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效率新能源汽车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63171发布日期:2021-02-05 16:32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净化效率新能源汽车滤芯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滤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空气净化效率新能源汽车滤芯。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滤芯,是过滤杂质或者气体的作用的过滤器,比较常见的汽车过滤器有:空气滤清器、空调滤清器、机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每种对应的滤清器过滤的杂质都有所差异,但基本都是过滤空气或者液体种类的杂质,现有的汽车滤芯,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功能单一,不具备抗菌和吸附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和粒子状化学物质,不能使滤芯过滤效率更高,因此需要一种空气净化效率新能源汽车滤芯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效率新能源汽车滤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净化效率新能源汽车滤芯,包括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以及纸芯,所述上固定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垫圈,所述下固定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垫圈,所述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的内侧从外向内依次开设有第一环槽、第二环槽、第三环槽,所述第一环槽的内部嵌入安装有固定环,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的内侧贴近固定环的一侧嵌入安装有纸芯,所述第二环槽的内部嵌入安装有金属蜂窝网,所述金属蜂窝网与纸芯的内侧设有纳米纤维过滤层,所述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的内侧贴进纳米纤维过滤层的内部固定安装第一耐压支撑条,所述第三环槽的内部嵌入安装有保护丝网,所述保护丝网与金属蜂窝网的内侧设有静电吸附层,所述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的内侧贴进静电吸附层的内部固定安装第二耐压支撑条。
[0005]
优选的,所述纸芯蜿蜒折叠成波浪状。
[0006]
优选的,所述第一耐支撑压条设有多组沿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径向支撑于固定环和金属蜂窝网之间。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二耐压支撑条设有多组沿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径向支撑于金属蜂窝网和保护丝网之间。
[0008]
优选的,所述纳米纤维过滤层填充为多层通过静电纺丝方法制成纳米纤维膜。
[0009]
优选的,所述静电吸附层为极性聚合物绝缘材料制成。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纸芯为了增大过滤面积,纸芯制成折叠式波浪状。过滤精度在5~30μm,压力降一般为0.01~0.04mpa,可在高压38mpa下工作,其特点是过滤精度高,滤纸的强度能对抗住强气流,保证过滤的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0012]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多组第一耐压支撑条和第二沿耐压支撑条,第一耐压支撑条沿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径向支撑固定环和金属蜂窝网之间,第二耐压支撑条设有多组沿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径向支撑于金属蜂窝网和保护丝网之间,使整体滤芯
保持圆管状结构,提高滤芯的结构稳定性,不易变形,便于使用。
[0013]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纳米纤维过滤层填充为多层通过静电纺丝方法制成纳米纤维膜,纤维直径小,均一性好。提高纤维滤材过滤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降低其纤维的直径,因为对于由直径数十微米的纤维制备出的纤维过滤器,随着纤维直径的降低滤材的过滤效率会得到提高,小孔径、高孔隙率及高通量。运用静电纺丝技术的纤维孔隙率可达 80%~90%,这种结构的滤材在有效地去除亚微米级别以及微米级别的颗粒的同时,对气流只会产生较小的阻碍比。通过静电纺丝方法制成纳米纤维膜,直径为100~500nm,该材料在空气过滤中具有的抗菌性能。
[0014]
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静电吸附层为极性聚合物绝缘材料制成,微小的不带静电的物体当靠近带静电的物体时,由于静电感应现象,靠近带静电物体的一端感应出与带静电物体相反的电性,而被吸引贴附于带静电物体上的现象,可以高效吸附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和粒子状化学物质,如但又不会阻碍气流。
[0015]
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橡胶垫圈,滤芯两端面安装,严密可靠,防止漏气。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主视图;
[0017]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整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1-上固定板、2-下固定板、3-纸芯、4-橡胶垫圈、5-第一环槽、6-固定环、7-第二环槽、8-金属蜂窝网、9-第一耐压支撑条、10-纳米纤维过滤层、11-第三环槽、12-保护丝网、13-静电吸附层、14-第二耐压支撑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空气净化效率新能源汽车滤芯,包括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2以及纸芯3,上固定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垫圈4,通过设置的橡胶垫圈4,滤芯两端面安装,严密可靠,防止漏气,下固定板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垫圈4,上固定板1与下固定板2的内侧从外向内依次开设有第一环槽5、第二环槽7、第三环槽11,第一环槽5的内部嵌入安装有固定环6,上固定板1与下固定板2的内侧贴近固定环6的一侧嵌入安装有纸芯3,纸芯3蜿蜒折叠成波浪状,通过设置的纸芯3为了增大过滤面积,纸芯3制成折叠式波浪状。过滤精度在5~30μm,压力降一般为0.01~0.04mpa,可在高压38 mpa下工作,其特点是过滤精度高,第二环槽7的内部嵌入安装有金属蜂窝网8,金属蜂窝网8与纸芯3的内侧设有纳米纤维过滤层10,纳米纤维过滤层10填充为多层通过静电纺丝方法制成纳米纤维膜,通过设置的纳米纤维过滤层10填充为多层通过静电纺丝方法制成纳米纤维膜,纤维直径小,均一性好。提高纤维滤材过滤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降低其纤维的直径,因为对于由直径数十微米的纤维制备出的纤维过滤器,随着纤维直径的降低滤材的过
滤效率会得到提高,小孔径、高孔隙率及高通量。运用静电纺丝技术的纤维孔隙率可达80%~90%,这种结构的滤材在有效地去除亚微米级别以及微米级别的颗粒的同时,对气流只会产生较小的阻碍比。通过静电纺丝方法制成纳米纤维膜,直径为100~500nm,该材料在空气过滤中的抗菌性能,上固定板1与下固定板2的内侧贴进纳米纤维过滤层10的内部固定安装第一耐压支撑条9,第一耐支撑压条9设有多组沿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2之间径向支撑于固定环6和金属蜂窝网8之间,第三环槽11的内部嵌入安装有保护丝网12,保护丝网12与金属蜂窝网8 的内侧设有静电吸附层13,静电吸附层13为极性聚合物绝缘材料制成,通过设置的静电吸附层13为极性聚合物绝缘材料制成,微小的不带静电的物体当靠近带静电的物体时,由于静电感应现象,靠近带静电物体的一端感应出与带静电物体相反的电性,而被吸引贴附于带静电物体上的现象,可以高效吸附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和粒子状化学物质,如但又不会阻碍气流,上固定板1与下固定板2的内侧贴进静电吸附层13的内部固定安装第二耐压支撑条14,第二耐压支撑条14设有多组沿上固定板 1和下固定板2之间径向支撑于金属蜂窝网8和保护丝网9之间,使整体滤芯保持圆管状结构,提高滤芯的结构稳定性,不易变形,便于使用,整体装置结构简单,而且功能多样,可抗菌和吸附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 和粒子状化学物质,滤芯过滤效率更高,且稳定性和实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0022]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使用时,将整体滤芯固定安装好,通过滤芯两端面安装橡胶垫圈4,严密可靠,防止漏气,气体通过纸芯3向滤芯内部过滤,为了增大过滤面积,纸芯制成折叠式波浪状。过滤精度在5~30μm,压力降一般为0.01~0.04mpa,可在高压38mpa下工作,其特点是过滤精度高,滤纸的强度能对抗住强气流,保证过滤的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2的多组第一耐压支撑条9和第二沿耐压支撑条14,由第一耐压支撑条9沿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2之间径向支撑固定环6和金属蜂窝网9之间,由第二耐压支撑条14设有多组沿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2之间径向支撑于金属蜂窝网8和保护丝网12之间,使整体滤芯保持圆管状结构,提高滤芯的结构稳定性,保证气体过滤经过时,不易变形,通过金属蜂窝网8与纸芯3的内侧设有纳米纤维过滤层 10,纤维直径小,均一性好。提高纤维滤材过滤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降低其纤维的直径,因为对于由直径数十微米的纤维制备出的纤维过滤器,随着纤维直径的降低滤材的过滤效率会得到提高,小孔径、高孔隙率及高通量。运用静电纺丝技术的纤维孔隙率可达80%~90%,这种结构的滤材在有效地去除亚微米级别以及微米级别的颗粒的同时,对气流只会产生较小的阻碍比。通过静电纺丝方法制成纳米纤维膜,直径为 100~500nm,该材料在空气过滤中具有的抗菌性能,通过保护丝网12与金属蜂窝网8的内侧设有静电吸附层13,静电吸附层13为极性聚合物绝缘材料制成,微小的不带静电的物体当靠近带静电的物体时,由于静电感应现象,靠近带静电物体的一端感应出与带静电物体相反的电性,而被吸引贴附于带静电物体上的现象,可以高效吸附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和粒子状化学物质,如但又不会阻碍气流,最后通过保护丝网12完成过滤,整体装置结构简单,而且功能多样,可抗菌和吸附空气中的细颗粒物 (pm2.5)和粒子状化学物质,滤芯过滤效率更高,且稳定性和实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0023]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
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