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络合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4963阅读:7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络合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肥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络合反应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水肥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液体肥料作为水肥一体化中最重要的原料,将成为未来最具潜力的新型肥料。水溶性肥料具有使用方法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因此它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外,它被广泛用于温室中的蔬菜和花卉、各种果树以及大田作物的灌溉施肥,园林景观绿化植物的养护,高尔夫球场,甚至于家庭绿化植物的养护。水溶肥料是由大量元素与铁、钼等微量元素等制剂混合浓缩得到的水溶肥料,由于普通肥料不能完全溶解于水中,不能被作物的根系和叶面直接吸收利用,作物的有效吸收率低,肥效慢,水溶肥料主要作氨基酸叶面肥,补充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为了保证水溶肥料中的氨基酸及不同微量元素在同一液相中可以均匀、稳定的存在,必须使用混合反应器,混合反应器是一种化工厂常用的反应设备,其主要是通过电机带动搅拌轴,通过搅拌桨叶完成对反应物的充分搅拌,使其充分混匀,目前很多液体水溶肥料主要是通过反应釜设备完成对原料的混合。目前水溶肥料常用的反应釜主要通过电热管加热,电热管直接从釜项深入反应釜体内部,如果反应容器内液体高度不够,容易造成电热管烧坏,同时该加热模式难以对温度进行控制,影响产品质量。因此,如何呢研发一种新型络合反应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络合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络合反应器,包括釜体,釜体的中心轴处设置有自吸式搅拌器,自吸式搅拌器包括空心搅拌轴及其底部连接的空心涡轮搅拌器,空心搅拌轴的上侧开有上出液孔,空心涡轮搅拌器的底部设置有下进液孔;釜体底部设置有微波发生器,釜体侧壁盘绕设置有加热管,加热管呈螺旋状盘绕设置,相邻加热管之间设置有导热板,导热板的主体设置为中空圆柱形筒体结构,中空筒体的外壁高低交错设置有导热柱,导热柱的自由端沿着导热板的轴线方向向相邻的加热管延伸架设;加热管的外部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设置为岩棉a和岩棉b连接而成的双层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岩棉a沿着釜体内壁自上而下设置为循环排布的空心环形圈。

进一步的,所述岩棉b沿着釜体内壁设置为截面呈“H”字形块循环排布连接而成的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柱设置为实心圆柱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搅拌轴的顶端连接电机,空心搅拌轴的上端外壁上呈分散状排布设置有桨叶。

更进一步的,所述桨叶设置为钝角三角形,相邻的桨叶长短交错循环排布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釜体内的涡轮搅拌器使釜内液体形成下吸上出式流动同时,沿着顺时针(逆时针)呈循环搅拌,具有分散进液和出液的功能,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液相内各分子的混合效果,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微波发生器和加热管协同,对釜体内的溶液进行加热,通过控制器控制加热的温度为120-135℃,同时保温层采用岩棉a和岩棉b形成双层结构,对釜体内外环境进行间隔,起到隔热效果,降低加热能耗;导流板和导热柱的协同作用,增大了导热面积,导热效果明显,保证釜体内各处的物料均处于稳定的反应温度环境,提高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热板和加热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保温层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机;2、上出液孔;3、桨叶;4、空心搅拌轴;5、空心涡轮搅拌器;6、下进液孔;7、釜体;8、微波发生器;9、加热管;10、导热板;11、导热柱;12、岩棉a;13、岩棉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络合反应器,包括釜体7,釜体7的中心轴处设置有自吸式搅拌器,自吸式搅拌器包括空心搅拌轴4及其底部连接的空心涡轮搅拌器5,空心搅拌轴4的上侧开有上出液孔2,空心涡轮搅拌器5的底部设置有下进液孔6;釜体7底部设置有微波发生器8,釜体7侧壁盘绕设置有加热管9,加热管9呈螺旋状盘绕设置,相邻加热管9之间设置有导热板10,导热板10的主体设置为中空圆柱形筒体结构,中空筒体的外壁高低交错设置有导热柱11,导热柱11的自由端沿着导热板10的轴线方向向相邻的加热管9延伸架设;加热管9的外部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设置为岩棉a12和岩棉b13连接而成的双层结构。

岩棉a12沿着釜体7内壁自上而下设置为循环排布的空心环形圈。岩棉a12 的球形曲面结构新颖,对釜体7内外环境进行间隔,起到隔热效果。

岩棉b13沿着釜体7内壁设置为截面呈“H”字形块循环排布连接而成的结构。“H”字形块形成隔腔,降低热量散失的速率,提高保温效果。

导热柱11设置为实心圆柱体结构。导热柱11采用实心结构,导热面积较大,导热效果明显。

空心搅拌轴4的顶端连接电机1,空心搅拌轴4的上端外壁上呈分散状排布设置有桨叶3,桨叶3设置为钝角三角形,相邻的桨叶3长短交错循环排布设置。从上出液孔2流出的液体在桨叶3的作用下进行搅拌,提高了搅拌均匀性,间接保证络合效果。

具体使用过程为:

当待络合的溶液投入到络合反应器内时,开启电机1,电机1旋转带动空心搅拌轴4旋转,空心搅拌轴4在一定的转速作用下带动空心涡轮搅拌器5旋转,溶液从空心涡轮搅拌器5底部的下进液孔6进入,溶液沿着空心搅拌轴4 的空腔内自下向上移动,从顶部的上出液孔2流出,釜内液体形成下吸上出式流动同时,沿着顺时针(逆时针)呈循环搅拌,具有分散进液和出液的功能,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液相内各分子的混合效果。可有效提高溶液络合反应的速度与效率,并且能降低功耗,且能有效防止介质沉降,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

在络合反应过程中,釜底的微波发生器8和釜体7侧壁盘绕的加热管9接通电源,对釜体7内的溶液进行加热,通过控制器控制加热的温度为120-135℃,同时通过釜体7的保温层进行保温,充分保持热量的同时,降低加热能耗,电加热具有功率可控的优点,加热管9的补充加热能够进一步对加热功率进行控制,加热管9之间的导热板10起到良好的导热作用,充分保证釜体7内温度的均衡稳定,可设置多个温度感应器,能够实时感应罐体不同位置的温度,可通过不同的感应温度控制加热管9进行加热调控,保证釜体7内各处的物料均处于稳定的反应温度环境,提高了产品质量。

以上所述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范围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