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双缸切换式熔体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2239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双缸切换式熔体过滤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熔体过滤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卧式双缸切换式熔体过滤器。



背景技术:

高分子聚合物生产过程中,为了滤除熔融体中的杂质及凝胶粒子,普遍采用连续式的熔体过滤装置,现有的熔体过滤装置以滤室工作时的放置方式区分可以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结构。

立式的熔体过滤装置由于滤室工作时直立放置,更换滤芯时需要直立吊出,占用空间高,结构复杂,使用操作不便,卧式熔体过滤装置一般都包括机架、同一水平面安装在机架上的进口切换阀和出口切换阀,进口切换阀的熔体进口与出口切换阀的熔体出口在同一轴线上,两个平行放置的滤室内均设置有滤芯,但是这种结构的熔体过滤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也需经常将滤芯拆下清洗,使用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双缸切换式熔体过滤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卧式双缸切换式熔体过滤器,包括滤室、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进料管和排料管,所述滤室的内部安装有两相互平行的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且第一过滤器的一端设有第一进料支管,第一过滤器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排料支管,所述第二过滤器的一端设有第二进料支管,第二过滤器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排料支管,且第一排料支管远离第一过滤器的一端和第二进料支管远离第二过滤器的一端皆贯穿滤室的一端并通过三通固定连接,三通的另一个接口与进料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排料支管远离第一过滤器的一端和第二排料支管远离第二过滤器的一端皆贯穿滤室的另一端也通过三通固定连接,三通的另一个接口与排料管固定连接,所述三通的内部设有导向阀,且导向阀的一端与安装在三通一侧的切换旋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内部的两端皆通过轴承安装有滤芯安装座,且两滤芯安装座上皆可拆卸安装有滤芯,所述滤室的一端对应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的位置处皆安装有减速机,减速机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机,且减速机的输出端贯穿滤室并与滤芯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滤室的底部固定有支撑架,支撑架的内侧设有支架,且支架安装有第二电动机和真空泵,且第二电动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与真空泵的输入轴带连接,所述真空泵上并列设有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第一气管远离真空泵的一端贯穿滤室并与第一过滤器连通,且第二气管远离真空泵的一端贯穿滤室并与第二过滤器连通,所述滤室的上方设有进水管,进水管贯穿贯穿滤室并与第二过滤器连通,且进水管上设有支管,支管远离进水管的一端穿滤室并与第一过滤器连通。

优选的,所述进料管上安装有进料管压力表,排料管上安装有排料管压力表,且两压力表皆为数显压力表。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料支管上安装有第一进料阀,第一排料支管上安装有第一排料阀,且第二进料支管上安装有第二进料阀,第二排料支管上安装有第二排料阀。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管上安装有第一气阀,且第二气管上安装有第二气阀。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器与第二过滤器的底部皆设有排污管,且两排污管延伸至滤室底部的一端相互连通并在靠近排污口的位置安装有排污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卧式双缸切换式熔体过滤器,通过增设真空泵预先对备用过滤器抽真空处理,使得在切换过滤器时,保证溶体快速进入备用过滤器并迅速充满,有效的减少了两个过滤器间的切换时间,提高切换效率,大大缩短了切换过程中溶体停留在过滤器内时间,可保证熔体过滤的持续进行,保证纺丝不出现断头,不会影响到纺丝的质量,且切换后需要清洗滤芯时,无需将滤芯拆卸,可直接通过进水管将清洗液导入过滤器并通过电动机带动滤芯快速旋转,以实现快速清洗滤芯的效果,同时,还能够将滤滤器内部死角的残留溶体一同清除,清洗效果好,且清洗效率高,本实用新型在保证纺丝的质量的同时,避免了反复拆卸滤芯的繁琐工作,有效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人力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三通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过滤器;2-进水管;3-第一气阀;4-支管;5-第二水阀;6-滤芯;7-滤芯安装座;8-第一电动机;9-减速机;10-第一进料阀;11-第一进料支管;12-进料管压力表;13-进料管;14-三通;15-第二进料支管;16-第二进料阀;17-第一水阀;18-第一气管;19-第二电动机;20-支架;21-真空泵;22-支撑架;23-第二气管;24-第二气阀;25-第二排料阀;26-第二排料支管;27-排料管;28-排料管压力表;29-第一排料支管;30-第一排料阀;31-切换旋钮;32-导向阀;33-排污管;34-第二过滤器;35-滤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卧式双缸切换式熔体过滤器,包括滤室35、第一过滤器1、第二过滤器34、进料管13和排料管27,滤室35的内部安装有两相互平行的第一过滤器1和第二过滤器34,且第一过滤器1的一端设有第一进料支管11,第一过滤器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排料支管29,第二过滤器34的一端设有第二进料支管15,第二过滤器34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排料支管26,且第一排料支管29远离第一过滤器1的一端和第二进料支管15远离第二过滤器34的一端皆贯穿滤室35的一端并通过三通14固定连接,三通14的另一个接口与进料管13固定连接,第一排料支管29远离第一过滤器1的一端和第二排料支管26远离第二过滤器34的一端皆贯穿滤室35的另一端也通过三通14固定连接,三通14的另一个接口与排料管27固定连接,三通14的内部设有导向阀32,且导向阀32的一端与安装在三通14一侧的切换旋钮31固定连接,利用切换旋钮31便于通过导向阀32对溶体进料路径的控制,第一过滤器1和第二过滤器34内部的两端皆通过轴承安装有滤芯安装座7,且两滤芯安装座7上皆可拆卸安装有滤芯6,滤室35的一端对应第一过滤器1和第二过滤器34的位置处皆安装有减速机9,减速机9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机8,且减速机9的输出端贯穿滤室35并与滤芯安装座7固定连接,利用第一电动机8通过减速机9带动滤芯安装座7快速转动,从而带动滤芯6在过滤器内快速转动,以实现快速清洗滤芯6及其组件的效果,同时,还能够将粘附在过滤器1内部死角的残留溶体一同清除,清洗时,避免了反复拆卸、安装滤芯6的繁琐工作,有效的提高清洗效率,滤室35的底部固定有支撑架22,支撑架22的内侧设有支架20,且支架20安装有第二电动机19和真空泵21,且第二电动机19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与真空泵21的输入轴带连接,真空泵21上并列设有第一气管18和第二气管23,第一气管18远离真空泵21的一端贯穿滤室35并与第一过滤器1连通,且第二气管23远离真空泵21的一端贯穿滤室35并与第二过滤器34连通,利用第二电动机19带动真空泵21通过第二气管23对备用过滤器抽真空处理,便于切换过滤器时,保证溶体快速进入备用过滤器并迅速充满,有效的减少了两个过滤器间的切换时间,提高切换效率,大大缩短了切换过程中溶体停留在过滤器内时间,可保证熔体过滤的持续进行,保证纺丝不出现断头,不会影响到纺丝的质量,滤室35的上方设有进水管2,进水管2贯穿贯穿滤室35并与第二过滤器34连通,且进水管2上设有支管4,支管4远离进水管2的一端穿滤室35并与第一过滤器1连通,进料管13上安装有进料管压力表12,排料管27上安装有排料管压力表28,且两压力表皆为数显压力表,第一进料支管11上安装有第一进料阀10,第一排料支管29上安装有第一排料阀30,且第二进料支管15上安装有第二进料阀16,第二排料支管26上安装有第二排料阀25,第一气管18上安装有第一气阀3,且第二气管23上安装有第二气阀24,第一过滤器1与第二过滤器34的底部皆设有排污管33,且两排污管33延伸至滤室35底部的一端相互连通并在靠近排污口的位置安装有排污阀。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熔体进入到第一过滤器1内进行过滤,然后利用第二电动机19带动真空泵21通过第二气管23对第二过滤器34抽真空处理,关闭第二气阀24并将第二过滤器34空置,当进料管13上的进料管压力表12与排料管27上的排料管压力表28的压力值差达到一定值后,打开第二进料阀16并通过切换旋钮31控制导向阀32切换熔体路径,由于第二过滤器34处于真空状态,溶体可快速进入第二过滤器34内部并迅速充满第二过滤器34,然后打开第二排料阀25,并关闭第一进料阀10和第一排料阀30,此时第二过滤器34可继续对熔体进行过滤可保证熔体的不间断,从而保证纺丝不会出现断头,在第二过滤器34工作的同时打开第二水阀5,将清洗滤芯6及其组件的清洗液通过进水管2导入第一过滤器1内,并利用第一电动机8通过减速机9带动滤芯安装座7快速转动,从而带动滤芯6在第一过滤器1内快速转动,以实现快速清洗滤芯6及其组件的效果,同时,还能够将粘附在第一过滤器1内部的残留溶体一同清除,清洗结束后,打开排污阀并通过排污管33将清洗废液排出,此时第一过滤器1又可作为第二过滤器34的备用,这样两个过滤器来回使用,可保证熔体过滤的持续进行,保证纺丝不出现断头,而且不会影响到纺丝的质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