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空气净化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7989发布日期:2019-09-25 00:34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汽车用空气净化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进气系统的空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汽车用空气净化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停机的状态下,吸附在进气道管壁上和喷油器漏出的燃油会蒸发产生碳氢化合物,其会沿着进气系统扩散到大气外面,目前汽油挥发的有机物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之一,目前控制汽车进气系统的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采取的手段主要是吸附手段,采用吸附介质如活性炭、分子筛等较强的吸附性将碳氢化合物分子吸附。

中国专利申请公告号CN 204429045 U、公告日2015年7月1日公开了一种蜂窝状活性炭HC吸附器,安装在空滤与节气门之间的进气连接弯管上,吸附燃油蒸发产生的碳氢化合物,但是这种蜂窝状活性炭HC吸附器的风阻较大,碳氢化合物在吸附器内滞留引起活性炭损耗,从而缩短了活性炭的饱和周期,缩短活性炭的使用寿命,需要频繁更换活性炭,不但繁琐还会提高汽车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汽车用空气净化吸附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汽车空气净化吸附器的风阻大、活性炭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管状壳体及与所述壳体连接的吸附机构,所述吸附机构由若干个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分开排列的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和固定连接于各所述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两端部的防护网层构成,各所述吸附机构固定套接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各所述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靠近汽车进气系统进气端的一面为内凹状的曲面机构。

更进一步地,各所述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为扇形片状结构,各相邻的所述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沿所述壳体内壁平行交错排列,形成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看去各所述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形成闭合的圆形结构。

更进一步地,各所述扇形片状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的扇形角度为180度。

更进一步地,各所述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为圆形片状结构。

更进一步地,各所述曲面机构为若干个阵列分布的内凹V形机构或内凹半球形机构。

更进一步地,各所述吸附机构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平行等距排列。

更进一步地,各所述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的外部固定套接有框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若干个垂直于所述壳体、与各所述框体相应的卡槽,形成各所述框体固定卡合入各所述卡槽内部的结构。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管状箱体,所述壳体的外周面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凸出的对称的两个滑轨,所述箱体内壁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箱体、与各所述滑轨对应的并可供各所述滑轨滑动的滑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由两个半圆形管状箱体固定卡合组成。

更进一步地,各所述防护网层为纤维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用空气净化吸附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将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设计为多个分开且在壳体内部平行排列的结构,并将各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靠近汽车进气系统进气端的一面为内凹状的曲面机构,不但减小风阻,还能降低碳氢化合物在每个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内的停留时间,延长活性炭的饱和周期,内凹曲面机构的设计进一步降低风阻,不会阻碍进气系统内的气流的流通。

(2)将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设计为扇形片状结构,各相邻的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沿壳体内壁平行交错排列,沿壳体的长度方向看去各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形成闭合的圆形结构,这样更有利于降低风阻。

(3)各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等距离排列,可均匀碳氢化合物的流速,提高吸附效果。

(4)在壳体外周面设计凸出的对称的滑轨,在箱体上设计与滑轨相应的滑槽,方便壳体的安装及拆卸。

(5)在壳体上开设与框体的形状及大小相适配的卡槽,方便各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的固定及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拆下箱体时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拆下箱体时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的主视的放大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的主视的放大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中1壳体、101滑轨、201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202防护网层、2011曲面机构、3框体、4卡槽、5箱体、501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可固定放置在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的空气滤清器和节气门之间的进气管道中,包括壳体1和吸附机构,壳体1为中空管状结构,壳体1采用耐热PVC塑料制成,也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吸附机构包括多个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201和固定连接在各个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201两端部的防护网层202,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201为圆形片状结构,各个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201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平行等距离排列,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201靠近汽车进气系统进气端的一面为向内凹的曲面机构2011,各曲面机构2011为若干个阵列分布的向内凹的V形机构,各个V形机构相接设置,也可以间隔一定的距离,将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201设计为多个分开的平行等距排列的方式,不但减小风阻,降低碳氢化合物在每个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201内的停留时间,延长活性炭的饱和周期,内凹曲面机构2011的设计进一步降低风阻,同时也解决由于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201内凹造成的吸附面积减小的问题,且各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201等距离排列,使得碳氢化合物的流速均匀,提高吸附效果。

在各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201的两端部固定粘贴有防护网层202,防护网层202为纤维层,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材料如无纺布,防护网层202既能起到过滤经过空气滤清器后的气体中残留的颗粒的作用,也能防止活性炭由于气流的带动少量活性炭飞起进入进气系统的作用,各个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201的外部固定套接有框体3,框体3的内壁粘贴在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201上,框体3可采用耐热PVC塑料制成,也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在壳体1上开设有与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201数量相等的垂直于壳体的卡槽4,各个卡槽4的大小及形状与框体3的大小及形状相适配,各个框体3可固定卡合入各对应的卡槽4中,并可在需要时将框体3从卡槽4中取出,以方便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201的替换。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在壳体1外部的箱体5,箱体5为由两个半圆形管状箱体卡合形成的中空管状结构,一个半圆形管状箱体5在其两端开设有对称的凹槽,另一个半圆形管状箱体5在其两端凸出形成与凹槽相应的对称的两个凸起,各个凸起具有弹性,可以挤压进入各对应的凹槽内并卡合在凹槽壁上,在需要将箱体5分开时,对各半圆形管状箱体施加外力即可使凸起与凹槽脱离卡合,壳体1的外周面沿其长度方向向外凸出形成对称的两个滑轨101,在箱体5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滑轨101相适配的、贯穿箱体的对称的滑槽501,各滑轨101可在各滑槽501内部滑动,通过滑轨101和滑槽501的设置方便壳体1的安装及拆卸,以便于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201的更换。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套在空气滤清器和节气门之间的进气管道内部,吸附在进气管道管壁上和喷油器中漏出的燃油蒸发产生的碳氢化合物被活性炭吸附,在发动机工作及停止工作的时候本实用新型也不会影响进气管道内气流的流动速度,风阻小,降低碳氢化合物在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201内停留的时间,缩短活性炭的饱和周期,延长活性炭使用寿命。

图1-3、6、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两点:第一个不同点是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201为扇形片状结构,各个相邻的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201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平行等距交错排列,扇形片状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201的扇形角度为180度,每两个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201对接可以形成一个闭合的圆形,沿壳体的长度方向看过去各相邻的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201形成闭合的圆形结构,这样的设计更加有利于气流的流动,风阻更小;第二点不同是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201靠近汽车进气系统进气端的一面为向内凹的半球形曲面机构2011,各个半球形曲面机构呈阵列分布,且相接设置,也可以间隔一定的距离,且各框体3的形状及大小与各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201的形状及大小相适应,而各个卡槽4的大小也适应性地与各框体的大小配合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扇形片状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201的扇形角度还可以设计为其他的角度,如60度、120度、270度等,各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201在壳体内交错排列,形成各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201形成沿壳体的长度方向看上去截面为闭合的圆形的结构。

在以上两个实施例中,曲面机构2011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如齿牙状,蜂窝状活性炭吸附芯201也可以替换为别的吸附材料,如蜂窝状分子筛吸附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