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液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9860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液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喷液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喷液装置应用于多种领域,主要功能为液体的输出,喷射液体。现有技术中的喷液装置的效率不高,其喷液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喷液装置,旨在改善喷液效率低,喷液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喷液系统,旨在改善喷液效果差、洗脱管壁上残留物质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喷液装置,包括:

壳体,壳体具有容液腔、第一进液孔与第二进液孔,第二进液孔与容液腔连通,围成容液腔的外壁设有喷液孔;

第一进液管,第一进液管与第一进液孔连通;

喷液器,喷液器包括相互垂直的连接管与喷液管,连接管通过旋转接头与第一进液管连通,旋转接头包括连接头与轴承,连接头同时与第一进液管和轴承的外圈连接,轴承的内圈与连接管连接,喷液管贯穿壳体,喷液管的两端连通有第一喷液头和第二喷液头;第一喷液头与第二喷液头二者的喷液方向朝向喷液管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喷液装置还包括第二进液管,第二进液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进液孔和容液腔连通。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喷液管贯穿壳体并将容液腔分为第一容液腔与第二容液腔,第二进液管与第二容液腔连通。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喷液头的轴心线与喷液管的轴心线的夹角为10°-40°,第二喷液头的轴心线与喷液管的轴心线的夹角为10°-40°。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喷液管包括第一喷液管与第二喷液管,第一喷液头设置于第一喷液管,第二喷液头设置于第二喷液管,第一喷液管还包括第三喷液头,第二喷液管还包括第四喷液头,第三喷液头与第四喷液头二者的喷液方向朝向喷液管的相对两侧,第三喷液头的轴心线与喷液管的轴心线的夹角为45°-90°,第四喷液头的轴心线与喷液管的轴心线的夹角为45°-90°。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容液腔的形状为圆椎体。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容液腔包括第一容液室与第二容液室,第一容液室的形状为圆柱台,第二容液室的形状为圆锥体。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容液室的锥角为60°。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容液室的锥角为30°。

一种喷液系统,包括上述喷液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种喷液装置,包括壳体、第一进液管与喷液器。喷液器包括相互垂直的连接管与喷液管。连接管通过旋转接头与第一进液管连通。旋转接头包括连接头与轴承,连接头同时与第一进液管和轴承的外圈连接,轴承的内圈与连接管连接。即连接管可通过轴承相对于连接头旋转。

当液体从第一进液孔依次经过第一进液管、连接管,到达喷液管后进行分流,由于位于喷液管两端的第一喷液头与第二喷液头二者的喷液方向朝向喷液管的相对两侧,二者在输出液体时的冲力方向不同,即可推动喷液管绕其转动轴线转动;加之喷液管贯穿壳体,喷液管即可带动整个喷液装置进行旋转。从第二进液孔进入到容液腔内的液体也可从喷液孔中进行喷液。

与传统喷液器相比,首先喷液装置结构简单,不需要驱动器,可自动进行旋转,降低能耗;其次,喷液装置可旋转,使液体具有较快的流速从喷液装置中喷射出来,喷液效果佳;最后喷液装置同时具有第一喷液头、第二喷液头与喷液孔,喷液效率高。

一种喷液系统,包括上述喷液装置,该喷液系统喷液效果好,能够较好地洗脱残留在管壁上的物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液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液装置中第一进液孔与第二进液孔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III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液装置中喷液器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液系统的示意图。

图标:100-喷液装置;110-壳体;111-第一进液孔;112-第二进液孔;113-容液腔;113a-第一容液腔;113b-第二容液腔;114-第一进液管;115-第二进液管;116-喷液孔;117-第一容液室;118-第二容液室;130-喷液器;131-连接管;132-喷液管;132a-第一喷液管;132b-第二喷液管;141-第一喷液头;142-第二喷液头;143-第三喷液头;144-第四喷液头;150-旋转接头;151-连接头;152-轴承;152a-外圈;152b-内圈;200-喷液系统;210-管体;211-管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部”、“长度”、“宽度”、“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喷液装置100,请参阅图1至图5。

如图1所示,喷液装置100包括壳体110、第一进液管114与喷液器130。

壳体110具有容液腔113、第一进液孔111与第二进液孔112。第一进液管114与第一进液孔111连通。第二进液孔112与容液腔113连通。围成容液腔113的外壁设有喷液孔116。需要强调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进液孔111与第二进液孔112间隔设置,且二者的相对大小不限。

结合图1和图3所示,喷液器130包括相互垂直的连接管131与喷液管132。连接管131通过旋转接头150与第一进液管114连通。

旋转接头150包括连接头151与轴承152,连接头151同时与第一进液管114和轴承152的外圈152a连接,轴承152的内圈152b与连接管131连接。也即,通过轴承152,喷液管132可相对于旋转接头150旋转。利用轴承152实现喷液管132与连接头151的转动连接,不仅大大减小了喷液管132转动时的阻力,还提高了喷液管132与连接头15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轴承152为滚珠轴承152且为防水轴承152,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轴承152的密封性,防止出现漏液的情况。

如图1和图4所示,喷液管132贯穿壳体110,喷液管132的两端连通有第一喷液头141与第二喷液头142,第一喷液头141与第二喷液头142二者的喷液方向朝向喷液管132的相对两侧。换言之,第一喷液头141与第二喷液头142二者在输出液体时的冲力方向不同,即可推动喷液管132绕其转动轴线转动。

下面结合图1和图3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喷液装置100的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说明。液体从第一进液孔111依次经过第一进液管114、连接管131,到达喷液管132后进行分流,由于第一喷液头141与第二喷液头142二者的喷液方向朝向喷液管132的相对两侧,二者在输出液体时的冲力方向不同,即可推动喷液管132绕其转动轴线转动;再次由于喷液管132贯穿壳体110,喷液管132即可带动整个喷液装置100进行旋转。从第二进液孔112进入到容液腔113内的液体也可从喷液孔116中进行喷液。

与传统喷液器130相比,首先喷液装置100结构简单,不需要驱动器,可自动进行旋转,降低能耗;其次,喷液装置100可旋转,使液体具有较快的流速从喷液装置100中喷射出来,喷液效果佳;最后喷液装置100同时具有第一喷液头141、第二喷液头142与喷液孔116,喷液效率高。

具体地,喷液管132包括第一喷液管132a与第二喷液管132b。第一喷液头141设置于第一喷液管132a,第二喷液头142设置于第二喷液管132b。进一步,为了使喷液管132自由旋转进行地更顺利,第一喷液头141的轴心线与喷液管132的轴心线的夹角为10°-40°。第二喷液头142的轴心线与喷液管132的轴心线的夹角为10°-4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夹角指的是角度的绝对值。

优选地,第一喷液头141的轴心线与喷液管132的轴心线的夹角与第二喷液头142的轴心线与喷液管132的轴心线的夹角相同。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可以保证当第一喷液头141与第二喷液头142在输出液体时,第一喷液头141与第二喷液头142二者受到的反向推力可以顺利传导至连接管131并使整个喷液管132旋转起来,提高喷液管132对液体的反向推力的利用效率,使喷液管132更容易被推动。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喷液管132a还包括第三喷液头143,第二喷液管132b还包括第四喷液头144。第三喷液头143与第四喷液头144二者的喷液方向朝向喷液管132的相对两侧。

第三喷液头143的轴心线与喷液管132的轴心线的夹角为45°-90°。第四喷液头144的轴心线与喷液管132的轴心线的夹角为45°-90°。第三喷液头143与第四喷液头144可以为喷液管132提供额外的旋转推力。进一步地,第三喷液头143的轴心线与喷液管132的轴心线的夹角与第四喷液头144的轴心线与喷液管132的轴心线的夹角相同。优选地,第三喷液头143的轴心线与喷液管132的轴心线的夹角为90°,同时,第四喷液头144的轴心线与喷液管132的轴心线的夹角为90°。

在本实施例中,喷液装置100还设有第二进液管115,第二进液管115同时与第二进液孔112和与容液腔113连通。

进一步地,喷液管132贯穿壳体110并将容液腔113分为第一容液腔113a与第二容液腔113b,第二进液管115与第二容液腔113b连通。换言之,第二进液管115的长度大于喷液管132到第一进液孔111的距离。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液体从第二进液管115流入容液腔113时,降低了液体与喷液管132接触的可能性。不仅不妨碍喷液管132旋转,同时降低液体遗留在喷液管132外管壁211上的可能性,提高液体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喷液孔116设置于第二容液腔113b。优选地,喷液孔116的孔径大小为0.8-1.2mm,具体不限。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容液腔113b的形状为圆锥体,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喷液管132在旋转过程中,圆锥体不仅可以减小其阻力,同时能提高液体从喷液孔116中喷射出来的效率。

进一步地,第二容液腔113b包括第一容液室117与第二容液室11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容液室117的形状为圆锥台,第二容液室118的形状为圆锥体。第一容液室117的锥角为60°,第二容液室118的锥角为30°。使用锥角不同的第一容液室117与第二容液室118,可提高喷液装置100的喷液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喷液装置100的大小及材质不限,生产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喷液系统200,包括上述喷液装置100。具体地,喷液系统200包括喷液装置100与管体210,喷液装置100设置于管体210内部。喷液系统200喷液效果好,能够较好地洗脱残留在管壁211上的物质。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喷液装置100及系统200自动化程度高,喷液效果显著,适用于多种工作领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