的循环流道。所述循环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流道144、出水流道145连通。通过向进水流道144中通入温控液体,温控液体依次通过进水流道144、循环流道及出水流道145可实现温控循环,实现对夹具的加温或降温。本实施例中,所述温控流道120具体设计在下述的第一板体140上。

如图2、图3所示,所述夹具本体100包括第一板体140和第二板体150。所述第一板体140上开设有注胶通孔141。所述第二板体150位于所述第一板体140的下侧并与所述第一板体140连接。所述第二板体150盖设所述注胶通孔141。所述第二板体150与所述注胶通孔141相对应的封堵板面形成注胶凹槽110的槽底面111。所述封堵板面以及所述注胶通孔141形成所述注胶凹槽110。通过将夹具本体100设为第一板体140和第二板体150,注胶凹槽110制造方便,夹具本体100制造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注胶通孔141为阶梯通孔,所述阶梯通孔远离所述第二板体150一侧的孔径大于所述阶梯通孔靠近所述第二板体150一侧的孔径。超滤膜组件一般包括由多根膜丝组成的超滤膜丝束以及套设在超滤膜丝束外侧的外壳10,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将超滤膜组件待封胶的一端插入注胶凹槽110中后,外壳10可位于阶梯通孔的阶梯上,超滤膜丝束伸出外壳10的端部可位于阶梯通孔孔径小的孔内,通过注胶流道130向注胶凹槽110的槽底面111通入胶水时,胶水由注胶凹槽110的槽底面111逐渐上升先对超滤膜丝束的伸出端进行封胶,可改善超滤膜丝束与外壳10之间的毛细现象,进一步改善膜丝的爬胶现象,提高使用寿命。

如图3、图4所示,所述注胶流道130包括纵向流道142和横向流道143。所述第一板体140的上侧面上开设有贯穿至其下侧面的所述纵向流道142。所述第一板体140的下侧面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纵向流道142与注胶通孔141的所述横向流道143。纵向流道142位于第一板体140上侧面的一端用于注入胶水,然后胶水依次通过纵向流道142和横向流道143流入至注胶凹槽110的槽底面111上,注胶方便,且纵向流道142和横向流道143加工方便。

为了提高注胶的均匀性,加快注胶速度,可根据需要设置一条、两条或多条注胶流道130。本实施例中,所述注胶流道130为四条,所述纵向流道142对应为四条,四条纵向流道142沿阶梯通孔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横向流道143对应为四条,四条横向流道143沿阶梯通孔的周向与纵向流道142对应布置,注胶速度较快,且注胶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注胶流道130还包括与所述横向流道143匹配对接的对接流道151。所述对接流道151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150与所述第一板体140相对的上侧面上。所述封堵板面上设有扩散流道152。所述扩散流道152与所述对接流道151连通。采用上述结构,胶水可通过纵向流道142、横向流道143与对接流道151对接的流道流入至扩散流道152中,进而在封堵板面上扩散,进一步提高胶水流动的均匀性,改善膜丝爬胶现象。具体的,扩散流道152的具体结构可根据需要设计,进而实现较好的扩散作用,便于胶水均匀扩散。本实施例中,所述扩散流道152包括至少两道环形流道以及至少两道连通所述环形流道的中间流道,扩散效果好。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板体140的上侧面上设有第一安装通孔146。所述第二板体15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146匹配的第二安装通孔153。所述第一板体140与第二板体150通过固定件连接。通过将固定件伸入第一安装通孔146、第二安装通孔153中,可实现第一板体140与第二板体150的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140为方形,所述第二板体150与第一板体140形状匹配,所述第一安装通孔146为四个,分别沿阶梯通孔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一板体140与第二板体150连接可靠。进一步的,如图3、图4所示,所述第二板体150的上侧面上设有定位柱300,所述第一板体140的下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300匹配的定位孔147。第一板体140与第二板体150进行连接时,可先通过定位柱300实现定位,然后再进行连接,安装方便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板体140的下侧面上设有密封圈安装槽148。所述密封圈安装槽148环绕所述注胶流道130与注胶通孔141设置。采用上述结构,第一板体140与第二板体150连接时,密封圈安装槽148可用于安装密封圈,进而在注胶时能够有效防止胶水泄露,使用安全,维护方便。

如图1、图5所示,一种超滤膜封胶装置,包括温控组件以及所述的超滤膜封胶夹具。所述温控组件包括温控水源箱(图中未示出)、与所述温控水源箱连通的输水管路400以及设于所述输水管路400上的水泵500。所述输水管路400与至少一个所述超滤膜封胶夹具的温控流道120连接。所述超滤膜封胶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超滤膜封胶夹具,具备所述超滤膜封胶夹具的技术效果,能够改善膜丝爬胶现象,提高超滤膜组件的使用寿命。温控水源箱能够提供热的或冷的温控液体,水泵500用于将温控水源箱内的温控液体通过输水管路400抽入至温控流道120中,进而实现对超滤膜封胶夹具的加温、保温或降温。当所述超滤膜封胶夹具为至少两个时,输水管路400将至少两个超滤膜封胶夹具串联连接,可实现串联式的温度调控,操作方便。本实施例中,所述温控液体为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