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燃气、油、水三相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9924发布日期:2018-09-04 22:03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离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燃气、油、水三相分离器。



背景技术:

三相分离器是用于分离气、油、水三种不同物理形态物质的设备,主要用于油井采出的原油进行分离,还可用于餐厨垃圾经发酵过滤后的油气水混合物的分离。现有的三相分离器分离器依靠旋流预脱气技术来促进气体与油、水的分离效率,油气水混合物快速的流入罐体中时对罐体中正在分离的油水界面造成扰动,影响油水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可燃气、油、水三相分离器,能够提高气体的分离效率,降低油气水混合物进入油水分界面时造成的扰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燃气、油、水三相分离器,包括横置的罐体, 所述罐体的顶部中间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中安装有捕雾器,所述罐体中设有一个沿罐体轴向设置的弧形的导流罩,所述导流罩的顶部沿轴向设有U型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两端各自设有一根进油管,所述导流罩的顶部中间设有一个上下贯通的排气管将导流槽从中间截断,并且所述排气管的顶端高出导流槽的顶端,所述导流罩的两底端分别设有聚结填料装置,两个所述聚结填料装置将罐体下部分为两个初级分离区和一个终级分离区,所述终级分离区中设有集油槽和由罐体的底部下凹形成的集水槽,所述集油槽的两端各自设有一根出油管,所述集水槽的两端各自设有一根出水管。

其中,所述集油槽上位于排气管的下方设有人字形的导流板。

其中,所述排气管位于出气管的下方,并且所述排气管的直径大于出气管的直径。

其中,所述出水管的顶端低于聚结填料装置的底端。

其中,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多个带螺塞的排污口。

其中,所述聚结填料装置采用PEX聚结板作为聚结填料。

其中,所述罐体的底部位于集水槽的两侧设有多个长方形的支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导流槽和导流罩使进入罐体的油气水三相混合物沿导流罩表面流动,增加油气水三相混合物的表面积,提高气体脱离效率,同时降低油气水三相混合物进入油水分离界面的速度,减小对油水分离界面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图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中BB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罐体、2-出气管、3-捕雾器、4-导流罩、5-排气管、6-导流板、7-集油槽、8-聚结填料装置、9-出油管、10-集水槽、11-出水管、12-支脚、13-排污口、14-进油管、15-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3所示的实施例,一种可燃气、油、水三相分离器,包括横置的罐体1, 罐体1的顶部中间设有出气管2,出气管2中安装有捕雾器3,罐体1中设有一个沿罐体1轴向设置的弧形的导流罩4,导流罩4的顶部沿轴向设有U型的导流槽15,导流槽15的两端各自设有一根进油管14,导流罩4的顶部中间设有一个上下贯通的排气管5将导流槽15从中间截断,并且排气管5的顶端高出导流槽15的顶端,导流罩4的两底端分别设有聚结填料装置8,两个聚结填料装置8将罐体1下部分为两个初级分离区和一个终级分离区,终级分离区中设有集油槽7和由罐体1的底部下凹形成的集水槽10,集油槽7的两端各自设有一根出油管9,集水槽10的两端各自设有一根出水管11。

利用导流槽15和导流罩4使进入罐体1的油气水三相混合物沿导流罩4表面流动,增加油气水三相混合物的表面积,提高气体脱离效率,同时降低油气水三相混合物进入油水分离界面的速度,减小对油水分离界面造成影响。

集油槽7上位于排气管5的下方设有人字形的导流板6,导流板6的投影面积大于排气管5的横截面积,对从排气管5中落下的油、水进行导流,避免落入集油槽7中。

排气管5位于出气管2的下方,并且排气管5的直径大于出气管2的直径。

出水管11的顶端低于聚结填料装置8的底端,避免从聚结填料装置8中流出的油、水不经重力沉降分离便进入出水管11。

罐体1的底部设有多个带螺塞的排污口13,用于罐体1底部杂物的清除。

聚结填料装置8采用PEX聚结板作为聚结填料。

罐体1的底部位于集水槽10的两侧设有多个长方形的支脚,使罐体1底端离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