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添加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混料均匀的食品添加剂用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食品添加剂是一种通过人工合成或是从天然物质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添加剂,我们在做食品的过程中通过添加定量的食品添加剂不仅能够提高食品的味道和色泽,还能够增加食品的保鲜程度,因此在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过程中要进行混料,使得食品添加剂很好的进行使用,虽然现在市场上的食品添加剂用混料装置的种类多种多样,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传统的混料装置不能均匀的对食品添加剂进行落料,导致食品添加剂堆积在一起,影响后期的混料工作,导致混料不均匀,在混料的过程中,混料装置外壳的内壁容易粘连物料,导致物料的浪费,因此我们便提出了便于混料均匀的食品添加剂用混料装置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混料均匀的食品添加剂用混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传统的混料装置不能均匀的对食品添加剂进行落料,导致食品添加剂堆积在一起,影响后期的混料工作,导致混料不均匀,在混料的过程中,混料装置外壳的内壁容易粘连物料,导致物料的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混料均匀的食品添加剂用混料装置,包括混料装置外壳、出料口和竖杆,所述混料装置外壳的上方安装有固定轴承,且固定轴承的内部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上方安装有电机,且连杆的左右两侧固定有入料口,所述连杆的内部设置有隔板,且连杆的底部安装有撒料室,所述隔板的底部固定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内部固定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上方设置有刮块,所述出料口的上方安装有混料装置外壳,所述竖杆的上方固定有支撑杆,且竖杆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搅拌杆。
优选的,所述混料装置外壳呈圆柱形,且混料装置外壳的直径大于撒料室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连杆与入料口和撒料室均为贯通,且连杆的内部为空心状结构,并且连杆的中轴线与隔板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撒料室的竖直剖面呈梯形,且撒料室的底部为网孔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刮块呈圆弧形,且刮块与滑块为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搅拌杆的宽度小于支撑杆的宽度,且搅拌杆交错分布在竖杆的左右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混料均匀的食品添加剂用混料装置;
(1)设置有撒料室,撒料室的底部为网孔状结构,撒料室的内部通过隔板隔成2部分,因此便于2种食品添加剂同时下落,通过电机带动连杆进行旋转,进而带动撒料室进行一边旋转一边撒料,由此使得撒料均匀,便于后期对食品添加剂混合的更均匀;
(2)安装有刮块,刮块呈圆弧形,因此通过刮块可以很好的对混料装置外壳的内壁粘连的物料进行刮除,同时,通过圆弧形的刮块可以很好的对混料装置外壳的内壁进行保护,减少刮块与混料装置外壳的内壁产生的刮痕,同时,通过交错分布的刮块使得刮除的更加彻底,同时,刮块通过滑块在支撑杆内部的滑槽内滑动,便于对刮块进行拆卸,进而便于对刮块进行清理,滑块与滑槽的摩擦力较大,进而避免刮块的晃动;
(3)固定有搅拌杆,通过交错分布且高度不同的搅拌杆便于对食品添加剂进行不同位置的搅拌,进而使得食品添加剂混合的更加均匀,同时,通过搅拌杆的宽度小于支撑杆的宽度,进而,避免搅拌杆上残留物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撒料室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块与支撑杆连接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料装置外壳;2、电机;3、连杆;4、入料口;5、固定轴承;6、隔板;7、撒料室;8、固定块;9、支撑杆;10、滑槽;11、滑块;12、刮块;13、出料口;14、竖杆;15、搅拌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混料均匀的食品添加剂用混料装置,包括混料装置外壳1、电机2、连杆3、入料口4、固定轴承5、隔板6、撒料室7、固定块8、支撑杆9、滑槽10、滑块11、刮块12、出料口13、竖杆14和搅拌杆15,混料装置外壳1的上方安装有固定轴承5,且固定轴承5的内部设置有连杆3,混料装置外壳1呈圆柱形,且混料装置外壳1的直径大于撒料室7的直径,通过混料装置外壳1呈圆柱形,便于混料装置外壳1很好的与刮块12相接触,连杆3与入料口4和撒料室7均为贯通,且连杆3的内部为空心状结构,并且连杆3的中轴线与隔板6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通过连杆3与入料口4和撒料室7均为贯通,便于物料很好的通过连杆3进入撒料室7内,连杆3的上方安装有电机2,且连杆3的左右两侧固定有入料口4,连杆3的内部设置有隔板6,且连杆3的底部安装有撒料室7,撒料室7的竖直剖面呈梯形,且撒料室7的底部为网孔状结构,通过撒料室7底部的网孔状结构,便于对物料进行撒落,隔板6的底部固定有固定块8,且固定块8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支撑杆9,支撑杆9的内部固定有滑槽10,且滑槽10的内部安装有滑块11,滑块11的上方设置有刮块12,刮块12呈圆弧形,且刮块12与滑块11为一体结构,通过刮块12便于对混料装置外壳1内壁的物料进行刮除,出料口13的上方安装有混料装置外壳1,竖杆14的上方固定有支撑杆9,且竖杆14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搅拌杆15,搅拌杆15的宽度小于支撑杆9的宽度,且搅拌杆15交错分布在竖杆14的左右两侧,通过交错分布的搅拌杆15便于对食品添加剂搅拌的更加均匀。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混料均匀的食品添加剂用混料装置时,首先,将整个装置移动到工作区域内,到达工作区域后,将整个装置通过支撑柱与工作区域进行固定,然后整个装置便开始进行工作了,将2种食品添加剂分别通过连杆3左右两侧的入料口4倒进连杆3内,通过连杆3内部的空心状结构落入撒料室7内,接着,启动电机2,电机2带动连杆3在固定轴承5的内部进行旋转,通过固定轴承5对连杆3进行支撑,便于连杆3很好的进行旋转,由此,通过连杆3的旋转带动撒料室7进行旋转,进而使得撒料室7一边旋转,一边将食品添加剂向下撒落,由此,通过撒料室7的旋转,避免食品添加剂下落时堆积在一起,使得食品添加剂均匀的撒落,便于后期对食品添加剂混合的更加均匀,与此同时,通过连杆3的旋转,带动支撑杆9和竖杆14一同旋转,这时,竖杆14左右两侧的搅拌杆15开始对混料装置外壳1内部的食品添加剂进行搅拌,同时,通过交错分布的搅拌杆15便于对不同高度的食品添加剂进行搅拌,由此,使得食品添加剂搅拌的更加均匀,支撑杆9在旋转的过程中带动刮块12对混料装置外壳1的内壁进行刮除,由此使得混料装置外壳1内壁粘连的物料很好的刮落,便于物料很好的进行使用,同时通过圆弧形的刮块12能够对混料装置外壳1的内壁进行保护,避免出现刮痕,影响混料装置外壳1的使用,接着,混料结束后,工作人员打开出料口13,便可以对物料进行使用了,当工作结束后,将滑块11从支撑杆9内部的滑槽10内滑出,进而便于对滑块11上方的刮块12进行物料的清理,便于刮块12很好的进行下次使用,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