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除污的智能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6566发布日期:2018-06-15 21:3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除污的智能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可自动除污的智能净水器,属于智能净水器领域。



背景技术:

智能净水器,就是低废水排放,净水器上配有LED显示屏,带有语音提醒功能、温度监测控制、温度报警、水位控制、水位监控报警等功能的净水器,智能净水器通过程序的设置,可以智能判断净水器使用情况,实现自动冲洗,自动排污,智能识别净水器滤芯剩余使用时间,并适时智能提醒更换滤芯。

但是现有技术由于技术不完善,不能对滤芯进行除垢,使得滤芯过滤掉的物质附着在滤芯的壁上,易造成滤芯发生堵塞,需要频繁的更换滤芯,资金消耗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动除污的智能净水器,以解决由于技术不完善,不能对滤芯进行除垢,使得滤芯过滤掉的物质附着在滤芯的壁上,易造成滤芯发生堵塞,需要频繁的更换滤芯,资金消耗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自动除污的智能净水器,其结构包括自动除污除垢装置、净水器本体、电源底座、可拆卸滴水盘、滴水网、出水口、操作按钮、操作显示屏,所述净水器本体内嵌有与之采用过盈配合的自动除污除垢装置并且两者相连通,所述自动除污除垢装置的顶面上嵌入有与之相连接的操作显示屏,所述净水器本体的底面中心位置与电源底座的顶面中心位置活动连接,所述电源底座的形状呈圆形机构,所述电源底座的一侧设有与净水器本体相连接的可拆卸滴水盘,所述可拆卸滴水盘的上安装有相通的滴水网,所述滴水网上均匀的布设有间距相等的滴水栏,所述滴水网的正上方安装有与净水器本体固定连接的出水口,所述操作按钮位于出水口的上方,所述操作按钮嵌入在净水器本体远离操作显示屏的一侧顶面上;

所述自动除污除垢装置由按压机构、正转启动机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除垢机构、齿轮传动机构、推动机构、反转启动机构、除污盒组成;

所述除污盒的内部设有与之相连接的按压机构、正转启动机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除垢机构、齿轮传动机构、推动机构、反转启动机构,所述按压机构与正转启动机构相连接,所述正转启动机构与蜗轮蜗杆传动机构进行传动连接,所述正转启动机构设于按压机构与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之间,所述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于除垢机构,所述除垢机构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与推动机构连接,所述推动机构与反转启动机构活动接触,所述推动机构位于齿轮传动机构与反转启动机构之间,所述除垢机构垂直设于除污盒的中心位置,所述除污盒内嵌与之相连通的净水器本体的内部,所述正转启动机构与反转启动机构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机构包括有按钮、上筒、U型限位架、卡珠、通孔、压缩弹簧、内筒、下筒、底盘、复位弹簧、第一钢丝绳、定滑轮,所述内筒的顶面与按钮的底面中心位置相连接,所述内筒的底面与圆形结构的底盘的顶面中心相连接,所述底盘的底面通过复位弹簧与下筒的内底面连接,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穿过下筒、复位弹簧连接于底盘的底面中心,所述第一钢丝绳与定滑轮活动接触,所述定滑轮布设有三个,所述复位弹簧、底盘均位于下筒的内部,所述内筒从上自下依次贯穿于与之采用间隙配合的上筒、下筒,所述上筒的两侧底面均开设有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通孔,所述卡珠贯穿有通孔且两者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卡珠的内侧与压缩弹簧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侧连接于U型限位架,所述U型限位架远离卡珠的一侧面与内筒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U型限位架、卡珠、通孔均以内筒的中心垂直线为轴布设有两个,所述上筒的底面与除污盒的顶面相连接,所述下筒的顶面与除污盒的内顶面垂直连接,所述定滑轮均与除污盒采用机械连接,所述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连接于正转启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正转启动机构包括有绝缘杆、套筒、内弹簧、第一线筒、减震底座、主动轮、转轴、电机、电线、负极接触片、正极接触片,所述绝缘杆贯穿于与之采用间隙配合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底面通过内弹簧与绝缘杆的底面相连接,所述内弹簧设于套筒的内部,所述绝缘杆的顶面上安装有负极接触片,所述负极接触片的正上方设有与之贴合连接的正极接触片,所述负极接触片与电线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线与工字型结构的第一线筒活动连接,所述电线的另一端与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机的底面与减震底座的顶面进行机械连接,所述电机远离第一线筒的一侧上贯穿有与之相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套设有与之采用过盈配合的主动轮,所述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穿过套筒、内弹簧而与绝缘杆的底面中心连接,所述主动轮与蜗轮蜗杆传动机构进行传动连接,所述正极接触片固定在除污盒的内顶面,所述套筒及减震底座的底面均与除污盒相连接,所述电机与反转启动机构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包括有从动轮、第一传动带、第一蜗轮、第二传动带、第二转轴、第二蜗轮、主动齿轮、第二蜗杆、支座、吊座、第一蜗杆、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蜗杆的两末端均贯穿与之采用间隙配合的吊座,所述吊座平行且对称的安装有两个,所述第一蜗杆上套设有与之采用过度配合的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第一传动带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蜗杆的下方与第一蜗轮采用相啮合的配合方式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蜗轮套置在与之采用过盈配合的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转轴通过第二传动带与第二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二蜗轮贯穿于第二传动带且两者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蜗轮远离第一传动带的一侧啮合于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呈纵向设置,所述第二蜗杆的上下两末端均安装有支座,所述第二蜗杆远离吊座的一端上套设有与之采用过度配合的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除垢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带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主动轮,所述吊座的顶部与除污盒的内顶面进行机械连接,所述支座与除污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外端面均与除污盒的内端面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除垢机构包括有上支座、从动齿轮、丝杆、套环、除垢刷、丝杆配套座、下支座,所述丝杆的顶部安装有上支座,底部则套设有与之间隙配合的下支座,所述丝杆与相互平行的上支座、下支座垂直,所述上支座的下方设有与丝杆过度配合的从动齿轮,所述丝杆配套座贯穿于与之相配合的丝杆,所述丝杆配套座的外侧固定有除垢刷,所述除垢刷的横截面呈圆形结构,所述丝杆配套座的上方放置有与之活动接触的套环,所述套环贯穿于丝杆并且两者采用间隙配合,所述下支座与除污盒的内底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采用相啮合的配合方式进行传动连接,所述套环与齿轮传动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有第二钢丝绳、双滑轮、第二线筒、第三转轴、小圆盘、齿条传动板、第四转轴、第四传动带、第三传动带、传动齿轮、固定滑座、拉伸弹簧,所述齿条传动板的顶面通过拉伸弹簧与固定滑座的内顶面相连接,所述固定滑座,所述齿条传动板的底面与第二钢丝绳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钢丝绳缠绕与之活动连接的第二线筒,所述第二线筒的形状呈工字型结构,所述第二钢丝绳还与双滑轮活动连接,所述齿条传动板的一侧面与传动齿轮采用相啮合的配合方式进行传动连接,所述传动齿轮贯穿于与之采用过盈配合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通过第三传动带与第四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上套设有小圆盘且两者采用过盈配合,所述小圆盘与第四传动带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四传动带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推动机构,所述第三转轴、第四转轴的外端面均与除污盒的内端面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滑座的顶面与除污盒的内顶面垂直连接,所述第二线筒、双滑轮均与除污盒机械接。

进一步地,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有限位块、上滑槽导轨、大圆盘、上移动轮、活动杆、连接杆、固定杆、环形孔、下移动轮、下滑槽导轨、推动板,所述大圆盘与固定杆垂直连接,所述固定杆穿过与之间隙配合的环形孔,所述环形孔开设在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活动杆上,所述活动杆的顶部安装有上移动轮,所述活动杆的底部机械连接有下移动轮,所述下移动轮与下滑槽导轨活动连接,所述下滑槽导轨的上方设有与之相互对称的上滑槽导轨,所述上滑槽导轨的两末端均安装有限位块,所述上移动轮与上滑槽导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通过连接杆与推动板连接,所述连接杆垂直于相互平行的活动杆、推动板,所述第四传动带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大圆盘,所述上滑槽导轨固定在除污盒的内顶面,所述推动板与反转启动机构活动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反转启动机构包括有旋转盘、中心轴、旋转启动板、反转控制器,所述旋转盘的中心位置贯穿于与之采用间隙配合的中心轴,所述旋转盘与旋转启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启动板的另一端与反转控制器活动接触,所述推动板可与旋转启动板接触,所述反转控制器固定在除污盒的内壁,所述中心轴与除污盒的内端面活动连接,所述反转控制器与电机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除污盒包括有活动口、盒体、分隔板、圆孔,所述盒体的内部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圆孔,所述活动口设于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盒体上,所述内筒与活动口采用间隙配合,所述丝杆穿过圆孔且两者采用间隙配合,所述上筒的底面与盒体的顶面垂直连接,所述下筒、正极接触片、吊座、固定滑座、上滑槽导轨的顶面连接于盒体的内顶面,所述定滑轮、套筒、减震底座、支座、下滑槽导轨与分隔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第三转轴、第三传动带、中心轴均与盒体的内端面活动连接,所述盒体的外壁与净水器本体的内壁贴合接触。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可自动除污的智能净水器,按压按钮,使得内筒受力向上筒、下筒内缩,复位弹簧由原状被压缩,直至卡珠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卡在通孔上,此过程内筒释放了对第一钢丝绳的拉力,第一钢丝绳的长度唯一,使得释放的拉力为内弹簧提供动力,使得内弹簧被压缩要复位,使得伸缩杆向套筒外伸,使得负极接触片与正极接触片接触,从而在电线的作用下进行通电,使得电机驱动转轴旋转,从而转轴带动主动轮旋转,从动轮在第一传动带的辅助传动下随主动轮旋转,主动轮带动第一蜗杆旋转,因第一蜗杆与第一蜗轮相啮合,第一蜗轮套设在第一转轴上,故第一蜗轮随第一蜗杆旋转的同时使得第一转轴发生联动,第二转轴在第二传动带的辅助传动下随第一转轴旋转,第二蜗轮随第二转轴旋转从而带动第二蜗杆旋转,第二蜗杆带动主动齿轮旋转,因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套设在丝杆上,故从动齿轮随主动齿轮旋转的同时使得丝杆发生联动,从而带动丝杆配套座旋转的同时并且下降运动,综而使得除垢刷对盒体的内壁进行清洗除垢,套环随丝杆配套座的下降而下降,下降对长度固定的第二钢丝绳产生拉力,使得第二钢丝绳将齿条传动版向固定滑座外拉,齿条传动版因与传动齿轮相啮合,传动齿轮的位置固定,故齿条传动版在下将的同时使得传动齿轮发生旋转,传动齿轮带动第三转轴旋转,小圆盘在第三传动带的辅助传动作用下随第三转轴旋转,从而小圆盘带动第四转轴旋转,大圆盘在第四传动带的辅助传动下随第四转轴旋转,大圆盘旋转使得固定杆发生联动,相对于大圆盘,固定杆是静止的,故,固定杆随于大圆盘旋转时在环形孔内活动,从而使得活动杆水平移动且受到移动轮的辅助力,推板在连接杆的作用下随活动杆水平移动,从而将推动旋转启动板,使得旋转启动板带动旋转盘在中心轴上旋转,从而旋转启动板触动到反转控制器,反转控制器控制电机进行反转,使得除垢效果更佳,

本发明一种可自动除污的智能净水器,该智能净水器设有自动除污除垢装置,具有除污除垢的功能,能够对滤芯内壁的水垢自动正反转清洗,从而达到除垢的目的,能够有效的避免滤芯遭到堵塞,无须频繁更换滤芯,降低使用成本,避免资金的浪费。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可自动除污的智能净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自动除污除垢装置的内部的第一种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自动除污除垢装置的内部的第二种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的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的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C的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自动除污除垢装置-1、净水器本体-2、电源底座-3、可拆卸滴水盘-4、滴水网-5、出水口-6、操作按钮-7、操作显示屏-8、按压机构-11、正转启动机构-12、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3、除垢机构-14、齿轮传动机构-15、推动机构-16、反转启动机构-17、除污盒-18、按钮-1101、上筒-1102、U型限位架-1103、卡珠-1104、通孔-1105、压缩弹簧-1106、内筒-1107、下筒-1108、底盘-1109、复位弹簧-1110、第一钢丝绳-1111、定滑轮-1112、绝缘杆-1201、套筒-1202、内弹簧-1203、第一线筒-1204、减震底座-1205、主动轮-1206、转轴-1207、电机-1208、电线-1209、负极接触片-1210、正极接触片-1211、从动轮-1301、第一传动带-1302、第一蜗轮-1303、第二传动带-1304、第二转轴-1305、第二蜗轮-1306、主动齿轮-1307、第二蜗杆-1308、支座-1309、吊座-1310、第一蜗杆-1311、第一转轴-1312、上支座-1401、从动齿轮-1402、丝杆-1403、套环-1404、除垢刷-1405、丝杆配套座-1406、下支座-1407、第二钢丝绳-1501、双滑轮-1502、第二线筒-1503、第三转轴-1504、小圆盘-1505、齿条传动板-1506、第四转轴-1507、第四传动带-1508、第三传动带-1509、传动齿轮-1510、固定滑座-1511、拉伸弹簧-1512、限位块-1601、上滑槽导轨-1602、大圆盘-1603、上移动轮-1604、活动杆-1605、连接杆-1606、固定杆-1607、环形孔-1608、下移动轮-1609、下滑槽导轨-1610、推动板-1611、旋转盘-1701、中心轴-1702、旋转启动板-1703、反转控制器-1704、活动口-1801、盒体-1802、分隔板-1803、圆孔-180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自动除污的智能净水器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自动除污除垢装置1、净水器本体2、电源底座3、可拆卸滴水盘4、滴水网5、出水口6、操作按钮7、操作显示屏8,所述净水器本体2内嵌有与之采用过盈配合的自动除污除垢装置1并且两者相连通,所述自动除污除垢装置1的顶面上嵌入有与之相连接的操作显示屏8,所述净水器本体2的底面中心位置与电源底座3的顶面中心位置活动连接,所述电源底座3的形状呈圆形机构,所述电源底座3的一侧设有与净水器本体2相连接的可拆卸滴水盘4,所述可拆卸滴水盘4的上安装有相通的滴水网5,所述滴水网5上均匀的布设有间距相等的滴水栏,所述滴水网5的正上方安装有与净水器本体2固定连接的出水口6,所述操作按钮7位于出水口6的上方,所述操作按钮7嵌入在净水器本体2远离操作显示屏8的一侧顶面上;

所述自动除污除垢装置1由按压机构11、正转启动机构12、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3、除垢机构14、齿轮传动机构15、推动机构16、反转启动机构17、除污盒18组成;

所述除污盒18的内部设有与之相连接的按压机构11、正转启动机构12、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3、除垢机构14、齿轮传动机构15、推动机构16、反转启动机构17,所述按压机构11与正转启动机构12相连接,所述正转启动机构12与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3进行传动连接,所述正转启动机构12设于按压机构11与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3之间,所述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3传动连接于除垢机构14,所述除垢机构14通过齿轮传动机构15与推动机构16连接,所述推动机构16与反转启动机构17活动接触,所述推动机构16位于齿轮传动机构15与反转启动机构17之间,所述除垢机构14垂直设于除污盒18的中心位置,所述除污盒18内嵌与之相连通的净水器本体2的内部,所述正转启动机构12与反转启动机构17电连接。

所述按压机构11包括有按钮1101、上筒1102、U型限位架1103、卡珠1104、通孔1105、压缩弹簧1106、内筒1107、下筒1108、底盘1109、复位弹簧1110、第一钢丝绳1111、定滑轮1112,所述内筒1107的顶面与按钮1101的底面中心位置相连接,所述内筒1107的底面与圆形结构的底盘1109的顶面中心相连接,所述底盘1109的底面通过复位弹簧1110与下筒1108的内底面连接,所述第一钢丝绳1111的一端穿过下筒1108、复位弹簧1110连接于底盘1109的底面中心,所述第一钢丝绳1111与定滑轮1112活动接触,所述定滑轮1112布设有三个,所述复位弹簧1110、底盘1109均位于下筒1108的内部,所述内筒1107从上自下依次贯穿于与之采用间隙配合的上筒1102、下筒1108,所述上筒1102的两侧底面均开设有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通孔1105,所述卡珠1104贯穿有通孔1105且两者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卡珠1104的内侧与压缩弹簧1106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压缩弹簧1106的另一侧连接于U型限位架1103,所述U型限位架1103远离卡珠1104的一侧面与内筒1107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U型限位架1103、卡珠1104、通孔1105均以内筒1107的中心垂直线为轴布设有两个,所述上筒1102的底面与除污盒18的顶面相连接,所述下筒1108的顶面与除污盒18的内顶面垂直连接,所述定滑轮1112均与除污盒18采用机械连接,所述第一钢丝绳1111的另一端连接于正转启动机构12。

所述正转启动机构12包括有绝缘杆1201、套筒1202、内弹簧1203、第一线筒1204、减震底座1205、主动轮1206、转轴1207、电机1208、电线1209、负极接触片1210、正极接触片1211,所述绝缘杆1201贯穿于与之采用间隙配合的套筒1202,所述套筒1202的内底面通过内弹簧1203与绝缘杆1201的底面相连接,所述内弹簧1203设于套筒1202的内部,所述绝缘杆1201的顶面上安装有负极接触片1210,所述负极接触片1210的正上方设有与之贴合连接的正极接触片1211,所述负极接触片1210与电线1209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线1209与工字型结构的第一线筒1204活动连接,所述电线1209的另一端与电机1208电连接,所述电机1208的底面与减震底座1205的顶面进行机械连接,所述电机1208远离第一线筒1204的一侧上贯穿有与之相连接的转轴1207,所述转轴1207上套设有与之采用过盈配合的主动轮1206,所述第一钢丝绳1111的另一端穿过套筒1202、内弹簧1203而与绝缘杆1201的底面中心连接,所述主动轮1206与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3进行传动连接,所述正极接触片1211固定在除污盒18的内顶面,所述套筒1202及减震底座1205的底面均与除污盒18相连接,所述电机1208与反转启动机构17电连接。

所述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3包括有从动轮1301、第一传动带1302、第一蜗轮1303、第二传动带1304、第二转轴1305、第二蜗轮1306、主动齿轮1307、第二蜗杆1308、支座1309、吊座1310、第一蜗杆1311、第一转轴1312,所述第一蜗杆1311的两末端均贯穿与之采用间隙配合的吊座1310,所述吊座1310平行且对称的安装有两个,所述第一蜗杆1311上套设有与之采用过度配合的从动轮1301,所述从动轮1301与第一传动带1302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蜗杆1311的下方与第一蜗轮1303采用相啮合的配合方式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蜗轮1303套置在与之采用过盈配合的第一转轴1312上,所述第一转轴1312通过第二传动带1304与第二转轴1305相连接,所述第二蜗轮1306贯穿于第二传动带1304且两者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蜗轮1306远离第一传动带1302的一侧啮合于第二蜗杆1308,所述第二蜗杆1308呈纵向设置,所述第二蜗杆1308的上下两末端均安装有支座1309,所述第二蜗杆1308远离吊座1310的一端上套设有与之采用过度配合的主动齿轮1307,所述主动齿轮1307与除垢机构14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带1302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主动轮1206,所述吊座1310的顶部与除污盒18的内顶面进行机械连接,所述支座1309与除污盒1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312、第二转轴1305的外端面均与除污盒18的内端面活动连接。

所述除垢机构14包括有上支座1401、从动齿轮1402、丝杆1403、套环1404、除垢刷1405、丝杆配套座1406、下支座1407,所述丝杆1403的顶部安装有上支座1401,底部则套设有与之间隙配合的下支座1407,所述丝杆1403与相互平行的上支座1401、下支座1407垂直,所述上支座1401的下方设有与丝杆1403过度配合的从动齿轮1402,所述丝杆配套座1406贯穿于与之相配合的丝杆1403,所述丝杆配套座1406的外侧固定有除垢刷1405,所述除垢刷1405的横截面呈圆形结构,所述丝杆配套座1406的上方放置有与之活动接触的套环1404,所述套环1404贯穿于丝杆1403并且两者采用间隙配合,所述下支座1407与除污盒18的内底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1402与主动齿轮1307采用相啮合的配合方式进行传动连接,所述套环1404与齿轮传动机构15连接。

所述齿轮传动机构15包括有第二钢丝绳1501、双滑轮1502、第二线筒1503、第三转轴1504、小圆盘1505、齿条传动板1506、第四转轴1507、第四传动带1508、第三传动带1509、传动齿轮1510、固定滑座1511、拉伸弹簧1512,所述齿条传动板1506的顶面通过拉伸弹簧1512与固定滑座1511的内顶面相连接,所述固定滑座1511,所述齿条传动板1506的底面与第二钢丝绳150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钢丝绳1501缠绕与之活动连接的第二线筒1503,所述第二线筒1503的形状呈工字型结构,所述第二钢丝绳1501还与双滑轮1502活动连接,所述齿条传动板1506的一侧面与传动齿轮1510采用相啮合的配合方式进行传动连接,所述传动齿轮1510贯穿于与之采用过盈配合的第三转轴1504,所述第三转轴1504通过第三传动带1509与第四转轴1507活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1507上套设有小圆盘1505且两者采用过盈配合,所述小圆盘1505与第四传动带1508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四传动带1508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推动机构16,所述第三转轴1504、第四转轴1507的外端面均与除污盒18的内端面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滑座1511的顶面与除污盒18的内顶面垂直连接,所述第二线筒1503、双滑轮1502均与除污盒18机械接。

所述推动机构16包括有限位块1601、上滑槽导轨1602、大圆盘1603、上移动轮1604、活动杆1605、连接杆1606、固定杆1607、环形孔1608、下移动轮1609、下滑槽导轨1610、推动板1611,所述大圆盘1603与固定杆1607垂直连接,所述固定杆1607穿过与之间隙配合的环形孔1608,所述环形孔1608开设在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活动杆1605上,所述活动杆1605的顶部安装有上移动轮1604,所述活动杆1605的底部机械连接有下移动轮1609,所述下移动轮1609与下滑槽导轨1610活动连接,所述下滑槽导轨1610的上方设有与之相互对称的上滑槽导轨1602,所述上滑槽导轨1602的两末端均安装有限位块1601,所述上移动轮1604与上滑槽导轨1602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1605通过连接杆1606与推动板1611连接,所述连接杆1606垂直于相互平行的活动杆1605、推动板1611,所述第四传动带1508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大圆盘1603,所述上滑槽导轨1602固定在除污盒18的内顶面,所述推动板1611与反转启动机构17活动接触。

所述反转启动机构17包括有旋转盘1701、中心轴1702、旋转启动板1703、反转控制器1704,所述旋转盘1701的中心位置贯穿于与之采用间隙配合的中心轴1702,所述旋转盘1701与旋转启动板170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启动板1703的另一端与反转控制器1704活动接触,所述推动板1611可与旋转启动板1703接触,所述反转控制器1704固定在除污盒18的内壁,所述中心轴1702与除污盒18的内端面活动连接,所述反转控制器1704与电机1208电连接。

所述除污盒18包括有活动口1801、盒体1802、分隔板1803、圆孔1804,所述盒体1802的内部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分隔板1803,所述分隔板1803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圆孔1804,所述活动口1801设于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盒体1802上,所述内筒1107与活动口180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丝杆1403穿过圆孔1804且两者采用间隙配合,所述上筒1102的底面与盒体1802的顶面垂直连接,所述下筒1108、正极接触片1211、吊座1310、固定滑座1511、上滑槽导轨1602的顶面连接于盒体1802的内顶面,所述定滑轮1112、套筒1202、减震底座1205、支座1309、下滑槽导轨1610与分隔板1803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312、第三转轴1504、第三传动带1509、中心轴1702均与盒体1802的内端面活动连接,所述盒体1802的外壁与净水器本体2的内壁贴合接触。

本专利所说的第一蜗杆1311是指具有一个或几个螺旋齿,并且与蜗轮啮合而组成交错轴齿轮副的齿轮。其分度曲面可以是圆柱面,圆锥面或圆环面,有阿基米德蜗杆、渐开线蜗杆、法向直廓蜗杆、锥面包络圆柱蜗杆四种类别。

当使用者想使用本发明的一种可自动除污的智能净水器的时候,第一步,事先检查装置的各个部件的组装是否牢固,检测装置是否能够正常使用;第二步,在装置能够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进行使用,按压按钮1101,使得内筒1107受力向上筒1102、下筒1108内缩,复位弹簧1110由原状被压缩,直至卡珠1104在压缩弹簧1106的作用下卡在通孔1105上,此过程内筒1107释放了对第一钢丝绳1111的拉力,第一钢丝绳1111的长度唯一,使得释放的拉力为内弹簧1203提供动力,使得内弹簧1203被压缩要复位,使得伸缩杆1201向套筒1202外伸,使得负极接触片1210与正极接触片1211接触,从而在电线1209的作用下进行通电,使得电机1208驱动转轴1207旋转,从而转轴1207带动主动轮1206旋转,从动轮1301在第一传动带1302的辅助传动下随主动轮1206旋转,主动轮1206带动第一蜗杆1311旋转,因第一蜗杆1311与第一蜗轮1303相啮合,第一蜗轮1303套设在第一转轴1312上,故第一蜗轮1303随第一蜗杆1311旋转的同时使得第一转轴1312发生联动,第二转轴1305在第二传动带1304的辅助传动下随第一转轴1312旋转,第二蜗轮1306随第二转轴1305旋转从而带动第二蜗杆1308旋转,第二蜗杆1308带动主动齿轮1307旋转,因主动齿轮1307与从动齿轮1402啮合,从动齿轮1402套设在丝杆1403上,故从动齿轮1402随主动齿轮1307旋转的同时使得丝杆1403发生联动,从而带动丝杆配套座1406旋转的同时并且下降运动,综而使得除垢刷1405对盒体1802的内壁进行清洗除垢,套环1404随丝杆配套座1406的下降而下降,下降对长度固定的第二钢丝绳1501产生拉力,使得第二钢丝绳1501将齿条传动版1506向固定滑座1511外拉,齿条传动版1506因与传动齿轮1510相啮合,传动齿轮1510的位置固定,故齿条传动版1506在下将的同时使得传动齿轮1510发生旋转,传动齿轮1510带动第三转轴1507旋转,小圆盘1505在第三传动带1509的辅助传动作用下随第三转轴1507旋转,从而小圆盘1505带动第四转轴1504旋转,大圆盘1603在第四传动带1508的辅助传动下随第四转轴1504旋转,大圆盘1603旋转使得固定杆1607发生联动,相对于大圆盘1603,固定杆1607是静止的,故,固定杆1607随于大圆盘1603旋转时在环形孔1608内活动,从而使得活动杆1605水平移动且受到移动轮的辅助力,推板1611在连接杆1606的作用下随活动杆1605水平移动,从而将推动旋转启动板1703,使得旋转启动板1703带动旋转盘1702在中心轴1701上旋转,从而旋转启动板1703触动到反转控制器1704,反转控制器1704控制电机1208进行反转,使得除垢效果更佳。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由于技术不完善,不能对滤芯进行除垢,使得滤芯过滤掉的物质附着在滤芯的壁上,易造成滤芯发生堵塞,需要频繁的更换滤芯,资金消耗大,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具有除污除垢的功能,能够对滤芯内壁的水垢自动清洗,从而达到除垢的目的,能够有效的避免滤芯遭到堵塞,无须频繁更换滤芯,降低使用成本,避免资金的浪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