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黏剂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纹涂布用胶黏剂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胶黏剂(粘合、粘接、胶结、胶粘)是指同质或异质物体表面用胶黏剂连接在一起的技术,具有应力分布连续,重量轻,或密封,多数工艺温度低等特点。
在胶黏剂生产过程中,由于加工罐内部含有较多空气,进而影响胶黏剂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效率,且在下料时,胶黏剂很容易残留在加工罐内底端,进而造成浪费,增加加工成本。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网纹涂布用胶黏剂生产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纹涂布用胶黏剂生产设备,结构简单,通过设置真空泵,保证加工罐内部真空度,避免加工罐内部的含有的空气与胶黏剂原料发生反应,能够有效提高加工效率,且方便下料,进而防止原料残留在加工罐内部造成浪费,操作方便,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网纹涂布用胶黏剂生产设备,包括外壳和加工罐,所述加工罐位于外壳内部,所述加工罐内腔安插有电加热丝,所述加工罐底端与外壳内底端之间固定安装有轴承A,且加工罐顶端内腔设置有轴承B,所述轴承B内腔安插有排气管,且排气管另一端固定连通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另一端设置有排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加工罐内侧壁固定焊接有斜板,且斜板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导孔,所述导孔内部填充有弧形球,且弧形球底端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外壳底端设置有排料口。
进一步地,所述加工罐顶端与外壳之间活动安装有转轴,且转轴另一端贯穿于外壳内腔并与外壳顶端的电机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另一端焊接有搅拌轴,且搅拌轴设置在加工罐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一侧设置有注料孔,且注料孔底端固定连通有导料管,所述注料孔通过导料管与加工罐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利用真空泵配合抽气管使用,能够有效将加工罐内部的气体抽出,从而保证加工罐内部真空度,避免加工罐内部的含有的空气与胶黏剂原料发生反应,能够有效提高加工效率。
2、通过利用电动伸缩杆配合弧形球脱离导孔内部,进而方便下料,能够有效防止胶黏剂残留在加工罐内部,降低原料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网纹涂布用胶黏剂生产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网纹涂布用胶黏剂生产设备的加工罐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加工罐;3、电机;4、转轴;5、导孔;6、搅拌轴;7、电加热丝;8、轴承B;9、排气管;10、真空泵;11、排气口;12、轴承A;13、导料管;14、注料孔;15、排料口;16、电动伸缩杆;17、斜板;18、弧形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网纹涂布用胶黏剂生产设备,包括外壳1和加工罐2,所述加工罐2位于外壳1内部,所述加工罐2内腔安插有电加热丝7,所述加工罐2底端与外壳1内底端之间固定安装有轴承A12,且加工罐2顶端内腔设置有轴承B8,所述轴承B8内腔安插有排气管9,且排气管9另一端固定连通有真空泵10,所述真空泵10另一端设置有排气口11。
其中,所述加工罐2内侧壁固定焊接有斜板17,且斜板17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导孔5,所述导孔5内部填充有弧形球18,且弧形球18底端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16,所述外壳1底端设置有排料口15。
其中,所述加工罐2顶端与外壳1之间活动安装有转轴4,且转轴4另一端贯穿于外壳1内腔并与外壳1顶端的电机3相连接。
其中,所述转轴4另一端焊接有搅拌轴6,且搅拌轴6设置在加工罐2内部。
其中,所述电机3一侧设置有注料孔14,且注料孔14底端固定连通有导料管13,所述注料孔14通过导料管13与加工罐2相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网纹涂布用胶黏剂生产设备,工作时,通过利用外壳1外侧壁设置的真空泵10一端通过排气管9与加工罐2相连通,且利用真空泵10外接供电按钮,能够有效将加工罐2内部的气体抽出,从而保证加工罐2内部真空度,避免加工罐2内部的含有的空气与胶黏剂原料发生反应,能够有效提高加工效率,然后利用注料孔14箱加工罐2内部倒入胶黏剂原料,同时注入液体,同时结合电机3带动底端转轴4连接的搅拌轴6在加工罐2内部转动,进而增加胶黏剂与液体之间的混合均匀度,有利于生产,操作方便,由于在加工罐2内腔贯穿电加热丝7外接电源通电,从而作用于加工罐2表面,便于提升加工罐2表面加热温度,有利于加快生产,避免胶黏剂结块,当生产完成后,利用电动伸缩杆16外接供电按钮带动顶端的弧形球18脱离加工罐2内侧壁斜板17之间形成的导孔5内部,进而方便下料,且利用斜板17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止胶黏剂残留在加工罐2内部,降低原料损失。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