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08838发布日期:2020-10-23 12:52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器,属于过滤器领域。



背景技术:

过滤器是一种常见的管道零部件,由于其需要对杂质进行过滤,因此其内部常常会产生一定堵塞,导致过滤器失效,但是常规的过滤器用户无法观测其内部情况,因此无法及时对过滤器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过滤器,便于对进水口或出水口进行观测,了解过滤器的内部情况。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过滤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滤芯,壳体包括直管以及由直管中间向外延伸形成的侧管,侧管轴线与直管轴线之间夹角为锐角,且侧管与直管连通,直管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侧管远离直管的端部设置有透明密封盖,直管的内壁上开设有定位槽,定位槽内安置有反射镜,反射镜的镜面与直管的内壁在同一圆柱面上,在直管的轴向上透明密封盖与反射镜相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进水口或出水口处状态投射至反射镜,并由反射镜将影像反射至透明密封盖外供操作人员观测。由于并非通过管路实现光路传播,而是直接利用镜面反射进行光路传递,因此用户能够改变在透明密封盖处的观测角度,从而观测进水口或出水口处的不同位置。同时透明密封盖和反射镜均为一个面,因此只要其二者之间光路没有完全被遮挡,就能够使得用户观测到,受制于滤芯位置的情况较小。同时水流沿直管轴向流动,因此对定位槽内的反射镜没有直接冲刷,反射镜的寿命也会相应延长,设计壳体内光路时也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述反射镜数量有多个,所有反射镜呈螺旋状分布在直管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侧管与直管夹角为45°-60°。

本实用新型所述滤芯设置在直管的中间,侧管轴线与直管轴线相离,滤芯相离于侧管轴线。

本实用新型所述侧管与直管连通的端部位于直管的中点,侧管转动安装在直管上。

本实用新型以直管的中点为界,直管分为直管上部和直管下部,直管上部的下端与直管下部的上端连通,进水口为直管上部远离直管下部的端部,出水口为直管下部远离直管上部的的端部,侧管位于直管上部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所述透明密封盖外侧设置有光源。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过滤器半剖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展示的一种过滤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滤芯(图中未画出),壳体内通过水流,滤芯对水流进行过滤。

壳体包括直管1以及由直管1中间向外延伸形成的侧管2,侧管2轴线与直管1轴线之间夹角为锐角,且侧管2与直管1连通。整一个壳体呈y型结构。直管1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21,侧管2远离直管1的端部设置有透明密封盖3。本实施例中直管1的竖直设置,直管1的上端为进水口111,直管1的下端为出水口121。水流由进水口111进入直管1内部,并经过滤芯过滤,过滤后逇水流从出水口121离开,直管1内的状况在透明密封盖3处进行观测。由于侧管2相对直管1倾斜,因此从侧管2端部的透明密封盖3处进行观测也十分方便。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以直管1的中点为界,直管1分为直管上部11和直管下部12,直管上部11的下端与直管下部12的上端连通,进水口111为直管上部11远离直管下部12的端部(即直管上部11上端),出水口121为直管下部12远离直管上部11的的端部(即直管下部12下端)。

侧管2与直管1连通的端部位于直管1的中点,即侧管2的端部设置在侧管2的分界处。

本实施例中以通过透明密封盖3观测进水口111为例,为使得进水口111处以及其附近状况能够尽可能在透明密封盖3处直接观测到,则需要侧管2轴线尽可能指向进水口111,为此本实施例中侧管2位于直管上部11的下方,侧管2轴线和直管上部11轴线夹角为钝角,侧管2轴线和直管下部12轴线夹角为锐角。受制于直管1直径和长度,很多情况下透明密封盖3无法沿一直线观测到进水口111,并且透明密封盖3和进水口111之间可能会受到滤芯阻挡,因此无法实现直接观测。

为此,本实施例中通过镜面反射的方式进行进水口111和透明密封盖3之间进行图像传递。具体的,直管1的内壁上开设有定位槽,定位槽内安置有反射镜4,进水口111处附近的图像则通过反射镜4反射至透明密封盖3处,由此避开滤芯的影响,同时在直管上部11较长情况下,进水口111也能传递至透明密封盖3处。为了能够在透明密封盖3处确实收到反射镜4的反射图像,在直管1的轴向上透明密封盖3与反射镜4相对。

此外不论透明密封盖3、反射镜4还是进水口111,其均为一个面,因此三者之间即使部分光路被滤芯遮挡,也能有其他光路实现图像传递,使得透明密封盖3处能够实现观测,因此滤芯不会对透明密封盖3处的观测产生过多影响。调节透明密封盖3处的观测角度,也能够通过反射镜4的反射观测进水口111处直管上部11侧壁的状况。

本实施例中直管1的内壁面和反射镜4的镜面均为圆柱面,为了避免直管1水流冲刷反射镜4,使得反射镜4从定位槽中脱出,反射镜4的镜面与直管1的内壁面处在同一圆柱面上,使得反射镜4完全落入定位槽内,水流无法从上往下冲击反射镜4。

本实施例中反射镜4数量有多个,在所有反射镜4的镜面和直管1的内壁面形成了一个规整的圆柱面的情况下,设计光路时能以较少的反射镜4实现进水口111以及透明密封盖3之间的图像传递。若反射镜4的镜面位于直管1的内壁内侧,光路传播会十分复杂,相应的也不利于用户进行观测。

所有反射镜4呈螺旋状分布在直管1的内壁上,以使得进水口111处的图像能沿直管上部11轴向从上往下传递至透明密封盖3处。透明密封盖3的数量越多,则越能够使得光路避开滤芯,但是同样的光程也会增加,为此本实施例中反射镜4的数量选取3块为宜,并在透明密封盖3外侧设置有光源(图中未画出),利用光路可逆的原理提高进水口111处亮度,同时3块反射镜4均位于直管上部11的内壁上。

此外,若侧管2与直管下部12的夹角过小,则相应的侧管2与其相对的反射镜4镜面之间夹角过小,容易产生全反射而无法在透明密封盖3处实现观测,若夹角过大,则导致所需反射镜4数量激增,造成光程的增大,对透明密封盖3处观测清晰度和亮度也有影响。因此综合上述考虑,侧管2与直管下部12的夹角在45°-60°之间为宜。

反射镜4数量越多,进水口111与密封盖3之间的光路越接近于螺旋线,为此滤芯设置在直管上部11的中间,侧管2轴线则与直管上部11轴线相离不相交,滤芯相离于侧管2轴线,以此尽可能减少滤芯对多反射镜4情况下的光路影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滤芯设置在直管下部内。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侧管设置在直管下部上方,侧管轴线与直管上部轴线之间夹角为锐角,侧管轴线与直管下部轴线夹角为钝角,透明密封盖对出水口进行观测。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侧管转动安装在直管上,用以微调透明密封盖的位置,从而接收反射镜的反射图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