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除渣装置及包括其的冲渣液除渣供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5775发布日期:2018-11-16 21:2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沉淀除渣装置及包括其的冲渣液除渣供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沉淀除渣装置及包括该沉淀除渣装置的冲渣液除渣供给系统。



背景技术:

在冶金技术领域中,传统的冲渣液除渣供给系统主要由沉淀池、循环池及管路构成,在工作中,冲渣液首先经过沉淀池进行沉淀以获得洁净的冲渣液,然后洁净的冲渣液再从沉淀池顶部溢流进入循环池内以等待重复利用。不过在传统的冲渣液除渣供给系统中,由于该冲渣液中携带的沉降渣(沉降渣的密度>冲渣液的密度)可以直接下沉并堆积到沉淀池的池底,因此该沉降渣能被该沉淀池有效地去除,但由于该冲渣液中携带的少量漂浮渣(漂浮渣的密度<冲渣液)漂浮在冲渣液的液面上,导致其极易随流进入循环池内,影响冲渣液的洁净程度,使冲渣液的洁净程度很难满足可被重复利用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沉淀除渣装置及包括该沉淀除渣装置的冲渣液除渣供给系统,其能够对已经过冲渣的冲渣液进行更好的洁净,去除该冲渣液中的沉降渣和漂浮渣,促进冲渣液的洁净程度满足可被重复利用的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沉淀除渣装置,其包括沿着流体流动方向依次排列的两个以上沉淀容器及用于将两个以上所述沉淀容器串联起来的至少一个连通管道;其中,最上游的所述沉淀容器用以接收已经过冲渣的冲渣液,而最下游的所述沉淀容器用以输出已去除沉降渣和漂浮渣的冲渣液;在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沉淀容器之中,靠近上游的所述沉淀容器的底部通过相应的所述连通管道与靠近下游的沉淀容器的顶部相连通,并且靠近下游的沉淀容器的顶部高于靠近上游的所述沉淀容器的底部但不高于靠近上游的所述沉淀容器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除渣装置还包括插入到所述沉淀容器内的扫吹管,所述扫吹管的出气口与连通管道的进口相邻。

进一步地,所述扫吹管的轴线与其所在的沉淀容器的轴线相平行。

进一步地,沿着流体流动方向依次排列的各个沉淀容器的容积依次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连通管道为倾斜布置的直管。

进一步地,在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沉淀容器之中,靠近上游的所述沉淀容器的容积是靠近下游的所述沉淀容器的容积的1/2-2/3倍。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容器为沉淀池,各个所述沉淀池的底面彼此共面,且各个所述沉淀池的高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容器的数量为3个。

进一步地,所述扫吹管的内径为最上游的所述沉淀容器的内径的1/45-1/40倍。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沉淀除渣装置,其能够通过两个以上沉淀容器及将两个以上沉淀容器串联起来的至少一个连通管道实现如下功效,即对已经过冲渣的冲渣液进行更好的洁净,更高效地去除该冲渣液中的沉降渣和漂浮渣,促进冲渣液的洁净程度满足可被重复利用的要求。此外,该沉淀除渣装置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使用安全可靠,便于实施推广应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沉淀除渣装置的冲渣液除渣供给系统。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冲渣液除渣供给系统能够通过两个以上沉淀容器及将两个以上沉淀容器串联起来的至少一个连通管道实现如下功效,对已经过冲渣的冲渣液进行更好的洁净,更高效地去除该冲渣液中的沉降渣和漂浮渣,促进冲渣液的洁净程度满足可被重复利用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沉淀除渣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沉淀除渣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该沉淀除渣装置100可应用于冲渣液除渣供给系统中,并作为该冲渣液除渣供给系统的基本组成。该冲渣液除渣供给系统除了包括上述沉淀除渣装置100之外,还可包括能够接收已被沉淀除渣装置100去除过渣粒的冲渣液的循环池。

如图1所示,该沉淀除渣装置100包括沿着流体流动方向依次排列的沉淀容器1、沉淀容器4和沉淀容器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示意性地显示了3个沉淀容器,但不应理解为该沉淀除渣装置仅能包括3个沉淀容器,事实上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该沉淀除渣装置100也可包括沿着流体流动方向依次排列的2个或4个以上沉淀容器,对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该沉淀除渣装置100还包括将沉淀容器1、沉淀容器4和沉淀容器7串联在一起的连通管道3和连通管道6,其中连通管道3用以将沉淀容器1和沉淀容器4相连,而连通管道6用以将沉淀容器4和沉淀容器7相连。也就是说,当该沉淀除渣装置100包括沿着流体流动方向依次排列的两个以上(≥2)沉淀容器时,该沉淀除渣装置100还应包括用于将两个以上沉淀容器串联起来的至少一个连通管道,其中连通管道的数量比沉淀容器的数量少一个。

如图1所示,最上游的沉淀容器1用以接收已经过冲渣的冲渣液,而最下游的沉淀容器7用以输出已去除过沉降渣和漂浮渣的冲渣液。同时,在任意两个相邻的沉淀容器之中,靠近上游的沉淀容器的底部通过相应的连通管道与靠近下游的沉淀容器的顶部相连通,并且,靠近下游的沉淀容器的顶部高于靠近上游的所述沉淀容器的底部但不高于靠近上游的所述沉淀容器的顶部。就图而言,沉淀容器1的底部通过连通管道3与沉淀容器4的顶部相连通,并且,沉淀容器4的顶部高于(>)沉淀容器1的底部但不高于(≤)沉淀容器1的顶部;类似地,沉淀容器4的底部通过连通管道6与沉淀容器7的顶部相连通,并且,沉淀容器7的顶部高于沉淀容器4的底部但不高于沉淀容器4的顶部。优选地,该沉淀容器1、沉淀容器4和沉淀容器7皆优选为沉淀池,各个沉淀池的底面彼此共面,且各个沉淀池的高度相同,由此不仅可以降低施工难度,节约成本,而且大幅度方便人们对传统的冲渣液除渣供给系统进行直接改造,用最低的花费来实施本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沉淀除渣装置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沉淀容器1用以接收已经过冲渣的冲渣液,当该冲渣液进入沉淀容器1内并即将填满沉淀容器1时,该沉淀容器1内的冲渣液将不得不进入沉淀容器4内(连通器原理),待该冲渣液即将填满沉淀容器4时,沉淀容器4内的冲渣液也将不得不进入沉淀容器7内。在此过程中,沉淀容器1内的冲渣液中含有漂浮渣和沉降渣,其中漂浮渣在浮力的作用下基本无法下沉到沉淀容器1的底部,故其很难通过连通管道3而进入沉淀容器4内,并由此保证进入沉淀容器4内的冲渣液不含或微含漂浮渣,实现对冲渣液中漂浮渣的高效去除,而冲渣液中的沉降渣虽然可以下沉到沉淀容器1的底部,但由于连通管道3内的冲渣液主要依靠相邻沉淀容器间的压差来实现流动,使得其在流动过程中不具有较强的携带能力,从而很难携带该沉降渣顺利通过连通管道3而进入沉淀容器4内,最后实现对冲渣液中沉降渣的高效去除。另外,若沉淀容器4内的冲渣液意外含有漂浮渣和沉降渣,那么漂浮渣也将在浮力作用下无法下沉到沉淀容器4的底部,使得其难以通过与沉淀容器4的底部相连的连通管道6而进入到沉淀容器7内,并由此保证进入沉淀容器7内的冲渣液不含或更微量地包含漂浮渣,实现对冲渣液中漂浮渣的更高效去除,沉降渣虽然可以下沉到沉淀容器4的底部,但由于连通管道6内的冲渣液主要由相邻沉淀容器间的压差来实现流动,使得其不具有较强的携带能力(与流动强度正相关),从而难以携带该沉降渣顺利通过连通管道6而进入沉淀容器7内,最终实现对冲渣液中沉降渣的更高效去除。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沉淀除渣装置100能够通过两个以上沉淀容器及将两个以上沉淀容器串联起来的至少一个连通管道实现如下功效,即对已经过冲渣的冲渣液进行更好的洁净,更高效地去除该冲渣液中的沉降渣和漂浮渣,并促进冲渣液的洁净程度满足可被重复利用的要求。

为了防止沉淀容器内沉降堆积的沉降渣堵塞连通管道的进口,沉淀除渣装置100还包括插入到沉淀容器1内的扫吹管2,该扫吹管2的出气口与连通管道3的进口相邻(即二者间距≤沉淀容器1的内径1/4),同时沉淀除渣装置100还包括插入到沉淀容器4内的扫吹管5,扫吹管5的出气口与连通管道6的进口相邻(即二者间距≤沉淀容器1的内径1/4)。通过大量实验验证,当扫吹管2和扫吹管5的轴线与其所在的沉淀容器的轴线相平行时,扫吹管2和扫吹管5的吹气不但能吹走对应连通管道的进口附近的沉降渣,而且对沉淀除渣装置100的干扰也比较低,基本不影响沉淀除渣装置100在去除渣粒时的去除效果。优选地,扫吹管2和扫吹管5的内径均为最上游的沉淀容器1的内径的1/45-1/40倍。

在本实施例中,沉淀容器1的容积<沉淀容器4的容积<沉淀容器7的容积,即沿着流体流动方向依次排列的各个沉淀容器的容积依次增大。通过这种方式有效避免相邻沉淀容器之间产生较强压差,确保冲渣液能够在二者之间连通管道内进行平缓流动,以避免将上游沉淀容器内的沉降渣携带进入下游沉淀容器内。在本实施例中,在任意两个相邻的沉淀容器之中,靠近上游的沉淀容器的容积是靠近下游的沉淀容器的容积的1/2-2/3倍,优选为2/3倍。

在本实施例中,连通管道3和连通管道6均为倾斜布置的直管,即各个连通管道均为倾斜布置的直管,用以保证各个连通管道对冲渣液施加的阻力最小化,允许该冲渣液在各个连通管道内进行通畅的流动。其中,连通管道3和连通管道6的内径尺寸根据具体需要来定,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连通管道3和连通管道6的内径均为最上游的沉淀容器1的内径的1/25-1/20倍。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