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间的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12931发布日期:2019-09-06 20:36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车间的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间除尘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车间的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软磁铁氧体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功能材料,广泛用于通讯、传感、音像设备、变压器等电子工业中。铁氧体烧结作业中易产生粉尘和一些磁性微末,操作者长时间在高浓度烟尘、粉尘烟气环境下工作,吸入过量有毒物质,将会引起头痛、恶心、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症状,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影响正常生产,故而如何保证车间的空气质量的洁净是生产安全的重重之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实用性强,能有效提高车间空气质量,确保操作人员工作环境优良的用于车间的除尘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车间的除尘系统,包括排布于车间房顶上的主管道、和主管道连通的抽风机,主管道上开设有若干吸气口,吸气口上设有格栅,车间的各个承重柱上设有进气管道,进气管道和主管道连通,进气管道上具有进气口,进气口上设有罩体,进气管道外固定有水管,水管上设有若干喷头,水管的一端接有加湿器,车间的承重柱上还设有风机,风机对着喷头吹风,

主管道内设有若干空气净化装置,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及置于壳体内的过滤件,过滤件包括第一过滤板及第二过滤板,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之间通过直筒连接,直筒的中部上设有筛网,直筒内壁上贴设有由活性炭制成的棉布,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置于筛网的两侧,所述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均包括两张边框及滤布,其中一边框上沿着其轮廓设有缺口,滤布的周侧边沿从边框缺口的一侧穿过和另一端面抵触,该部分的滤布被另一边框压紧固定;

所述主管道的顶面上设有喷淋管,喷淋管的一端伸出管道外接有喷雾器,喷淋管上开设有若干喷淋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设置多台大功率抽风机对车间内的烟尘、粉尘烟进行除尘。烟尘、粉尘烟从进气口和吸气口进而管道内,被送至车间外,在该过程中为提高除尘的效率,故而在车间的各个承重柱上设有进气管道,并且安装了用于改善空气湿度的水管和加湿器,加湿器将雾气从水管上喷出,为了使得雾气能够扩散到整个车间,故而设置了风机,利用风机吹雾气,进而降低了车间的干燥度和闷热度,使得工人感觉到舒适,能提高工作效率。

在除尘的过程中避免烟尘、粉尘当中的有害颗粒排放至大气,故而设计了空气净化装置并且配合喷淋管的喷淋,空气净化装置当中的第一过滤板及第二过滤板对空气实现过滤,利用喷雾器出雾气对管道内的空气进行降温和除尘,提高了环保性能。

为了降低工厂的成本,故而空气净化装置造价很低,两张过滤板和壳体组装过程中,将滤布的边沿从边框的缺口伸入至另一端面再将另一边框压住后螺钉连接,再将第一过滤板及第二过滤板插入壳体内的对应位置上。直筒上的筛网和棉布能进一步提高过滤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管道的底面呈斜面状,管道底面低侧的一端设有蓄水槽,蓄水槽外接有排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实现对主管道的清洗后水的回收排放,故而设置了蓄水槽,并且降低主管道底面设置为斜面状使得水能滑落至蓄水槽内,最后从排水管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布包括两张外网层及置于两张外网层之间的内层,内层由3D网布制成,外网层和内层之间设有金属网格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布的目的是为了过滤粉尘,故而其构造直接影响过滤效果。故而滤布设置成三层,相当于三次过滤能有提高对粉尘过滤,并且置于中间的内层为3D网布制成,其具备极强的透气和弹性,能有效降粉尘当中的金属颗粒过滤。为了提高滤布的坚韧性,故而设置了金属网格层,防止受气流影响而且导致滤布变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网层由若干涤纶线和丙纶线交织构成,相邻两根涤纶线和相邻两根丙纶线之间构成有过滤孔,第一过滤板上的过滤孔孔径大于第二过滤板上过滤孔的孔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是前后设置,第二过滤板置于第一过滤板的后方,为了实现过滤循序渐进的目的,故而后者的过滤孔孔径要小于前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涤纶线由三根涤纶纤维丝螺旋缠绕包覆于一根氨纶纤维丝构成,丙纶线由三根丙纶纤维丝螺旋缠绕包覆于一根氨纶纤维丝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提高每个涤纶线和丙纶线的结构强度及外网层的结构稳定性,故而每根涤纶线和每根丙纶线采用两种纤维组合构成,而且氨纶纤维丝具备极强的弹性,提高了外网层的弹性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属网格层由若干金属钢丝呈网格状设置,金属钢丝外包覆有橡胶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套包覆金属钢丝能避免金属钢丝对纤维造成破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筛网由若干筛布和框架组合构成,筛布呈倾斜状设置,相邻两块筛布之间构成有间隙,筛布的两端和框架转动连接,筛布内设有挡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粉尘通过筛布时,筛布会相对框架转动,会产生一定的气流,使得粉尘能快速进入第二过滤板上过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第一过滤板及第二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滤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筛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具体结构:包括排布于车间房顶上的主管道1、和主管道1连通的抽风机43,主管道1上开设有若干吸气口,吸气口上设有格栅,车间的各个承重柱10上设有进气管道11,进气管道11和主管道1连通,进气管道11上具有进气口,进气口上设有罩体111,进气管道11外固定有水管5,水管5上设有若干喷头,水管5的一端接有加湿器13,车间的承重柱10上还设有风机4,风机4对着喷头吹风。

主管道1内设有若干空气净化装置6,空气净化装置6包括壳体61及置于壳体61内的过滤件62,过滤件62包括第一过滤板7a及第二过滤板7b,第一过滤板7a和第二过滤板7b之间通过直筒连接。直筒的中部上设有筛网70,直筒内壁上贴设有由活性炭制成的棉布。第一过滤板7a和第二过滤板7b置于筛网70的两侧。

第一过滤板7a和第二过滤板7b均包括两张边框(71,72))及滤布73,其中一边框上72沿着其轮廓设有缺口,滤布73的周侧边沿从边框72缺口的一侧穿过和另一端面抵触,该部分的滤布73被另一边框71压紧固定。

主管道的顶面上设有喷淋管14,喷淋管14的一端伸出管道外接有喷雾器,喷淋管14上开设有若干喷淋孔。

可设置多台大功率抽风机43对车间内的烟尘、粉尘烟进行除尘。烟尘、粉尘烟从进气口和吸气口进而管道内,被送至车间外,在该过程中为提高除尘的效率,故而在车间的各个承重柱10上设有进气管道11,并且安装了用于改善空气湿度的水管5和加湿器13,加湿器13将雾气从水管5上喷出,为了使得雾气能够扩散到整个车间,故而设置了风机4,利用风机4吹雾气,进而降低了车间的干燥度和闷热度,使得工人感觉到舒适,能提高工作效率。

在除尘的过程中避免烟尘、粉尘当中的有害颗粒排放至大气,故而设计了空气净化装置6并且配合喷淋管14的喷淋,空气净化装置6当中的第一过滤板7a及第二过滤板7b对空气实现过滤,利用喷雾器出雾气对管道内的空气进行降温和除尘,提高了环保性能。

为了降低工厂的成本,故而空气净化装置6造价很低,两张过滤板和壳体61组装过程中,将滤布73的边沿从边框的缺口伸入至另一端面再将另一边框压住后螺钉连接,再将第一过滤板7a及第二过滤板7b插入壳体61内的对应位置上。直筒上的筛网70和棉布能进一步提高过滤性能。

主管道1的底面呈斜面状,管道底面低侧的一端设有蓄水槽,蓄水槽外接有排水管12。

为了实现对主管道1的清洗后水的回收排放,故而设置了蓄水槽,并且降低主管道1底面设置为斜面状使得水能滑落至蓄水槽内,最后从排水管12排出。

滤布73包括两张外网层731及置于两张外网层731之间的内层732,内层732由3D网布制成,外网层731和内层732之间设有金属网格层8。

滤布73的目的是为了过滤粉尘,故而其构造直接影响过滤效果。故而滤布73设置成三层,相当于三次过滤能有提高对粉尘过滤,并且置于中间的内层732为3D网布制成,其具备极强的透气和弹性,能有效降粉尘当中的金属颗粒过滤。为了提高滤布73的坚韧性,故而设置了金属网格层8,防止受气流影响而且导致滤布73变形。

外网层731由若干涤纶线711和丙纶线712交织构成,相邻两根涤纶线711和相邻两根丙纶线712之间构成有过滤孔,第一过滤板7a上的过滤孔孔径大于第二过滤板7b上过滤孔的孔径。

第一过滤板7a和第二过滤板7b是前后设置,第二过滤板7b置于第一过滤板7a的后方,为了实现过滤循序渐进的目的,故而后者的过滤孔孔径要小于前者。

涤纶线711由三根涤纶纤维丝螺旋缠绕包覆于一根氨纶纤维丝构成,丙纶线712由三根丙纶纤维丝螺旋缠绕包覆于一根氨纶纤维丝构成。为了提高每个涤纶线711和丙纶线712的结构强度及外网层731的结构稳定性,故而每根涤纶线711和每根丙纶线712采用两种纤维组合构成,而且氨纶纤维丝具备极强的弹性,提高了外网层731的弹性能力。

金属网格层8由若干金属钢丝呈网格状设置,金属钢丝外包覆有橡胶套。橡胶套包覆金属钢丝能避免金属钢丝对纤维造成破坏。

筛网70由若干筛布702和框架701组合构成,筛布702呈倾斜状设置,相邻两块筛布702之间构成有间隙,筛布702的两端和框架701转动连接,筛布702内设有挡片。

在粉尘通过筛布702时,筛布702会相对框架701转动,会产生一定的气流,使得粉尘能快速进入第二过滤板7b上过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