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混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5803发布日期:2018-11-23 19:17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卧式混合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加工领域,具体涉及卧式混合机。



背景技术:

物料经多道工序加工成粉末状后,将多种物料放入搅拌桶内充分搅拌均匀后形成产品,卧式混合机主要是由搅拌轴进行搅拌,传统搅拌桶采用单轴搅拌,物料不能充分搅拌均匀,存在作业死角,因此效率较低、效果较差,而且由于搅拌桶桶高高达4米多,必须配设阶梯,而物料则需要人工爬梯搬运,工人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卧式混合机,用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卧式混合机,包括机架,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旋转外管,旋转外管内部设置中心主搅拌桨和多个卫星辅搅拌桨,所述旋转外管与中心主搅拌桨的旋转方向一致,与卫星辅搅拌桨的旋转方向相反,旋转外管、中心主搅拌桨和多个卫星辅搅拌桨由电机驱动,所述旋转外管一端设置进料口,另一端设置出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外管的剖面呈花瓣形,在旋转外管内部形成中心主搅拌仓和卫星辅搅拌仓。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主搅拌桨位于中心主搅拌仓内,卫星辅搅拌桨位于卫星辅搅拌仓内。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主搅拌桨包括主轴和多个主搅拌棒,所述主搅拌棒沿径向与主轴垂直固连。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主搅拌棒呈辐射状布置,其端点的连线形成圆滑的曲线。

进一步的,所述卫星辅搅拌桨包括辅轴和多个辅搅拌棒,所述辅搅拌棒沿径向与辅轴垂直固连。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辅搅拌棒之间的间距为25-45cm。

进一步的,所述主搅拌棒和辅搅拌棒的横断面呈“十字”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中,中心主搅拌桨和多个卫星辅搅拌桨呈辐射状设置,两轴同时搅拌,使物料充分混合,提高搅拌效率;同时,外筒旋转,防止物料挂壁。旋转外筒卧式布置,这样更便于工作人员操作,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中心主搅拌桨的侧视图;

图3是主搅拌棒的剖视图;

图中,1-旋转外管、2-中心主搅拌桨、3-卫星辅搅拌桨、4-中心主搅拌仓、5-卫星辅搅拌仓、6-主轴、7-主搅拌棒、8-辅轴、9-辅搅拌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卧式混合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旋转外管1,旋转外管1内部设置中心主搅拌桨2和多个卫星辅搅拌桨3,旋转外管1与中心主搅拌桨2的旋转方向一致,与卫星辅搅拌桨3的旋转方向相反,旋转外管1、中心主搅拌桨2和多个卫星辅搅拌桨3由电机驱动,旋转外管1一端设置进料口,另一端设置出料口。

优选的,旋转外管1的剖面呈花瓣形,在旋转外管1内部形成中心主搅拌仓4和卫星辅搅拌仓5。

优选的,中心主搅拌桨2位于中心主搅拌仓4内,卫星辅搅拌桨3位于卫星辅搅拌仓5内。

优选的,中心主搅拌桨2包括主轴6和多个主搅拌棒7,主搅拌棒7沿径向与主轴6垂直固连。

优选的,多个主搅拌棒7呈辐射状布置,其端点的连线形成圆滑的曲线。

优选的,卫星辅搅拌桨3包括辅轴8和多个辅搅拌棒9,辅搅拌棒9沿径向与辅轴8垂直固连。

优选的,多个辅搅拌棒9之间的间距为25-45cm。

优选的,主搅拌棒7和辅搅拌棒9的横断面呈“十字”型。

工作过程如下:将物料从进料口填入,电机驱动旋转外管、中心主搅拌桨和多个卫星辅搅拌桨旋转,旋转外管与中心主搅拌桨的旋转方向一致,与卫星辅搅拌桨的旋转方向相反,即旋转外管“公转”的同时,卫星辅搅拌桨“自转”,保证物料充分混合,提高搅拌效率,防止物料挂壁,主搅拌棒和辅搅拌棒的横断面呈“十字”型,在旋转的过程中,局部空间内形成“涡流”,配合旋转外管、中心主搅拌桨和多个卫星辅搅拌桨的旋转,加速物料充分混合,搅拌适当时间后将物料从出料口倒出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