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5198发布日期:2020-02-07 23:39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在追求生活品质的同时越来越关注环境中有害物质对生活的影响。空气中除了pm2.5粉尘危害以外,空气中还含有臭氧及甲醛、二甲苯、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等有机挥发物(voc),室内空气也无法脱离外部的整体环境,故而人们常常在室内设置净化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

目前,市场上的空气净化器多采用过滤网加uv灯光分解的原理进行空气净化,这类产品存在诸多缺点: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臭氧,而臭氧污染已经被国家列为仅次于pm2.5的第二大污染物,有害于人体健康;现有的空气净化器的体积较小,而臭氧分解有机物需要一定的封闭空间以保证反应时间,占用体积会限制净化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占用体积小,操作便捷,净化效率高,且净化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用于去除空气中粉尘的进风过滤组件以及用于去除空气中voc的分子筛组件,所述进风过滤组件、分子筛组件均设于壳体内部且分子筛组件设于进风过滤组件的旁侧;所述壳体设有与进风过滤组件连通设置的进风口以及与分子筛组件连通设置的出风口;所述分子筛组件包括若干内部填充有分子筛的柱体结构,若干所述柱体结构环绕形成筒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空气先进入进风过滤组件中去除空气中粉尘,去除粉尘的空气进入分子筛组件中去除空气中的voc,从而达到空气净化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分子筛进行空气净化,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且占用体积小,操作便捷,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普适性。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棉以及进风电机,所述进风电机设于过滤棉的下方,所述分子筛组件设于过滤棉的旁侧。进风电机启动,室内空气经过滤网进入净化装置,可初步过滤掉空气中的粉尘。

进一步地,所述柱体结构为扇形柱体结构,柱体结构的外环面设有进气孔,内环面设有出气孔,且柱体结构的顶部设有用于填充分子筛的填料孔;所述柱体结构均通过连接支架与支撑轴连接,所述支撑轴连接有旋转电机。通过填料孔向柱体结构内部填充分子筛,去除粉尘的空气由进气孔进入柱体结构,分子筛吸附去除粉尘空气中的voc,去除voc的空气经出气孔排出至室内,达到空气净化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柱体结构沿外轮廓处设有用于填充隔热材料的腔体。分子筛在吸附空气中voc后需要进行高温脱附处理,为避免脱附过程中的高温对周围其他部件的影响,沿着柱体结构外轮廓设置隔热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分子筛组件还包括控制进气孔和出气孔开闭的气密组件,一组柱体结构连通设有对分子筛升温脱附的脱附组件,另一组柱体结构连通设有对空气降温的冷却组件。先通过脱附组件对分子筛进行脱附处理,控制旋转电机转动,将脱附处理的分子筛转动至冷却组件进行冷却;气密组件在脱附处理和冷却处理时,隔绝环境空气与待处理的分子筛,能够提高分子筛脱附处理和冷却处理的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脱附组件包括顺次连接的加热机、净化器、第一风机、第一进风部以及第一排风部,所述第一进风部与出气孔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排风部的一侧与进气孔连通设置,第一排风部的另一侧与第一风机连通设置。在进行脱附处理时,加热机和第一风机工作,将280℃~350℃的加热空气经过滤器过滤后吹入第一进风部并进入柱体结构内部,对此柱体结构内部的分子筛进行脱附处理,脱附后的空气循环进入第一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组件包括顺次连接的冷凝器、第二风机、第二进风部以及第二排风部,所述第二进风部与出气孔连通设置,所述第二排风部的一侧与进气孔连通设置,第二排风部的另一侧通过管道连接至壳体外侧。当经脱附处理的分子筛转动至冷却组件时,第二风机工作,5℃~10℃的冷空气吹入第二进风部并由第二进风部进入柱状结构内部,对此柱体结构内部的分子筛进行冷却处理,冷却后的空气由管道和出风口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气密组件包括气泵以及连接于气泵的第一进气密封圈、第二进气密封圈、第一出气密封圈、第二出气密封圈,所述第一进气密封圈设于第一进风部与出气孔之间,所述第二进气密封圈设于第二进风部与出气孔之间,所述第一出气密封圈设于第一排风部与进气孔之间,所述第二出气密封圈设于第二排风部与进气孔之间。在对分子筛进行脱附处理和冷却处理之前,启动充气泵给第一进气密封圈、第二进气密封圈、第一出气密封圈、第二出气密封圈充气膨胀实现密封,而在分子筛组件转动无需密封时,气泵关停,第一进气密封圈、第二进气密封圈、第一出气密封圈、第二出气密封圈收缩,能够解除密封,控制简便。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结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一端设有顶盖;所述气密组件还包括设于顶盖和筒体结构之间的顶盖密封圈以及设于空腔另一端的底座密封圈。顶盖密封圈和底座密封圈的设置在密封时能够保证筒体结构内分子筛与外界环境的隔离,保证脱附和冷却的效果。

进一步地,室内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连接于控制器的显示屏,所述进风过滤组件、旋转电机、气密组件、脱附组件、冷却组件均与控制器连接。通过控制器控制空气的过滤和吸附、控制分子筛的脱附和冷却过程,操作便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采用分子筛进行空气净化,能够有效去除空气中的粉尘和voc,在空气净化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且占用体积小,操作便捷,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普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能够对吸附voc后的分子筛进行脱附处理和冷却处理,使得分子筛能够循环重复使用,降低使用成本,延长使用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的柱体结构的示意图i;

图3为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的柱体结构的示意图ii;

图4为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的筒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的脱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的冷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的气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壳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2-进风过滤组件;21-过滤棉;22-进风电机;3-分子筛组件;31-柱体结构;32-筒体结构;33-进气孔;34-出气孔;35-填料孔;36-连接支架;37-支撑轴;38-腔体;39-顶盖;4-气密组件;41-加热机;42-净化器;43-第一风机;44-第一进风部;45-第一排风部;5-脱附组件;51-气泵;52-第一进气密封圈;53-第二进气密封圈;54-第一出气密封圈;55-第二出气密封圈;56-顶盖密封圈;57-底座密封圈;6-冷却组件;61-冷凝器;62-第二风机;63-第二进风部;64-第二排风部;65-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的实施例,包括壳体1、用于去除空气中粉尘的进风过滤组件2以及用于去除空气中voc的分子筛组件3,进风过滤组件2、分子筛组件3均设于壳体1内部且分子筛组件3设于进风过滤组件2的旁侧;壳体1设有与进风过滤组件2连通设置的进风口11以及与分子筛组件3连通设置的出风口12;分子筛组件3包括若干内部填充有分子筛的柱体结构31,若干柱体结构31环绕形成筒体结构32。

本实施例在实施时,空气先进入进风过滤组件2中去除空气中粉尘,去除粉尘的空气进入分子筛组件3中去除空气中的voc,达到空气净化的目的。

如图1所示,进风过滤组件2包括过滤棉21以及进风电机22,进风电机22设于过滤棉21的下方,分子筛组件3设于过滤棉21的旁侧。进风电机22启动,室内空气经过过滤网进入净化装置,初步过滤掉空气中的粉尘;本实施例为便于去除过滤棉21上粘附的灰尘,在过滤棉21的下方设置有自动除尘震动电机,去除灰尘,保证进风过滤组件2的过滤效率及使用寿命。

如图2至图3所示,柱体结构31为扇形柱体结构31,柱体结构31的外环面设有进气孔33,内环面设有出气孔34,且柱体结构31的顶部设有用于填充分子筛的填料孔35;柱体结构31均通过连接支架36与支撑轴37连接,支撑轴37连接有旋转电机。本实施例在实施时,通过填料孔35向柱体结构31内部填充分子筛,去除粉尘的空气由进气孔33进入柱体结构31,分子筛吸附去除粉尘空气中的voc,去除voc的空气经出气孔34排至室内。为了避免分子筛脱附处理过程产生的高温对周围其他部件的影响,为了保证脱附过程和制冷过程的处理效率,本实施例沿柱体结构31外轮廓设置用于填充隔热材料的腔体38。

如图1所示,分子筛组件3还包括控制进气孔33和出气孔34开闭的气密组件4,一组柱体结构31连通设有对分子筛升温脱附的脱附组件5,另一组柱体结构31连通设有对空气降温的冷却组件6。在实施时,先通过脱附组件5对分子筛进行脱附处理,控制旋转电机转动,将脱附处理的分子筛转动至冷却组件6进行冷却;气密组件在脱附处理和冷却处理时,隔绝环境空气与待处理的分子筛,能够提高分子筛脱附处理和冷却处理的效率。

如图5所示,脱附组件包括顺次连接的加热机41、净化器42、第一风机43、第一进风部44以及第一排风部45,第一进风部44与出气孔34连通设置,第一排风部45的一侧与进气孔33连通设置,第一排风部45的另一侧与第一风机43连通设置。本实施例在进行脱附处理时,加热机41和第一风机43工作,将280℃~350℃的加热空气经过滤器过滤后吹入第一进风部44并进入柱体结构31内部,对此柱体结构31内部的分子筛进行脱附处理,脱附后的空气循环进入第一风机43。其中,加热空气并不局限在280℃~350℃的温度范围内,可根据分子筛吸附的物质种类进行设定。

如图6所示,冷却组件6包括顺次连接的冷凝器61、第二风机62、第二进风部63以及第二排风部64,第二进风部63与出气孔34连通设置,第二排风部64的一侧与进气孔33连通设置,第二排风部64的另一侧通过管道连接至壳体1外侧。在一柱体结构31内的分子筛经过高温脱附处理后,此柱体结构31转动至冷却组件处进行冷却降温处理:第二风机62工作,5℃~10℃的冷空气吹入第二进风部63并由第二进风部63进入柱状结构内部,对此柱体结构31内部的分子筛进行冷却处理,冷却后的空气由管道和出风口12排出。其中,冷空气的温度并不局限在5℃~10℃的温度范围内,可根据分子筛受热的温度范围进行设定。

如图7所示,气密组件包括气泵51以及连接于气泵51的第一进气密封圈52、第二进气密封圈53、第一出气密封圈54、第二出气密封圈55,第一进气密封圈52设于第一进风部44与出气孔34之间,第二进气密封圈53设于第二进风部63与出气孔34之间,第一出气密封圈54设于第一排风部45与进气孔33之间,第二出气密封圈55设于第二排风部64与进气孔33之间。在对分子筛进行脱附处理和冷却处理之前,启动充气泵51给第一进气密封圈52、第二进气密封圈53、第一出气密封圈54、第二出气密封圈55充气膨胀实现密封,而在分子筛组件3转动无需密封时,气泵51关停,第一进气密封圈52、第二进气密封圈53、第一出气密封圈54、第二出气密封圈55收缩,能够解除密封,控制简便。本实施例为了在密封时能够保证筒体结构32内分子筛与外界环境的隔离,保证脱附和冷却的效果,本实施例在筒体内部空腔的一端设有顶盖39,在顶盖39和筒体结构32之间设置顶盖密封圈56,在筒体结构32的另一端设置有底座密封圈57。

本实施例的密封圈均为中空密封条,可经充气膨胀达到密封的目的;中空密封条可由氟橡胶或者聚四氟乙烯塑料制成,但并不局限于上述两种材料。为便于密封条的安装,本实施例沿着柱体结构31外环面的外轮廓、柱体结构31内环面的外轮廓、第一进风部44近出气孔34一侧面外轮廓、第一排风部45近进气孔33一侧面外轮廓、第二进风部63近出气孔34一侧面外轮廓、第二排风部64近进气孔33一侧面外轮廓均设有用于镶嵌中空密封条的凹槽,中空密封条镶嵌在凹槽内,可获得较好的工作稳定性。

另外,本实施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连接于控制器的显示屏,进风过滤组件2、旋转电机、气密组件4、脱附组件5、冷却组件6均与控制器连接。通过控制器控制空气的过滤和吸附、控制分子筛的脱附和冷却过程,本实施例以八组柱体结构31围绕成筒体结构32说明如下:

控制器控制进风电机22启动,室内空气经过过滤网进入空气净化装置;同时,气泵51启动,中空密封条充气膨胀密封;进风电机22工作2min后气泵51关停,中空密封条收缩解除密封;控制器控制旋转电机启动,筒体结构32转动八分之一圈,气泵51再次启动,中空密封条充气膨胀密封;加热机41、第一风机43工作,280℃~350℃的加热空气吹入第一进风部44,并进入柱体结构31内部,对此柱体结构31内部的分子筛进行脱附处理,脱附后的空气循环进入第一风机43、加热机41工作;脱附2min后气泵51关停,中空密封条收缩解除密封;控制器控制旋转电机启动,筒体结构32转动八分之一圈,气泵51再次启动,中空密封条充气膨胀密封;第二风机62工作,5℃~10℃的冷空气吹入第二进风部63并由第二进风部63进入柱状结构内部,对此柱体结构31内部的分子筛进行冷却处理,冷却后的空气由管道和出风口12排出。本实施例的气泵51工作时间、筒体旋转角度、加热空气的温度、冷空气的温度范围均不作为限制性的规定,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及分子筛组件3的具体结构进行设定。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