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式防水卷材配料简易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5383发布日期:2019-11-01 21:27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自吸式防水卷材配料简易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吸式防水卷材配料简易加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配料→胎基→浸油→涂油→冷却覆膜→打包→入库。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配料工艺为:在配料罐中依次添加基质沥青→软化剂→改性剂→填充剂。其中配料工艺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卷材涂盖料性能。卷材配料过程中,主要分为4个步骤,添加基质沥青、添加软化剂、添加改性剂、添加填充剂。现有技术中改性剂多为人工直撒式添加,人工撒料位置不均匀,容易导致改性剂添加不充分、挂壁、结块,改性剂溶解不充分,继而造成卷材成品外观颗粒多,改性性能差,影响卷材的防水效果及低温柔性,在施工方法不够牢靠的情况下容易渗漏,从而破坏整体的防水效果。同时人工撒料是在高速搅拌及高温状态的配料罐的顶部进行作业,危险系数较高且对配料人员健康不利。

在卷材制造过程中,配料过程为关键工序,改性剂能否准确配比直接关系到沥青改性的程度与结果以及同等原材料条件下的改性沥青老化衰减程度。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在卷材生产过程中添加原料及助剂,尤其是改性剂的加料装置,能够使配料均匀,溶解充分,同时使配料环节更安全,工工作效率更高。

公开于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吸式防水卷材配料简易加料装置,将该自吸式防水卷材配料简易加料装置用于卷材生产配料过程中添加改性剂,可使配料均匀,溶解充分,同时使配料工作更为安全,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吸式防水卷材配料简易加料装置,该自吸式防水卷材配料简易加料装置包括:

加料漏斗;所述加料漏斗的底部连通至输送管一端;

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一端连通至所述加料漏斗底部;

出料漏斗,所述出料漏斗包括漏斗本体、收口端以及与收口端连接的伸缩万向管,所述输送管的一端伸入所述漏斗本体内;

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设置在所述输送管与所述加料漏斗的连接处;

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设置在所述漏斗本体与所述收口端的连接处;

吸料泵,所述吸料泵设置在所述输送管上。

优选地,所述伸缩万向管为表面设置有多个褶皱的透明PU镀铜钢丝软管。

优选地,自吸式防水卷材配料简易加料装置还包括伸缩万向管调节夹,所述伸缩万向管调节夹包括管体、夹体及拉杆,所述拉杆设置在所述管体内,一端连接于设置在所述管体一端的夹体,另一端伸出所述管体,拉动所述拉杆能够带动所述夹体夹紧所述伸缩万向管。

优选地,所述加料漏斗的底面呈倾斜状,所述输送管连通于所述加料漏斗底面的最低处。

优选地,自吸式防水卷材配料简易加料装置还包括加料托板,所述加料托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加料漏斗,远离所述输送管一端。

优选地,自吸式防水卷材配料简易加料装置还包括可移动底座,所述可移动底座包括座体及底轮,所述底轮设置在所述座体底部,所述加料漏斗设置在所述座体上。

优选地,所述座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加料漏斗底部的形状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输送管为金属管。

优选地,自吸式防水卷材配料简易加料装置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置在所述输送管上。

优选地,所述漏斗本体顶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连接于所述漏斗本体及所述输送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加料漏斗存储卷材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原料及助剂,尤其是改性剂,物料通过吸料泵吸取经由输送管泵送至出料漏斗,进入制备卷材过程中的配料罐,实现改性剂的机械化加料,泵送效率更高。

2)改性剂进入出料漏斗后经由伸缩万向管加料,通过伸缩万向管可调节物料的输出方向,避免出现物料挂壁,配料不均,溶解不充分等问题。

3)通过第一滤网及第二滤网的设置,对加料漏斗内存储的物料进行二次过滤,防止物料中聚集的大颗粒及杂质进入卷材生产中的配料罐。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自吸式防水卷材配料简易加料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可移动底座;2、加料漏斗;3、加料托板;4、输送管;5、吸料泵;6、出料漏斗;7、第一滤网;8、伸缩万向管;9、第二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吸式防水卷材配料简易加料装置,该自吸式防水卷材配料简易加料装置包括:

加料漏斗;

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一端连通至所述加料漏斗底部;

出料漏斗,所述出料漏斗包括漏斗本体、收口端以及与收口端连接的伸缩万向管,所述输送管的一端伸入所述漏斗本体内;

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设置在所述输送管与所述加料漏斗的连接处;

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设置在所述漏斗本体与所述收口端的连接处;

吸料泵,所述吸料泵设置在所述输送管上。

具体地,使用时,可将卷材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原料及助剂,尤其是改性剂添加在加料漏斗内,改性剂由吸料泵吸取,经过输送管后输送至出料漏斗,经出料漏斗缓冲后经由伸缩万向管排出,通过伸缩万向管可调整改性剂的输出方向,使改性剂的添加更为均匀,防止出现挂壁、配料不均、溶解不充分的问题。

具体地,在吸料泵吸取改性剂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滤网的设置,对改性剂进行初步过滤,随后改性剂经由出料漏斗排出时通过第二滤网进行二次过滤。

具体地,通过漏斗本体的设置,对吸料泵泵送的改性剂起到缓冲的作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伸缩万向管为表面设置有多个褶皱的透明PU镀铜钢丝软管。

具体地,褶皱的截面呈V字形,通过褶皱的舒展与折叠可实现伸缩万向管的收缩,同时通过褶皱的设置可实现伸缩万向管的转向,使用时伸缩万向管可以处于卷材生产过程中配料罐的顶部一侧,通过伸缩万向管可改变改性剂的输出方向,使得配料更为均匀,改性剂溶解更为充分,同时避免挂壁现象的发生。

具体地,透明管的选择便于观察进料状态及调整输送方向。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自吸式防水卷材配料简易加料装置还包括伸缩万向管调节夹,所述伸缩万向管调节夹包括管体、夹体及拉杆,所述拉杆设置在所述管体内,一端连接于设置在所述管体一端的夹体,另一端伸出所述管体,拉动所述拉杆能够带动所述夹体夹紧所述伸缩万向管。

具体地,使用时可通过伸缩万向管调节夹夹持伸缩万向管,而后通过伸缩万向管调节夹调节伸缩万向管的相对位置及朝向,可以远距离控制伸缩万向管,管体具有一定长度,可使加料过程更为安全、可控。

具体地,在吸料泵吸取改性剂的过程中第二滤网可以起到二次过滤的作用,防止大颗粒助剂或杂质进入吸料泵及配料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料漏斗的底面呈倾斜状,所述输送管连通于所述加料漏斗底面的最低处。

具体地,考虑到卷材实际加工过程中可能需要添加多种助剂,通过倾斜状的设置,可以使加料漏斗内存储的助剂堆存于加料漏斗的最低处,便于改性剂的彻底排空。避免多种助剂之间相互污染,确保卷材质量。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自吸式防水卷材配料简易加料装置还包括加料托板,所述加料托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加料漏斗,远离所述输送管一端。

具体地,在向加料漏斗内添加改性剂的过程中,可将装有改性剂的料袋先放置在加料托板上,而后倾斜倒出料袋内的改性剂,实现改性剂向加料漏斗内的添加,通过加料托板的设置使加料更为方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自吸式防水卷材配料简易加料装置还包括可移动底座,所述可移动底座包括座体及底轮,所述底轮设置在所述座体底部,所述加料漏斗设置在所述座体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座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加料漏斗底部的形状相配合。

具体地,通过可移动底座的设置,便于移动自吸式防水卷材配料简易加料装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输送管为金属管。金属管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能够支撑固定出料漏斗,便于调整出来漏斗相对于卷材生产过程中的相对位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自吸式防水卷材配料简易加料装置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置在所述输送管上。控制阀用于调节加料漏斗内物料的输出速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漏斗本体顶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连接于所述漏斗本体及所述输送管。通过固定板的设置,一方面用于对漏斗本体顶部进行部分覆盖,防止灰尘进入漏斗本体,另一方面通过固定板对漏斗本体进行固定。

实施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自吸式防水卷材配料简易加料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箭头方向为进料方向。

如图1所示,该自吸式防水卷材配料简易加料装置包括:

加料漏斗2;

输送管4,输送管4的一端连通至加料漏斗2底部;

出料漏斗6,出料漏斗6包括漏斗本体、收口端以及与收口端连接的伸缩万向管8,输送管4的一端伸入漏斗本体内;

第一滤网7,第一滤网7设置在输送管4与加料漏斗2的连接处;

第二滤网9,第二滤网9设置在漏斗本体与收口端的连接处;

吸料泵5,吸料泵5设置在输送管4上;

加料托板3,加料托板3的一端连接于加料漏斗2,远离输送管4一端;

可移动底座1,可移动底座1包括座体及底轮,底轮设置在座体底部,加料漏斗2设置在座体上。

其中,伸缩万向管8为表面设置有多个褶皱的透明PU镀铜钢丝软管。

其中,加料漏斗2的底面呈倾斜状,输送管4连通于加料漏斗2底面的最低处。

其中,输送管4为金属管。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