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生产机用异味消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62550发布日期:2019-07-24 13:11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胶生产机用异味消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胶生产机用异味消除装置。



背景技术:

在塑胶生产过程中,需要先将大块的塑胶原料切碎,然后将原料输送到塑胶生产机中进行融化搅拌,在融化搅拌的过程中,塑胶原料会产生大量的刺激性气味,气味会随着塑胶生产机的出料口泄露出来,泄露出的刺激性气味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危害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塑胶生产机用异味消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的塑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刺激性气味,污染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利用塑胶生产机专用的异味消除装置来清除异味,改善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塑胶生产机用异味消除装置,包括塑胶生产机、第一净化箱和第二净化箱,所述塑胶生产机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塑胶生产机的侧面上端设置有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通过第一抽气泵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气管,所述第一输气管一端与所述第一抽气泵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到第一净化箱的内部与气体分流管相连,所述气体分流管远离所述第一输气管的一侧连接有若干个水平的气体分流支管,所述气体分流支管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排气孔,所述第一净化箱顶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第一净化箱的侧面下端开设有出水口,所述第一净化箱顶端设置有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通过第二抽气泵与第二输气管相连接,所述第二输气管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二抽气泵,另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二净化箱的内部与气体扩散喇叭相连通;

所述第二净化箱的上下两个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块,其中位于所述第二净化箱上壁的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净化箱下壁的固定块互为镜像,两个上下对称的所述固定块相向的一侧开设有水平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对称的限位孔,所述固定块中卡连接有异味消除板,所述异味消除板包括活性炭吸附板,所述活性炭吸附板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相同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两侧开设有水平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垂直与所述活性炭吸附板的正反两面,所述导向槽中设置有水平的弹簧,所述导向槽通过所述弹簧胶粘连接有水平的导向柱,通过所述导向柱与所述限位孔的结合来固定所述异味消除板,所述第二净化箱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排气口。

采用上述一种塑胶生产机用异味消除装置,在塑胶生产过程中,所述塑胶生产机中产生的刺激性气体会被所述第一抽气泵抽出,刺激性气体会沿着第一输气管进入到所述气体分流管中,然后再通过所述气体分流支管上的排气孔进入到所述第一净化箱中,因为所述第一净化箱中盛放有空气净化液,所以从所述排气孔中排出的刺激性气体与空气净化液充分反应,通过空气净化液去除刺激性气体中的还有物质,经过空气净化液洗涤过的有空气会通过第二排气口被所述第二抽气泵输送到第二净化箱中,由第二净化箱中的所述异味消除板去除空气中最后残余的有害物质,完成对刺激性气体的消除,净化过后的空气则由所述第三排气口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净化箱中盛放有空气净化液,且空气净化液将所述气体分流支管淹没。

作为优选,所述气体分流支管上的排气孔中安装有空气渗透膜。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孔为半圆形结构,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导向槽水平对齐。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柱远离所述弹簧的一端为半球体状,且所述导向柱带有球体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孔紧密贴合。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口上安装有电磁阀。

作为优选,所述进料口、出料口和进水口均设置有活动盖。

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异味消除装置消除塑胶在成产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有害气体,有助于改善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操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间接的提高塑胶生产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卡块与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塑胶生产机;101、进料口;102、出料口;103、第一排气口;2、第一抽气泵;3、第一输气管;4、第一净化箱;401、进水口;402、出水口;403、第二排气口;404、电磁阀;5、气体分流管;501、气体分流支管;502、排气孔;6、第二输气管;7、气体扩散喇叭;8、第二净化箱;801、第三排气口;9、固定块;901、固定槽;902、限位孔;10、异味消除板;1001、活性炭吸附板;1002、固定件;1003、导向槽;1004、弹簧;1005、导向柱;11、第二抽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塑胶生产机用异味消除装置,包括塑胶生产机1、第一净化箱4和第二净化箱8,塑胶生产机1设置有进料口101和出料口102,进料口101和出料口102的设置是为了在塑胶生产过程中给塑胶生产机1提供原料和输入塑胶,塑胶生产机1的侧面上端设置有第一排气口103,第一排气口103的设置是为了排出塑胶生产机1中的刺激性有害气体,第一排气口103通过第一抽气泵2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气管3,第一抽气泵2的设置是为了将塑胶生产机1中的刺激性有害气体输送到第一净化箱4中,第一输气管3一端与第一抽气泵2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第一净化箱4的内部与气体分流管5相连,气体分流管5远离第一输气管3的一侧连接有若干个水平的气体分流支管501,气体分流支管501的设置是为了加大有害气体和空气净化液的有效接触面积,使得有害气体能够快速与空气净化液进行化学反应,消除气体中的有害物质,气体分流支管501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排气孔502,第一净化箱4顶部开设有进水口401,第一净化箱4的侧面下端开设有出水口402,第一净化箱4顶端设置有第二排气口403,第二排气口403通过第二抽气泵11与第二输气管6相连接,第二输气管6一端连接有第二抽气泵11,另一端伸入到第二净化箱8的内部与气体扩散喇叭7相连通,第二抽气泵11的设置是为了将第一净化箱4中的气体运输到第二净化箱8中进行再次的净化,气体扩散喇叭7的设置是为了使空气快速扩散,提高异味消除板10的净化效率;

第二净化箱8的上下两个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块9,固定块9的设置是为了安装异味消除板10,并且使得异味消除板10能够轻易的拆装,其中位于第二净化箱8上壁的固定块9与第二净化箱8下壁的固定块9互为镜像,两个上下对称的固定块9相向的一侧开设有水平的固定槽901,固定槽901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对称的限位孔902,固定槽901和限位孔902的设置是为了结合固定件1002和导向柱1005,从而将异味消除板10固定在上下两个固定块9之间,异味消除板10包括活性炭吸附板1001,活性炭吸附板1001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相同的固定件1002,固定件1002的两侧开设有水平的导向槽1003,导向槽1003垂直与活性炭吸附板1001的正反两面,导向槽1003中设置有水平的弹簧1004,导向槽1003通过弹簧1004胶粘连接有水平的导向柱1005,通过导向柱1005与限位孔902的结合来固定异味消除板10,第二净化箱8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排气口801。

作为诸多实施方案的优选案例,第一净化箱4中盛放有空气净化液,且空气净化液将气体分流支管501淹没,这样的设置使得刺激性有害气体能够充分的与空气净化液进行反应,通过反应消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气体分流支管501上的排气孔502中安装有空气渗透膜,空气渗透膜的设置是为了防止空气净化液从排气孔502中进入到气体分流支管501中,堵塞气体进入到第一净化箱4中。

限位孔902为半圆形结构,且限位孔902与导向槽1003水平对齐,这样的设置便于导向柱1005从导向槽1003中伸出并卡入到限位孔902中,导向柱1005远离弹簧1004的一端为半球体状,且导向柱1005带有球体的一端与限位孔902紧密贴合,这样的设置使得导向柱1005无需受到过大的作用力,便能通过挤压弹簧1004从限位孔902中脱离,方便了异味消除板10的拆装。

出水口402上安装有电磁阀404,电磁阀404的设置方便控制空气净化液的更换和排放;进料口101、出料口102和进水口401均设置有活动盖,活动盖的设置是为了防止刺激性有害气体从进料口101、出料口102和进水口401处泄露出去,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采用上述一种塑胶生产机用异味消除装置,在塑胶生产过程中,塑胶生产机1中产生的刺激性气体会被第一抽气泵2抽出,刺激性气体会沿着第一输气管3进入到气体分流管5中,然后再通过气体分流支管501上的排气孔502进入到第一净化箱4中,因为第一净化箱4中盛放有空气净化液,所以从排气孔502中排出的刺激性气体与空气净化液充分反应,通过空气净化液去除刺激性气体中的还有物质,经过空气净化液洗涤过的有空气会通过第二排气口403被第二抽气泵11输送到第二净化箱8中,由第二净化箱8中的异味消除板10去除空气中最后残余的有害物质,完成对刺激性气体的消除,净化过后的空气则由第三排气口801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