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油墨的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9218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用于制造油墨的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料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制造油墨的加料装置。



背景技术:

油墨、颜料等液体浆料及膏状物料的研磨加工主要通过研磨机设备进行,三辊研磨机是以上高粘度物料最有效、也是最常用的研磨设备,三辊研磨机是通过水平的三根辊筒的表面相互挤压及不同速度的摩擦而达到研磨效果。

三辊研磨机一般是敞开式结构,加料桶一般设置在顶部。当对三辊研磨机添加物料时,需要人力将物料提升到加料桶内,因此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同时,现有的三辊研磨机的加料桶结构单一,加料时一般是直接倾倒,导致加料过于集中影响研磨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用于制造油墨的加料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制造油墨的加料装置,包括三辊研磨机主体,所述三辊研磨机主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储料箱和控制柜,且储料箱的顶部上方设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一端伸入储料箱内,且进料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泵主体,所述泵主体的出料口连接有出料连接管,且出料连接管远离泵主体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侧转动套接有中空固定杆,且中空固定杆远离出料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有加料桶,所述加料桶与中空固定杆内部连通,且加料桶远离中空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轮,所述控制柜的顶部固定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三辊研磨机主体的顶部上方固定有两个支撑板,且加料桶位于两个支撑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皮带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料桶位于三辊研磨机主体的顶部上方,且加料桶的外侧沿长度方向等距离分布设置有出料管,且出料管与加料桶内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中空固定杆靠近出料连接管的一端设有与中空固定杆内部连通的第一通孔,且出料连接管转动套接在第一通孔内。

优选的,所述储料箱的顶部设有放料口,且放料口与储料箱内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靠近加料桶的一端设有第二通孔,且固定杆和中空固定杆分别转动套接在相应的第二通孔内。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储料箱和泵主体等结构的配合使用,降低了放料口的高度,并采用电力驱动输送,使得工人放料更加轻松简单;通过驱动电机、主动轮和从动轮等结构的配合使用使得加料桶能够慢速旋转,进而通过散开的出料管均匀的给三辊研磨机主体进行加料,避免加料太集中,影响研磨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制造油墨的加料装置的正视示意;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制造油墨的加料装置的右视示意图。

图中:1三辊研磨机主体、2储料箱、3控制柜、4进料管、5泵主体、6出料连接管、7加料桶、8固定杆、9中空固定杆、10连接管、11支撑板、12从动轮、13驱动电机、14放料口、15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用于制造油墨的加料装置,包括三辊研磨机主体1,三辊研磨机主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储料箱2和控制柜3,且储料箱2的顶部上方设有进料管4,进料管4的一端伸入储料箱2内,且进料管4的另一端连接有泵主体5,泵主体5的出料口连接有出料连接管6,且出料连接管6远离泵主体5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管10,连接管10的外侧转动套接有中空固定杆9,且中空固定杆9远离出料连接管6的一端连接有加料桶7,加料桶7与中空固定杆9内部连通,且加料桶7远离中空固定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8,且固定杆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轮12,控制柜3的顶部固定有驱动电机13,且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轮15,三辊研磨机主体1的顶部上方固定有两个支撑板11,且加料桶7位于两个支撑板11之间,主动轮15与从动轮12通过皮带连接,加料桶7位于三辊研磨机主体1的顶部上方,且加料桶7的外侧沿长度方向等距离分布设置有出料管,且出料管与加料桶7内部连通,中空固定杆9靠近出料连接管6的一端设有与中空固定杆9内部连通的第一通孔,且出料连接管6转动套接在第一通孔内,储料箱2的顶部设有放料口14,且放料口14与储料箱2内部连通,支撑板11靠近加料桶7的一端设有第二通孔,且固定杆8和中空固定杆9分别转动套接在相应的第二通孔内。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待研磨的油墨材料通过放料口14放置到储料箱2内,通过控制泵主体5可以将储料箱2内的油墨材料抽入加料桶7内。设置的驱动电机13工作时,将带动主动轮15慢速旋转,进而带动从动轮12慢速旋转,使得加料桶7内的材料能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加料桶7外侧的出料管均匀的给三辊研磨机主体1进行加料,避免加料太集中,影响研磨辊研磨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