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22661发布日期:2020-01-07 09:07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各地区经贸文化的交流,轨道交通作为一种新型交通方式,也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社交途径,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然而,由于轨道交通的车厢空间较为局限,一次性容纳人员数量较多,且为了保证列车的高速、安全驾驶,列车车厢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列车装饰及旅客用品中将会释放出一些有害物质,且在空间封闭的情况下,一旦旅客出现疫病,病毒将迅速在车厢内扩散,传染大量旅客,使得疫情扩大化。因此,需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以应对轨道交通车厢内空气不易流通造成的空气质量较差的问题。

目前,市面上主要有以滤网为主、以光触媒与紫外灯结合为主及以负离子发生器为主的三种轨道交通用空气净化器。采用滤网时,滤网仅能对车厢空气中的较大颗粒的杂质进行滤除,难以杀灭空气中的病毒和有害细菌,净化效果不足,且随着空气净化器的使用,滤网将发生堵塞,需要频繁进行检修及更换,空气净化器的使用成本较高,列车车厢内人员较多,频繁更换空气净化器将影响车厢内的正常秩序;采用光触媒与紫外灯结合时,空气净化器内部件较多,装卸较为麻烦,且光触媒本身有毒,其泄露后将造成旅客中毒,不利于安全驾乘;采用负离子发生器时,负离子发生器使用过程中将释放一定量的臭氧,臭氧量难以控制,过量的臭氧将危害车厢内人员的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净化效果好且无毒副作用的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其包括安装板、至少一组离子净化组件及电路控制单元,至少一组离子净化组件固定于安装板,电路控制单元连接于至少一组离子净化组件,其中,每组离子净化组件包括一对上盖板、一对下盖板、一对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第一安装支架组、第二安装支架组及一对离子发生器电源,上盖板连接于下盖板,二者合围构成一开放容置腔,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卡置于开放容置腔内,第一安装支架组连接于安装板及上盖板,第二安装支架组连接于第一安装支架组及下盖板,离子发生器电源连接于第一安装支架组、第二安装支架组及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盖板的中部具有一贯通槽,上盖板的两端分别具有插接部,下盖板的结构与上盖板完全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支架组包括左支架及右支架,左支架与右支架分别设置于上盖板的两端,第二安装支架组的结构与第一安装支架组的结构完全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左支架的中部具有一方形凸槽,左支架的两端具有与插接部配合的卡持部,右支架与左支架的结构对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板具有对应离子发生器电源的至少一对方形通孔及对应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的至少一对条形通孔,离子发生器电源贯穿方形通孔并卡固于方形凸槽内,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贯穿条形通孔并卡固于开放容置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条形通孔之间具有通气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路控制单元包括接线盒底板、防水接线盒顶壳及电源主控板,接线盒底板固定于第二安装支架组,防水接线盒顶壳连接于接线盒底板,电源主控板设置于防水接线盒顶壳内并连接于离子发生器电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线盒底板具有网格状接线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利用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对轨道交通车厢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通过离子片的发射极放电激发出正、负离子,可沉降空气中的灰尘杂质并对车厢内的病毒及细菌进行杀灭,净化效果较好;离子片放电次数多,使用寿命长,检修更换少,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本实用新型以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为主要部件,其余部件均用于固定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装卸作业的难度;正、负离子本身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正、负离子生成过程中亦无有毒有害物质产生,保证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离子净化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展示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其应用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用于对轨道交通车厢内的空气进行净化,为车厢内的旅客提供新鲜洁净的空气。请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包括安装板1000、至少一组离子净化组件2000及电路控制单元3000,至少一组离子净化组件2000固定于安装板1000,电路控制单元3000连接于至少一组离子净化组件200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1000固定于轨道交通车厢的顶部,其用于承置离子净化组件2000及电路控制单元3000,为离子净化组件2000及电路控制单元3000的设置提供稳定支撑。本实施例所指轨道交通,不仅包括高铁,还包括动车、地铁等高速运动、内部空间封闭的大型交通工具,于此不再赘述。离子净化组件2000为本实用新型的核心部件,其用于在通电状态下释放出离子,以对轨道交通车厢内的污浊空气进行净化,为车厢内的旅客及工作人员提供新鲜洁净的空气。电路控制单元3000用于控制离子净化组件2000电路的接通和断开,进而实现离子净化组件2000的动作。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离子净化组件2000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离子净化组件2000包括一对上盖板2100、一对下盖板2200、一对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2300、第一安装支架组2400、第二安装支架组2500及一对离子发生器电源260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盖板2100及下盖板2200用于固定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2300,防止列车起动或停车过程中受到震动而使得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2300从安装板1000上脱落,影响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的正常使用,并对车厢内的旅客造成安全威胁。在本实施例中,上盖板2100连接于下盖板2200,二者合围构成一开放容置腔2700,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2300卡置于开放容置腔2700内。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2300包括离子片2310及离子片布置架2320,离子片2310用于在电路控制单元3000的控制下激发离子,以对车厢内的污浊空气进行净化。离子片2310卡置于离子片布置架2320,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2300安装过程中,离子片布置架2320抵紧上盖板2100及下盖板2200,实现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2300的固定安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支架组2400连接于安装板1000及上盖板2100,第二安装支架组2500连接于第一安装支架组2400及下盖板2200,通过第一安装支架组2400与第二安装支架组2500的配合,可实现对上盖板2100及下盖板2200进行固定,以保证本实用新型的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结构的稳定性。离子发生器电源2600连接于第一安装支架组2400、第二安装支架组2500及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2300,离子发生器电源2600用于在电路控制单元3000的控制下为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2300提供电流,以保证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2300正常工作。第一安装支架组2400与第二安装支架组2500的设置用于为离子发生器电源2600提供支撑,防止本实用新型受震动时,离子发生器电源2600的线路松动,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正常使用。

为提供离子空气扩散通道,加速离子空气在车厢内的流动,在本实施例中,上盖板2100的中部具有一贯通槽2110,下盖板2200的结构与上盖板2100的结构完全相同,离子片布置架2320具有对应贯通槽2110的环状凸缘2321。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2300安装过程中,离子片布置架2320的环状凸缘2321抵紧贯通槽2110,离子片布置架2320在上盖板2100及下盖板2200的约束下固定于开放容置腔2700内,离子片2310则穿过贯通槽2110伸向开放容置腔2700的外部,离子片2310激发离子后,离子可自由在车厢内运动,消除了离子运动的阻碍,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净化作业的正常有效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支架组2400包括左支架2410及右支架2420,左支架2410与右支架2420分别设置于上盖板2100的两端,第二安装支架组2500的结构与第一安装支架组2400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二安装支架组2500的两支架分别设置于下盖板2200的两端,通过两左支架2410与两右支架2420的配合,可实现对上盖板2100及下盖板2200的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左支架2410、右支架2420、上盖板2100及下盖板2200上均具有卡扣,两左支架2410之间、两右支架2420之间以及上盖板2100与下盖板2200之间均通过卡扣连接,简化了装卸流程,降低了装卸作业的难度。为提高第一安装支架组2400及第二安装支架组2500与上盖板2100及下盖板2200连接的紧固程度,在本实施例中,上盖板2100及下盖板2200的两端均具有插接部2120,左支架2410与右支架2420的结构对称,左支架2410及右支架2420的两端具有与插接部2120配合的卡持部2411,插接部2120与卡持部2411通过螺栓(图未示出)连接。在固定上盖板2100及下盖板2200过程中,将第一安装支架组2400与第二安装支架组2500扣合,使上盖板2100及下盖板2200的插接部2120插入卡持部2411内,插接部2120在卡持部2411的约束下扣置与卡持部2411内,实现第一安装支架组2400与第二安装支架组2500与上盖板2100及下盖板2200的第一重连接;插接部2120与卡持部2411扣紧后,将螺栓分别穿过插接部2120及卡持部2411,随后锁紧螺栓,实现第一安装支架组2400与第二安装支架组2500对上盖板2100及下盖板2200的第二重连接。通过双重连接,提升了第一安装支架组2400及第二安装支架组2500与上盖板2100及下盖板2200连接的紧固程度,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生产过程中,插接部2120与卡持部2411还可通过螺钉及卡扣等方式连接,具体连接方式依据生产商的加工制造习惯确定,于此不再赘述。

为实现离子发生器电源2600的安装固定,提高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左支架2410及右支架2420的中部均具有一方形凸槽2412,安装板1000具有对应离子发生器电源2600的至少一对方形通孔1100,离子发生器电源2600贯穿方形通孔1100并卡固于方形凸槽2412内。通过在左支架2410及右支架2420上设置方形凸槽2412,离子发生器电源2600可嵌至于方形凸槽2412内,并在方形凸槽2412的约束下固定于方形凸槽2412的槽体内,离子发生器电源2600为一对左支架2410或一对右支架2420包覆,避免了本实用新型的离子发生器电源2600及其线路裸露时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保障了车厢内旅客的安全出行,同时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正常使用。本实施例中,通过离子发生器电源2600穿过方形通孔1100可实现第一安装支架组2400及第二安装支架组2500与安装板1000的再连接,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消除各部分连接不牢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

为使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2300产生的离子进入到车厢顶部,对车厢内连同车厢顶部缝隙内的有害物质进行全方位清除,在本实施中,安装板1000具有对应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2300的至少一对条形通孔1200,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2300贯穿条形通孔1200并卡固于开放容置腔2700内。通过设置条形通孔1200,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2300的离子片2310暴露在空气中,便于离子片2310激发的离子随空气快速在车厢内逸散,离子空气可进入车厢顶部,对车厢顶部缝隙内的污浊空气进行净化,消除车厢内净化死角,降低车厢内有害物质的残留。需要说明的是,为防止离子片2310产生的离子空气在车厢顶部大量积聚,造成车厢内离子含量分布不均,影响车厢内空气净化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两条形通孔1200之间具有通气孔1300。通过在两条形通孔1200间设置通气孔1300,离子片2310产生的离子空气进入车厢顶部,对车厢顶部缝隙内的污浊空气净化后,离子空气将沿通气孔1300进入车厢内,再度对车厢内的污浊空气进行净化。离子空气的流动转换有利于离子快速在车厢内扩散,便于实现离子在车厢内均匀分布,进而对污浊空气进行全面净化,以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净化效果。

请复参阅图2,如图所示,电路控制单元3000包括接线盒底板3100、防水接线盒顶壳3200及电源主控板3300,接线盒底板3100固定于第二安装支架组2500,防水接线盒顶壳3200连接于接线盒底板3100,电源主控板3300设置于防水接线盒顶壳3200内并连接于离子发生器电源2600。接线盒底板3100用于固定电路控制单元3000,实现电路控制单元3000与离子净化组件2000的连接,防水接线盒顶壳3200用于容置电源主控板3300及其电源线,防止因电源主控板3300及电源线裸露产生的安全隐患问题,且防水接线盒顶壳3200可防止车厢内空调水或旅客呼吸时热气在车厢顶部液化聚积而成的水滴落在电源主控板3300上或电源线上,进而引发漏电事故,进一步保证了车厢内旅客的安全。

为实现电源主控板3300的电源线与离子发生器电源2600的贯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接线盒底板3100具有网格状接线孔3110,接线盒底板3100固定于第二安装支架组2500的左支架2410,与接线盒底板3100连接的左支架2410的方形凸槽2412的底部具有一通孔(图未示出)。电路控制单元3000安装过程中,电源主控板3300的电源线穿过接线盒底板3100的网格状接线孔3110及方形凸槽2412底部的通孔,并与离子发生器电源2600连接,实现电路主控板对离子发生器电源2600的控制,进而控制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2300的作动。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生产过程中,接线盒底板3100的安装固定并不仅限于安装于左支架2410,还可以安装于第二安装支架组2500的右支架2420,或第一安装支架组2400,第二安装支架组2500的右支架2420及第一安装支架组2400与接线盒底板3100连接处设有对应网格状接线孔3110的通孔,于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作动方式为,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2300接通电源后,离子片2310的发射极放电激发出大量的正、负离子,产生的正、负离子混入空气中,进入到车厢顶部的缝隙及车厢内,对车厢顶部缝隙及车厢内的污浊空气进行净化。正、负离子本身带有电荷,正、负离子吸附在空气中的灰尘及微尘颗粒上,形成带电微粒,带电微粒之间彼此受电荷吸引而团聚,形成体积质量较大的微粒团,随后在重力作用下沉降,达到降尘的目的。由于正、负离子的电性相反,二者将发生电中和,电中和过程中将释放大量的能量,为车厢内氨苯物质的分解提供能量,使氨苯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及水等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消除了氨苯物质对旅客健康的潜在威胁;正、负离子电中和释放的能量还将在细菌及病毒的细胞内产生电流,使细菌及病毒失活,达到杀灭细菌及病毒的目的,降低车厢内疫病传播的可能,实现对车厢内空气的净化,保证旅客始终可以呼吸道新鲜空气。本实用新型的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2300的离子片2310可放电上万次,其使用寿命较长,进而减小了离子片2310的更换次数,大大降低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成本,且离子片2310放电激发正、负离子过程中,无臭氧生成,正、负离子本身也并不会损害人体健康,保证了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使用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轨道交通用离子净化器,利用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2300对轨道交通车厢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2300通过离子片2310的发射极放电激发出正、负离子,可沉降空气中的灰尘杂质并对车厢内的病毒及细菌进行杀灭,净化效果较好;离子片2310放电次数多,使用寿命长,检修更换少,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本实用新型以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2300为主要部件,其余部件均用于固定双极交替离子发生器2300,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装卸作业的难度;正、负离子本身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正、负离子生成过程中亦无有毒有害物质产生,保证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