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车间用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14250发布日期:2020-01-17 19:27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车间用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纺织车间用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所以,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纺织品在纺织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灰尘及絮状物,从而导致纺织工人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长期处于该种环境会使得工人有患气道阻塞疾病的风险,因此纺织车间需要经常除尘,现有的纺织车间用除尘装置多为风扇真空除尘,将灰尘及絮状物吸入进装置的内部,在吸尘之后需要将装置内部的灰尘及絮状物清理出装置的内部,在清理的过程中容易导致灰尘及絮状物飞散再次污染空气,影响除尘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车间用除尘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纺织车间用除尘装置,包括第一矩形板,所述第一矩形板的底端四角均螺钉连接有万向轮,所述第一矩形板的顶端右侧焊接有拉杆,所述第一矩形板的顶端开口处焊接有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的底端延伸出第一矩形板的底端,所述第一矩形板的顶端左侧焊接有第一矩形箱,所述第一矩形箱的右侧顶端螺接有进水管,所述第一矩形箱的顶端焊接有第二矩形箱,所述第二矩形箱的内腔顶端通过卡箍连接有扁管,所述扁管的底端从左至右依次螺接有喷嘴,所述第一矩形箱的内腔底端中心位置螺钉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螺接有水管的一端,所述水管的另一端贯穿第二矩形箱的内腔底端并与扁管的后侧底端左侧相插接,所述第一矩形箱的外壁左端焊接有卡扣,所述卡扣的内腔插接有手持式吸盘,所述手持式吸盘的底端螺接有软管的一端,所述软管的另一端延伸进第二矩形箱的内腔左端,所述第二矩形箱的内腔右端中心位置螺钉连接有涡轮风扇,所述第二矩形箱的内腔右端内嵌有上下对称的过滤网,所述第二矩形箱的内腔底端焊接有矩形槽箱,所述矩形槽箱的内腔底端左侧过盈配合有出水管的一端,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进挤压机构的内腔;

所述挤压机构包括第三矩形箱,所述第三矩形箱,所述第三矩形箱的底端延伸出第一矩形板的底端,所述第三矩形箱的内腔顶端中心位置螺钉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螺钉连接有第二矩形板,所述第三矩形箱的内腔底端间隙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三矩形箱的底端前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延伸进第一通孔的内腔,所述矩形滑块的顶端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与第一通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矩形滑块的左右两端均粘接有第一永磁板,所述滑槽的内壁左右两侧均粘接有第二永磁板,所述第一永磁板和第二永磁板磁性相吸,所述矩形滑块的顶端右侧焊接有齿条,所述滑槽的内腔右端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外环,且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前端延伸出第三矩形箱的外壁,所述转轴的外壁后端键连接有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所述第三矩形箱的前侧右端铰接有矩形门。

优选的,所述拉杆与第一矩形板之间的夹角为60度。

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通孔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的截面均为圆形,且第二通孔的直径与第一通孔的直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矩形槽箱的长度大于扁管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纺织车间用除尘装置,通过涡轮风扇转动使第二矩形箱内腔的空气从过滤网排出,以使第二矩形箱的内腔形成真空环境,工作人员手持手持式吸盘吸取纺织车间内灰尘及絮状物,灰尘及絮状物经由软管被吸入至第二矩形箱的内腔,水泵将第一矩形箱内腔的水由水管泵入至扁管的内腔,并通过喷嘴形成水雾,灰尘及絮状物被水雾打湿并进入矩形槽箱的内腔并被排入进第三矩形箱的内腔,从而完成对车间的除尘,通过转轴带动齿轮转动,以使齿条带动滑块向右侧移动,促使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内腔相通,电动伸缩杆伸长并向下推动第二矩形板对第三矩形箱内腔的灰尘及絮状物进行挤压,以使灰尘及絮状物内绝大部分的水分排出,且灰尘及絮状物内仍残留的水分将其粘连在一起并形成矩形体,既可对纺织车间进行除尘,又可避免在车间除尘后,清理除尘装置内部的灰尘及絮状物,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灰尘及絮状物飞散并破坏除尘效果,进而影响车间内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挤压机构正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挤压机构仰视剖视图。

图中:1、第一矩形板,2、万向轮,3、拉杆,4、挤压机构,401、第三矩形箱,402、电动伸缩杆,403、第二矩形板,404、第一通孔,405、矩形滑块,406、第二通孔,407、第一永磁板,408、齿条,409、转轴,410、齿轮,411、矩形门,412、滑槽,413、第二永磁板,5、第一矩形箱,6、第二矩形箱,7、扁管,8、喷嘴,9、水泵,10、水管,11、卡扣,12、手持式吸盘,13、软管,14、涡轮风扇,15、过滤网,16、矩形槽箱,17、出水管,18、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纺织车间用除尘装置,包括第一矩形板1,第一矩形板1的底端四角均螺钉连接有万向轮2,以使装置便于工作人员移动进行吸尘,第一矩形板1的顶端右侧焊接有拉杆3,拉杆3的外壁为橡胶材质并开设有磨纹,以增加工作人员握持的摩擦力,第一矩形板1的顶端开口处焊接有挤压机构4,挤压机构4的底端延伸出第一矩形板1的底端,第一矩形板1的顶端左侧焊接有第一矩形箱5,第一矩形箱5的右侧顶端螺接有进水管18,第一矩形箱5和进水管18的连接处密封性良好,第一矩形箱5的顶端焊接有第二矩形箱6,第二矩形箱6的内腔顶端通过卡箍连接有扁管7,扁管7的底端从左至右依次螺接有喷嘴8,喷嘴8的型号为aaz-lnn,第一矩形箱5的内腔底端中心位置螺钉连接有水泵9,水泵的型号为150qj0-50/7,且水泵9连接有外接电源,水泵9外接电源为380v交流电,接通水泵9的外接电源水泵9工作,断掉水泵9的外接电源水泵9停止工作,水泵9的出水端螺接有水管10的一端,水管10的另一端贯穿第二矩形箱6的内腔底端并与扁管7的后侧底端左侧相插接,第一矩形箱5的外壁左端焊接有卡扣11,卡扣11的内腔插接有手持式吸盘12,手持式吸盘12的底端螺接有软管13的一端,软管13的另一端延伸进第二矩形箱6的内腔左端,第二矩形箱6的内腔右端中心位置螺钉连接有涡轮风扇14,第二矩形箱6的内腔右端内嵌有上下对称的过滤网15的型号为ac4144,以防止灰尘及絮状物从第二矩形箱6的内腔被吹出,第二矩形箱6的内腔底端焊接有矩形槽箱16,矩形槽箱16的内腔底端左侧过盈配合有出水管17的一端,出水管17的另一端延伸进挤压机构4的内腔,矩形槽箱16和出水管17的连接处密封性良好;

挤压机构4包括第三矩形箱401,第三矩形箱401,第三矩形箱401的底端延伸出第一矩形板1的底端,第三矩形箱401的内腔顶端中心位置螺钉连接有电动伸缩杆402,电动伸缩杆402的型号为lap22,外接电源为380v交流电,接通电动伸缩杆402的外接电源电动伸缩杆402工作,断掉电动伸缩杆402的外接电源电动伸缩杆402停止工作,电动伸缩杆402的输出端螺钉连接有第二矩形板403,第三矩形箱401的内腔底端间隙开设有第一通孔404,第三矩形箱401的底端前侧开设有滑槽412,滑槽412延伸进第一通孔404的内腔,矩形滑块405的顶端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与第一通孔404位置相对应的第二通孔406,矩形滑块405的左右两端均粘接有第一永磁板407,滑槽412的内壁左右两侧均粘接有第二永磁板413,第一永磁板407和第二永磁板413磁性相吸,矩形滑块405的顶端右侧焊接有齿条408,滑槽412的内腔右端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外环,且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转轴409,转轴409的前端延伸出第三矩形箱401的外壁,转轴409的外壁后端键连接有与齿条408相啮合的齿轮410,第三矩形箱401的前侧右端铰接有矩形门411,矩形门411和第三矩形箱401的密封性良好,以防止水流出。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拉杆3与第一矩形板1之间的夹角为60度,以使工作人员推动装置移动时较为省力,便于工作人员推动装置。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相邻两个第一通孔404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通孔404的直径,以使滑块405插接在第一通孔404的内腔,并使相邻两个第一通孔404之间的间隙对第一通孔404的内腔进行遮挡。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第二通孔406和第一通孔404的截面均为圆形,且第二通孔406的直径与第一通孔404的直径相同,以使第二矩形板403对第三矩形箱401内腔的灰尘及絮状物进行挤压,并使灰尘及絮状物内的水分由第一通孔404和第二通孔406的内腔流出。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矩形槽箱16的长度大于扁管7的长度,以防止喷嘴8喷出的水雾流出至矩形槽箱16的外部。

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关闭矩形门411,逆时针转动转轴409使其带动齿轮410逆时针转动,以使齿条408带动滑块405向左侧移动,并使位于滑块405左端的第一永磁板407与滑槽412的内壁左端的第二永磁板413磁性相吸,以使滑块405位置固定,从而促使滑块405插接在第一通孔404的内腔,并对第一通孔404的内腔进行遮挡,启动涡轮风扇14,工作人员将手持式吸盘12从卡扣11内取出,并手持手持式吸盘12对纺织车间内灰尘及絮状物进行吸取,灰尘及絮状物经由软管13被吸入至第二矩形箱6的内腔,水泵9将第一矩形箱5内腔的水由水管10泵入至扁管7的内腔,并通过喷嘴8在矩形槽箱16的内腔上方形成水雾将灰尘及絮状物打湿,使其进入至矩形槽箱16的内腔并由出水管17排入进第三矩形箱401的内腔,从而完成对车间的除尘,在除尘完毕后,工作人员使用拉杆3将装置推送至垃圾清理地点,并顺时针转动转轴409使其带动齿轮410顺时针转动,从而促使第二通孔406与第一通孔404位于同一垂线上并使第一通孔404与第二通孔406内腔相通,工作人员启动电动伸缩杆402,使电动伸缩杆402伸长并向下推动第二矩形板403,第二矩形板403对第三矩形箱401内腔的灰尘及絮状物进行挤压,以使灰尘及絮状物内绝大部分的水分从第一通孔404流出,且灰尘及絮状物内仍残留的水分使其粘连在一起并形成矩形体,工作人员打开矩形门411将灰尘及絮状物取出并进行处理,从而避免在车间除尘后,清理除尘装置内部的灰尘及絮状物时,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灰尘及絮状物飞散并破坏除尘效果,进而影响车间内工作环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